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_第1页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_第2页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_第3页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_第4页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83试行主编单位邮电部基本建设局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试行日期1983年12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1983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关于颁发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的通知83邮基字第554号各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部属各有关单位为加强邮电基本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由部基本建设局组织北京市电信管理局编写的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已由我部审核批准,现予颁发,自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起试行。自本规范颁发之日起,凡我部过去颁发的有关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标准同时废止。本规范由邮电部基本建设避负责管理。在试行过程中,各单位对本规范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函告部基本建设局,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抄送国家经委基建办公室、各有关部基建局。部内电信总局、物资局、科技局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是通信管道工程中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第102条凡本规范未列入的建筑规格应按照施工图纸或其他规范的有关规定办理。第103条通信管道工程采用的器材,均应符合本规范和工程设计、施工图纸的有关规定。第104条本规范未包括的项目和技术指标要求,可由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商定补充临时使用,并报上级备查。第105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随工检验人员严格进行随工检验及隐蔽工程检验、签证工作。第106条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部颁邮电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和要求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办理。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符合规范规定的项目。凡由施工造成者,应由施工单位返修至合格。第107条各施工单位制订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不得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第108条本规范的解释权与修改权属邮电部。第二章器材检验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检验工程所用器材的规格、程式及质量。如发现器材包装或外观异常,应及时进行检验处理。第212条凡有出厂证明的器材,经检验发现问题时,应做质量技术鉴定;凡无出厂证明的器材,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第213条器材的程式、规格、质量不合要求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第二节水泥及水泥制品第221条通信管道工程中使用的水泥品种、标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协商提出使用方案,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第222条各种标号的水泥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水泥从出厂到使用的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并不得受潮变质。凡无产品出厂证明或无明显标记的水泥以及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或储存时间虽不超过三个月,但有变质迹象的水泥,均应进行试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使用方案或另行更换。