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伯牙绝弦.ppt_第1页
第25课-伯牙绝弦.ppt_第2页
第25课-伯牙绝弦.ppt_第3页
第25课-伯牙绝弦.ppt_第4页
第25课-伯牙绝弦.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伯牙绝弦,箐头明德小学,题解,“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期的琴师。“绝”,断绝。“弦”,琴弦。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俞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伯牙绝琴”一词后用来比喻因为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专长或爱好,表示悼念。本文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佳话,展现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读来令人动容。,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难点:感受朋友间那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重难点,课文简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知识简介,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背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是春秋时代著名的琴师。他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感叹没有人能理解曲中的深意。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次打听才知道,原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会听懂他的音乐了,“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是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课文原文,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i)4,峨峨5兮(x)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注释:1绝:断绝。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伯牙绝1弦,这是我们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要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如: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多音字,必会词语,俞伯牙、钟子期、绝弦、知音、善哉、若、破琴、复、鼓琴、高山流水、泰山、哉、兮、谓、峨峨、洋洋、,词语解释,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善哉:太好了。若:好像。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的意思。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谓:认为。,课文导读,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擅长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能从曲中悟出伯牙的心意,二人成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终身不再弹琴。故事歌颂了伯牙、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学习这篇文言文,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然后围绕“伯牙为什么绝弦”这一问题,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真挚情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播放:“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读了这些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从中我们体会到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知音不在,琴意谁知?于是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炊烟袅袅清风明月;春雨白雪;芳草杨柳;云雾霞光;,徐徐潇潇萋萋蒙蒙,皎皎皑皑依依灼灼,皎皎明月,清风,徐徐,萧萧,竹叶,滚滚波涛淙淙流水绵绵春雨隆隆雷声袅袅炊烟萋萋芳草,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重点句导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重点句导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此时伯牙心情怎样?,琴声也懂,志向也懂,胸怀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相约来年再相见,一年以后伯牙乘着一叶扁舟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他把对子期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琴声。,此时伯牙心情怎样?,重点句导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复弹琴。,课文构思图,伯牙绝琴,伯牙,善鼓琴,善听,知音难觅,子期,所念,必得,绝弦,之死,本文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主题思想,学习感悟,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伯牙和子期都有山一样的胸怀,水一样的智慧,他们之间那段凄婉的故事令人荡气回肠,也让我们领悟到了知音的真谛。在人生的旅途上,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因果结构法就是指依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安排文章结构的一种写作方法。该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文章先描写了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他们彼此是难得的知音,这是交待伯牙绝琴的原因,而文章结尾写伯牙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是结果。这种先因后果的结构形式,让我们对伯牙绝琴这件事有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因果结构多用于论事说理的文章。其中原因要写得清楚、透彻,为结果做好铺垫,结果在原因的基础上自然得出,要写得简洁明了。如写小学生要远离网吧,先把小学生迷恋网吧的危害写清楚,写详细,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小学生应远离网吧的结论。,写作方法因果结构法,课后题解,、(1)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2)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词语积累,俞伯牙钟子期绝弦知音若哉兮谓鼓琴善哉泰山峨峨洋洋高山流水,课外词句积累,女娲造人东施效颦后羿射日江郎才尽伯乐相马夜郎自大毛遂自荐塞翁失马孟母三迁叶公好龙秦琼卖马项庄舞剑孔融让梨程门立雪患难与共手足情深莫逆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患难之交管(仲)鲍(叔牙)之交,播放:纯音乐“高山流水。