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乌梅丸谈多层次、多角度应用经方的思路,广东省中医院杨利,机圆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思考,一、六经的本质1、脏腑经络、气化2、八纲3、症候群4、六病等等个人理解:六经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包括了脏腑、经络气化、八纲、卫气营血及六气、时间。仅从一个角度来理解,不见森林。对于时下流行的一些观点,应当全面分析,六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宜简单化。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宜简单地否定,而应吸取其中的合理成份。尤其是温病学派,是仲景的功臣,后人不应冷嘲热讽,这是不严谨不谦逊的学风。,二、经方应用的指导思想,以桂枝汤为例1、对号入座按原文的病、症(要求典型的桂枝证,限制了应用范围。)2、方证相对按一定的症候群(如吉益东洞的方证主义。桂枝主治冲逆。)3、方机相应探求症状背后的深层次病机(柯琴伤寒附翼“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一证,印定后人耳目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后人分门证类,使无下手处者,可同年而语耶?)(愚按:三者虽有层次不同,但临床上均有指导价值。而以第三种最为灵活多变),第一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仲景原文所列的病证,指导经方的应用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方(略)因此,多种方书(医方集解、汤头歌诀、方剂学)均列为“杀虫剂”。,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大多数学者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的主方。柯韵伯:“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立法”病机:上热消渴、心中疼热、(易)饥下寒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第二层次谨守病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病案,案一头风(紧张性头痛)栗某某,女,52岁,湖南人,2013年6月20日初诊患者头痛三十余年,在湖南、广州多处治疗,查头部CT正常,血压正常。在湘雅医院诊断为“紧张性头痛”。五年来曾服用多种处方,活血、祛风、补肾、清肝等,均未能止痛,需要服西药止痛片等。刻诊:头痛或左或右,吹风或劳累、生气后均加重,痛苦面容,表情焦虑,心烦,入睡困难,口干喜温饮,纳差,胃不胀痛,大便不成形,日二、三次,四末欠温,舌质淡,尖略红,苔薄白,脉弦略硬,重按无力。分析:焦虑、心烦、入睡难、口干、舌尖红上热(肝、心二经之火)便溏、四末欠温下寒(脾胃虚寒)久痛入络瘀血阻络处方:乌梅12,黄连6,黄柏10,干姜6,川椒5,细辛3,党参10,酒白芍20,炙甘草10,川芎15,白芷12,白蒺藜15,吴萸5,夜交藤30。七剂。二诊:6月27日。患者未来,其子代诉,患者服上方七剂后头痛明显减轻,为五年来首次服中药能止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求取药三周。处以上方21剂,配合中成药三七制剂加强活血止痛之功。三诊:7月24日。患者来诊,诉服药期间仅头痛发作一次,程度减轻,入睡亦好转,但早醒,大便仍不成形,舌尖红已退,脉弦重按仍无力。