第223条水泥制品应进行逐个检查,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制品的混凝土或砂浆表面强度可用撞痕法试验试验方法见附录一,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水泥制品表面应完好、无破损及断裂。第224条干打水泥管块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管块的标称孔径允许最大负偏差应不大于1毫米,管孔无形变;二、管块长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宽、高允许偏差应不大于5毫米;二孔及以上水泥管块的管孔中心相对位置,允许偏差应不大于05毫米;三、管块的实体重量不应低于用当地材料所制标准成品指干燥品重量的95,常用的水泥管块参考重量如表224所示;干打水泥管块参考重量表表224四、管块的成品表面强度应不小于110公斤/平方厘米系指养护28天的成品。施工单位如发现管块强度有问题,应会同建设单位进行抽样试验。抽样的数量应以工程用管总量的3或大分屯点数量的3为基数,试验的管块有90达到标准即为合格;否则,可再试3,其90达到标准的,则该批水泥管块表面强度指标仍算合格;如10以上的管块达不到标准,则全部管块表面强度指标应按不合格处理。五、水泥管块成品的其他指标要求和水泥管块的生产工艺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第225条通信管道工程使用的干打水泥管块,必须用中性水浸泡养护七昼夜,脱出氢氧化钙物质俗称脱碱,没有经过“脱碱”的水泥管,严禁在工程中使用。第226条水泥管块的管身应完整,不缺棱短角,管孔的嘈叭口必须圆滑,管孔内壁应光滑无凹凸起伏等缺陷,其摩擦系数不应大于08有润滑剂时应达到06。管体表面的裂纹指纵、横向长度不应大于50毫米,超过50毫米的,不宜整块使用,可断去裂纹部分做短管使用。管块两端的管孔外缘缺边不应大于20毫米,但外缘缺角的边长小于50毫米的,允许修补后使用。第三节钢材、管材与铁件第231条钢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不得有诱片剥落或严重锈蚀。第232条管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管材内径负偏差应不大于1毫米,管孔内壁应光滑、无节疤、无裂缝。第233条管材的管身及管口不得变形,接续配件应齐全有效,承插管的承口内径应与插口外径吻合。第234条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及防诱处理等均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现象。铁件的防锈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滑、无脱落、无气光等缺陷。第235条人手孔铁盖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人手孔铁盖装置包括铁盖即外盖、内盖、口圈和积水罐带盖。手孔铁盖装置包括手孔外盖和口圈的规格应符合标准图纸的规定;二、人手孔铁盖装置应用灰口铸铁铸造,铸铁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200公斤/平方厘米。铸铁质地应坚实,铸件表面应完整,无飞刺和砂眼等缺陷。铸件的防锈处理应均匀完好;三、铁盖与口圈应吻合,盖合后应平稳、不翘动;四、铁盖的外缘与口圈的内缘间隙应不大于3毫米;铁盖与口圈盖合后,铁盖应高于口圈13毫米。第236条人手孔内装设的铁支架及电缆托板,应用铸钢玛钢或球墨铸铁制成,不得用铸铁制造。第四节建筑材料第241条通信管道工程用砖的品种、标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外形应完整、耐水性能好。采用机制砖时,标号及规格应符合表241的规定。通信管道工程中的地下砌体,严禁使用耐水性能差、遇水后易于粉化的炉渣砖或矽酸盐砖等。机制砖标号及强度表表241第242条通信管道工程用石料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采用天然砾石或人工碎石,不得使用风化石;二、常用石料的粒径宜为0532厘米;三、石料的比重应不小于26,容重应不小于1350公斤/立方米;四、石料中有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超过2;2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按重量计不得超过20;3硫化物及硫酸盐类含量按重量计不得超过1;4石料中不得有树叶、草根、木屑等有机物质。第243条通信管道工程用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信管道工程宜采用河砂二、通信管道工程宜使用粗、中砂,不得使用粉砂;三、砂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云母按重量计不得超过5。2泥土按重量计不得超过5。3硫化物及硫酸盐按重量计不得超过1。4砂中不得含有树叶、草根、不屑等有机物质。四、砂的比重应不小于25;干砂容重1松散养成应大于1300公斤/立方米。2密实养成应大于1600公斤/立方米。第244条通信管道工程用水应使用可供饮用的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污水及含有硫化物的泉水;施工时如发现水质可疑应取样送有关部门进行化验,鉴定后再确定是否使用。