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剖析.ppt_第1页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剖析.ppt_第2页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剖析.ppt_第3页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剖析.ppt_第4页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剖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唐诗歌,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进入盛唐,诗歌达到高峰,表现之一是随着内容题材的开拓,出现了相应的诗派,每派都拥有大批高水平的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派,一是山水田园诗派,二是边塞诗派。前者重要的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丘为等,后者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等。值得注意的是,两派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些作家两者兼善,如王维也写过很多优秀的边塞诗,岑参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山水诗。,(二)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历史渊源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2、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泉林、流连山水成为社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精神,盛唐人通达的出世原则与人生观念,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极度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3)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隐逸风尚。对唐人来说,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而由仕而隐、功成名就而归山置田,也成为理想的人生范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文人始终保持从容幽雅的心境来欣赏田园山水的自然趣味,形成了无论仕隐都加入田园山水诗创作行列的繁盛景象。,孟浩然,(一)生平思想简介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岁以前主要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岁到长安应试,不第,还襄阳。岁时入张九龄幕府。开元二十八年()病逝。有孟浩然集四卷,录诗261首。孟浩然始终处于仕隐的矛盾心态中。,二、孟浩然,1、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是诗人孟浩然。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征,意境平淡清远。写平静明丽的自然景物,总是带着一种闲适清爽的心情。没有一般隐士诗的远离人间的寂寞感,而是在宁静的环境中表现生活的美好感受。因此,他的诗于宁静的美中有生活的热烈和喧闹的气息。正因为这种感情基调,其诗有一种外恬淡而内明丽的风格。有的在宁静秀美中带壮逸之气。,历史评价沈德潜唐诗别裁:“语淡而味终不薄。”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春晓都是淡远之作。苏轼:“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终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闻一多评此诗:“淡到看不见诗,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王维的生平思想,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自其父时始迁居于蒲。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母亲崔氏,笃信佛教。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首创水墨山水画。精通音乐。旧唐书文苑传:“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輞川圖,王维的生平和思想,大致以40岁为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他生活的前期,思想积极进取,是一个热衷于政治、奋发有为的人。王维生活的后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开始过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也大致以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思想积极进取,有政治热情,主要是写了一些意气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边塞诗,风格雄浑博大。后期亦官亦隐,思想转为消沉,主要是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气。,山水田园诗,田园诗,如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纯朴美好,抒发自己的归隐之情。山水诗,如山居秋暝、终南山、汉江临眺等,主要是描写山水景物,借景抒情。辋川集中的一些小诗,如鸟鸣磵、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主要是描写一种幽冷、寂静的境界,是禅宗思想的艺术体现,情调比较低沉。,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中国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闻一多先生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1、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山水诗在谢灵运的笔下,往往追求形似,写景繁富,而情与景两者则是割裂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写意为主,并不着力于景物的刻画。王维吸收了两家之长,把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熔抒情与写景于一炉,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种玲珑剔透、不可凑泊的意境。,王维不是象谢灵运那样把山水景物作为自己瞩耳流目的感官享受,而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知音,当他写景时,景物就不是独立于诗人主体之外的纯粹的客观对象,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合。,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水穷云起之景,恰与诗人那种纯任自然、无牵无挂,宛如云飞水流一般自在的情趣正相契合,从而形成了意余于象的韵味悠长的意境。,2、绘画技法的运用与诗歌的画意。,1、把绘画的构图手法运用于诗歌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善于表现景物之间的层次感。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晚望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田园乐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3、善于给画面设色敷彩。,他还善于敷彩。这些色彩并非是单纯的消极的涂饰,而是活跃地晕染着整个画面,清新鲜润,给人以愉悦之感。,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嫩竹含新粉,红莲脱故衣山居即事,4、在动态中捕捉光与色变幻不定的组合,“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北垞)“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送方尊师归嵩山),三、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首联,总写山的秋色,同时点出山居的幽静空旷。颔联写景,视听结合,造就出极为幽静的意境。颈联动静相生,突出人的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尾联以山居感受作结,表示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放情山水,以求洁身自好的志向。,四、富于禅意与禅趣。,诗人深受禅宗哲学的影响,诗人通过禅定,使心澄静,使心处于寂灭(无生无灭)的虚空状态,以达到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其无我之心深契山水自然的意志,发掘出自然山水其本身所包含着的哲意禅理:静中蕴动,以动写静;空中有色,以色见空;瞬间永恒,以瞬间里感受永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行尽水流竭尽之处,坐看白云升起,陶然忘机,物我皆忘。“水穷”、“云起”皆自然之景,无心而发,而诗人“行”、“坐”亦是率性而为,不为物役,云水与人就圆融地契合在一起,任运而自然。而生命之意趣便在这不经意间流露而出,万物皆是平淡而宁和的,一如诗人之内心充满了禅悦与法喜。,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无生无死,自然圆足。,此诗可谓摩诘五绝禅诗之冠,直入无人之境,木末芙蓉花,开落两由之,不干人事。山谷溪涧之处,自是花开为春,花落为秋,任运自然。随缘起而开,顺缘灭而寂,洒脱率意,得生命之大洒脱、大自在。将动静、生死、物我等诸多矛盾统摄进一“缘”字,展现万物之本相、自性,不为他人所夺。进而觉证到诸法空相,皆由心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而不执着,不粘滞,心念不生,如芙蓉花之自开自落。天道自然,既无生之大喜,亦无死之大悲,得之自然,复归自然,无牵无挂,无滞无碍。,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寂静安然,尘虑皆空。,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其他题材的诗,王维的诗歌除了游侠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以外,还有一些政治感遇诗和赠别朋友、抒写相思、离愁、闺怨的抒情绝句。,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他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色是“诗中有画”。苏轼东坡志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说他的诗能有成效地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地融绘入诗,使他的诗具有格外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取得了写意的水彩画和水墨画的效果,达到了诗情与画意的融合无间。