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绿色建筑专篇_第1页
人民医院绿色建筑专篇_第2页
人民医院绿色建筑专篇_第3页
人民医院绿色建筑专篇_第4页
人民医院绿色建筑专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人民医院绿色建筑专篇一、工程概况:略本项目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为原则,在节能、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控制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按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实施,确保绿色建筑一星级、深圳绿色建筑设计铜级建设目标的实现。本项目从设计阶段就整体构思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方案的融合,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系统定量的优化设计,优先利用建筑设计的被动式手段满足室内外风、声、光物理环境要求,营造健康舒适的医疗卫生环境。架空两层的医院主入口广场处理,完美地解决了基地狭窄及底层出入口局促的问题,同时创造了良好的入口景观。过渡空间使建筑与外部环境有效联接,有利于缓解环境对心理造成的冲击。2、 节地与室外环境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062.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 SZJG 30-2009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4.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0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9. 建筑幕墙 GB21086-2007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1211.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12.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3、 节地与室外环境3.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场地现状为原医院院区用地,地块内无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设施。3.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本项目周边没有电磁辐射、泥石流等危险源。经过场地土壤氡检测,氡浓度指标低于20000Bq/m3。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土壤氡检测,项目的各检测点的土壤氡含量均不超过20000Bq/m3的规定值,可以不采用防氡措施。3.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1)本项目不影响周围建筑的日照条件。(2)本项目幕墙均低反射率玻璃,未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设计,不会产生光污染。(3)室外景观照明选用带有截光措施的灯具等,以减少直射光射入空中,限制溢出建筑物范围以外的光线,不影响周边建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3.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3.5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3.6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3.7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建筑的七层架空作为空中花园,种植绿色植物,组织休闲空间,弥补用地紧张带来的地面绿化的不足,为病人营造安全舒适的休闲场所。可上人屋面的绿化面积3021平方米,屋面绿化设计图纸和做法说明详设计图纸。3.8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绿化采用条状绿化为主,结合停车位种植落叶乔木,地面铺植草砖。绿化物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植物,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观叶植物和开花植物相结合,构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体系。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吸滞道路尘土,隔离城市道路噪音污染,降低入口处风速,为建筑入口创造较好的小环境。利用南侧河畔公园的绿化资源,使病房拥有良好朝向,推窗见绿,给病人带来愉悦心情。3.9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合理组织人、车、物流等各种流线关系,简洁顺畅,互不干扰,动静分离,洁污分流。人车分行的原则组织各自的交通系统,提高区域交通网络的辨识性。3.10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停车场和设备用房。4、 节能与能源利用4.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建筑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外围护结构,屋顶采用25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板;外窗采用6mm +12mm空气+6mm热反射玻璃窗,保证了围护结构节能性能。4.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本项目冷热源设备均采用节能高效产品,均满足国家及深圳本地节能标准要求。4.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本项目热源为太阳能热水、冷水机组废热进行预热,由燃气蒸汽锅炉作为主要热源。4.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本项目荧光灯采用T5、T8节能荧光灯,配以电子镇流器;筒灯采用节能型筒灯;所有区域照明功率密度按现行值标准要求设计实施,公共区域照明采用智能控制方式。4.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本项目按空调、动力、照明插座及特殊用电等四项分别进行计量,并具有数据运传功能。分项计量采用带通讯接口的电子电能表,分项计量不影响计费系统正常工作。4.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建筑布局为东南侧切角L形,充分利用深圳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有利于建筑的自然通风降温。主楼平面采用单复廊结合布置,既满足医生、病人流线相互不干扰的使用功能需求,又兼顾了建筑的自然通风。一层架空广场至七层绿化架空层,结合公共空间医疗街和扶梯厅,设约200平方米内庭院,采取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拔风井,努力实现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室内舒适度。4.7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外窗可开启比例大于30%,玻璃幕墙可开启比例大于10%,具体详节能计算书。4.8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外窗气密性等级为: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6 级。玻璃幕墙气密性等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3 级。4.9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设备选用新风换气机,显热回收效率65%。