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课件—tianjl2000_第1页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tianjl2000_第2页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tianjl2000_第3页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tianjl2000_第4页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tianjl20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主要作品简介: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题目的用意是什么?(结合课后第一题),一(119)称呼的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礼节讲“长毛”的往事二(19-29)买山海经给“我”三(3031)抒发感激与怀念之情原因:两者连在一起,一来让读者感到好奇,其次也因为买山海经是最使“我”感动,感激和难忘的事。,略写以贬为主,详写褒,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对阿长不好的习惯,憎恶、讨厌、不耐烦,听到“长毛”的故事后,产生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敬意逐渐淡薄、消失了,有怨恨,当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读2226段,思考下列问题。,1.阿长为什么也来问山海经?她懂得山海经吗?何以见得?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总结全文,(谋害隐鼠),背影,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朱自清,背得美文三百篇不愁笔下无佳作,四写背影,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文章开头,车站送别,父子告别,文章结尾,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分别指出四次写“背影”的时间和作用,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悲哀之泪,感动之泪,伤心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望父买橘,父子离别,再现背影,泪光莹莹,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课文线索,表面线索,内在主线,行迹,背影,徐州奔丧,浦口送别,南京读书,开篇,中部,结尾,设疑不忘背影,叙事,思念呼应背影,引出背影,买橘,分手,突出背影,泪送背影,四写背影,思考讨论,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又怎么样?,台阶,试比较背影与台阶的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异同。,试比较背影与台阶的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异同。,是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敬的思想性格。,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所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的感受到父爱。,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比较一下,父亲与闰土、祥子之间的异同点。,祥子:旧中国时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最终被黑暗的旧社会吞没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形象;,闰土:一位虽然勤奋,吃苦耐劳,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被封建迷信思想所毒害,还处于愚昧落后状态下的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形象;,父亲:一位不仅要求温饱,而且想通过自己的辛劳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但由于生活比较贫穷,而使努力过程显得异常艰苦.他是新中国开始觉醒的农民形象。,老王,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1、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想一想,?,(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不管你是幸与不幸,应对别人常怀关爱之心。,体验反思,1、透过“我们一家”与老王的交往,大家得到什么启示?,余秋雨信客,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1992)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他的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作者简介,做信客很“苦”,工作劳苦:终年跋涉,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造就特殊的品格和素质:,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