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文学最新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范文总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语文文学最新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一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的主要内容。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二、重点、难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学常识。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 体会 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三、课时安排两个课时四、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五、 论语概述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1、体式归纳起来有:(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 昺 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六、创作背景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七、课文讲解1.课文朗读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自渎: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讨论:*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2.课文讲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语文文学最新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二1.孔子简介2.论语介绍学生分享查找的资料掌握关于孔子和论语的基本常识 三、初读课文教师范读,强调特别注意的字学生跟读、自读扫除语言障碍。 四、释其大意补充和解决学生的疑难 结合书下注解共同完成大意疏通初步理解内容五、根据大意给内容上分类合作探究,概括内容 整体上从学习和修养上把握内容 六、组织多种形式朗读,促成熟读成诵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 七、作业1.背诵十二则2.阅读自读课本孔子的故事 八、板书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虚词。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3.理解性地熟背全文。 教学重点 熟背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学资源 ppt 论语读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抽查复习 回忆、思考、回答 检查前课学习效果 二、1.组织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提示积累名言警句2.给出语境,要求用十二则中合适的语句填空语文文学最新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三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教学时数:4课时。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_日:_三:_省:_为:_谋:_忠:_交:_信:_传:_习:_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_知:_可:_以:_为:_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4、第四则:罔:_殆:_翻译本则()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5、第五则:诲:_知之:_为:_是:_【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翻译:()2、第七则:三:行:焉:其:善者:从:改之:翻译:()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3、第八则: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翻译()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翻译:(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翻译:()这一则的成语是()【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论语十则导学案第四课时【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5分钟)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汝()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为:读wi时,多作介词;读wi时,多作动词。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3)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之:指示代词,“这”;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结构助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安全实操培训的作用
- 工业安全培训模板课件
- 委外单位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FHND5071-1H-生命科学试剂-MCE
- exo-α-1-2-Fucosidase-Bifidobacterium-bifid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西安国医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平遥安全培训课件
- 农发行安康市紫阳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农发行大连市沙河口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邢台市沙河市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技术全套ppt
- 2022年8月20日云南省省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
- 东芝电梯CV180故障诊断
- 毕业设计住宅楼采暖系统设计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间隔排列|苏教版
- 退伍军人职业规划课件
- 洗眼器教育培训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课件
- 干燥综合症的中医治疗冯兴华公开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