4.10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本项目按建筑功能进行分区,并根据空调负荷计算结果进行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本项目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频系统,实现部分负荷工况高效运行。4.11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5.3.26、5.3.27条的规定。4.12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本项目采用水冷热回收型变频冷水机组,在夏季供冷的同时为生活热水进行预热。本项目采用水冷热回收型变频冷水机组进行预热处理,热水进出水温为45/50。4.13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1)本项目-24层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其他部分采用分区变频供水,(2)本项目部分污废分流,其他采用污废合流;雨水与污水实现分流排水;(3)本工程所有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产品,绿化灌溉采用微喷灌。5.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1)本项目-24层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其他部分采用分区变频供水,给水、热水系统中配水支管处供水压力大于0.2MPa者均设支管减压阀,控制各用水点处水压不大于0.2MPa。(2)本项目部分污废分流,其他采用污废合流;雨水与污水实现分流排水。5.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本项目生活给水、热水均采用不锈钢管,焊接或者卡压连接;雨水管、污水管采用铸铁管,橡胶圈密封法兰连接。5.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5.5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5.6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6、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6.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建筑造型简约,主楼部分将病房的卫生间临南向设置,并有规律设置水平式遮阳板,在形成立面韵律的同时,也避免阳光对病房的直射,有效降低了室内温度。充分考虑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和适宜的外遮阳构造;6.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砌筑采用预拌砂浆;6.3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本项目所有钢筋均采用高强度钢筋。6.4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7、 室内环境质量7.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7.2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本项目屋面采用25mmXPS保温;外窗采用6+12(A)+6中空玻璃;经过计算,项目围护结构热桥部分内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及表面不会产生结露、发霉现象。7.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7.4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7.4.1.光源:一般场所为T8管,36W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而定,光源显色指数Ra85,色温应在3300K5000K之间。7.4.2.照度要求:治疗室:300LX,诊室:300LX,手术室:750LX,挂号厅:200LX护士站:300LX,药房:500LX,办公室:300LX。7.4.3照度功率密度(W/m 2):治疗室:9,诊室:9,手术室:25,挂号厅:7,护士站:9,药房:17,办公室:9。7.4.4统一眩光值(UGR):治疗室:19,诊室:19,手术室:19,挂号厅:22,药房:19,病房:19。7.4.5一般显色指数(Ra):治疗室:80,诊室:80,手术室:90,挂号厅:80,药房:80,病房:80。7.5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主楼采用切角L形,主要房间如病房部分面向南、东南、东方,自然采光条件良好,可有效节约照明能源消耗,并避免了西向强烈日照对主要房间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主要房间朝向东南,面对城市夏季主导风向,有利于自然通风降温,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7.6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7.7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1)本项目内部噪声源主要为水泵,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泵房布置在地下室,此外,本项目电梯均远离主要功能房间设置,减少了对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2)本项目采用了中空隔声玻璃等技术手段,很好的缓解了环境噪声对室内空间的不利影响,室内背景噪声满足规范要求。(3)风机、水泵、发电机等动力设备机房均采用隔振降噪处理;(4)柴油发电机、通风机、水泵房电梯机房等设备均做减震减噪处理。7.8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本项目在建筑主出入口设置轮椅坡道和平开门,公共通道采用地面防滑和扶手,楼梯采用带休息平台的直线型楼梯,踏步有踢面与扶手。电梯考虑无障碍使用需求;公共卫生间内设有无障碍厕位等。8、 运营管理8.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所有管道管井均设在公共部位,便于维修改造更换。8.2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本项目结合建筑功能与项目定位,合理设计楼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设计有安防、通信、设备管理三大类系统,保证了建筑的合理高效运行。结合将来使用和发展的需要,本工程建筑智能化设计包括如下系统:有线电视系统(CATV);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其中电话通信、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GCS)传输。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病房呼叫对讲系统;生命信息监护系统;电气火灾监控远传系统;能耗监测系统(水、热及电计量);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智能照明控制通讯系统;视频示教系统;防雷过电压保护系统;会议系统、婴儿防盗系统、ICU探视系统、机房工程、智能化系统集成。8.3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本工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技术,对全楼的供水、排水、冷水、热水系统及设备、公共区域照明、空调设备及变配电系统和设备进行监视及节能控制。BA系统具备设备的手/自动状态监视,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温湿度监测、控制及实现相关的各种逻辑控制关系等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对如下设备进行控制:a. 对给、排水系统的监控: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系统主要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