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教师听课有感之评课总结课题实践精品高效智慧灵动周三,听两节好课有感本周三上午一、二两课,我们欣赏了胡美娟主任和袁德臣老师的语文和作文两节研究课,收获非常大。在此,我依据我们语文备课组组长的“评课”安排,将自己的一些收获叙述一二。胡美娟精品、高效的语文课堂第一堂课,胡美娟主任执教的是一篇非自己年级的五年级上册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我就一个词语表述自己的感受酣畅淋漓。是的,这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行云如水教者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平等、真诚地互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文的主人公谈迁是一位不向厄运屈服、具有坚定信念的顽强老人2/8这节课最值得品味的,我以为是这样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整堂课师生紧扣“打不垮”的“信念”统领全文,“教”与“学”之间的自然互动,整堂课既没有雕琢的痕迹,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场景;观者感受到的就是一节常态下的精品高效课堂这堂语文课体现的,就是教者清晰的教学思路和驾驭课堂的扎实功底。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师生共同感受、想象“面对孤灯图”“奋笔疾书图”和“四处寻访图”等画面时,通过填补课文中的“留白”,调动了学生自身课外阅读的积淀,发展全班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用“我嘴表我心”,用“我心抒我情”,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个亮点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去“打理”,教师甘心情愿成为一个“陪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依据课文的内容,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语段,自由、轻松地去品评、去评价。比如,学生紧紧围绕“打不垮的信念”,通过课文里一连串的数字,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真切感受谈迁的确是一位“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伟大而豪迈的史学家因为有“信念”,谈迁在“被打”“该垮”的厄运中,依然顽强地挺立在大地之间3/8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他并不称赞老师讲课时有所谓高超、玄妙的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在这节语文课上,教者依据学生的读,和学生共同去品味谈迁;依据学生的悟,和学生共同去感悟人生在生活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只要有意志,就会有成功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我们再思考的地方在课堂上,“面对孤灯图”“奋笔疾书图”和“四处寻访图”等画面的设计,非常切合课文的内容。如果这个时候,教者能将学生动笔写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再多一点品读、多一点互动、多一点评价,似乎会让更多的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袁德臣智慧、灵动的作文课堂第二堂课,袁德臣老师执教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在上课之时,不仅所有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六年级组所有听课的老师,也不知道袁老师这节课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指导学生写什么在听者的心中,还都是一个“谜”。直至上课了,袁老师才给我们听课的老师透露了一4/8点“底”儿他要在开课教室藏三个悠悠球一个藏在窗台上,一个藏在地板的角落,还有一个藏在孙海燕主任的抽屉里。袁老师还特别吩咐孙老师这第三个“悠悠球”要藏好了,“到时,我请你将这个悠悠球向高处抛起来”当班上的学生再次走进开课教室,大伙儿“呼啦”一下子,就开始了热闹的“寻找悠悠球之旅”。不一会儿,第一个“悠悠球”被一个学生找到了;又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悠悠球”被另一个学生找到了。第三个“悠悠球”呢有的学生在自己抽屉里翻,有的学生跑到老师听课的位置旁找,还有的学生甚至将手伸进了老师似乎有些鼓鼓囊囊上衣口袋可学生找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怎么办怎么办这第三个“悠悠球”要不要让学生“找到”呢我们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在思考,其他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也在思考这时,我也在思忖着、犹豫着袁老师的这节课到底是怎样的设计这第三个“悠悠球”,到底应该在何时出5/8现最为妥当我一时也没有主意,因为,毕竟我也不知道后面到底设计着怎样的“包袱”。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袁老师在这之前吩咐孙老师“到时,我请你将这个“悠悠球”向高处抛起来”孙老师为了让这个悠悠球“到时”能够抛得“标准”一些,还非常谦虚且郑重其事地将这个“悠悠球”交给了高林老师,说还是你来抛吧,我怕自己到时抛不好啊是在听课老师抛起“悠悠球”之后让学生“找到”这个“悠悠球”呢,还是让学生自己“找到”这第三个“悠悠球”也许是我对袁老师的了解、也许是我与袁老师的“心有灵犀”。我迅速做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举动和坐在我右侧的高林老师“一唱一和”地指点了一个弓着腰、找得“好辛苦”的学生,让其“找到了”这个藏在高林老师抽屉里的第三个“悠悠球”显然,这个举动是“违规”了因为这肯定与袁老师原有的设计产生了矛盾。用孙老师的话说,这下,你可是害苦了袁老师了事实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当袁老师让两个学生交流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悠悠球”的“发现之旅”之后,便胸有成竹地开始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第三个“悠悠球”在哪里吗谁知话音刚6/8落,一个学生举起了第三个“悠悠球”高声答道“老师,在这里”当时,兴奋的是学生,紧张的也许是袁老师、听课者和我说袁老师紧张,是因为在他的本节课的“课堂预设”里,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个环节;说听课者紧张,是因为这个“意外”,会让袁老师在这次公开课的课堂上不知所措;说我紧张,这自不必说,我是这第三个“悠悠球”被学生意外发现的“始作俑者”不过,我同时又发现我们年级组所有听课的老师又似乎有一种淡定蔡玉梅老师胸有成竹,袁志希老师正襟危坐,姜美蓉老师若有所思,宋纬涞老师抓拍镜头事实又是如何呢我当时非常注意地观察了袁老师他的神情,有一些意外、惊讶;他的动作,有一点重复翻了一次教案又翻了一次找不到这个“预设”的环节啊;他的语言有了一点强调“什么什么你找到第三只了在哪里你找到第三只了在哪里找到的”不愧是有大师风范哪7/8随即,袁老师让这个找到第三只“悠悠球”的学生,将自己如何找到这第三只“悠悠球”的过程,再演示了一次在演示中,全班同学,不,还有所有的老师听课的和上课的,享受了这名学生寻找“悠悠球”的“回放”过程。在场听课的老师,或给予一些指点,或“制造”一些障碍,让这名学生破费周折地找到了第三个“悠悠球”我想这就是袁老师教学的机敏;这也是这节作文指导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节课最值得品味的,我以为也有这样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针对“文本预设”上并没有的一个环节,袁老师面对公开课堂出现的“骤变”,凭借着自己的睿智、机敏和经验,让学生演示了寻找到第三个“悠悠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让全班学生共同观察、互动感受、积极评价的过程。为下面学生写好这篇作文,做了一个非常透明、扎实的铺垫。第二个亮点师生的“平等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内”,而且体现在“课堂外”这里的“课堂内”,8/8是师生“教”与“学”过程中的平等互动;而这里的“课堂外”,是充分运用了这次公开教学、研究的极好机会有这么多听者这一宝贵的优质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这个特殊的“课堂外”。在“学生教者”“学生听者”“教者听者”,这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平等互动、轻松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文活动的乐趣。怎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怎样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进行练笔这节作文指导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记忆法之数字编码技巧指南
- 水电项目投资成本效益动态分析报告
- 项目招投标流程及管理规范
- 平板显示膜涂布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鞋跟设计对足部血液循环影响分析报告
- 残障车产品适配性分析报告
- 招投标中标条件分析报告
- 木片道路材料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 白酒酵母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层气测井测试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GB/T 3253.8-2009锑及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三氧化二锑量的测定碘量法
- GB/T 24720-2009交通锥
- GB/T 15065-2009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
- 陈嘉庚生平介绍(中文+英文版)
-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轻质隔墙工程施工课件(-)
- DB21T 3354-2020 辽宁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我和我的祖国课件
- 肉制品加工技术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最新)
- 《基因组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GB∕T 11032-202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