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四史五行志丛谈俞晓群在二十四史中,“志”的建立肇始于班固的汉书,它的源头却是史记中的“八书”。其后诸史大多遵此有书志,正所谓“无志不得为完史;有志而不淹贯,不得为良史。”(清顾炎武救文格论)但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书志的评价是不同的。有些书志被奉为经典,像律历、礼乐、天文、地理、刑法,历代史书皆不能无;有些书志则源流含混,取义多歧,颇受争议,五行志就处于这样的地位。1、五行志与史迁无涉人们知道,在汉书的“十志”中,有六志脱胎于司马迁的八书,像律历志本于律书、历书,礼乐志本于礼书、乐书等等;而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却是班氏增加的。虽然史记之中没有五行志,但两者之间也不是没有联系。在汉书五行志中,就有大量的记事援引自史记,此类例说的特点是,在段落的开头加“史记”二字,诸如:“史记成公十六年,”, “史记秦始皇第三十六年,”等等。颜师古注道:“此志凡称史记者,皆谓司马迁所撰也。”此类例子多达十六处。而没有署名“史记”二字,依然可以在史记中找到出处的例子就更多了。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五行志的源头就在史记之中。首先,颜师古的注说就是有争议的,钱大昕就说:“古者列国之史,具称史记。”(廿二史考异)其次,作为一部断代史,汉书的绝大部分篇章都没有超出汉代的范畴;只有史记未能言及的事情,才突破“断代”的限定。五行志正是处于这样的地位,正如清章学诚所言:“班固五行、地理,上溯夏、周。地理始禹贡,五行合春秋,补司马迁之阙略,不必以汉为断也。”(文史通义释通)另外,班固撰写五行志有一个特点,即他在引证汉代以前的事例时,经常要注明出处,其中以春秋、左氏传最多,“史记”只是与它们并列的“被引证者”之一。尤其是稍加对照不难发现,这些所谓“司马迁所撰”的文字并不全是司马迁所言,班固像对待其他事例一样,也加入了“五行灾异”的断语。例如,他在引述史记记载的秦始皇三十六年发生的故事时,就在“天落陨石,上面刻有字迹始皇死而地分”这段话的后面写道:“此皆白祥,炕阳暴虐,号令不从,孤阳独治,群阴不附之所致也。一曰,石,阴类也,阴持高节,臣将危君,赵高、李斯之象也。始皇不畏戒自省,反夷灭其旁民,而燔烧其石。是岁始皇死,后三年而秦灭。”类似地,在其他的“史记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相应的定义性的判断,像“凡此属,皆貌不恭之咎云。”“ 凡此属,皆言不从之咎云。”等等。显然,这不是司马迁的语言,他也说不出这样的话,因为其中许多概念都是后出的。尤其是五行志叙事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班固在作“五行灾异”的判断时,也会给出一些五行家的言论或典籍的出处,像董仲舒、刘向、刘歆、京房以及洪范五行传、京房易传等等,这里也决然见不到司马迁的痕迹。2、五行志例目流变顾炎武说:“作史莫难乎志。”(救文格论)班固独出心裁,创建了更难作的五行志。晋司马彪以应劭、董巴、谯周的论说为基础,构成后汉书五行志,接续前志。晋陈寿三国志虽然成书于后汉书之前,却因史料缺乏,没有表志。唐房玄龄晋书五行志从三国黄初年间写起;这种做法似乎补救了陈寿的不足,其实它的内容基本上引自成书早于它的宋书。宋书系梁沈约所撰,沈氏看到此前三国志等史书无志,故接续后汉书,在宋书中把五行志等从三国时期写起。晋书五行志几乎全盘拿来了宋书的内容,只是增删了一些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宋书还增加了符瑞志,其说亦跳出断代史范畴,竟然从太昊帝宓牺氏写起。其中许多事例与前史五行志相同或类同,但解说却不同,五行志讲的是灾异,符瑞志讲的却是瑞符。例如,秦始皇时,出现十二个长人,身高五丈,脚迹六尺。汉书五行志认为是秦亡之征,宋书符瑞志却认为是汉兴之符,“自高帝至于平帝,十二主焉。”梁萧子显南齐书有五行志;他又建祥瑞志,大同于宋书符瑞志。梁书、陈书无志。魏书有志却无五行志,但有灵征志。清赵翼认为,它就等同于齐书的祥瑞志。(廿二史剳记各史例目异同)其实不然。一看内容就会知道,灵征志的上部相当于五行志,下部才是祥瑞志的内容。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皆无志。隋书本亦无志,“而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别修五代史志,诏编第入隋书。”(日知录作史不立表志)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均有五行志;新五代史却没有,因为撰者欧阳修认为,五代时期“天理几乎其灭”,没有礼乐制度可谈,所以他除写了司天考、职方考以外,其它的典章制度一概没有写。宋史有五行志;辽史却没有。金史、元史、明史均有五行志,而金史五行志有些异类,容后探讨。另外,还应该提到清史稿,它也有灾异志,而且沿用了五行志的体例。