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的规划.doc_第1页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的规划.doc_第2页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的规划.doc_第3页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的规划.doc_第4页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的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规划(院委200676号)根据学校“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我院现有校园建设布局和新扩建区整体规划方案,制定本规划。一、校园建设现状分析我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东麓,相距1.8千米。总面积达1480亩。北校区位于琅琊西路与琅琊古道入口处,北侧、东侧临琅琊山铜矿,西侧和南侧至琅琊山林场,占地面积250.5亩。南校区分东区(一期用地)和西区(二期用地)。东区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丰乐南路,北至陵园路,南靠正大饲料厂和新英中学,西到环滁西路,占地面积370亩;西区为东区向西南扩展,与东区一路(环滁西路)之隔,南至琅琊水泥厂南围墙,西至琅琊山山体,北至余洼队池塘,黑洼水库(115亩)在新征土地之内,区内地形起伏有致,占地857亩。按教育部的办学标准,北校区只能容纳30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南校东区只能容纳50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目前,北校区和南校东区基本建设完成,建筑已经比较稠密,可用来建设的存量土地很少,学校“十一五”建设项目将主要在南校西区(新征地)展开。按照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日制本专科生规模将达12000人,长期发展规模将达18000人(见表1)。表1: 南北校区学生分布情况一览表校 区2005年2010年2015年备 注北校区2550人3000人 3000人南校区5500人9000人15000主校区合 计8050人12000人18000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建设,我院南北校区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院首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卓有成效地开展征地工作,使校园面积扩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校园面积过小的瓶颈问题(见表2)。表2: 南北校区现有建筑情况一览表校 区占地面积(亩)建 筑 面 积 (m2)备 注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生活及附属设施小 计北 校 区250.537178172553888793320基本建成南 校 区370531364803410260111430基本建成合 计903146528949147204750根据学校规模为18000人的长期发展目标,依据国家建设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的要求,我院校园建筑面积将达41万平方米(见表3)。表3: 2015、2010年我院校园建筑面积一览表时 间2015年2010年2005年备 注建筑面积41万m231万m220.5万m2缺 口20.5万m210.5万m2不含教工住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标准,结合我院2010年在校生12000人的规模,我院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和生活服务配套项目(食堂、体育场馆、附属用房)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见表4)。表4: 2010年我院校园建设主要指标缺口一览表序号内 容部颁标准(m2/生)应达面积(万m2)现有面积(万m2)缺 口(万m2)北校区南校区1生均占地面积5464.8(972亩)98.03(1477.5亩)+33.23(多498.5亩)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16.89.03-7.773生均宿舍3-1.274学生食堂1.301.561.3-0.265附属用房2.09-1.26体育设施田径场1个,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综合器械场为20、10、6、2个,游泳馆1个(1250)校园建筑面积缺口10.50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理念(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为目标,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南校区的设计和建设;以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建成为规划原则,以科学布局、合理组团、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为设计原则,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基本需求;以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升科研水平,使校园建筑风格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办学功能相融合。 以完善功能、提高效益和彰显园林特色为原则,建设好北校区。(二)建设理念1建设生态园林化校园。依循山水、植被等自然环境,延续自然山水脉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规划和设计与建设,形成绿树成荫、风景秀丽,融山、水、绿、校、城为一体。2建设地域文化型校园。充分考虑到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的特点,结合皖东地域的文化特色,在建设中使求学者在环境中得到校园文化的陶冶。根据学科特点,建筑物设计风格多样化,通过绿地、山水、道路的连接,形成校园的公共交流空间体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3建设数字化校园。将网络化、可视化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建设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4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和配套设施设计超前、功能先进、扩展方便,适应教学方法和科研手段的更新。并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备未来拓展,满足在校生达18000人的长期发展目标的要求。三、“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任务(一)校区功能划分北校区:依山傍市,紧靠风景名胜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但拓展空间较小。