上方加重干姜为10克,加土炒白术10,成理中汤之意。并加炒枣仁15、珍珠母30(先煎)以安神。,案二胃脘痛(慢性胃炎?)余一亲戚之外甥,男,12岁,2009年诊。患儿不明原因上腹时痛半年左右,痛甚欲呕而不得呕,喜弯腰并按揉腹部以求缓解。家在农村,未作任何西医检查,曾服过两次驱虫药(肠虫清)亦未见虫体排出。其面淡黄,体瘦,脘痛时作时止,与进食无明显关联,诉痛时由心口窝窜至脐部,阵阵加剧,并不欲腹泻,亦无吐酸嗳气等症。温敷或揉按,逾时可解。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弦。分析:本案见证不多,但其特点是“窜痛”,并喜温。颇类似“虫证”之脘腹痛,但患儿已服驱虫药无效。中医强调审症,并不拘于是否虫积之痛。只要特点符合窜痛,又无明显寒热之象,即可以乌梅丸法治之,此二十年前,余毕业实习时,随江苏名医章文庚先生学习而来。遂处以简化乌梅丸方:乌梅6,黄连3,干姜8,党参10,炙甘草5,川椒3,木香(后下)6。五剂后来电诉未发作,嘱以上方再服半月。一年多后见之,未再发作脘腹痛。,案三痛经患者杨某某,女,21岁,北京人,为同事的女友。痛经二年余,经前期及经期第一、二天为主,痛时不能上班,伴面色苍白,手足欠温,每月均有不同程度发作。2012年11月初诊,近期因家事,心烦易怒,口干,睡眠易醒,偶有心悸,饮食不规律,以前进食生冷较多,二便尚调。经期尚准,量少,色暗有少量血块,腰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按之力弱。分析:心烦易怒、口干、心悸、眠差,脉弦上热(心肝二经之火)痛经伴面色苍白、四肢欠温,结合以前进食生冷多下寒(肝胃寒邪凝滞)经量少、色暗、血块多瘀滞处方:乌梅丸合失笑散加减:乌梅12,黄连5,黄柏10,干姜8,川椒6,细辛3,当归15,党参15,川芎10,酒白芍30,炙甘草10,桂枝10,生蒲黄(包煎)10,五灵脂(包煎)10,艾叶6,醋香附10。九剂,经前一周开始,服至经期第二天。经后服逍遥丸6克,每天三次,用玫瑰花10、红花3,泡水送服。以上述方案治疗,一月后痛经程度减轻,第二天仍有痛,血块减少。上方再加元胡索15,第二个月则未发作,后来诊所,知连服四个周期,未再发作痛经。,案四畏寒(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女性,60余岁,山西人,为我院同事介绍来诊。患者周身畏寒近十年,腰以下尤甚,夏季亦需着秋裤或毛裤。在当地及广州服用较多的温补之剂,如附子理中、四逆汤及参茸之类,畏寒减不足言。诊时细询其虽畏寒,但服补剂常感头晕、口苦口干,甚或口腔溃疡,睡眠差,心情郁郁不乐,纳差,无腹胀,大便日一行,略软,夜尿较频。舌质淡暗,苔薄白,脉两寸浮,左关较旺,两尺沉弱。分析:头晕、口苦口干、眠差,两寸浮、左关旺上热(肝胆经之火上炎)下肢畏寒、两尺沉弱下寒(少阴经虚寒)处方:乌梅丸合二仙汤化裁乌梅12,黄连6,黄柏10,干姜10,熟附子(先煎)15,细辛3,川椒5,党参15,仙灵脾30,仙茅15,当归10,巴戟天15,肉桂2(后下),炙甘草6。七剂。二诊时患者自觉下肢畏寒减轻,头已不晕,睡眠好转,要较快入睡,但易早醒,余症同前,上方加夜交藤30克,继服。患者服后畏寒明显减轻,晚上可不用着厚裤及袜子入睡。对本方有信心,要求带处方回山西老家,调理数月后,来电告知穿衣仅比常人多一件而已。,第三层次病机拓展(气寒血热),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层次的寒、热、虚、实可以并存。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一寒俱寒、一热俱热。如卫分风寒、气分热盛大青龙汤、防风通圣散同理,气分虚寒、血分伏热如何认识和治疗?乌梅丸是寒热错杂的代表方之一,适应于气寒血热的复杂病机。,案一便血(胃静脉瘤破裂)某女,70余岁,华侨,2008年某科会诊病例(住48床套房)患者因呕血经急救后出血减少、血压稳定。