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外延相互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_第1页
内涵外延相互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_第2页
内涵外延相互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_第3页
内涵外延相互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_第4页
内涵外延相互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涵外延相互促进 又好又快协调发展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时以内涵发展为主,有时以外延发展为主。1999年大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走出了先是以外延发展为主、尔后以内涵发展为主、内涵和外延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高等学校必须从国情和本校实际出发,走内涵与外延相互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道路。山东工商学院体制划转10年采的发展是一例证。 关键词:山东工商学院;内涵;外延;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 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154(2008)06003103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上了内涵发展为主,适度外延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8年9月,原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管理体制由原煤炭部主管改为中央与山东省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3年2月更名为山东工商学院。从1998年9月2008年9月,山东工商学院抓住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先是以外延发展为主、尔后以内涵发展为主、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相互协调、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道路。 一、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1.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外延发展的方式较为明显 山东工商学院2008年的在校生规模比1998年增加了14770人,增长了634(全国普通高校1998年在校生规模是340.87万人,2007年达到1884.90万人,增长了453)。10年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1998年9月2004年9月,这6年是学校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高等学校“大扩招”,其特征是规模快速膨胀,在校生人数从1998年的2330人发展到2004年的13578人,增长了近5倍。这一阶段平均在校生规模以35的速度发展,其中1999年、2000年在40以上,超过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平均增长速度(1999年21.28,2000年34.5)。这一阶段是典型的以外延发展为主。(2)2004年9月2008年9月,这4年是学校协调发展阶段。在校生人数从13578人发展到现在的17100人,4年增加26,年均增长6.1。这一阶段从外延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追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从10年发展来看,总体上还是体现以外延发展为主,在校生规模增长了6.34倍,接近翻两番,外延促进内涵发展的方式较为明显。 2.师资队伍建设收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山东工商学院1998年有教授15人,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为6;副教授有85人,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为3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仅为0.8;硕士学位教师41人,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为17.3。2008年有教授96人,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为13;副教授267人,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为38.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0人,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为16;硕士学位的教师496人,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为70.6,硕士以上学位占教师人数的比例达到86.6。教学院系从1998年的9个系部增加到现在的14个二级学院,4个基础课教学部,还有煤炭经济研究院、半岛经济研究院等22个科学研究院(所)。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从无到有,现有工程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经济数学基础(一)、计算机科学导论、市场营销、管理学、统计学、行政法学、操作系统等9门省级精品课程及7个省级教学团队。1998年以来,山东工商学院共为社会培养了23669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奖等级和数量逐年增加,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3.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科研与学科建设成果成效显著 山东工商学院1998年仅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门类的13个本科专业,2008年有40个本科专业,且这40个专业覆盖6个学科门类、16个一级学科。1998年定位于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还处在朦胧状态和起步阶段,1999年以后开始启动重点学科建设,“九五”建设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2个省级重点学科;“十五”建设了产业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统计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十一五”正在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煤炭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半岛经济研究”两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三个学科门类都有了省级重点学科。1998年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发表论文222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2007年出版专著和教材126部,发表论文1483篇,其中核心期刊629篇。1998年承担课题仅7个,2007年获得国家级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73项。1998年课题经费仅8万元,2008年课题经费达到1000万元。1998年获省部级奖(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项仅5项,2007年获省部级奖达到61项,科研与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4.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和优势已经形成 与1998年相比,山东工商学院占地增加了550多亩,校舍面积增加了38.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增加了5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了6064万元,图书增加了100万册。1998年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还处于“零”的状态,从1999年开始,学校不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2003年以后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科研奖励、学术交流以及图书资料建设等。按照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扶持学科三个重点建设层次,学科建设成效突出,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学科、人才、特色等体现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许多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形成了“管理学科见长、煤炭经济研究见强、半岛经济研究见优”的特色和优势格局。(1)管理学科比较优势已经明显。全校14个学科型学院4个属管理学科,40个本科专业有17个属管理学科;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7100人,其中8284名学生属于管理学门类,占48;在建的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研究基地有3个属管理学门类;管理学科拥有博士占全校总数的44,2006年获得2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均出自管理学门类。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管理学科山东省获得8项,我校获得4项;2008年山东省获得9项,我校获得3项,在全国全省位高校居前列。(2)办学特色已经形成。学校作为原煤炭工业部所属一所财经类院校,体制化转以后,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积极主动为山东和胶东半岛地区经济建设的 服务定位。煤炭经济和半岛经济研究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在煤炭经济研究方面,以煤炭行业为依托,成立了煤炭经济研究院,承担了90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国家能源办、财政部、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项目;参加国家煤炭产业政策与规划等宏观决策的研究与制定。学校横向课题及其经费主要来自煤炭企业,在煤炭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等领域显示出优势。在半岛经济研究方面,学校紧紧抓住山东省“东部突破烟台”、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群的机遇,发挥学校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学科优势,成立了半岛经济研究院,开展半岛城市群与产业发展、半岛区域经济评价与规划等领域的研究,突出城市经济、海岸带经济、临港产业等研究内容。 二、走出了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内涵外延相互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道路 1.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实现办学思想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新的理念和精神逐步形成 2004年7月山东工商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建设山东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经过lO年发展和建设,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进一步明晰,成为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以煤炭经济、半岛经济研究为优势和特色,立足山东,服务全国,具有浓厚校园文化底蕴的财经院校。 一是办学思想的确立。山东工商学院以建设山东高水平财经大学为目标,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融合、改革、发展为主线,彰显大学的学术本质,大力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办学目标和理念进一步明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二是管理方式的转变。山东工商学院把管理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始终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强调和突出学术本位,实现从理念到机制、制度的一系列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创新之路,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校园文化的孕育。2004年,山东工商学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2004年提出了建设“敬业、诚信、求是、创新”校风的任务,2005年概括提炼了“惟平惟准,近知近仁”的校训,2006年进一步提出孕育“艰苦奋斗、自立自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用心干事、争创一流;尊重教师、关爱学生”的“山商精神”,初步形成了传承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历史和文化,符合现阶段山东工商学院发展要求和实际的精神、理念和文化。 2.贯彻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建设山东高水平财经大学效果显著 一是学科立校深入人心,学科建设大见成效。学校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事关学校事业发展的原动力,自2003年起,先后出台了山东工商学院关于加强科研工作的决定等若干指导性文件,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7月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和启动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党代会后围绕建设山东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出台了若干推进“三大战略”的举措,在重点建设好4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同时,有选择地启动了8个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和10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一批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人才强校受到重视,队伍建设初见成效。2004年4月印发了关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吸引和培养人才的创新举措,实施了“125人才工程”和“双百工程”,现已形成了若干结构合理、具有较强整体研究实力的学术梯队,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成长起来。目前有32人人选“125人才工程”,有20余名教师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有34人担任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三是特色兴校取得共识,特色培育收效显著。1998年,学校制定19982001年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在山东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十五”规划中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普通高等学校。2007年5月,又出台了山东工商学院关于全面推进特色兴校战略的意见,全校上下更加重视特色,全力培育特色,“管理学科见长,煤炭经济研究见强,半岛经济研究见优”的优势和特色得到国内高校和社会公认。 3.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1998年提出“积极发展规模,着力充实内涵”;1999年随着全国高校扩招,学校以外延扩张为主,带动内涵发展;2004年以前的发展特征是突出“快”,以外延发展促进内涵发展;2004年以后先强调又快又好,近两年提出更加重视内涵、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