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1页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2页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3页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4页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的点染手法,微课授课教师:刘晓辉,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画家挥毫作画,有时用点,有时渲染。两法交互使用,画出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图。,点,一、点染手法的来历,染,二、诗歌中的点染手法,点与染,这种绘画技巧,被我国古代许多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诗词创作中来。,三、点染手法【一】先点后染,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的“点”是“去去”,点出离别之情,远而又远,然而这“去去”的具体情状又怎样呢?”染”是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种景物来渲染。衬托出“去去”的山高水长和离情的深沉凝重。,“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两句意染之。,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里“归思”是点。用“秋雨”、“雁声”来烘托来染。,三、点染手法【一】先点后染,碛中作岑参,“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先点明无处投宿,再用“平沙万里”来渲染,这样,诗的意境全出来了。,三、点染手法【一】先点后染,三、点染手法【二】先染后点,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王实甫长亭送别,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三、点染手法【二】先染后点,三、点染手法【二】先染后点,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先写秋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刻意渲染旅途黄昏萧条、寂寞、悲凉,结句“断肠人在天涯。为”点”睛之笔。凸现了客居异乡的游子日暮途穷、离愁肠断的心境。,天净沙秋思,三、点染手法【二】先点后染再点,钱塘湖春行中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春行的最初的立足点。接着就转入西湖初春景色的铺叙、渲染:“水面初平云脚低”从总体方面(春水和云气)一展西湖的春容;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人选择早莺和新燕渲染西湖初春的盎然生机;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则从植物方面(花和草)渲染西湖初春的美丽迷人景色。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游人春行的欢快心情。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点明作者的足迹已经转到了“白沙堤”。,综上所述,点染手法包含“点”与“染”,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点”,指的是画龙点睛的主句(或中心词)。它在适当的地方(或开头。或结尾)点明诗的旨意。“染”,是用意象来烘托渲染。点,如同中锋突破;染,好比侧翼包抄。点与染结合运用。可以创造出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