,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他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色是“诗中有画”。,(2)色彩美。善于将各种色彩、光线和谐地配合,使之彼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如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鹿柴:反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2、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1)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声音。“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2、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2)声响与画面结合,形成有声有色的胜境。“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2、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3)以动衬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3、以禅入诗,富于禅意与禅趣。,文学挖掘的是自然和人生的美,禅学追求的是泯灭意志的空寂,但诗和禅都重视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故而脉络相通。他把佛教禅宗所追求的静寂之境转化为诗歌境界,达到了诗境与禅境的合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4、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把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种明秀静美的诗歌意境。这种情景交融意境的创造,是与他对山水景物的体认与观物方式密切相关的。就对山水景物的体认而言,王维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知音,景物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合。如终南别业。,其他山水诗人。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祖咏、常建等。,储光羲,在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中,他以写田园生活为主。作品主要有田家即事、田家杂兴八首、钓鱼湾等。在艺术上,以清淡闲适、纯真质朴见称。,常建,代表作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祖咏,终南山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裴迪,有辋川集二十首,为与王维唱和之作,擅长五言绝句,风格近似王维,而成就不及王维,较出色者如华子冈。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稀。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派产生的原因,战事频繁。统治者重视边功,尚武之风盛行,士人关心边塞战争。从军入幕风气盛行。前代边塞诗的有益借鉴。,边塞诗派的诗歌特点,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慷慨而悲壮、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代表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高适,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郡蓨县人。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期日渐通达,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旧唐书本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的生平,以政治家的眼光冷静分析边塞形势,深刻地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病,以政论的笔调表示自己对战争的意见,议论战争的得失,同时流露自己对士兵的同情。将叙事、描写与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尚质主理,兼有气骨,风格凝重深沉,苍劲古朴,雄浑悲壮。形式方面,长于七言歌行。,高适边塞诗的特点,殷璠河岳英灵集:“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严羽沧浪诗话:“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令人感慨。”元陈绎曾吟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奇主景。”,高适边塞诗的特点,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主题思想:主旨在于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同时也歌颂了广大士兵慷慨应征、不畏寒苦、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对他们久戍边塞得不到体恤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事实。,幼随父居岭南,后曾长期客居宋中,生活贫困却耻预常科,落拓不羁。二十岁时从宋中西游京都长安失望而归。从此,在梁宋度过了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731年秋,高适北游燕赵寻求边功,未能如愿。744年,与李白、杜甫相会于梁、宋,三人一起登高怀古,把酒论文,传为诗坛佳话。749年,举有道科中第,仅得到封丘县尉卑职。753年,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后官至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艺术特点:内容复杂,却写得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主题深刻。叙事、抒情、写景相结合,意境雄浑悲壮。运用对比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讽刺力量。对偶工整,平仄相间,抑扬顿挫,铿锵优美,节奏感很强。,对比:出征时的骄横与失败时的困苦凄凉作比;敌我对比;官兵对比;征人思妇对比;李将军与唐代张守珪一类的将军对比。,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岑参,岑参(715769),郡望南阳,后迁居荆州江陵。出身于没落官僚世家。感旧赋:“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早岁陷孤贫。从兄受业,遍览经史。20岁时献书阙下,未得擢用。30岁时才以苦学而登进士第,官授兵曹参军。,岑参的生平,此后两度出塞。第一次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中任掌书记。第二次在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任判官。大部分边塞名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晚年转为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大历三年(768)任职期满被罢官,后谋东归未遂,大历四年(769)末卒于成都旅舍。,诗歌现存400多首。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簪出版社1981年版。岑参一生多次出塞,影响最大的有两次。他的边塞诗大多作于两次出塞时期。唐才子传:“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风尘间十余载,极征行别离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岑参边塞诗内容特色,杜甫:“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诗人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因而不仅使边塞没有了荒凉之感,反而给人以奇情壮采的魅力。这就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将边塞风光与生活写得充满神奇壮烈与豪迈乐观,正是岑参的独特个性所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诗歌的艺术特点,一是奇特峭拔,无论是写景、记事、立意、造语,都很奇特。二是豪迈雄壮。三是色彩瑰丽。四是在体裁形式上擅长七言歌行。岑诗的风格,可以“雄奇壮丽”四字来概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如水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异同,风格:高适雄浑悲壮;岑参雄奇壮丽。(2)抒情方式: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写景,多寓情于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异同,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王士祯师友传续录:“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之涣,王之涣生平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始任冀州衡水主簿,被人诬陷,拂衣去官,优游山水十五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晚年出任河北文安县尉,以清白著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涣之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旗亭画壁,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若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王之涣,作品多佚,全唐诗仅录存其诗6首,但皆为佳作。著名的有凉州词其一、登鹳雀楼两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因不护细行,屡遭贬斥。开元二十七年(739),贬谪岭南,出任江宁县丞,故后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748)前后,被贬为龙标县尉,又称“王龙标”。为太守闾丘晓所杀。,王昌龄的诗歌创作,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七绝不仅数量多,艺术造诣也最高,历来有“七绝圣手”之称。王世贞诗评:“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王世贞艺苑卮言:“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叶燮原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