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1页
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2页
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3页
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4页
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标志物的生化检查,死亡率居人口总死亡率第二位。,无控制性异常增生为特性。,依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侵袭能力和播散等生物学行为而分类。,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手术时容易切除干净、很少有复发;,肿瘤概况,肿瘤概况,死亡率居人口总死亡率第二位。无控制性异常增生为特性。依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侵袭能力和播散等生物学行为而分类。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手术时容易切除干净、很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常因破坏人体器官,原发和继发损害人体重要生命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患者死亡。,肿瘤的定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肿瘤的定义亦逐步完善。,肿瘤的定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肿瘤的定义亦逐步完善。,上个世纪40年代,人们认为肿瘤是一种自主过度生长的新生组织;,肿瘤的定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肿瘤的定义亦逐步完善。,上个世纪40年代,人们认为肿瘤是一种自主过度生长的新生组织;,到80年代,肿瘤被定义为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展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定义,上个世纪40年代,人们认为肿瘤是一种自主过度生长的新生组织; 到80年代,肿瘤被定义为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展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90年代中期,对肿瘤有定义是: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某一正常的组织细胞发生异常分化和过度无限增殖的结果,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具有向周围组织乃至全身侵蚀和转移的特性,其生长变化快慢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肿瘤的发生,启动阶段,某些化学、物理或生物因子,直接改变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成分或结构,一般一次接触即可完成,其作用似无明确的阈剂量,这一阶段引起的细胞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肿瘤的发生,启动阶段,促进阶段,在启动剂作用后再以促进剂反复作用,经多层次和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及抗癌基因的失活,方可促使肿瘤发生。,肿瘤的发生,启动阶段,促进阶段,演进阶段,发生多次突变,需一定累积,肿瘤形成。,肿瘤的发生,启动阶段,促进阶段,演进阶段,三者各有本身的特点,又互相连续逐渐过渡,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没有很截然分明的界限。,致癌物,启动剂:,某些化学、物理或生物因子,它们可以直接改变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成分或结构,一般一次接触即可完成,其作用似无明确的阈剂量,启动剂引起的细胞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 。,致癌物,启动剂:,促进剂:,促进剂本身不能诱发肿瘤,只有在启动剂作用后再以促进剂反复作用,经多层次和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及抗癌基因的失活,方可促使肿瘤发生。,致癌物,启动剂:,促进剂:,完全致癌物:,是指致癌物的作用很强,兼具启动和促进两种作用,单独作用即可致癌的一类物质 。,致癌物,启动剂:,促进剂:,完全致癌物:,不完全致癌物:,作用较弱,只能起到启动或促进作用的物质,称为不完全致癌物。,致癌物,启动剂:,促进剂:,完全致癌物:,不完全致癌物:,直接致癌物:,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肿瘤的物质。,致癌物,启动剂:,促进剂:,完全致癌物:,不完全致癌物:,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方可引起肿瘤发生。,常见的致癌物,1 化学类致癌物,烷化剂:芥子气、环氧乙烷、氯乙烯、苯;,多环芳香烃:苯丙芘、沥青、煤焦油等;,芳香胺:联苯胺、硝基联苯等;,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甲基辛基亚硝胺等;,金属元素:镍、铬、砷等;,矿物类、药物:某些激素、某些抗癌药物等;,生活嗜好物:香烟、槟榔等;,环境中致癌物质有:植物、人工合成致癌物等,化学类致癌物主要致瘤机理,1 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激活转化成为最终致癌物(一种亲电子性分子)。,2引起DNA损伤或形成DNA加成物、染色体畸变,使细胞突变和癌变。,3 可能激活某些癌基因,引起细胞恶变。