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PPT课件_第1页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_第2页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_第3页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_第4页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状动脉造影术,1,PPT学习交流,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2,PPT学习交流,右冠脉造影的操作,3,PPT学习交流,X线球管,患者,影像增强器,血管造影机,1.机架;2.导管床;3.高压发生器;4.球管;5.影响增强器;6.电视摄像和模数转换系统;7.数字影像系统;8.图像显示和数据存储系统;,4,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解剖学,5,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常用缩写,左冠状动脉(LeftCoronaryArtery,LCA);左主干(LeftMain,LM);左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对角支(Diagonal,D)间隔支(Septal,S)左回旋支(LeftCircumflex,LCX)钝缘支(ObtuseMarginal,OM)右冠状动脉(RightCoronaryArtery,RCA)后降支(PosteriorDescending,PD)左室后支(Posteriorbranchesofleftventricular,PL),6,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7,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示意图,8,PPT学习交流,左冠脉解剖,9,PPT学习交流,左主干(LM),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10,PPT学习交流,左前降支(LAD),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止于膈面。供应大部分左室、心尖部、右室前壁及室间膈前2/3的血液。室间隔支(S):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1217支。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11,PPT学习交流,左回旋支(LCX),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钝缘支(OM):1-4支。第一OM较粗大,其后的LCX明显变细。供应左心房、左室外侧壁及前上壁的血液。后降支:约10%的LCX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房室结支: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源于LCX。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12,PPT学习交流,右冠脉解剖,13,PPT学习交流,右冠状动脉(RCA),起源于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内。供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CA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窦房结动脉:约50%的窦房结动脉起源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14,PPT学习交流,右冠状动脉,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远端分为2支:a.后降支(PD):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b.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15,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16,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17,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18,PPT学习交流,LCALAO60,19,PPT学习交流,LCARAO30,20,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右前斜(RAO)30+足位(Cau)20(肝位):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21,PPT学习交流,右前斜(RAO)30+足位(Cau)20(肝位),22,PPT学习交流,23,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LAO45+Cau20(脾位、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24,PPT学习交流,左前斜(LAO)45+足位(Cau)20(脾位、蜘蛛位),25,PPT学习交流,26,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正位(AP)+头位(Cra)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27,PPT学习交流,正位(AP)+头位(Cra),28,PPT学习交流,29,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前斜(LAO)45+头位(Cra)20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30,PPT学习交流,左前斜(LAO)45+头位(Cra)20,31,PPT学习交流,32,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右前斜(RAO)30+头位(Cra)20(右肩位)观察LAD中、远段;,33,PPT学习交流,右前斜(RAO)30+头位(Cra)20(右肩位),34,PPT学习交流,35,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后前位(AP)+足位(Cau)20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开口;,36,PPT学习交流,后前位(AP)+足位(Cau)20,37,PPT学习交流,38,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侧位:LAD近、中段;,39,PPT学习交流,左侧位,40,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41,PPT学习交流,RCALAO45,42,PPT学习交流,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前斜(LAO)45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43,PPT学习交流,左前斜(LAO)45,44,PPT学习交流,45,PPT学习交流,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后前位(AP)+头位(Cra)20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46,PPT学习交流,后前位(AP)+头位(Cra)20,47,PPT学习交流,48,PPT学习交流,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右前位(RAO)观察RCA中段;,49,PPT学习交流,RCARAO30,50,PPT学习交流,51,PPT学习交流,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前斜(LAO)40+足位(Cau)10RCA远端分叉;,52,PPT学习交流,ACC/AHA建议分段方案,53,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血管及病变部位的确定;狭窄程度的测定;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冠状动脉血流分级;,54,PPT学习交