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课乡山地城市规划建设方案.doc_第1页
中课乡山地城市规划建设方案.doc_第2页
中课乡山地城市规划建设方案.doc_第3页
中课乡山地城市规划建设方案.doc_第4页
中课乡山地城市规划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中课乡地处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县城北面的的库杏河流域两岸。位于东经9930-9941、北纬2242-2256之间。境内南北长27公里、东西宽18公里,国土面积313.3平方公里。境内中山、低山、河谷纵横交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域内最高海拔2458.9m,最低海拔700m,99%以上为山区。第 1 条 城镇性质 乡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开发农副产品资源加工和民族文化旅游为主,具有浓郁的佤族民俗文化和原始自然生态景观,绿色、休闲、的生态田园小镇。第 2 条 城镇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休闲的生态田园小镇。1、经济发展目标繁荣、活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引导区域经济集约发展。建立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培育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2、社会发展目标安全、和谐未来中课乡要促进公共决策体制的改善和公共决策水平的提高,通过增加住房和就业机会,改善人居和就业环境,增强村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城市的凝聚力,丰富公民社会的内涵,强化集镇文化活力,争创全国文明小镇,建设真正平等与和谐的社会。3、环境发展目标自然、宜居坚持“绿色小镇”、“休闲小镇”的理念,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持续增加自然生态环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设环境友好型小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镇用地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保留大寨村小组形成北部居住组团,并规划西部及东部居住组团。南部保留小寨村小组为远期远景规划中的集镇配套服务区提供居住配套。到2030年居住用地面积达到23.68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控制在57.9平方米左右。整个居住用地可以分为西部居住组团、东部居住组团、和北部居住组团三个组团。2、公共设施用地(1)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考虑保留现状行政管理用地,并在远期远景规划中的集镇配套服务区设置服务区管理用地。(2)教育机构用地规划将乡完小、乡中学和幼儿园三校合一统一建设,并规划学校运动场用地。在大寨和小寨居住片区内部分别设置2所幼儿园来满足住户小孩就近上幼儿园的需求。(3)医疗保健用地规划考虑将原本卫生院用地扩大后建设成中课乡的重点医院。(4)商业金融用地将现状市场用地及粮管所用地规划为商业金融用地,并在大寨规划沿街商业用地。在远期远景规划中配套设置商业用地。(5)集贸市场用地医院南部道路南面规划集贸市场用地,为集镇以及整个乡域的村民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绿地系统规划目标规划期末形成以背景山体、大型公园、组团绿地、沿河绿化、生产防护绿带和道路绿化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至规划期末,绿地总量达9.2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0.4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到15。绿地系统规划在中课乡的整个规划区内建设由周围山体、湿地公园和生态田园观光区等组成的绿地系统。1、湿地公园由集镇中心区东部与乡政府中间南北向水系及沿河绿地形成的湿地公园。2、生态田园观光区在中课乡区域内,现状有大量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较为肥沃,规划结合区域内水系,将这些区域打造成为生态田园观光区,作为中课乡乃至西盟县的居民体验原生态农业的一大景点。景观系统规划目标 在保持现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塑造景观骨架,打造重点地段,形成由生态背景、开敞空间体系和城市人文景观构成的景观系统,展现绿色、休闲的生态田园小镇。景观系统规划 依据规划区的地形地势特点,结合中课的景观规划目标,将整个规划区的景观系统结构定义为:“一心、一轴、两带、多节点”。“一心”是指规划的湿地公园。“一轴”是指中课乡集镇南北方向的主要轴线。“两带”是两条沿水系的景观通廊。“多节点”是指分布在中课乡集镇内部的各个景观节点。构思与规划设计利用地形特点营造立体空间利用山势地形将住宅依山逐层抬高同时利用抬高延伸段作为母体营造一个立体交往空间在创造良好的景观特色的同时仔细做了楼前环境设计使小区中的交通方便快捷,同时还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做到救护及消防都能达到每幢楼前,保证住户的安全心理需求。由于传统旧街区具有人们长期熟悉与习惯的景观,它是由各具特色的建筑与自然环境所构成。城镇中庭院式建筑与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街区,形成了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然而早现代主义的建筑与规划理论强调高楼、大路等大尺度空间,到处是毫无特色的、灰色空间(与一排排雷同的兵营式住房,使城镇原有街区与绿树大量消失,尺度失衡。处于此点考虑,将永荣宾馆以上这一传统旧街区作为形象再现区,保留原有街区布置的格局。改善其住房质量,提高住宅面积,整治基础设施和完善服务配置。对于镇中心区应引入商业气氛,而对于小城镇建大型商场既无必要也无可行性,现今大多数小城镇将商住的概念引入城镇的开发建设中,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商内住及内商外住中课河沿路狭长地块的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采用外商内住(的形式。将商城放在其中。自然条件不允许,同时这又是一块南北向长的地块,考虑到住宅朝向及中课河沿路的立面形象,采取将商城沿地块周边布置,做成两层内部空间形式,住宅架在商城之上行列式布局,内部以一条生活轴线将其贯穿,并向本土庭院特色学习边街洞(一进又一进的楼堂庭院的布置方式,这种形式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同时又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由于行列式布置中引入了曲线、折线,因此丰富了中课河路的沿街立面。商城在外,住区在内,避免商与住相互干扰。便于管理,为住区居民创造了相对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位于中心区新集贸市场所夹地块,要求保留部分建筑现状,这一地块采用内商外住的形式,解决商城与住宅的交通干扰问题。主要通过立体分隔方式,即住宅街区从二层平面开始,使商城与住宅有相对独立的内部空间,住宅仍以南北向布置为主,日照间距满足1:0.8的要求。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创造良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使原有街区的居民仍有良好的邻里交往空间。创造一个绿色的住区及商城,继承巡场屋顶绿化及蓄水的特点。文化与景观这部分包含个地块(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休闲广场)景观轴的形成。“迎人而入”的接纳空间。面对广场一侧是整体建筑体块的“欢迎”、包容、接纳;面向广场一侧是二层内外空间的相对渗透所形成的交往空间;通过连廊,做到“二层商区”与文化展示活动中心的空间交往,通过“绿架”花坛的继续运用,做到与“绿色空间”的对话。在做中心广场时,主要注重以下3点::1.形成景观轴线,轴线方向空间将逐步升高,高处雕塑成为聚焦点,运用花坛进行轴线引导。2.为周围住户提供晨练、休闲和小型集会空间;抬高部分的底部做成小型停车空间。3.作为旧城各街区空间的协调元素,保持传统特色的延续。这个构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通过两座体量相对较大的住宅楼,作为旧城改造中景观轴线的引导,采用“相框”的界定手法,使人们一眼望去,能很好地感受到富有地方特色的山地城镇风貌;通过轴向及住区内的绿地广场,形成向心的过渡空间。结语土耳其建筑师纳乔姆希克梅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城镇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同时也是延续的过程,它所走过的每一步都会留给人们印象和影响。我们不能无视它旧有的面貌,不能隔断历史发展的脉络,应该保护、尊重当地一些民风民俗、街区空间的传统文化。在规划和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寻找它的历史文脉与特色,创造宜人有情趣的城镇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有景观欣赏价值的步行街及良好的购物、休闲场所“城市可生,而不可造”,山地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