第三章工程测量第301条通信管道工程的测量,应按照设计文件及城市规划部门已批准的管道位置、座标和高程进行。第302条施工前,必须依据设计图纸和现场交底的控制桩点,进行通信管道及人手孔位置的复测,并按施工需要钉设桩点。复测钉设的桩板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自人手孔中心35米处开始,沿管线每隔2025米宜设一桩板;二、桩点设置应牢固,顶部宜与地面平齐。桩点附近有永久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可做定位拴点,并做好标志和记录;三、平面复测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中心线不得大于10毫米;2直通型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100毫米;3管道转角处的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10毫米。第303条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水准点,并应标定管道及人手孔施工直测的水准桩点。临时水准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临时水准点的设置必须牢固、可靠、两点的间距应不大于150米;二、临时水准点、水平桩或平尺板的顶部必须平整、稳定,并有明显标记;三、临时水准点、水平桩或平尺板应按顺序编号,测定相应高程,计算出各点相应沟或坑底的深度,标在平尺板上并专册记录。第304条施工时,必须按下列规定进行校测一、在完成沟或坑挖方及地基处理后,应校测管道沟、人手孔坑底地基的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规定。二、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水平桩或平尺板错位或丢失,应及时进行校测并补设桩点。第305条挖土方工作完成后,凡在沟坑中的其它管、线等指不需移改的地下设施及已移改完毕的地下设施,必须测量其顶部底部的高程、宽度等及与临近人手孔和通信管道的相对位置、垂直间距、水平间距,并做好记录、注明类别、规格等,为绘制竣工图提供资料。第四章土方工程第一节挖沟坑第411条在通信管道施工中,发现土质与设计文件不符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尤其是遇到不稳定土壤或土壤有腐蚀性时,应待处理方案确定后方可继续施工。第412条挖掘土方时,如发现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应保护现场,不得继续进行挖掘。第413条施工现场条件允许,土层坚实及地下水位低于沟坑底部,且挖深在3米以内时,可采用放坡挖沟坑法施工,如图413所示。放坡挖沟坑的坡与深度关系可参照表413的规定。放坡挖沟坑参考表表413注H为深度;D为放坡一侧的宽度。第414条通信管道工程的沟坑挖成后,遇有被水冲、泡的,应重新进行人工地基处理。否则,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第415条凡设计图纸标明需支撑护土板的地段,均应按照设计规定施工;设计中没有具体规定的,遇下列地段,应支撑护土板图413放坡挖沟坑图一、横穿车行道的管道沟;二、沟坑的土壤是松软的回填土、瓦砾、砂土、级配砂石层等;三、沟坑土质松软,且其深度低于地下水位的;四、施工现场条件所限无法采用放坡法挖土,或与其他管线平行相隔较近的地段等。第416条挖沟坑接近设计的底部高程时,应避免挖掘过深而损坏土壤结构,如探深超过设计标高在100毫米以内,应填铺细土或级配砂石并夯实。第417条通信管道工程施工现场的堆土,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开凿的路面及挖出的石块等应与泥土分别堆置;二、堆土不应紧靠碎砖墙或土坯墙,应留有行人通道;三、城镇内堆土的高度不宜超过15米;四、堆土不应压埋消火栓、闸门井及通信管道、热力、煤气、雨污水等管线的人手孔、雨水口及测量标志等设施;五、土堆的坡脚边应距沟坑边40厘米以上;六、堆土的范围应符合市政、市容;公安等部门的要求。第418条沟坑底部程低于地下水位时,应采取排水措施,严禁在水中挖土。第419条施工中,室外气温低于零下5时,对所挖的沟坑底部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第二节回土第421条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土,应在管道及人手孔,按施工工序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并经24小时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第422条回土前,应清除沟坑内遗留木料、草帘等杂物。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土。第423条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土,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管道顶部30厘米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回填土,不应含有直径大于5厘米的砾石、碎砖、冻土块等坚硬物;二、管道两侧的回土应同时进行,每回填土15厘米应用木夯排夯两遍;三、管道顶部30厘米以上的回土,每回填30厘米,用木夯排夯三遍或用蛤蟆夯排夯两遍,直至回填、夯实与原地表平齐。