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文_第1页
2020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文_第2页
2020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咏雪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2020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文一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3.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有何评价 【情景导入】 在美女和网红大行其道的网络时代,似乎颜值变成了女生成名的最重要因素。不过,当你走出浮躁的氛围,拔开历史的云烟,在雅静的书卷中,你会发现另外一种更具吸引力的女子才女。 如比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才女:西汉的卓文君、东汉的蔡文姬、唐代的上官婉儿、宋代的李清照。她们的才情,加上独特的女性魅力,持续了千年,不论文化历史的变迁,始终成为读书人最温存细腻的遐想。 这节课,我们就要认识一位东晋的大才女谢道韫,她凭借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举成名。 【说世说新语】 1.课前学生查阅世说新语资料。 2.课上分享世说新语中的成语。 3.教师简介 世说新语这本书,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编纂的笔记小说(注意:作者不是刘义庆,他只是组织别人编纂了世说新语。) 刘义庆本人是典型的富家公子,他的叔叔很厉害,是宋武帝刘裕,废了当时的东晋皇帝,但刘义庆是个文人,不愿参与当时混乱的政局,倒是对编书更有兴趣,于是就组织一批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了解三国历史的同学都知道,曹操的儿子曹丕得到了东汉的传国玉玺,建立了曹魏政权;之后,又被司马炎夺了政权,建立了晋朝;可惜政局并不稳定,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各种动乱的历史事件后,终于在100多年后被刘义庆的叔叔刘裕给灭了。 但之后天下变得更乱,南北各自出现了好几个王国和朝代,即“南北朝时期”,所以历史上把这整个400多年的乱世合称为魏晋南北朝,直到最后隋朝的建立才结束。 在这动乱的400年里,有一个阶层的境遇是极其无奈的,这就是士大夫。士大夫的理想,本是做官为臣,辅佐君王,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可想而知,在政治黑暗,国家林立,报国无门的魏晋南北朝,他们的理想将全部破灭。与此同时,破灭的还有他们的精神信仰儒学。士大夫们开始对儒家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转而开始对宇宙、社会、人生进行哲学反思。士大夫们化身为风雅文士,经常聚在一起,谈论佛学和玄道,试图参悟生命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宁静和解脱。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类似如今的文化沙龙和交友社群。比如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他们恰是魏晋时期风度君子的化身。士大夫间的这股谈玄论道的文化风潮,弥漫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才有了世说新语这本书。本书记述的就是魏晋士大夫们玄学言谈的轶事。士大夫间的谈话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格调和文采了!哪怕没有什么内容,但一定要雅致。比如这节课要学习的咏雪,它讲的就是一个关于“文采pk赛”的小故事,但由于颇具格调,而且涉及到东晋大才女谢道韫,所以被选入了世说新语。 2020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2、 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 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 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甘罗十二为丞相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 1、学生自由地朗读*,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u) 何所似(s) 差(ch)可拟(n) 即(j)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试着想一想*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 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的主要内容。 6、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差可拟。 未若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课后小结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2020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 1、集体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2、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3、四人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4、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5、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四、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一)、四人小组梳理*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二)、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 认为“撒盐”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 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2)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2、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2) “笑”前喻,“乐”后喻。 (3)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 这里来的。 3、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4、学生看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