,化学类致癌物主要致瘤机理,1 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激活转化成为最终致癌物(一种亲电子性分子)。2引起DNA损伤或形成DNA加成物、染色体畸变,使细胞突变和癌变。3可能激活某些癌基因,引起细胞恶变。机体的各种酶的存在和活性高低都受到机体的基因表型的调控,所以化学致癌物的体内活化引起肿瘤发生的过程,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机体遗传背景的控制。,常见的致癌物,化学类致癌物2 物理类,电离辐射;,放射性辐射;,紫外线。,物理类致癌物主要致瘤机理,染色体或基因的突变;,基因表达改变;,放射线激活潜在致瘤因子。,常见的致癌物,化学类致癌物物理类3 生物类,1 病毒;,2 霉菌;,3 寄生虫。,其中以病毒与人体肿瘤的关系最为重要。,成人T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典型形态,病毒的遗传信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并通过性细胞由亲代垂直传递到子代细胞,到化学致癌物、射线辐射等因素的作用后,可能被激活病毒表达而在体内诱发肿瘤;或激活癌基因而诱发肿瘤(启动作用)。,生物类致癌物主要致瘤机理,生物类致癌物主要致瘤机理 病毒的遗传信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并通过性细胞由亲代垂直传递到子代细胞,到化学致癌物、射线辐射等因素的作用后,可能被激活病毒表达而在体内诱发肿瘤;或激活癌基因而诱发肿瘤(启动作用)。霉菌引起肿瘤可能与霉菌本身致炎,毒素代谢产生的亚硝胺等化学物质有关。,对肿瘤的认识,1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是正常细胞在致瘤因素诱导下转化而来。,对肿瘤的认识,1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是正常细胞在致瘤因素诱导下转化而来。2肿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内外因都很重要,是致瘤因子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长期作用的结果,在癌前病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基因调控的失常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缺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条件。转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是DNA遗传密码的改变。,对肿瘤的认识,1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是正常细胞在致瘤因素诱导下转化而来。2肿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内外因都很重要,是致瘤因子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长期作用的结果,在癌前病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基因调控的失常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缺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条件。转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是DNA遗传密码的改变。3肿瘤是失去了受整体调控的细胞群体,细胞过度增殖是根本特征。肿瘤增生与正常细胞增生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不受机体调控的无限增殖过程,而后者为受控增殖。,对肿瘤的认识,1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是正常细胞在致瘤因素诱导下转化而来。2肿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内外因都很重要,是致瘤因子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长期作用的结果,在癌前病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基因调控的失常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缺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条件。转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是DNA遗传密码的改变。3肿瘤是失去了受整体调控的细胞群体,细胞过度增殖是根本特征。肿瘤增生与正常细胞增生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不受机体调控的无限增殖过程,而后者为受控增殖。4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只有逃避了免疫系统的监视才能在机体内得以生存与发展,当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清除功能增强时,肿瘤细胞的增长将会受到限制乃至被消灭。,对肿瘤的认识,1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是正常细胞在致瘤因素诱导下转化而来。2肿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内外因都很重要,是致瘤因子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长期作用的结果,在癌前病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基因调控的失常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缺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条件。