查胃镜发现系胃静脉瘤破裂引起,建议外科手术,但患者坚拒,称相信中医药可以止血。经西药洛赛克、抑肽酶以及中药凉血止血剂,患者大便潜血始终在+左右,因邀会诊。诊时患者面色萎黄无华、声低气短、心悸乏力,四末欠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显系一派虚寒之象;但细询患者,睡眠较差,易心烦,细诊其脉,浮取不见,中取细而无力,但沉按至骨,则有弦劲不静之象。其脉不静,故血难止,沉按弦劲有力,考虑血分伏热。四诊合参,辨证为气分虚寒、血分伏热,病在肝脾、寒热错杂,故以乌梅丸为主调和肝脾、燮理寒温。因本方血分药不足,故合用金匮柏叶汤:,乌梅12,黄连5,黄柏10,侧柏炭15,炮姜炭6,艾叶炭6,党参15,熟附子(先煎)10,白术10,阿胶珠10,地榆炭15,乌贼骨15,茜草炭10,炙甘草6。三剂二诊:主管医师按上方再服三剂,共6剂,后复查大便潜血已转阴。再邀会诊,其脉重按已不弦劲,但仍较有力,已较前和缓。因血止,故减去地榆炭、乌贼骨、茜草炭之止血之品。加入炙黄芪15、当归10、生地15以益气生血;仙鹤草30、大枣4枚以收强壮之效;三七粉3(分二次冲服)以化瘀宁络。后未再邀诊,半年多以后偶遇其主治医师,告知患者服药后血止,血色素也渐好转,遂出院。门诊随诊,但患者因性格较强,未遵饮食禁忌,在食鱼时不慎为鱼刺划伤,静脉瘤再次大出血,抢救不及而逝,可惜!,案二臌胀、便血(肝硬化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女性,60岁左右,2009年某科会诊病例(住47床套房)患者有肝硬化病史,因便血来某科住院,查B超示腹水。患者经常规西医(止血、补充白蛋白等)和中药(先用凉血止血法,后用三仁汤)治疗,便血由+减为+,三周左右仍不能转阴,遂邀会诊。患者面色苍白,四末不温,汗出、心烦心悸、气促,纳差,腹胀,便溏,小便量少,下肢水肿,舌质红,苔薄白腻,脉浮大。观病例处方为三仁汤,主管医师考虑患者苔白腻,脉浮,为湿邪弥漫三焦,故处此方。余诊脉毕,请其再诊一次有何体会?余解释:其脉浮取虽大,但中取力已弱,沉取则指下空空。浮大而空,不可再以实证治之。结合四诊,系阳气大虚而浮越于外,故不能摄血、不能化水;气分虚寒而血分蕴热,故见舌质红、心烦。进一步权衡,虚多实少、寒多热少,以乌梅丸化裁,然辛散太多,酸敛不足,需合张锡纯以大剂山萸肉救脱之法:,乌梅15,山萸肉30,黄连3,炮姜炭10,熟附子(先煎)15,党参15,土炒白术15,熟地30,砂仁(后下)6,川椒5,生黄芪15,仙鹤草30,大枣4枚,炙甘草6。另用吉林参10克炖50分钟,冲服三七粉3(分两次)三剂二诊:患者服三剂后腹胀减轻,小便量增多,大便色已转黄,但查潜血仍有+,汗出心悸减轻。舌苔已不腻,脉浮取略大,沉取已能应指。药已中病,上方党参加至20克,黄芪加至30克。守方继服。三诊:患者下床活动,查潜血已转阴,下肢已消肿,患者精神心情大好,要求出院带药。诊脉浮取已无明显大象,中沉取已有力,尤喜尺脉有根。以上方去川椒,加肉桂3(后下)、茯苓20、白芍12、生姜三片,成真武汤之义以温下元而化水。患者经消化科随访,病情一直较为稳定。,第四层次圆机活法(多脏同治),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肝病治法,悉备于乌梅丸之中也。其味备酸甘焦苦,性兼调补助益,统厥阴体用而并治之。一、五味来分析补泻、升降、敛散(矛盾),酸:收敛苦:降泄,酸苦涌泄为阴敛降,辛:发散、疏散甘:补益、甘缓,辛甘发散为阳升补,二、五味入五脏,余体会:以方药之组合,来分析其病机,可扩大方剂的主治范围。这是更高层次的方证相对,上升到“方机”的层次。乌梅丸酸、苦、辛、甘皆备,故既能赅厥阴体用之治,亦能赅多脏之治。当能用于危重症之多脏俱衰。案例:董某,女,82岁,神经外科查房病例。2008年7月患者首因消化道出血在消化科住院,检查为十二指肠溃疡,拟行手术治疗,转入外科,因出现脑出血、心衰、肺部感染,血气分析示2型呼衰,又转入ICU抢救。