,综合学习,一、古今交友的名言佳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成语:莫逆之交,二、俞伯牙写给钟子期的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人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美爱因斯坦,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拓展阅读伯牙学琴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绝:断绝穷尽走不通的独一无二的极、最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擅长、善于好善良容易,易于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练习,1,2,3,4,5,3,1,2,3,4,5,1,2,/,3,3,1,2,3,1,4,5,在,再,再,在,再,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钟子期善听,欣赏水平高超。,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表达了伯牙珍爱朋友间深情厚谊的真挚感情。,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句子含义: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句子含义: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钟子期善听,志在高山,再无知音,若泰山,若江河,破琴绝弦,不复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从中我们体会到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的欣喜若狂的心情。,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钟子期的死令伯牙悲痛欲绝,于是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种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感动。,阅读题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读背背,又: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诗意谓知音互相深深了解,说伯牙失去子期,是千载难诉的莫大悲哀,只因曾是高山流水般那么相知。也有人说,此诗是王安石意在悼念故友之作,于伤心处发出哀叹,“故人舍我归黄壤”一句就极其表现了这一说法。作者欲弹弦琴却又不胜伤悲,无语之时,弹琴也狐疑。只好又深思故友,昔日情比高山流水之子期伯牙,又念伯牙断琴以示情义之深,遂曰“流水高山深相知”。,知识:俞伯牙简介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知识连接,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俞伯牙在蓬莱仙岛上学到高超琴艺后,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之职。他奉命修乐谱,专程去楚地采风。一天,俞伯牙带着琴僮顺汉水而下来到长江口,突然乌云盖顶,狂风大作。霎时之间,波涌浪翻,惊涛怒吼,将俞伯牙所乘的船颠得起伏摇晃。船夫急忙拉索,降下帆来。不多时,暴雨倾盆,江面上金蛇狂舞。船夫速将船摇到山崖下江湾处抛锚系缆,单等那风雨过后,再行开船。狂风暴雨直到天黑才停。俞伯牙待风住雨停,站在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挂在崖顶,月影沉碧,波澜不惊,杜鹃啼鸣,更添幽静,不禁触动乐思,犯了琴瘾。他便回舱开囊取琴,对着明月和浩荡的江水弹拨起来。他一曲尚未弹完,突然琴弦断了一根,船夫和琴僮从沉醉中醒来,突然见有个樵夫也立在船头听琴。船夫掂着一把桨喝问:“黑夜上船为的哪般?”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贪晚,被暴雨阻于此崖。雨过之后,正要还家,忽听琴声一片,便冒失上船聆听。”琴僮冷笑道:“山野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那人非但不走,反诘道:“若欺负山野之中没有听琴之人,那么这夜静更深,荒崖之下,也就不该有弹琴之客了!”俞伯牙见这位樵夫出言不卑不亢,便问道:“你既然听琴,可知老夫适才弹的是什么曲子?”樵夫从容答道:“小人若不知,也就不来听琴了。”,俞伯牙听这口气,颇为惊疑,便道:“那就请讲吧!”樵夫道:“方才大人所弹,乃是雨后江畔,羁旅愁怀,即景生情,随想之曲。其商声悲凉,使人听了后十分怆然,不过照全曲之意,那末尾两声应是怕见秋月才好,可惜琴弦嘎然而断,不知是不是此意?”俞伯牙一听,连忙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快别站立,坐下一叙!”樵夫听了这话,爽然坐下。琴僮见樵夫不谢而坐,忿然道:“山野粗人,真不知礼数,也不看看眼前是何大官儿哩!”樵夫白了琴僮一眼,朗声道:“我钟子期有个怪脾气,只看琴艺高低,不问官阶大小。”俞伯牙见自报家门的钟子期虽身为樵夫,却有一股傲气,便有几分不满。他捋着银须问道:“你既能听得出琴声一二,想必也晓得一点乐理吧?”钟子期一听这话中有奚落之意,便索性傲然答道:“假若老大人于乐理上有何不明白处,只管发问就是!”俞伯牙听钟子期口出狂言,便道:“那老夫就彻夜不眠,来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了!”钟子期点点头道:“大人请随便问!”俞伯牙想:“若是挑太难的发问,算是欺负这乳臭未干的小儿,只有拣个简单的难住他,才好叫他服气。他略一思忖,便问道:“礼经云: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书经亦云:八音克谐。请问:这八音作何解释?与七音有何不同?”,钟子期随口答道:“所谓八音,乃指八类乐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是也。而所谓七音,不过是七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五声外,又加变宫。变徵二声,合为七声。”俞伯牙想到这一般乐理,只要记忆力好都记得,不足为取。他想了想,又问道:“何者为乐?何为乐之妙境?”钟子期侃侃答道:“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且闻乐习乐,可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知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和声成于乐。盖人有喜怒哀乐,声有节奏法度,应时变化,不失其和。以是观之,乐之妙境胜界,唯和谐焉!“俞伯牙见难不倒钟子期,哪肯罢休,又问道:“同是音乐,何以有动人。不动人之别?”钟子期微微一笑:“作乐者性情有真假之分,听乐者心弦有动凝之异。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无以动人。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情动于中而神飞于外,外感于人乃复动于中。所以音乐想感动人,其要旨贵在一个真字!”俞伯牙见钟子期对答如流,暗思道:“老夫琴艺,天下第一。每逢弹出蓬莱自创的琴曲无人可识,现即兴弹出,谅他绞尽脑汁也难猜出!于是,他又问道:“倘若老夫弹琴,眼前虽无其景,心中却有所思,你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吗?”钟子期笑道:“在下不才,然而只要听到琴音便知雅意,大人且请开弹,在,钟子期笑道:“在下不才,然而只要听到琴音便知雅意,大人且请开弹,在下洗耳恭听。”俞伯牙十指跳跃,使出浑身解数,弹出一曲。钟子期听罢,击掌赞叹道:“妙呵,听老大人的琴音是那般昂扬雄伟,就像巍巍峨的高山一样!”俞伯牙不禁暗自惊奇。他不动声色地又重划快搓,只听那叮叮咚咚,嘈嘈切切,又泻出一支曲子来。俞伯牙的曲子还没弹完,钟子期又赞道:“妙呵,听老大人的琴音是那样浩浩荡荡,就像滔滔流水一样!”俞伯牙一听,惊喜万分。他急忙推琴而起,拱手作礼道:“真是荒山藏美玉,黄土埋明珠!老夫遍游五湖四海,今天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