转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是DNA遗传密码的改变。3肿瘤是失去了受整体调控的细胞群体,细胞过度增殖是根本特征。肿瘤增生与正常细胞增生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不受机体调控的无限增殖过程,而后者为受控增殖。4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只有逃避了免疫系统的监视才能在机体内得以生存与发展,当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清除功能增强时,肿瘤细胞的增长将会受到限制乃至被消灭。5从小做起,从日常饮食和居住环境入手进行肿瘤的防护。,癌基因,癌基因是指细胞或病毒中存在的、能诱导正常细胞转化、并使其获得一个或更多的新生物特性的基因,细胞中存在的的癌基因称细胞癌基因,由于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是以非激活状态存在,故又称原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从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的过程被称为原癌基因的激活,1 染色体的重排与基因易位,染色体是基因高度密集和有序排列的场所,原癌基因有时会从染色体上正常位置转移到另一个染色体的某个位置上,使其调控环境改变,癌基因摆脱了原来所受的表达调控,处于新的转录控制之下,由相对静止转化为激活状态,从而引起表达的改变。,原癌基因的激活,从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的过程被称为原癌基因的激活,1 染色体的重排与基因易位,2 染色体缺失,是特定位点染色体物质(基因)丢失,是不平衡易位,也可使基因激活,导致癌变。,原癌基因的激活,从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的过程被称为原癌基因的激活,1 染色体的重排与基因易位,2 染色体缺失,3 基因突变,基因在编码顺序的特定位置上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顺序改变称之为点突变;复杂的核苷酸序列变化称为基因突变。它包括插入突变,均可导致细胞癌基因的激活。,原癌基因的激活,从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的过程被称为原癌基因的激活,1 染色体的重排与基因易位,2 染色体缺失,3 基因突变,4 基因扩增和过度表达,是指细胞内一些基因通过不明机制复制成多个拷贝数。,抑癌基因,抑癌基因是指能抑制肿瘤形成的一类基因。也就是说:凡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和表达,使机体不能形成肿瘤的基因均称抑癌基因。,抑癌基因,抑癌基因是指能抑制肿瘤形成的一类基因。也就是说:凡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和表达,使机体不能形成肿瘤的基因均称抑癌基因。目前已发现的癌基因有100多种,被确定的有12个,研究较多的是RB基因、P53抗癌基因、DCC抗癌基因、神经纤维瘤抗癌基因和多肿瘤抗癌基因等。,抑癌基因的作用,抑癌基因主要通过其表达产品(蛋白质)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的生成,抑癌基因的作用,1 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抗癌基因缺失时,可能由于DNA甲基化等原因,染色体粘度增加,稳定性降低而发生畸变,可引起癌基因易位而激活。,抑癌基因的作用,1 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2 影响细胞分化,一些抗癌基因与细胞分化有关,缺失可能使细胞分化失控,从而产生癌变。,抑癌基因的作用,1 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2 影响细胞分化,3 控制细胞增殖,肿瘤细胞是低分化、高增殖的细胞,而抗癌基因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无限增殖。,RB基因能编码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转化作用的核内磷蛋白,可能是一个具有DNA结合活性的细胞生长负调控因子,RB基因的失活造成其不能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失去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和肿瘤。野生的P53基因不合成蛋白质,对一些恶性肿瘤具有广谱抑制作用,而突变的P53基因表达的核磷酸蛋白质与癌基因协助作用,并显性抑制野生型P53基因,破坏其对细胞的负调控作用,使细胞生长增殖失控;DCC抗癌基因表达细胞信息转导受体,其缺失使肿瘤细胞迅速增殖;神经纤维瘤抗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能阻止ras基因在细胞分裂和增殖信号的调节作用;多肿瘤抗癌基因编码P16蛋白,是细胞周期性蛋白依赖性激酶4的抑制剂,使细胞增殖停止于G0/S期。,肿瘤标志物,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上和质上与正常时或良性疾病时相比有显著差异。,肿瘤标志物,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上和质上与正常时或良性疾病时相比有显著差异。