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组件焊接标准.ppt_第1页
电路板组件焊接标准.ppt_第2页
电路板组件焊接标准.ppt_第3页
电路板组件焊接标准.ppt_第4页
电路板组件焊接标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路板组件焊接标准-手插器件焊接工艺标准,一、检验的方法,1、检验员应在荧光下眼睛距PCBA30cm(半个手臂)处检测。(金手指部分除外)2、检测金手指部分时,PCBA应距检测者的眼睛60cm(伸直手臂)。3、手执PCBA采光观看。4、检验员必须把PCBA放在稍低于视平面的地方进行检验。5、从任意角度观测寻找PCBA的缺点。,一、焊盘焊点的要求及其标准二、没有引脚的PTH/VIAS(通孔或过锡孔)三、直线形导线四、弯曲引脚五、浮高六、助焊剂残留,二、焊接工艺标准,一、焊盘焊点的要求及其标准焊盘润湿标准的(1)形成良好的润湿。润湿角(WA)小于15。,可以接受的(1)形成不完全润湿。润湿角(WA)不得大于90。,不可以接受的(1)形成不润湿。润湿角(WA)大于90。,二、没有引脚的PTH/VIAS(通孔或过锡孔)经过波峰焊或浸锡后,没有引脚的PTH/VIAS可达到如下图所示的要求。标准的(1)孔内完全充满焊料。焊盘表面显示良好的润湿。(2)没有可见的焊接缺陷。,可接受的(1)焊锡润湿孔内壁与焊盘表面。(2)直径小于等于1.5mm的孔必须充满焊料。(3)直径大于1.5mm的孔没有必要充满焊料但整个孔内表面和上表面必须有焊锡润湿。,不可接受的(1)部分或整个孔内表面和上表面没有焊料润湿。(2)孔内表面和焊盘没有润湿。在两面焊料流动不连续。,三、直线形导线1、最小焊锡敷层(少锡)标准的(1)焊点光滑、明亮呈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2)导线轮廓可见。,可接受的(1)焊锡的最大凹陷为板厚(W)的25%,只要在引脚与焊盘表面仍呈现出良好的浸润。,不可接受的(1)焊料凹陷超过板厚(W)的25%。(2)焊接表现为由焊锡不足引起的没有充满孔和/或焊盘没有完全润湿。,2、最大焊锡敷层(多锡)标准的(1)焊点光滑、明亮呈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2)引脚轮廓可见。,可接受的(1)在导体与终端之间多锡,但仍然润湿且结合成一个凹形焊接带。(2)引脚轮廓可见。,不可接受的(1)在导体与终端焊盘之间形成了一个多锡的凸形焊接带。(2)引脚轮廓不可见。,3、弯曲半径焊接标准的(1)焊接带呈现凹形,并且没有延伸到元件引脚形成的弯曲半径处。,可接受的(1)焊料没有超出焊盘区域且焊接带呈现凹形。(2)焊料到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一个引脚的直径。,不可接受的(1)焊料超出焊接区域并且焊接带不呈现凹形。(2)焊料到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引脚的直径。,4、弯月型焊接标准的(1)焊接带呈现出凹形并且弯月型部分没有延伸进焊料中。,可接受的(1)元件弯月型部分可以插入焊接结合处(元件面),只要在元件和邻近焊接接合处没有裂痕。,不可接受的(1)元件半月型部分进入焊接接合处,在元件本体与邻近焊接接合处有破裂的迹象。,5、拉尖与焊盘翘起标准的(1)焊接呈现出光滑、明亮的薄边,没有尖端、尖峰和拉尖。(2)焊盘完全附着在基板上,没有明显的热损伤。,不可接受的(1)焊接有尖端、尖峰和拉尖。(2)表面区域或焊盘从基材上翘起。,拉尖,焊盘翘起,6、漏焊与引脚末端裸露标准的(1)焊点光滑、明亮呈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没有裸露基材。,不可接受的(1)引脚或导线末端没有覆盖焊料,基材裸露。(2)引脚或导线没有焊料并且基材裸露。,基材裸露,无焊料,7、桥接与不润湿标准的(1)焊料在焊盘区域或迹线以内。(2)焊料与基材完全润湿或结合。,不可接受的(1)焊料伸出焊盘或迹线,在导体间形成短路(2)焊料没有完全覆盖表面或没有延伸至引脚或焊盘表面。润湿不良或不润湿超出引脚外围的10%,桥接,润湿不良,四、弯曲引脚1、最少焊锡敷层标准的(1)焊点光滑、明亮有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引脚轮廓可见。,可接受的(1)连接处有一个或两个焊接带,总长度为引脚和焊盘交迭长度的75%。,不可接受的(1)焊接带的焊料不足,长度少于引脚和焊盘交迭长度的75%。