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1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2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3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4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6年),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992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992年),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2、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3、对外开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992年),本节知识框架,1、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工作中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决定:改革开放(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管理方式等;肯定权力下放、精简机构等);,2)、意义: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新道路:新时期:新领导:,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和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1、十一届三中全会,2、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992年),2、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三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参考答案:(1)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低;(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3)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依据材料,分析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安徽、四川,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思考:请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作用?,(1)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2)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列举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1、1950-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1953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制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破坏了生产力。4、1978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2)改革的历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参考答案: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思考:请问材料一、二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平均主义,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1、十一届三中全会,2、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3、对外开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992年),海南1988,浦东1900,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思考:现代史上的“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开放”有哪些方面的不同?,1、国家主权独立程度不同2、地位不同:近代中国是被动开放,是列强逐步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种产物,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而今天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是主动对外开放。3、指导思想不同:现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前提。4、开放原因目的不同: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