肿瘤标志物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临床应用须具备的特征,1 是恶性肿瘤所特有的物质,或与良性疾病时比较在量上和质上有显著差异的物质;,临床应用须具备的特征,1 是恶性肿瘤所特有的物质,或与良性疾病时比较在量上和质上有显著差异的物质;2 在血液、体液或瘤组织中有一定含量,能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检测出来;,临床应用须具备的特征,1 是恶性肿瘤所特有的物质,或与良性疾病时比较在量上和质上有显著差异的物质;2 在血液、体液或瘤组织中有一定含量,能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检测出来;3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细胞负荷量,有助于评价疗效,预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临床应用须具备的特征,1 是恶性肿瘤所特有的物质,或与良性疾病时比较在量上和质上有显著差异的物质;2 在血液、体液或瘤组织中有一定含量,能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检测出来;3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细胞负荷量,有助于评价疗效,预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4 在疾病稳定期,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水平应较稳定;,临床应用须具备的特征,1 是恶性肿瘤所特有的物质,或与良性疾病时比较在量上和质上有显著差异的物质;2 在血液、体液或瘤组织中有一定含量,能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检测出来;3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细胞负荷量,有助于评价疗效,预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4 在疾病稳定期,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水平应较稳定;5 取样容易,检测方法简便,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费用合理。,肿瘤标志物发展简史,第一时期: 1848年 本周氏蛋白,1848年Henry Bence Jones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发现一种特殊蛋白,后来称“本周氏蛋白”,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指标,这一阶段被认为是第一时期;,肿瘤标志物发展简史,第一时期: 1848年 本周氏蛋白,第二时期: 1930- 1962 HCG ,同工酶谱,Zondek在1930年发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除作为妊娠指标外,还可用于绒毛膜癌的辅助诊断;到1959年Markert通过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时,患者体液中可出现某些酶和(或)同工酶谱发生变化,这是第二时期;,肿瘤标志物发展简史,第一时期: 1848年 本周氏蛋白,第二时期: 1930- 1962 HCG ,同工酶谱,第三时期的标志: 1963年甲胎蛋白,1963年Abelew等从肝癌患者血清中发现了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on,AFP),1965年Gold等从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癌胚抗原(CEA),是第三时期的标志;,肿瘤标志物发展简史,第一时期: 1848年 本周氏蛋白,第二时期: 1930- 1962 HCG ,同工酶谱,第三时期的标志: 1963年甲胎蛋白,第四阶段: 1975年创建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1979年Koprowski用结肠癌细胞制备了能识别糖类抗原(CA199)的单克隆抗体,以后陆续建立了一系列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发展简史,第一时期: 1848年 本周氏蛋白,第二时期: 1930- 1962 HCG ,同工酶谱,第三时期的标志: 1963年甲胎蛋白,第四阶段: 1975年创建了淋巴细胞杂 交瘤技术,第五时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发现和应用,肿瘤标志物的分类,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1 病情预后及疗效观察,由于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浓度与肿瘤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作为病情观察和手术跟踪是其最重要的作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2 辅助诊断作用,肿瘤标志物最初是要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但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和敏感性较低,结果并不理想。,1 病情预后及疗效观察,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3 筛选作用,一些标志物与特定的肿瘤有高度的特异性,可用于肿瘤筛选。如在我国的肝癌的防治中,用AFP作为肝癌高发区人群肝细胞性肝癌的筛选工具;在美国,对于老年男性,以PSA作为前列腺癌筛选工具。,2 诊断作用,1 病情预后及疗效观察,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3 筛选作用,但由于大部分的肿瘤标志物既无器官特异性,又无肿瘤特异性,在许多良性疾病情况下,也可出现血清浓度异常,同时,一般肿瘤标志物在癌变初期敏感性低,故对大范围的无症状人群的肿瘤筛选检查意义不大。,2 诊断作用,1 病情预后及疗效观察,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应用评价,一、胚胎性抗原肿瘤标志物,这类标志物因与曾出现于正常人胚胎发育时期而得名,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常用的测定方法有ELISA法,放射免疫测定,化学发光法。