3、五行志思想构建班氏创建五行志也不是偶然的。就时代的大背景而言,汉代的学术复兴激发了人文空气的活跃。而以董仲舒为发端的汉儒思想体系日臻完善,其基本方法无非是从经书入手,以再现与考证为表,以阐释与经世为用,正所谓“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汉书五行志)由此,经过变异的儒学由“独尊天下”而神圣化;更加极端的谶纬之学也迅速地泛滥起来,其中以天文占、五行占与史事谶最具影响力。在这样的政治文化氛围中,五行志的诞生就有了丰富的土壤。纵观二十四史中的五行志,虽然篇目内容增增删删,基本上都没有跳出班氏给出的思想框架。归结起来,班固给出了一个由四个层次组成的理论阶梯。第一层:由易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刘歆说:“河图就是八卦,洛书就是洪范”;由此引出五行志的最高经典尚书洪范。注意,这条神化的脉路系汉儒刘歆之流所为。其实班固在构建五行志的理论框架时,仅仅引用了洪范的四段话,即五行(删去了五味)、五事、皇极,以及庶征中的休征、咎征。怎么用的呢?像“五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因为五行志讲的是灾异,所以它就拿“水不润下,火不炎上,木不曲直,金不从革,稼穑不成”说事儿。例如,何谓“水不润下”?发大水呀,云云。注意,班固在引用洪范时,悄悄地改变了五行与五事对应的顺序,即将水貌、火言、木视、金听、土思,改为以木、金、水、火、土为顺序对应,从而为后面“五行相沴”的理论留下伏笔。但“经”是“只可述、不可作”的,所以文中只有变化,并无解说,显然汉儒的底气不足。第二层:就是洪范五行传了。汉书五行志通篇都是以它作为引领,注说尚书洪范、划分文章段落和部类的。例如,讲到“木不曲直”,洪范五行传解道:这是木失去了本性,它会带来的灾异有貌不恭、恒雨、服妖、龟孽、鸡祸、下体生上之痾、青眚、青祥、金沴木等等。那么洪范五行传系何人所作呢?有说是伏生所作;也有说是刘向所作,因为汉书艺文志中记有刘向五行传十一卷,所以一般人们认为它就是洪范五行传。但是,据汉书记载,在刘向之前,夏侯胜就曾经引用过洪范五行传算命。(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因此有人推断,它可能是夏侯胜的前辈夏侯始昌的作品,刘向只是在此基础上推演成十一篇耳。(廿二史剳记汉儒言灾异)第三层:有了洪范五行传关于“五行灾异”的定义,还需要鉴定古今异象的“五行归属”,比如,春秋时期出现过一次怪现象,有六只鸟倒着飞过了宋都。这说明什么呢?左传解道:“风也。”所以刘歆认为,这应该归于“常风之罚”;而按照洪范五行志界说,“风灾”属于“土”的变异,等等。其实,刘歆的特长就是拿左传说事儿;类似地,在这一层面上还有几位高人,即董仲舒治公羊;刘向治谷梁辅以洪范云云。第四层:找到了“异象”的归属还不够,还要说明它的现实意义。例如,有男变女、女变男的现象出现,京房易传就解道:“男化为女是因为宫刑犯滥,女化男是因为贱人为王。”对此汉书有些特殊,它因为从春秋时期写起,所以还大量地引用董仲舒、刘氏父子“注经”的解说;当然,它也开始引用像京房易传这样的典籍。后面诸史五行志在解说异变时,除了类比一些经典案例之外,它的引文就大多是图谶、纬书了,像潜潭巴、乐叶图征、河图秘征篇、春秋汉含孳、演孔图、日蚀说、旧占、春秋说、貌传、言传、易妖、易萌气枢、皇极传、瑞应图(集自后汉书,晋书)等等。值得提及的是,上面我们谈到了许多书与人。还有一些人物,他们与五行志渊源颇深,像眭孟、夏侯胜、谷永、李寻等,他们在汉书中有传,有占例,有五行家之称谓。再有一些人,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像后汉时期的蔡邕,他就有许多占例。比如,他曾经根据一只雌鸡全身都化为雄鸡,只有头不变,算出这是“鸡祸”;它还列举了许多类似的故事,从而预测“上不改政,必受其乱。”不久果然有黄巾军起乱。蔡邕还用图谶算过“蝗灾”、“讹言”、“投蜺”等变异。(后汉书五行志)晋代的干宝也是一位不得了的人物。在晋书中,他推占的例子很多;尤其是许多故事都可以在他的搜神记中找到。像晋书五行志“木不曲直”的名下记有“仪杖上生出鲜花”的怪事,其中有干宝的解说;此事在搜神记卷七也有记载,题曰“仪杖生花”。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搜神记中的许多故事均属于五行志的体系。4、五行志门类划分汉书五行志将“灾异”分为六类,即木不曲直、金不从革、水不润下、火不炎上、稼穑不成、皇之不极。在每一个门类之下,又定义着相关的灾异。请看:木不曲直:貌不恭,淫雨,服妖,鸡祸,青眚,屋自坏;金不从革:言不从,讹言,旱,谣,狼食人;火不炎上:视不明,灾火,草妖,羽虫孽,羊祸;水不润下:听不聪,大水,水变色,大寒,雹,冬雷,山鸣,鱼孽,蝗;稼穑不成:思不容,地震,山崩,地陷,大风拔树,螟,牛疫;皇之不极:射妖,龙蛇孽,马祸,人痾,人化,死复生,疫,投蜺。以上例说,只是包括了部分例子。