经治疗后呼衰纠正,但不能长时间脱离呼吸机,肺部感染好转但吸痰仍多,胸片复查未能吸收。消化道出血仍有,潜血在+。从ICU转出后,因熟人关系,转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由于数月来西医药常规治疗已很充分,故邀请中医会诊。,当时患者仍间断使用呼吸机,吸出大量白色粘痰,意识欠清,强刺激下可以睁眼点头示意。面色苍白无华,四末不温,监测血压偏低、心率快,在90-100BPM上下,下肢水肿,大便溏、色黑,日二三次,小便量少,色淡黄。无法看舌苔,脉象沉细数,按之无力。结合患者肺、脾、肾三焦俱病,肾阳虚不能化水、痰浊上犯蒙心阻肺、脾不摄血而下溢。虚则宜补(甘)、寒则宜温(辛)、(血)脱宜摄(酸、甘)、气逆痰阻宜降(苦),考虑治疗上需多法并用、酸苦甘辛并投、多脏同治,的对之方,其乌梅丸乎?故以乌梅丸法化裁:乌梅12,苏子10,葶苈子15,大枣4枚,法半夏10,炮姜炭10,细辛3,五味子8,党参15,熟附子(先煎)15,土炒白术10,白芍10,茯苓15,石菖蒲12,山萸肉15,侧柏炭15,艾叶炭6。三剂,并以猴枣散1支、Bid,鼻饲。,二诊:服药后痰量减少,意识较前好转,可自行睁眼,仍需间断使用呼吸机,大便次数减少,日一、二次,色转浅褐。小便量增多,下肢肿好转。上方加入乌贼骨15、茜草炭10,并嘱家属用红参6克炖50分钟后鼻饲,每天二次。三剂。三诊:患者已停用呼吸机,痰量少,仍需每一、二小时吸痰一次,咯吐无力,心悸、气促、下肢轻度水肿,大便色转黄。守前方继服三剂。四诊:复查大便潜血已转阴一次。可起坐,咯痰量减少,较前有力,仍有气促、下肢肿,可伸舌,质淡红苔腐腻,脉沉细。胃气仍差,上方加减:乌梅10,苏子10,葶苈子15,大枣4枚,法半夏10,干姜10,细辛3,五味子8,党参15,熟附子(先煎)15,土炒白术15,白芍10,茯苓20,肉桂(后下)3,陈皮10,石菖蒲12,山萸肉20,泽泻15。三剂,猴枣散1支、Bid,鼻饲。红参炖服同前。五诊: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消化道出血止,下肢肿消,仍活动后气促、咯痰,舌淡暗苔薄少,脉沉无力。仍人参苏木汤法,上方去泽泻,党参加为20克,加苏木10、生黄芪15。半月余患者出院,其女定期带患者来门诊中药调理,患者步行前来,与初诊时判若两人。,第五层次溯本求源,仲景伤寒杂病论本之于汤液经,制方之旨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蛋糕小作坊管理办法
- 象牙树栽培管理办法
- 计划达成率管理办法
- 规划设计招聘管理办法
- 装修工人安全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需要盖章么
- 贸易企业入仓管理办法
- 2025年剥绒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CNJ202型低压甲醇催化剂合作协议书
- 营运车辆养护管理办法
- 塔山煤矿班组建设模式课件
- 2025年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公交交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标准)仓库退租协议书
- 初级健康照护师课件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
- 食材库房防霉防潮卫生管理措施
- 腹透患者的饮食管理
- DB3309∕T 114-2024 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技术规范 涉海地区
- 浙菜介绍课件教学
-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