第424条通信管道工程挖明沟穿越道路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在市内高级路面的回土应与路面平齐;二、市内一般道路上的回土应高出路面510厘米。在郊外大地上应高出地面1520厘米。第425条人手孔坑的回土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在靠近人手孔壁四周的回土,不应有直径大于10厘米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二、人手孔坑每回土30厘米,应用蛤蟆夯排夯两遍或木夯排夯三遍;三、人手孔坑的回填土,严禁高出人手孔口圈的高程。第426条在修复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所挖掘的路面之前,如回填土出现明显的坑、洼现象,施工单位应及时补平,符合市政部门要求。第427条通信管道工程回土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的碎砖、破管等杂物。第五章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第一节装拆模板第511条通信管道工程中的混凝土基础、包封、上覆及人孔四壁等的浇制,均应按设计要求支架模板。第512条汇报制混凝土所用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各类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浇注混凝土后不得产生形变;二、模板应保证设计要求所浇制混凝土构件的规格和形状;三、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平整,边缘整齐,拼缝紧密、牢固,预留孔、洞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设计规定;四、重复使用的模板,表面不得有粘结的混凝土,水泥砂浆及泥土等。第513条模板拆除的期限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各种不承重的混凝土构件的模板拆除期限,应符合表5131规定不承重混凝土构件拆模时间表表5131二、各种承重混凝土构件的模板拆除期限,应符合表5132规定;第514条模板各部位的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位置应准确并无漏浆等现象。承重混凝土构件拆模时间表表5132注225水泥相当于原300水泥;325水泥相当于原400水泥。第二节钢筋加工第521条钢筋混凝土所用的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均应符合设计的规定。第522条钢筋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的浮皮、锈蚀、油渍、漆污等应清除干净。二、钢筋应按设计规定的尺寸下料,除竹节网外预制的钢筋端头,应弯成钩状,其弯钩圆弧的直径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如图5221所示。图5232A钢筋搭接图三、加工钢筋时应检查其质量,凡有劈裂、缺损等伤痕的残段不得使用。四、短段钢筋允许接长使用,其接续标准如图5222A、B所示。第523条钢筋排列的结构、形状及各部位尺寸,主筋与分布筋的位置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切勿颠倒;主筋间距误差应不大于5毫米,分布筋间距误差应不大于10毫米。第524条钢筋纵横交叉处应采用直长12毫米或10毫米的钢线绑扎牢固,不滑动,并不得遗漏。第525条使用接续的钢筋时,接头应避开应力最大处,并应相互错开,不得集中在一条线上。第526条钢筋与模板的间距应为20毫米,为保持钢筋与模板间的距离相等,可在钢筋下面垫以自制的混凝土块或砂浆块,不得使用木块、塑料等有机材料衬垫。第三节混凝土浇灌第531条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和水应符合标准。不同种类、标号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砂和石料的含泥量如超过标准,必须用水冲先干净后方可使用。第532条各种标号混凝土的配料比、水灰比,应保证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施工时,采用经实验后确定的配料比和水灰水比。第533条混凝土的搅拌必须均匀,以达到颜色一致为标准。搅拌完毕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时间约45分钟内浇灌。第534条浇灌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内钢筋衬垫是否稳妥,模内不应有其它杂物。混凝土如发生离析现象,且在初凝之前,可重新搅拌后再浇灌。拌合料浇灌时倾落的高度在3米以上时,应采用漏斗或斜槽的方法倾注。第535条浇灌混凝土构件时,必须进行振捣,无论采用人工或机械振捣,都应按层依次进行,捣固密实,不得出现跑模、漏浆等现象。第536条混凝土灌注完毕并经初凝一小时后,应覆盖草帘等物并进行洒水养护。