前者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但相对重复性差。放免法重复性好,操作简单,但需放射线防护;目前一般都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结果快速、正确。,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on,AFP),生化特性,发现: Bergstrandh和Czar于1956年.,是单一多聚体肽键糖蛋白,590个氨基酸,MW为70000D。含糖为4%,糖链在232位的天冬酰胺上,是N糖链,其糖链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和唾液酸组成的寡糖。其等电点4.74.8,电泳时位于白蛋白与球蛋白之间。,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on,AFP),生化特性,发现: Bergstrandh和Czar于1956年.,是单一多聚体肽键糖蛋白,590个氨基酸,MW为70000D。含糖为4%,糖链在232位的天冬酰胺上,是N糖链,其糖链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和唾液酸组成的寡糖。其等电点4.74.8,电泳时位于白蛋白与球蛋白之间。,AFP的编码基因位于第4对染色体的4q11q22区域。与血清白蛋白、维生素结合蛋白属同一基因家族。,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on,AFP),生化特性,AFP主要在胎肝合成,其次是卵黄囊、胃肠道粘膜,肾脏也少量合成。胎儿于6周开始合成,1215周达到高峰。出生后12年降至成人水平。正常成人肝细胞不产生AFP。,发现: Bergstrandh和Czar于1956年.,是单一多聚体肽键糖蛋白,590个氨基酸,MW为70000D。含糖为4%,糖链在232位的天冬酰胺上,是N糖链,其糖链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和唾液酸组成的寡糖。其等电点4.74.8,电泳时位于白蛋白与球蛋白之间。,AFP的编码基因位于第4对染色体的4q11q22区域。与血清白蛋白、维生素结合蛋白属同一基因家族。,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on,AFP),生化特性,标本保存,血液标本分离血清,-20或-70保存待测;体液标本直接冷冻,-20或-70保存待测。,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on,AFP),生化特性,标本保存,参考范围,30g/L(化学发光法),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AFP增高为原发性肝癌重要指标之一,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常用于PHC临床检查及普查。AFP500g/L,时间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幼儿的睾丸或卵巢畸胎瘤等即可确诊。,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PHC血清AFP水平与预后有关。PHC手术彻底切除后,血清中AFP浓度将迅速下降,1周内可降至正常水平。若增高则可能复发,这种增高比肝功能异常出现得更早。,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AFP阴性并不排除原发性肝癌,据统计18%20%的PHC患者血清AFP正常。特别是老年人,由于AFP对PHC的诊断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对老年人AFP正常或轻微升高不能排除肝癌的可能性。此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测指标来降低假阴性。,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2)其他肿瘤,胃癌、结肠癌等内胚层衍生的组织发生的癌,即使未发生肝转移也合成AFP;而非内胚层衍生组织的癌,即使转移到肝脏也不合成AFP;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检测有助于生殖细胞肿瘤的分类与分期。,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2)其他肿瘤,(3)肝脏炎症病变,多在300g/L以下,且随着受损细胞的修复,升高的AFP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为一过性增加。,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2)其他肿瘤,(3)肝脏炎症病变,(4)孕妇胎儿状态,妇女妊娠34个月以后,AFP上升,78个月达高峰(400g/L),分娩后约3周恢复正常。,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2)其他肿瘤,(3)肝脏炎症病变,(4)孕妇胎儿状态,(5)其他,部分卵黄囊肿患者血清AFP上升;肝硬化活动期、先天性胆总管闭锁、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血清AFP也增加。,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生化特性,MW为150K300KD的糖蛋白,含有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唾液酸。CEA的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目前已知有29种成分。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的细胞所合成,肝脏灭活,半衰期为14天,妊娠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正常成人血清中CEA含量极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生化特性,标本保存,可用血清或血浆,胸、腹水可直接测定。由于EDTA能络合钙离子,从而阻止纤维蛋白溶解酶对CEA的水解,推荐EDTA抗凝血浆。