第2课古代印度课件.ppt_第1页
第2课古代印度课件.ppt_第2页
第2课古代印度课件.ppt_第3页
第2课古代印度课件.ppt_第4页
第2课古代印度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2课古代印度社会,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自主学习梳理新知,知识点一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指今天的_。2、河流:_和_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_左右知识点二森严的等级制度4、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南亚次大陆,印度河,7世纪,种姓制度,恒河,5、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知识点二佛教的创立6、时间:_创始人:_7、教义:提出_8、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向南向东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向西北传入中亚,经中亚传入_等地。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中国、朝鲜、日本,恒河,印度河,土壤肥沃,温暖湿润雨量丰富,流量丰富定期泛滥,雅利安人是说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婆罗门,嘴,手,腿,脚,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雅利安人在统治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梵天,婆罗门(第一等级),吠舍(第三等级),刹帝利(第二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掌管祭祀,国王、武士、官吏,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被征服居民构成,掌握神权,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贱民“不可接触者”,目的:实质:影响:,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产生背景,吠舍Vaisya,刹帝利Ksatriya,婆罗门Brahman,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种姓制度的特点,1、种姓界限森严;,2、种姓职业世袭;,3、种姓实行内婚。,种姓制度的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探究二佛教的创立,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印度的国教。,佛教的创立,1、佛教产生的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2、时间地点,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仰光寺,印度,中亚,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佛教的传播:,前3500,古埃及,尼罗河,金字塔,古巴比伦,前19世纪,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前2500,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整体感知,古代印度,建国:公元前7世纪左右,佛教,社会制度:种姓制度,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教义:众生平等,传播:向北、向南,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古印度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A,课堂检测巩固新知,2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A楔形文字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金字塔,C,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A、B、C、D,D,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A、吠舍B、刹帝利C、首陀罗D、婆罗门,A,课堂练习,6、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A、公元前6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前3世纪D、公元3世纪,课堂练习,A,A,4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C佛教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