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doc_第1页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doc_第2页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doc_第3页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doc_第4页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 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 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 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四)功能空间布局结构未来的攀枝花市呈现特色鲜明的“都市环+放射组团”的“阳光型”城市结构。(五)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片”:“一心”:以机场为中心的城市绿核;“两轴”:以沿金沙江的东西向轴线和沿仁和沟的南北向轴线为发展轴线;“四片”:由炳草岗-仁和的江南片区、弄弄坪-瓜子坪的江北片区、格里坪-清香坪的城西片区和金江团山马店河立柯迤资的城东片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空间。1.江南片区:由炳草岗、渡仁(含橄榄坪、那招、干坝塘、乐弄等城市新增用地)等功能区组成。本片区是城市中心区,重点发展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升中心区的服务功能,完善城市职能。完善市级行政办公、博物馆、剧院、科技馆等行政、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在干坝塘一带设置城市中心,在炳草岗、那招设置片区中心。2.江北片区:由弄弄坪、攀密组成,以发展选矿业、稀有金属冶金为基础,集生活、生产、物流及其它相关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城市片区。规划期内应强化污染治理、减少环境污染,逐步搬迁与工业用地紧邻的居住用地;随着攀密地区矿产资源的枯竭,远期考虑工业用地搬迁的可能性。江北片区中心设置在东风。3.城西片区:清香坪及以西城市规划用地。该片区西部重点发展煤化工和建材工业,并配套居住和服务设施;东部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服务配套为主。城西片区中心设置在清香坪。4.城东片区:由青龙山-金江和团山马店河迤资一线用地组成。该片区的团山马店河迤资主要以钒钛产业和电冶化工产业发展为主,青龙山、金江是其后勤服务中心,并集中发展仓储物流业。该片区是攀枝花未来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东片区中心规划在金江镇。五、空间管制为加强空间管制,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将规划区尤其是中心城区周边地带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用于指导各项开发建设行为。禁建区:分为绝对禁建区和相对禁建区两类(一)绝对禁建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级保护林地等地域。(二)相对禁建区包括级保护林地、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文物保护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公路建筑控制区、电力线路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为大的区段,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城市安全等有重大影响需控制开发但不属于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明文保护的地域。限建区:城市规划区内海拔高度1400米以上、坡度大于30的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以及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河等水系两侧30米防护绿地范围以及城区组团间防护林带,一般农田、林地、园地,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机场噪声控制区等。限建区内应严格保护原有地形地貌,控制开发量;严格限制与水利建设、环境建设无关的设施及建筑在滨江路以外的沿江区域落户,已建设的污染企业要逐渐迁出;严禁片区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向金沙江、雅砻江、大河等排放。适建区:城市规划区内海拔高度1400米以下、坡度小于30的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认真执行环保政策,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禁过大改变地形地貌,选择适当施工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各片区间的绿化缓冲带的建设,提高绿化率,使人工建筑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因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的建设而产生的景观创伤面必须通过工程措施加以修复,并尽量与造景相结合。已建区:城市规划区内的现状建成区。进行旧城更新与改造,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根据产业布局,保持现有较为大型的企业,整合有污染的中小型企业,统一治理;强化建设现有工业用地与城市建设区之间的防护隔离绿带,提高厂区环境质量;整合现状质量较好的居住小区,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形成有浓厚生活气息及优美景观的生活服务中心;逐步搬迁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的工业企业,将土地逐步置换成第三产业用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绿地建设,以行政办公、体育文化设施等的建设带动区域发展。六、中心城区绿地景观规划(一)规划目标通过规划、布局,使城区绿地逐步向四周延伸,外围防护绿带紧密环绕,中心绿地均衡布局,构筑一个人居环境安全、优美、舒适的生态良好的“山水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实现“蓝天、青山、绿色家园”的总体构想。至规划期末,城市绿地总量达到19.32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08%。(二)绿地系统结构按照“环圈围绕,点面结合,大小配置,绿廊联系”的思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群山环绕、山水连城”、“一心、二环、三带、多点、多廊”的绿地结构。“群山环绕”:攀枝花中心城区被大黑山森林公园、苏铁自然保护区、宝鼎煤炭采空修复区、兰尖(朱)矿山修复区、岩神山森林公园等山体环绕,是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下垫面空气环流状况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绿色屏障。规划在保持现有大黑山森林公园、苏铁自然保护区、岩神山森林公园基础上,加大对宝鼎煤炭开采区和兰尖(朱)矿开采区整治力度,修复裸露山体,增加城市“绿肺”产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山水连城”:城区用地呈长条状,背山面水的用地特征,规划通过山水间的通廊连接山的绿色和水的蓝色,协调“山、水、城”之间的关系,打造山水连城的城市特征。一心:保安营飞机场是城市制高点,是城市出入口和展示窗,是城市绿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区域,围绕保安营机场山体绿化、景观风貌打造,形成城市绿化核心。二环:城市四周山峦环抱,特色鲜明,规划依托周边山体建设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林带等,形成城市外围的生态绿环;另外,依托城市外围高速(攀大高速、京昆高速、丽攀高速等)绿化防护绿带串联生态绿地形成城市外层生态绿环。三带:结合金沙江、雅砻江、仁和沟两岸形成的三条滨江绿化廊道。多点: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区、城市公园等绿地重点建设区形成的多个城市绿化次核心、绿化节点。多廊:连接山水之间的多条山水通廊。七、综合交通规划(一)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建全国性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应加强攀枝花与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优化攀枝花对四川凉山州地区、云南北部地区的交通辐射。优化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连接和转换、重要交通节点的客货运分流。城市内部交通应注重片区间快速交通的建设,各片区内部应强化道路网络的完善。(二)客运枢纽按照地域平衡分布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攀枝花市综合客运中心、攀枝花市客运南站(即火车南站长途汽车站)、攀枝花汽车客运西站和旅游客运站。(三)货运枢纽货运枢纽:根据城市用地总体布局和交通设施布局,改、扩建金江、格里坪、密地货运枢纽,新建总发、鱼塘、马店河货运枢纽,同时结合需要在各片区设置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四)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城市道路形成“两环两横多联”的主骨架:“两环”:外环:攀枝花绕城高速公路环,中心城区交通保护壳,分流过境交通;内环:中心区以及各大片区之间的快速直接联系通道,区域快速通道。“两横”为内环主干路向西区的联络通道:一横:西区北通道;二横:西区沿江通道。“多联”:以内环主干路为支撑,构建多条向各城市片区辐射的联络型主干路,尤其在瓜子坪片区规划炳瓜大桥,与密地大桥构建小环线。(五)桥梁城区规划建设炳草岗-瓜子坪大桥、大水井大桥、青龙山跨江大桥、钒钛产业园区跨江大桥、迤资跨江大桥。炳草岗-瓜子坪大桥:连接炳二区与瓜子坪。大水井大桥:位于西区,连接清香坪与陶家渡。青龙山跨江大桥:连接青龙山与三堆子。钒钛产业园区跨江大桥:连接钒钛产业园区团山片区。迤资跨江大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