流,左前降支病变,55,PPT学习交流,对角支病变,56,PPT学习交流,狭窄程度的测定,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6F造影导管,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目测法: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6F造影导管,1F=0.33cm),估测参考血管直径和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程度;,57,PPT学习交流,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电视密度法,58,PPT学习交流,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59,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血流(TIMI血流)分级法,TIMI0级:无灌注,即阻塞远端无血流;TIMI1级:部分灌注,造影剂通过阻塞段,但不能使远端冠状动脉充分显影;TIMI2级:经过3-4个心动周期后,前向造影剂才使冠状动脉完全显影;TIMI3级:完全灌注,前向造影剂在3个心动周期内使冠状动脉完全显影;,60,PPT学习交流,特殊类型病变,心肌桥;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冠脉痉挛;冠状动脉瘘;冠脉内血栓;,61,PPT学习交流,心肌桥(Myocardialbridging),仅在收缩期出现某一节段冠状动脉狭窄,舒张期则恢复正常。提示该冠状动脉节段受心肌压迫。,62,PPT学习交流,心肌桥,收缩期,舒张期,63,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指冠脉直径7mm或超过邻近冠状动脉直径50%的局部或弥漫性扩张。发生原因为先天性或动脉粥样硬化。,64,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瘤样扩张,65,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瘤,66,PPT学习交流,冠脉痉挛(Coronaryspasm),通常由导管诱发所致。表现为表面光滑的狭窄节段,且远段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无病变。,67,PPT学习交流,冠脉痉挛,硝酸甘油注射前,硝酸甘油注射后,68,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直接与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或冠状窦交通,形成冠状动静脉瘘。最常累及右冠脉及其分支。绝大多数冠状动静脉瘘患者无临床症状,听诊可有杂音,少数患者也可发生心绞痛或心力衰竭。,69,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瘘左前降支肺动脉,70,PPT学习交流,冠脉内血栓,表现为冠状动脉管腔内一个或数个充盈缺损,或交叉体位投照时均显示管腔模糊。,71,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内血栓,72,PPT学习交流,侧枝循环,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时,近端灌注压明显下降,刺激侧枝循环形成,血管远端被侧枝循环逆向供血而显影。,73,PPT学习交流,侧枝:右冠脉左前降支,74,PPT学习交流,侧枝:回旋支右冠状动脉,75,PPT学习交流,侧枝: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76,PPT学习交流,左冠造影导管的正确选择,77,PPT学习交流,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78,PPT学习交流,造影导管及其选择,Judkins造影导管(最常用);Amplatz造影导管;Sones导管;多功能导管(Multipurpose);猪尾巴导管(Pigtail);内乳动脉导管(InternalMammary);,79,PPT学习交流,Judkins造影导管,80,PPT学习交流,左冠状动脉Judkins造影导管,如果主动脉弓正常,可选择JL4;如果X线胸片提示胸主动脉增宽,且向左突出,可选择JL5;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明显狭窄后扩张时,可选择JL6;,81,PPT学习交流,右冠状动脉Judkins造影导管,右冠脉发自中度扩张的主动脉时,可选择JR4;当主动脉增宽伴主动脉弓延长或主动脉狭窄后扩张时,可选择JR5;,82,PPT学习交流,Amplatz造影导管,左冠状动脉Amplatz造影导管有AL1-AL4;右冠状动脉Amplatz造影导管有AR1-AR4。当冠状动脉开口变异,或由于升主动脉异常(尤其是主动脉根部扩张时),用Judkins导管行冠脉造影有困难时,可选用Amplatz造影导管,83,PPT学习交流,Amplatz造影导管,84,PPT学习交流,Amplatz造影导管,85,PPT学习交流,Sones造影导管,经桡动脉或肱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可选用Sones造影导管。也可在导引钢丝配合下采用Judkins或Amplatz造影导管。,86,PPT学习交流,猪尾巴导管,在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不明确时,可先选择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根部造影。在行左心室造影时,选用猪尾巴导管。,87,PPT学习交流,多功能导管,多功能导管为端孔、侧孔造影导管,因此在造影时与Judkins导管法不同,无需将导管顶端插入开口,只要其顶端位于开口附近即可。但是,女性主动脉根部较小时,应用多功能导管行左冠脉造影有相当困难。,88,PPT学习交流,内乳动脉导管,内乳动脉开口无明显成角时,一般可用JR4;如果开口明显成角应选用专用的内乳动造影导管。,89,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畸形或开口异常,90,PPT学习交流,冠状动脉畸形或开口异常,单一冠状动脉畸形,91,PPT学习交流,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择,一、导引导管的选择原则导引导管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起传送通道的作用,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需要完成传送、对后续器械使用的支持、监测血流动力学以及注射造影剂等作用。要求造影显示同轴性好、支撑力好、冠脉内压力好。,92,PPT学习交流,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择,二、导引导管的结构四段三层四段:超软的X光可视头端(安全区)柔软的同轴段(传送区)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支撑区)牢固的扭控段(推送区)三层:外层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质,决定导引导管的形状、硬度及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中层12-16根钢丝编织结构,保证导管不会塌陷并抗折断内层尼龙PTEE涂层,以减少导丝、球囊、支架与导引导管内腔的摩擦阻力,93,PPT学习交流,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择,三、导引导管的类型1.按形态分类:Judkins(最常用)、XB、Amplatz、Multipurpose、Voda、Qwave等2.按大小分类:5F、6F、7F、8F3.按结构分类:短头、带侧孔、大腔,94,PPT学习交流,常用的导引导管,95,PPT学习交流,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择,左冠状动脉:大多数情况下选用JL41.左前降支(1)左主干开口较高或主动脉根部较小,可以选用JL3.5(2)左主干较短,短头导引导管可提供较好的同轴性(3)前降支扭曲、钙化、闭塞,需要良好支撑力时可选用XB、Amplatz等2.左回旋支:(1)主动脉根部扩张时,可选用JL5(2)近端扭曲、慢性完全性闭塞或远端病变、成锐角或开口位置较靠下的回旋支可选用Amplatz,96,PPT学习交流,介入治疗时导引导管的选择,右冠状动脉(1)水平方向的RCA或近段病变,选用JR4即可(2)开口朝上呈牧羊钩状,应考虑选用Amp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