第537条非承重混凝土构件,浇灌混凝土完毕后,在日平均气温15的情况下,必须养护24小时以上才可在其上面进行下一道工序。第六草铺设管道第一节地基第611条通信管道的地基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凡设计利用天然地基的,遇下列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另行处理一、地下水位高于管道及人手孔最低高程的;二、土质松软或属于回填的杂土层的。第612条凡利用天然地基的管道沟挖成后必须抄平夯实,地基表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规定,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第613条通信管道沟底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12孔及以下的管道应为管道基础宽度加30厘米。二、12孔以上的管道应为管道基础宽度加30厘米。三、无基础管道的沟底宽度应比有基础的加宽10厘米。第二节基础第621条通信管道宜采用素混凝土基础,混凝土的标号应按设计规定。凡设计规定管道基础加钢筋的段落,应按设计规定处理。第622条通信管道基础的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左右偏差应不大于20毫米;高程误差应不大于10毫米;基础的宽度和厚度负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第623条通信管道基础进入人手孔窗口的部分,设计有规定的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没有规定时,应按不同孔数的管道,参照图623和表623的要求加配钢筋。单位毫米注凡1440MM钢筋为型式;其他尺寸钢筋均为直筋图623管道基础进入人手孔处配筋图管道基础进入人手孔窗口处配筋表表623注本表适用于长600毫米、标称孔径90毫米的管块的管道基础。第624条基础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应检查核对加配钢筋段落与钢筋绑扎、衬垫等是否符合规定;清除管道基础模板内的杂草等物;浇灌的混凝土应捣固密实,初凝后应覆盖草帘等物并洒水养护;基础模板拆除后,基础侧面应无蜂窝、掉边、断裂和欠茬等现象,如发现上述缺陷,应认真修整、补强。第625条通信管道基础的应扦捣密实,表面平整、无断裂、无波流、无明显接茬、欠茬,混凝土表面应不起皮、不粉化。第三节管道铺设第631条通信管道所用管飘扬规格、程工及断面组合等必须符合设计规定。改、扩建管道工程,不宜在原有管道两侧或一侧加扩管孔;在特殊情况下非在原有管道侧面改、扩建时,必须对原有的人手孔及电缆等做妥善处理。第632条水泥管道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管群的组合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常用管群组合方式可参见附录三。二、水泥管块的顺向连接间隙不得大于5毫米。上下两层管块间及管块与基础间的垫层应迷15毫米,允许偏差不大于5毫米。两层管块的接续缝应错开管长的二分之一左右,如6321所示。三、并铺管块的管间垫层应为15毫米,两行管块接缝应错开管长的二分之一左右,如图6322所示。四、弯管道及设计上有特殊技术要求的管道,其接续缝及管间垫层,应按设计规定办理。图6321管道侧面图图6322管道俯视图第633条铺设水泥管道时,应在管块的对角位置设两根拉棒。以试通管孔;其拉棒外径应小于管块的标称孔径35毫米。拉棒长度铺直线管道宜为12001500毫米;铺弯管道曲率半径不小于36米的宜为9001200毫米,具体的拉棒规格可由施工单位自定。第634条铺设管底垫层的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垫层砂浆的饱满程度应不低于95,不得出现凹心,不得用石块等垫管块的边、角。管块应平实铺卧在水泥砂浆垫层上。两行管块间的竖缝应充填水泥砂浆,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竖缝砂浆的饱满程度应不低于75。管顶缝、管边缝、管底八字应抹125的水泥砂浆;严禁使用卧管或用充填管间缝砂浆如图634所示。第635条水泥管块的接续方法,宜采用抹浆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两管块接缝处应采用宽为8010毫米,长为管块周长加80120毫米的纱布,均匀地包在管块接缝上;二、接缝纱布包好后,应先刷清水,并应达到饱和程度后,再刷水泥浆;三、接缝纱布刷完水泥浆后,应立即抹125的水泥砂浆;四、纱布上抹的水泥砂浆厚度应为1215毫米,其下宽应为100毫米,上宽应为80毫米,允许偏差不大于5毫米,如图635所示。第636条采用抹浆法接续管块,纱布不应露在砂浆以外,水泥砂浆与管身粘结牢固,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无飞刺、无欠茬、不空鼓。图634管道抹缝图图635管块接续抹浆法图第637条用125的水泥砂浆抹管顶缝、管边缝、管底八字时,表面应粘结牢固、平整光滑、无欠茬、不空鼓。第638条管道引入人手孔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管顶与人手孔上覆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0毫米,管底距人手孔基础应不小于400毫米。