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黄河颂教案优秀范文_第1页
初中语文文学黄河颂教案优秀范文_第2页
初中语文文学黄河颂教案优秀范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文学黄河颂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黄河颂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学黄河颂教案优秀范文一 课题:比较.探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正确朗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学习重、难点:正确朗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1.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_人。1948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1950年随家人到台湾,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195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1959年返台开始任教讲学,一边继续诗歌创作。1997年当选为台湾笔会会长。著有诗集_、_、_、_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_、_等。他的诗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2. 光未然(1913-2002),原名_,湖北光化人。20世纪30年代投身文艺运动。1935年发表抗日爱国歌词_,广为流传。1939年创作著名的_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的杰作。著有诗集_、_。 二、自主学习: (1)读当我死时,思考: 1. 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 2.2. 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 _ 3.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_ (2)朗读黄河颂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_(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_(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_(即“望”字。)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 三、精讲点拨: 1.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 条件是安葬的地方要在“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活着的时候不能回乡,只指望死后的安葬。 这种美感,是由长江黄河衍生出来的意向表现出来的。先把长江黄河之间的大陆转化为“最宽阔的床”,死也自然转化为“睡”。再是把黄河长江的涛声转化为音乐(安魂曲),这样的美不但是意向的美,而且是想象的美。 2.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苦,希望彻底的拥有祖国,全身心的融入 祖国的情感。 3.“颂”在中国古代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是以庄重、隆重的形式,颂天子之德和唱给神听的。但是黄河颂里,我们看到“颂”的内容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它颂的是古老黄河的雄姿,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四、达标测试:给加黑字注音 埋葬 ( )头颅( ) 瞭望( ) 未餍( ) 饕餮( )( ) 鹧鸪( )( ) 巅峰( ) 澎湃( ) 狂澜( ) 劈成( ) 屏障( ) 哺育( ) 荡涤( )磅礴( ) 简陋( )角逐( ) 偌大( ) 惬意( ) 戛然( ) 课后记: 课题:春初春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语言赏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指导、交流,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表达儿童诗的美,初步尝试创作儿童诗,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创作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分析诗意体会诗歌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通过朗读、分析诗意体会诗歌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背景资料:春作于1937年4月。艾青说:“这是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胡风拿去发表在生活与学习上。”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地杀害了。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当时震撼了全国。面对这一残酷的严重事件,革命的诗人、文学家们无不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当时作为一个年轻诗人的艾青,同样也是怒不可遏。而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来讴歌五烈士的革命精神,来唤起民众呢? 为了反映这一事件,诗人本来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可以直抒胸臆,投枪匕首般地喷泻而出,可以直接具体刻划五烈士英勇就义的场面,也可以写五烈士革命的历程写一首长诗。而诗人没有这样选择,可能诗人觉得这样写会流于一般化,不足以撼动人心。因此诗人最终选择了春。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_,笔名_、_、_等。浙江金华人,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_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_,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2. 了解作者王宜振:王宜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人,他是继柯岩,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三座艺术高峰,被儿童文学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出版有秋风娃娃、_、_、_、绿太阳、21世纪校园朗诵诗等著作多部。曾获陕西省蓓蕾文学艺术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 二、自主学习: 1. 诗人写春,始终是围绕着“桃花”展开的。“桃花”这一形象,成为这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来看,诗人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 _ 2. 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是否恰当? _ 3.*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那句?_ 4. 朗读初春思考问题: 题目解说:“初春”指什么?作者选取了早春时的哪些景物来描绘春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初中语文文学黄河颂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情感目标: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能力目标: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境?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即是第二章。? 2.范读课文。?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3。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酝酿情感,体验情感。? (四)、整体感悟 1、欣赏黄河: 在图片、歌声中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情感(展示黄河源、黄河龙口、黄河公伯峡、壶口瀑布图片,听黄河颂vcd)下面我们把画面、文字、歌曲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及时点拨: (朗诵配音)之前:歌曲听完了,你认为作品的内容主要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谈) 展示板书三大块: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初中语文文学黄河颂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查阅图书或网络,搜集有关描写、歌颂黄河的诗文。 二、了解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三、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五、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六、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以不同方式的读激发读的兴趣,“以读启悟”、 “以悟促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育方面: 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发展方面: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黄河颂 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 学生 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这是一首“思想大于艺术,情感多于形象”的“广场诗歌”,所以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而不是内容结构的条分缕析。此外,它篇幅适中,语言铿锵有力,很适合朗读,在细致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我决定选用“朗读课型”。 朗读课型是“以朗读为主要活动方式,兼以品析、讨论、讲解等方法”,这不仅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奠定了“反复朗读”的基础,也会提高学生朗读、品读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河颂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课堂上放给同学们听,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黄河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词,语言特点是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朗诵,分各种形式,整体感知时集体读,初步把握情感后分角色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范读和点拨。理解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起来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如此朗读。 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以读启悟”、 “以悟促读”是我教学这篇课文采用的主要方法。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旋律激昂,气势磅礴。课前,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借助直观的黄河图片和音乐的力量,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通过教师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感悟为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保卫黄河 【百度视频】歌曲录音 问:这首熟悉的歌曲名字叫什么?词作者和曲作者分别是谁? 2、多媒体显示: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然后谈谈自己对黄河的印象。 【百度视频】黄河壶口瀑布 3、 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整体感悟,学会朗读? 1、谈创作背景,作情感铺垫。 (介绍创作背景,可以促进学生对歌词内涵的领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有表情朗读歌词蓄势。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歌词的内容与思想感情。) 2、朗读 (1)、播放配乐朗诵视频。 【百度视频】课文朗诵 (2)、学生自由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