20或70保存待测,不要反复冻融,溶血、酯血影响本项目测定。,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生化特性,标本保存,参考范围,3.4mg/L。(化学发光法),CEA临床意义,(1)某些癌症的辅助诊断,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CEA可明显升高,一般大于60g/L。,CEA临床意义,(1)某些癌症的辅助诊断,(2)病变程度和预后判断,血清CEA增高程度与肿瘤病程、是否转移有一定关系。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其中约70为转移性癌;如肿瘤无转移、疾病早期,则升高幅度低,相反则明显升高。,CEA临床意义,(1)某些癌症的辅助诊断,(2)病变程度和预后判断,(3)治疗监测和复发预报,血清CEA浓度不断下降直至正常说明治疗正确、有效;若其浓度不下降甚至有继续升高趋势,预示治疗无效。,CEA临床意义,(1)某些癌症的辅助诊断,(2)病变程度和预后判断,(3)治疗监测和复发预报,(4)其它,除血液之外,其它生物液体CEA定量可用于诊断,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是由于细胞膜成分异常糖基化而形成的抗原。是指由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或者是肿瘤细胞所分泌的物质,又称为肿瘤标志物相关物质。常用的检测方法有ELISA、化学发光,免疫放射分析等等,各自特点前已叙述,目前普遍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生化特性,分子量大于5000kD,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一般在分泌液含量较高,血清中含量较低,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生化特性,标本保存,空腹静脉抽血。血清以及胸腹水均可测定。CA19-9抗原性比较稳定,短期(2-3天)可4保存,不能及时测定可于20或70保存待测。但有报道血浆标本结果将降低。,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生化特性,标本保存,参考范围, 37k U /L(化学发光法),CA19-9临床意义,(1)协助诊断消化道肿瘤,胰腺癌、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的CA 19-9水平大幅度升高,而阳性率以胰腺癌为最高,以37kU/L为临界值,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故CA19-9是胰腺癌较好的标志;,CA19-9临床意义,(1)协助诊断消化道肿瘤,(2)肿瘤监测和预后判断,CA19-9水平与肿瘤的阶段有关,可评估是否转移,作出预后判断。术前CA19-9水平对小于1000kU/L时,手术才有一定的意义。,CA19-9临床意义,(1)协助诊断消化道肿瘤,(2)肿瘤监测和预后判断,(3)监测和疗效观察,手术2-4周不能降至临界值提示手术失败;CA19-9降低后再度升高,预示肿瘤复发,并且发生于影像学诊断之前。,CA19-9临床意义,(1)协助诊断消化道肿瘤,(2)肿瘤监测和预后判断,(3)监测和疗效观察,良性疾患时如胰腺炎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kU/L,必须加以鉴别。,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15-3,CA15-3),生化特性,属于糖蛋白类抗原,其抗原决定簇也有糖和多肽两部分组成,分子量约400KD。1984年Hilkens等人从人乳脂肪球膜上糖蛋白MAM-6制成小鼠单克隆抗体(115-DB);1984年,Kufu等从肝转移乳癌细胞膜制成单克隆抗体(DF-3),由这些抗体识别出CA15-3。,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15-3,CA15-3),生化特性,标本处理,测定CA15-3的标本可以是血清、血浆、胆汁、胸腹水等。当天测定,不能及时测定置20或70保存待测。,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15-3,CA15-3),生化特性,标本处理,参考范围,30kU/L(化学发光法),CA15-3临床意义,(1)乳腺癌的监测,乳腺癌患者30%50%增高,有转移灶者增高可达80%,且升高早于临床发现转移;,CA15-3临床意义,(1)乳腺癌的监测,(2)用于对病人治疗的监测,血清CA15-3水平增高,提示乳腺癌的局部或全身复发,且增高早于核素检查和临床检查;,CA15-3临床意义,(1)乳腺癌的监测,(2)用于对病人治疗的监测,(3)联合诊断,与CA125联合检查,用于卵巢癌复发的早期诊断;与CEA联合检测时,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A15-3临床意义,(1)乳腺癌的监测,(2)用于对病人治疗的监测,(3)联合诊断,(4) 其他,肺癌、卵巢癌、结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也可出现血清CA15-3增高。而良性乳腺疾病、卵巢疾病等非恶性肿瘤疾病可引起CA15-3的水平增高。,3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生化特性,MW 200-1000KD的糖蛋白,由单克隆抗体OC125识别而命名。CA125在癌变的卵巢上皮细胞膜上表达,并可释放到细胞间质中。它是目前最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是最可靠的卵巢癌诊断指标。,3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生化特性,参考范围,35kU/L(化学发光法),临床意义,(1)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以35U/ml为临界值,诊断敏感度可达90%以上;,临床意义,(1)上皮性卵巢癌诊断,(2)CA 125用于卵巢癌的患者监测。,持续增高常与进行性恶性疾病或治疗效果不佳有关,而水平下降则为预后良好和治疗有效的标志;,临床意义,(1)上皮性卵巢癌诊断,(2)CA 125用于卵巢癌的患者监测。