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_第1页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_第2页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_第3页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_第4页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知识点1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高三语文知识点2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高三语文知识点3 1.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高三语文知识点4 字音 娴(xin)于辞令属(zh)草稿未定惨怛(d)谗人间(jin)之帝喾(k)靡(m)不毕见举类迩(r)濯(zhu)淖(no)蝉蜕(tu)皭(jio)然 滓(z)既绌(ch)商于(w)屈匄(gi)餔(b)其糟温蠖(hu)啜(chu)其醨(l)汶汶(mimi)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9、亡走赵,赵不内 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梳理脉络 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任(第1节)疏(第2节)绌(第4节)迁(第10节)沉(第11节)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重要语句翻译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描写的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高三语文知识点5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连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