第639条引上管引入人手孔及通道时,应在管道引入窗口以外的两侧墙壁上,并应靠近人孔两端,不得与管道叠置。引上管进入人手孔时,宜在上覆下200400毫米范围以内。第6310条弯管道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小于36米。其水平或纵向弯管道,各折点座标或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弯管道应成圆弧状。第6311条管道的包封,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第6312条通信管道的防水、防蚀、防强电干扰等防护措施,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第6313条石棉水泥管通信管道的接续,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其他技术要求应与水泥管道相同。第6314条塑料通信管道宜采用硬质塑料管,其接续应符合设计规定;塑料管采用承插法接续时承插法接续时承插深度可参考表6314。塑料管承插深度参考表表6314第6315条钢管道信管道的铺设方法、断面组成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管宜采用管箍法接续,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两根钢管应分别旋入管箍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二、使用有缝管时,应将管缝置于上方。三、管口在接续前应磨圆或锉平,保证光滑无棱。四、严禁不同管径的钢管接续使用。第6316条铺设铸铁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铺设直线段铸铁管时,承口应在管道高程低的人手孔侧;二、铺设引上管铸铁管时,承口应在人手孔方向;三、铸铁管引入人手孔时,管口不应凸出墙面,应终止在墙身内距墙面3050毫米处;四、铸铁管接续时,应在插口端头缠两层2030毫米宽的麻布条,插入承口后再用100号水泥砂浆堵抹,并应与承口外缘平齐。第6317条各种材质构成的通信管道的最小埋深应符合表6317的规定。通信管道最小埋深表表6317第6318条通信管道与其它各种管、线平行或交越最小净距,应符合表6318的规定。通信管道与其它管线的净距表表6318第七章人手孔、通道建筑第一节一般规定第711条砖砌体墙面应平整、美观,不应有竖向通缝;砌砖砂浆应饱满,其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12毫米之内弧形砌体外侧除外,同一砖缝的宽度应一致。第712条砌体转角砖的咬茬两侧应一致,砌砖砂心应饱满严实。砖砌体与基础必须垂直,砌体顶部四角应水平;砌体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第713条设计规定抹面的砖砌体,应将墙面清扫干净,内墙面抹125水泥砂浆15毫米厚外墙面抹125水泥砂浆20毫米厚;砖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墙角垂直。清水砖墙的勾缝应整洁、深浅一致、无遗漏。第714条通道的建筑规格、结构形式、通道内铁支架的安装等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局内主机房引出的通道,不宜越出局所院墙;其他地方的通信用浅埋通道内部净高宜为2米,宽度宜为18米。第二节地基与基础第721条人手孔、通道的地基应比基础四周宽400毫米;如系天然地基应夯实,并按设计高程抄平;人手孔、通道采用人工地基时,应符合设计规定。第722条人手孔、通道基础支模前,应校核基础形状、方向等,并按设计规定支模。第723条人手孔、通道基础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偏差应不大于20毫米,厚度偏差不大于10毫米。第723条各种基础的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浇灌混凝土前,应清理模板内杂草等,并挖好积水罐安装坑。积水罐安装坑应比积水罐外形四周大100毫米,坑深比积水罐高度深100毫米,如图723所示;积水罐中心应正对人孔口圈中心,允许偏差应不大于50毫米;基础表面,应从四壁向积水罐方向做20毫米泛水。图723人孔基础断面图第724条设计文件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时,包括提高混凝土标号、加配钢筋、防水处理、地基的特殊处理及基础四周安装地线等,应按设计规定办理。第三节墙体第731条人手孔、通道内部净高应符合设计规定;墙体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墙体顶部高程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毫米。第732条基础与墙体应结合严密、不漏水。并应采用125水泥砂浆抹八字,如图732所示。抹墙体与基础的内、外八字时,应严密、贴实,表面平光、无欠茬、不空鼓、无断裂等现象。第733条砌筑墙体的水泥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应使用不小于75号水泥砂浆,严禁使用混合砂浆砌筑通信管道工程的地下设施。