,卵巢癌治疗后的1年中,应该每3个月检测1次CA 125,1年之后每6个月测定1次;卵巢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于术后第6天开始测定CA 125,然后依照其半衰期随查,如果CA 125不能恢复到正常范围,应考虑到有残留肿瘤的可能性;,临床意义,(1)上皮性卵巢癌诊断,(2)CA 125用于卵巢癌的患者监测。,(3)与CA19-9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的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又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病灶转移有关。随着临床期别的增高,CA125和CA19-9的水平和阳性率均增高,临床意义,(1)上皮性卵巢癌诊断,(2)CA 125用于卵巢癌的患者监测。,(3)与CA19-9联合检测,(4)其它,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胃癌、胆道癌、肺癌、子宫内膜癌、直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疾病,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非恶性肿瘤疾病亦会增高。,4癌抗原549(cancer antigen 549,CA549),生化特性,CA549是一高分子的酸性糖蛋白,由单克隆抗体BCAE549识别,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可得两条区带,一条在400kD处,另一条为512kD。,4癌抗原549(cancer antigen 549,CA549),生化特性,标本处理,空腹静脉抽血。血清、血浆以及胸腹水均可测定。4保存可稳定35天,不能及时测定可于20或70保存待测。,4癌抗原549(cancer antigen 549,CA549),生化特性,标本处理,参考范围,11Uml(化学发光法),4癌抗原549(cancer antigen 549,CA549),生化特性,标本处理,参考范围,临床意义,是乳腺癌的标志物,异常升高者可见于50乳腺癌、卵巢癌、40%前列腺癌、33肺癌患者。由此,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CA549还较欠缺,应联合应用其它肿瘤标志物。,肿瘤相关糖蛋白72 (Tumor Associated Glycoprotein,TAG-72),生化特性,TAG-72是1981年Colcher等人用乳腺癌肝转移的癌细胞膜成份免疫小鼠,所得IgG型单克隆抗体B723所识别的肿瘤相关糖蛋白抗原,分子量为220400KD。它是胃肠道和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肿瘤相关糖蛋白72 (Tumor Associated Glycoprotein,TAG-72),生化特性,标本处理,空腹静脉抽血。血清、血浆以及胸腹水均可测定。4保存可稳定5天,不能及时测定可于20或70保存待测。,肿瘤相关糖蛋白72 (Tumor Associated Glycoprotein,TAG-72),生化特性,标本处理,参考范围,3.6g/L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值组;,临床意义,(1)肺癌,(2)膀胱癌,用于监测肌浸润性膀胱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f-PSA),PSA; f-PSA,生化特性,1971年,Hara等首先发现,分子量34ku,编码基因定位于19q13,PSA仅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导管上皮和粘液内。PSA仅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正常人约80的PSA以结合形式存在,f-PSA约占20,是血液中小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的片段。,PSA; f-PSA,生化特性,测定与参考范围,测定标本可是血清、血浆、前列腺液等,由于指检会导致假阳性,标本必须在指检前或一周后留取。不能及时测定则于20或70保存待测。化学发光法正常参考范围是4g/L,这个值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SA; f-PSA临床意义,PSA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及预测复发。,PSA; f-PSA临床意义,PSA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及预测复发。 以 4g/L为临界值,早期前列腺癌63-70阳性,总阳性率可达69-925,但只有25确诊前列腺癌;若以10Og/L为临界值,往往又是晚期前列腺癌,失去早期治疗时机。f-PSA百分比较低可能是前列腺癌恶性度较高。50-55岁 f-PSA临界值应20,60-69岁应20,70-75岁28,固定临界值应是25(占PSA的量)。,其它蛋白类标志物,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时出现的2微球蛋白,多种肿瘤都有增高的转铁蛋白等等。,基因类肿瘤标志物,第一类在肿瘤中表达比较普遍,如c-myc、c-fos和k-ras等;,第二类在肿瘤中特异性表达,如c-abl与慢粒有关,c-sis与淋巴结肿瘤转移有关;,第三类临床意义还不明确,如c-mos、c-yes等,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是粒细胞性白血病标志,用于区别反应性粒细胞增多。,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c-myc,多发性结肠息肉转化成肠癌的标志。,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c-myc,k-ras,与结肠癌、胰腺癌、肺癌有关。,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c-myc,k-ras,c-erb B-2,乳腺癌。