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其一,在“五行占”的逻辑链条中,这些例子有时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时又会成为事件发展的“结果”。例如,一次地震发生了,它既可能是“太后摄政,外戚专权”的结果,又可能是未来将发生叛乱的先兆。其二,其中的许多注说都是有争议的,像汉书五行志记载:“庶征之恒雨,刘歆以为春秋大雨也,刘向以为大水。”大水与大雨有什么不同?当然不同。你看上面的类分,淫雨属于木,大水属于水;它们昭示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欧阳修说:天道远。就是孔子作春秋都不敢点破灾异的符应,“若推其事应,则有合有不合,有同有不同。”我们也只能“略依洪范五行传,著其灾异,而削其事应云。”(新唐书五行志)其三,汉书五行志还记有天象的变异,包括日食、两月重见、日色青白、日出赤、恒星不见、陨石雨、星孛入于北斗等;后汉书五行志也记有日蚀、日抱、日赤无光、日黄珥、日中黑、虹贯日、月蚀非其月等。后来的五行志中,就没有这一部分了;只是其中的“陨石”被归入“金不从革”一类。对此,元脱脱解道:“五行之精气,在天为五纬,在地为五材,在人为五常及五事。五纬志诸天文,历代皆然。其形质在地,性情在人,休咎各以其类,为感应于两间者,历代又有五行志焉。”(金史五行志)其四,五行志并非包括所有的异象,像“梦”就不属于五行占的范畴。但是,金史五行志却大量记梦,显然有悖于旧说。5、五行志阅读札记读过二十四史五行志,感慨系之。有几点认识需要说出来。其一,今人最愿意将天文志、地理志、律历志、五行志等归与古代科学范畴。其实不然。且不论其他门类,五行志就绝然不是一个科学门类,它讲的是“五行占”;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内容中得到实证!科学讲的是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五行志讲的却是一个主观臆断的思想体系。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科学因素,但是,它的价值取向与今日之科学截然不同。比如,唐代发生了蝗虫的灾害,五行志讲的不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灭蝗,而是唐太宗一口口吞食蝗虫,感动上天,使蝗灾退去。(旧唐书五行志)再比如,刘向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周衰无寒岁,秦灭无燠年。”(晋书五行志)它显然是非科学、伪科学或反科学的。其二,五行志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典籍方面,李慈铭说:“然伏生洪范五行传、京房易传、刘向五行传记、刘歆左氏传说,皆幸于此志存其梗略。欧阳、大小夏侯之尚书说亦可考见一二,盖皆西汉经学大师所遗鳞爪,深可宝也。”(越缦堂读书记汉书)其次,在思想方面,今人经常批评班固不如司马迁,有皇权意识与封建迷信思想云云。其实自古以来对此评说也不尽然,像清赵翼就说:上古时期,人与天的关系是很近的;即使春秋,它还保持着“记人事,兼记天变,盖犹是三代以来记载之古法。”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征战不息,诈力相尚。“至于暴秦,天理几与灭绝。”正是汉儒复创五行志等典籍,才再度沟通了天人关系,使“天与人又渐觉亲切。观五行志所载,天象每一变必验一事,推既往以占将来,虽其中不免附会,然亦非尽空言也。”(廿二史剳记汉儒言灾异)另外,像春秋之类的古经,为什么会大量地记载天地之异象呢?班固的五行志是否篡改了古人的旨意?对此,赵翼质疑道:对于各类异象,“(春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患者宣教科普
- 给员工上的廉洁教育课
- 三维视觉基础介绍
- 艺术设计美学
- 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训总结
- 实训报告:智能小车项目
- 港资企业管理员工培训
- 项目经理承包协议书
- 仓储分销协议书
- 婚纱照拷片协议书
- 2025年党员干部在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范文
- 湖北中烟2025年招聘综合测试h
- 巴厘岛旅游攻略
- 技术部经理竞聘演讲稿
- 电动车 - 雪佛兰Bolt减速器拆解分析报告
- 2025年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腻子班组安全教育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行政执法考试题库及答案(单选题)
- 考点解析自考专业(小学教育)(黄金题型)附答案
- 具身智能+军事模拟训练系统研究报告
- 交通志愿者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