第734条人手孔、通道墙体的预埋铁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732基础与墙体抹八字图一、电缆铁支架穿钉的预埋1穿钉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穿钉的规格、程式见附录四,穿钉与墙体应垂直。2上下穿钉应在同一垂线上,允许垂直偏差不大于5毫米,间距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3相邻两组穿钉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偏差应不大于20毫米。4穿钉露出墙面的长度为5070毫米;露出部分应无砂浆等附着物,穿钉螺母齐全有效。5穿钉安装必须牢固、不松动。二、拉力环的预埋1拉力环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与管道底保持200毫米以上的间距。拉力环的式样、规格见附录五。2拉力环应露出墙面80100毫米。3拉力环安装必须牢固、不松动。第735条管道进入人手孔、通道窗口的位置,应符合标准图纸规定,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管道端边至墙体面应呈圆弧状的喇叭口;人手孔、通道内的窗口应堵抹严密、外观整齐、表面平光。管道窗口外侧,应填充密实、表面整齐。第四节上覆第741条上覆的钢筋应按图纸加工、绑扎;混凝土的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第742条上覆的标高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偏差应不大于20毫米,上覆厚度允许最大负偏差为5毫米。预留洞口位置及外形应符合设计规定。第743条上覆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方能承受全部负荷。第744条上覆底面应平整、不露筋、无蜂窝等缺陷。第745条上覆与墙体搭接的外侧,应用125的水泥砂浆抹角,抹角应严密,如图745所示。但上覆在墙体上直接灌注的可不抹角。图745上覆外抹角图第五节口圈第751条人手孔口圈顶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正偏差应不大于20毫米。第752条稳固口圈的混凝土或缘石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自口圈外缘向地表做相应的泛水。第753条人孔口圈与上覆之间宜砌不小于200毫米的口腔俗称井脖子;人孔口腔应与上覆预留洞口形成同心圆的圆筒状,口腔内、外应抹面,并抹口腔与上覆间的外八字,抹八字的要求与第745条相同。第754条人手孔口圈应完整无损,尤其是车行道人孔必须采用相应的口圈,并应确保质量。第755条通信管道工程在正式验收之前,应按设计要求装齐所有配件。并做好工程的结尾工作。第八章工程验收第801条通信管道工程验收前十日,施工单位应交给建设单位竣工图纸一式二份,全部工程的隐蔽工程签证一份;在提交竣工资料的同时送给建设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一式四份,待验收后由建设单位签退施工单位二份。工程竣工图纸的编制应符合82建发施字50号关于编制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图的几项暂行规定。第802条通信管道工程的隐蔽工程签证,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凡隐蔽工程质量符合本规范规定或临时补充规定以及设计规定者,均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二、凡属“不合格”的隐蔽工程应返修至合格,再行签证后方可掩埋。第803条通信管道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如下一、较大工程可按不小于一公里的整段管道为单位分段验收。二、核对竣工图与管道、人手孔口圈高程及回土夯实等可见部分的实际情况不否相符;检查人手孔、通道内的预埋、安装件是否齐全、合格。三、已鉴证的隐蔽工程如发现异常,应进行抽查复验。四、管孔试通。第804条管道工程的管孔试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直线管道应采用比被试管孔标称直径小5毫米、长900毫米的拉棒试通。两孔以上管道应抽试每个管块的任意两孔;二孔以下的应全试。二、弯管道曲率半径不小于36米应采用比被试管孔标称直径小6毫米、长900毫米的拉棒试通,试通孔数与上款相同。三、有包封的管道管孔试通,亦按一、二款处理。第805条管道管孔试通的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全部通过第804条规定的标准拉棒的为“优秀”;二、试通总数的5以下的孔段,标准拉棒不能通过,但能通过比标准拉棒直径小1毫米的,也可定为“优秀”。三、试通总数的510的孔段,不能通过标准拉棒,但能通过比标准拉棒直径小1毫米的,应定为“合格”。四、三款规定均不能达到的,应先由施工单位返修至合格,再进行验收。第806条通信管道工程的随工检验、隐蔽工程签证及竣工验收的内容见表807所示。随工检验、隐蔽工程签证及竣工验收内容表表806附录一撞痕法试验水泥制品强度一、试验用具1、撞痕球球体直径51毫米实物计量值;球重546克实物计量值;材质一般钢材。2、钢卷尺、复写纸及片页纸各一。二、试验方法1、被试物应放置平稳,试验面向上试验面系指成型的模具面,如管块即指管身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