,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c-myc,k-ras,c-erb B-2,c-erb B-1,鳞状细胞癌及上皮来源肿瘤。鉴别小细胞癌和低分化鳞癌。,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c-myc,k-ras,c-erb B-2,c-erb B-1,c-fms,区别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c-myc,k-ras,c-erb B-2,c-erb B-1,c-fms,C-myc,B淋巴细胞瘤。,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c-myc,k-ras,c-erb B-2,c-erb B-1,c-fms,C-myc,N-myc,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临床意义,abl、ras,c-myc,k-ras,c-erb B-2,c-erb B-1,c-fms,C-myc,N-myc,L-myc,小细胞肺癌。,抑癌基因,作为肿瘤诊断的研究起步晚,许多工作正在进行中,P53抑癌基因是研究较多的一种,其作用前已叙述,据文献统计它除在乳腺癌中突变率为40%外,而在结肠癌、肺癌、肝癌和膀胱癌中其突变率均超过50%以上,甚至超过70%。,循环DNA,水平增高是预后因子,它表示晚期肿瘤、生存差和尽管治疗肿瘤仍在进展。,来源:肿瘤患者细胞死亡,肿瘤细胞主动释放,循环中肿瘤细胞溶解或微转移病灶排出,有大量的DNA释放入循环中所致,检测游离DNA的基因在判断肿瘤来源也有重要作用。,原发性肝癌,AFP是PHC最重要的标志物,80%90%的病人升高,有94.4%15ng/ml,有82%100ng/ml,68.5%1000 ng/ml,39.3%10000。血清浓度越高,生存期则越短,良性肝病时,AFP的升高是散在的和暂时的,水平通常50 ng/ml,肝硬化通常500 ng/ml,而未经治疗的PHC病人,AFP水平则是呈持续增高趋势,而且通常倍增时间为810天,经治疗会下降,在外科手术后则会在几天内大幅度下降。,原发性肝癌,AFP是PHC最重要的标志物,CEA是PHC另一重要的标志物,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差,常作为转移性肝癌的标志物。,胃 癌,以腺癌为主,发病率高,治疗依赖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基本无效,而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胃 癌,以腺癌为主,发病率高,治疗依赖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基本无效,而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TAG72和CA19-9是最敏感的标志物;手术前水平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高浓度预示病情在发展,预后不好;手术后血清水平重新升高则提示病情恶化或有复发危险,此信号的发出比临床症状的出现早14个月。结合CEA测定可提高早期胃癌敏感性。,胃 癌,以腺癌为主,发病率高,治疗依赖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基本无效,而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TAG72和CA19-9是最敏感的标志物;手术前水平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高浓度预示病情在发展,预后不好;手术后血清水平重新升高则提示病情恶化或有复发危险,此信号的发出比临床症状的出现早14个月。结合CEA测定可提高早期胃癌敏感性。,结肠直肠癌,CEA是第一选择标志物,临床决定值定为5ng/ml,结肠直肠癌敏感性为40%50%;腺癌中未分化癌升高较低,分化癌上升较高;主要用于疗效观察和复发的监测,肠癌行切除术后,建议在1个月内连续测定 34次,以后23个月测定一次,若月平均升高超过12.6%,则提示复发,比临床症状和影像方法早36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其浓度高低与治疗是否有效相关。,结肠直肠癌,CEA是第一选择标志物,CA19-9作为第二标志物,与CEA同时测定可提高敏感性。而CA125是肠癌局部转移的价值标志物,当病变累及腹膜时,CA125的特异性增高。,乳 癌,CA15-3是其第一标志物,CEA也是其有效标志物,对于乳癌转移的诊断,在有骨转移的大多数病人中,CA15-3会连续升高,敏感性高于骨闪烁仪检查;当转移超过骨骼范围时,CEA升高则更明显。不应用于筛查;是公认的预后因素 。,肺 癌,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有NSE、Cyfra 21-1、CEA和Scc,对于小细胞癌NSE敏感性最高,对其它类型癌症,敏感性Cyfra 21-1最高,CEA其次,但它们的器官特异性的和肿瘤特性均不高,不适用于无症状病人或高危人群筛查,然而对于治疗效果观察和手术情况跟踪有重要作用,肺 癌,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有NSE、Cyfra 21-1、CEA和Scc对于小细胞癌NSE敏感性最高,对其它类型癌症,敏感性Cyfra 21-1最高,CEA其次,但它们的器官特异性的和肿瘤特性均不高,不适用于无症状病人或高危人群筛查,然而对于治疗效果观察和手术情况跟踪有重要作用 术后Cyfra 21-1约几小时,其余23天下降到一半以下预示手术成功,下降速度慢,甚至未能达参考范围则提示成功。术后头2年每月测一次,以后半年测一次,浓度升高往往比临床症状和影像诊断早上个月以上。,胰 癌,CA19-9是胰癌的主要肿瘤标志物,对胰癌初期病变敏感度较低,不适于无症状人群筛查,但在胰癌早期的敏感性较高,故对无法解释的腹痛病人的检测,可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CA19-9另一重要作用是预后和手术后跟踪,其血清浓度与病变累及范围有一定相关性,术后会大幅度下降,如24周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