,2、最大焊锡敷层标准的焊点光滑、明亮有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引脚轮廓可见。,可接受的(1)焊点多锡,但是连接处润湿、接合良好并且在导体与终端区域形成了一个凹形的焊接带。引脚轮廓可见。,不可接受的(1)多锡,在导体与终端区域形成了一个凸起的焊接带。引脚轮廓不可见。,3、空隙、气泡与针孔标准的(1)焊点应呈现出光滑、明亮、有光泽和连续性,没有明显的空隙、气泡或针孔。,可接受的(1)焊点可能显示有空隙、气泡或针孔,它们的整个内表面可见且覆盖区域少于焊接区域的10%。(2)空隙、气泡或针孔没有超出焊接带的50%。,不可接受的(1)空隙、气泡或针孔的整个内表面在3X放大镜下不可见且覆盖面积超过焊盘面积的10%。(2)空隙、气泡或针孔在PTH内超过50%。,4、冷焊与助焊剂残留标准的(1)焊点光滑、明亮有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不可接受的(1)焊点呈现出润湿不良且灰暗,多孔状,这是由于加热不足、焊接前没有充分清洁或焊料中杂质过多造成的。(2)助焊剂在引脚与焊盘之间,降低或阻碍了金属的熔合。,润湿不良,助焊剂残留,5、受扰焊接或破裂焊接标准的(1)焊点光滑、明亮有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不可接受的(1)焊接特征为应力线和可能包括微小破裂的颗粒区域。(2)在引脚与焊接带之间有明显的破裂。,受扰焊点,破裂焊点,6、粒状焊接与焊盘翘起标准的(1)焊点光滑、明亮有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2)焊盘区域完全的粘着在基板上且没有明显的热损伤。,不可接受的(1)由于焊接加热过度造成的明显的多粒状。(2)由于焊接加热过度而造成的焊盘或迹线与基板分离。,粒状焊接,焊盘翘起,五、浮高1、DIP封装元件标准(1)DIP封装元件两侧的引脚平齐的安装于PCB上。,可接受(1)如果焊接后引脚轮廓可见,DIP封装元件的最大歪斜的长度和宽度距离PCB表面1.0mm。,不可接受(1)DIP封装元件离开PCB表面的歪斜距离大于1.0mm,并且焊接后元件引脚轮廓不可见。,2、IC插座标准(1)DIP封装元件两侧的引脚平齐的安装于插座上。(2)底座本身平齐的安装于PCB上,可接受(1)焊接后元件引脚轮廓可见,底座最大歪斜长度和宽度距离PCB表面1.0mm。,不可接受(1)DIP封装元件(IC)歪斜的安装于插座。(2)插座歪斜离开PCB表面的距离大于1.0mm,并且焊接后元件引脚不可见。,3、半月形元件标准(1)对于PTH或NPTH,元件应恰当的安装于PCB上,没有浮起。,可接受(1)元件安装于PTH时,半月形元件能插进孔内。(2)元件安装于PTH上时,最大浮起为1.0mm。,可接受(1)对于NPTH,半月形平齐的安装于PCB上(2)元件安装于NPTH上,最大浮起为1.0mm,不可接受(1)元件安装于PTH或NPTH时,半月形浮起超过1.0mm。,4、陶瓷电容标准(1)元件垂直无倾斜的安装于PCB上。,可接受(1)元件引脚最大倾斜高度为1.6mm(2)元件本体弯曲最大角度为从垂直线量起45,不可接受(1)元件引脚歪斜高于1.6mm。(2)从垂直线量起,元件本体弯曲角度大于45。(3)歪斜元件接触其它元件。,5、电解电容标准(1)有橡胶凸起或没有橡胶凸起的电解电容都平齐的安装于PCB上。,可接受(1)有/无橡胶凸起的电解电容最大浮起(S)为1.5mm,并且元件引脚外露。,不可接受(1)有/无橡胶凸起的电解电容浮起超过1.5mm。(2)引脚没有外露。,6、多脚元件标准(1)多脚元件垂直贴装。,可接受(1)多脚元件贴装时偏离垂直轴的角度小于20。,不可接受(1)多脚元件安装偏离垂直轴的角度大于20。,7、直线型引脚连接器标准(1)直线型引脚连接器底座平齐的安装于PCB表面。,可接受(1)直线型引脚元件底座离PCB平面的最大距离为1.0mm。(2)元件最大倾斜(b-a)为1.0mm。,不可接受(1)直线型引脚元件底座离PCB表面的距离超过1.0mm。(2)元件倾斜(b-a)大于1.0mm。,8、双列直插引脚元件标准(1)两直脚连接器底座平齐的安装于PCB表面。(2)水平针平行于PCB表面。,可接受(1)元件倾斜但连接器开口端针脚远离板面并且最大倾斜(b-a)为1.0mm。(2)元件向板面倾斜,但不能超过最大限度(c-d)0.8mm。,不可接受(1)元件底座偏离,高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