北校区拟规划为艺术院系(音乐系或美术系)、继续教育学院、未来独立学院等教学区,长远目标可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地。校园建设主要是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南校区:南校东区由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已基本建成,拟规划为中文系、法政系、经济管理系、体育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等专业的教学区。南校西区是学校今后基本建设的重点,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分行政区、教学实验区、体育活动区、对外交流区、文化生活服务区、学生生活区等。行政区主要是校行政办公楼和其他二级单位的办公区域;教学实验区主要是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等为组团的各系(部)的教学科研区域;体育活动区主要是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各种球类运动场地等活动区域,体育馆、游泳馆的建设可考虑与市政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益;对外交流区主要是学术交流中心;文化生活服务和学生生活区主要是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商业网点、生活配套设施等后勤服务区域。 南校西区拟规划为数学系、国土信息工程系、外语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及其他新设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区。(二)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交通系统。按照合肥工业大学的规划方案,完善好南校东区次干道的建设;按照同济大学的规划方案,进行南校西区的主次道路的建设,校区主交通道路呈环形系统,人行道和车道分开,次道路呈树技状连接到各功能区和建筑物。南校区主大门拟设在会峰西路与环滁西路的交会处,面临会峰大道。大门内的景观带与拟建中的环滁西路垂直。南校东区与西区的连接通过人行天桥跨越环滁西路实现。2供水、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由于南校西区位于市政供水的西末端,且地势向西渐高,尤其是黑洼水库西侧地块供水管线建设工程量大,同时必须对市政供水经过二次或多次加压提升方可送入校内给水管网。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市政给水管径偏小,其供水能力将不能满足全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需加大建设力度,以保证供水。排水系统:南校区东区现有主排水沟4条(东西方向),生活污水与雨水均进入市政排污系统。西区排水系统将面临渐高的山势和西面隔黑洼水库向外排污的问题。同时还将面临雨水、山洪和水库泄洪等如何与环滁西路西侧市政泄洪沟相连通的问题等,需加大基础建设,以保证排水的畅通。3供电系统。南校东区的供电维持现有的状况。西区供电系统必须要立足高起点、高规格,全部采用地下电缆系统,并给学校留有充足的供电余地和发展空间。4网络系统。校园网络建设要覆盖校内所有的教学、科研、行政楼、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其覆盖区域要满足开设WWW、DNS、E-mail、FTP等现代信息服务的要求。5热、燃气系统。南校区生活燃料使用天然气,供热系统采用现有城市供热系统,要将城市天然气管道、热气管道铺设到校园。6安全处理。南校西区内有黑洼水库,将建成学校的内湖,必须进行四周护坡处理,以防水土流失,既保证湖体和行人的安全,又作为景观建设。学校将对水库进行安全检测,及时除险加固。南校西区地临琅琊山山体悬崖,为确保安全必须按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评估、设计等,并对山体悬崖及地质灾害进行处理。(三)校园环境建设北校区建校历史较长,校内建筑密集,林木浓密,绿化着力营造精致的园林景观,与琅琊山幽雅秀丽的风景相协调。南校东区的环境建设基本维持现有的状况,适当加大绿化、美化建设。南校西区以建设生态园林校园为理念,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寓诗情于校园,寓画意于景观。结合办公区或教学区的布局建设主体文化广场,形成休闲、集会、文体交流的公共场所;结合西区地形起伏的特点,适当建设亭台楼阁等景观;结合区内水库泄洪道、西环路西侧的城市排洪道和水系变化较多的特点,建设小桥、栈桥和人工岛等。 在绿化景观设计上,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为师生学习、活动提供优质空间,地面草坪,种植符合景观需要的树种。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人文及生物学学习研究场所。(四)主要建设项目1北校区。今后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平房拆除与环境整治,除建设少量必须的配套建筑外,原则上不再进行大的基本建设。(1)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沿琅琊古道规划建设两栋专家楼。(2)根据实际需要,可再建1栋学生公寓。(3)拆除平房,增加体育运动用地和公共绿地。(4)逐步实行分区管理,解决校园内人员复杂、管理难的问题。2南校区。南校东区再建2栋学生公寓、2栋青年教师周转房和1栋商住楼。南校西区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适时建设相关项目(见表5)。表5: 南校区“十一五”期间建设项目一览表年份南校学生数建 设 计 划所需经费(万元)合计(万元)20066000人新征土地、总体规划等35004250青年教师周转房0.37万350专家楼两栋655040020077000人学生宿舍两栋1.5万14004550新扩建区围墙、平整土地、道路、水电等400教学楼2.5万275020088000人教学楼续建3450大门、广场建设300实验楼启动(1.5万)1800青年教师周转房(0.37万)350学术交流中心(0.8万)100020099000人实验楼续建3750行政办公楼(0.8万)1050201010000人学生食堂(0.8万)900学生宿舍(0.75万)700教学楼(1万)1100合计总建筑面积10.54万161003教工住宅建设。除在北校区建设2栋专家楼外,将在南校区建设2栋教师周转房和2栋引进人才住宅楼,并想方设法在校内外多渠道改善教职工的居住条件,拟在南校区附近团购或兴建300套教职工住房。四、主要保障措施(一)加强校园规划与管理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对校园建设规划的领导与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证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二)调整充实校园建设机构和人员校园建设任务重、难度大,学校将根据需要调整充实校园建设机构,适当增加人员,集中精力,抓好校园规划与建设,实现2010年迎评工作的目标要求。(三)严格执行校园建设规划维护校园建设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严肃性,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科学设计、充分利用的原则,严格程序,科学实施校园建设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