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3_第1页
环境保护概论3_第2页
环境保护概论3_第3页
环境保护概论3_第4页
环境保护概论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一、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1、人类和环境中的各种生物,都是地理环境(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人类与环境中的物质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即人体与周围物质的统一性)3、人体的各种功能,也是在长期的种属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和环境相互统一中发展起来的(免疫蛋白IgM、IgG、IgA、IgD、IgE)4、环境构成与状态的任何异常改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二)环境地质与健康1、人体组织中的元素,图3-1人体血液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2、环境地理元素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关系(1)地质历史发展造成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2)含量少的地区形成的缺乏症如I(大脖子病)、Fe(贫血病)和软水病;(3)含量多的地区形成的地方病F(班釉齿、龋齿病)、Pb(大骨病),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作用(一)环境污染的特征1、影响范围大:环境污染不分国界、地区;2、影响人群面广:不分年龄、不分体质;3、作用时间长;4、污染物浓度低,情况复杂;5、污染容易,治理难。,(二)环境污染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1、经呼吸道呼入人体(1)污染物质:大气污染物:SOx、CO、NOx等(2)途径:鼻、口腔呼吸吸入(3)影响因素,1)血气分配系数:当渗透达到平衡后时,血液中毒物浓度与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2)微粒直径a.10um:大部分撞击上呼吸道粘膜而被吸附。b.510um:大部分阻留在气管和支气管。c.15um:随气流进入呼吸道深部,并有部分达到肺泡。d.1um:可在肺泡内扩散而沉积下来。,2、经消化道摄入人体(1)污染物质:水和食物中的有毒物质(2)途径:从口腔开始,通过饮水和摄食,进入消化道(3)影响因素1)消化道内含有多种酶和微生物丛,都可影响毒物的吸收。2)肠道活动状况也可影响吸收。,3、经皮肤侵入(1)污染物质:主要是一些农药、溶解性高的水溶性物(2)途径1)经表皮吸收。2)经皮脂腺和毛囊壁进入真皮。(3)影响因素1)途径:经表皮是主要的。2)其它因素。如机械擦伤可促进各类毒物的迅速吸收。3)理化因素。,(三)人体对污染物质的反应1、正常调节的健康状态2、代偿状态下的亚临床变化(准病态)3、失代偿状态下的患病态(病态)4、疾病的发生期,图3-2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过程,(四)环境化学污染在人体内的转归,1、污染物质的侵入和吸收2、毒物(污染物)的分布和蓄积,3、污染物的生物转化(1)概念(2)转化过程1)生物转化一般分为、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a.在过程中:形成一级代谢产物b.在过程中:形成二级代谢产物,2)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结合反应a.葡萄糖醛酸化;b.硫酸化;c.甲基化d.乙酰化;e.甘氨酸结合;f.谷胱甘肽结合(3)生物转化过程中酶的抑制和诱导1)酶的抑制2)酶的诱导4、毒物的排泄,(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1、剂量(1)非必需元素(2)必需元素2、作用时间3、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4、个体敏感性,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1、水俣病慢性甲基汞中毒(1)由来水俣病发生在日本小镇水俣市的一种“奇病”。1953年曾发现,该病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经10年研究查明是由甲基汞中毒而引起。水俣市一家工厂废水中含甲基汞,废水排放到海湾后经过食物链作用,甲基汞分集到鱼、贝类体内,人或动物食鱼、贝而引起。(2)临床表现(急性、亚急性)指标:发汞50ppm、血汞0.4ppm,2、骨痛病(ItaiItaiDisease)慢性镉中毒(1)由来该病是首先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川流域的一种怪病,病人主要症状是全身疼痛,终日喊痛不止,因而取名骨痛病,好称“痛痛病”。(2)病因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流行病与环境的关系(与环境镉正相关)2)病人体内检出大量的Pb(骨超159倍、尿超13倍)3)动物实验(Cd能使骨脱钙软化,与病症相同),(3)临床表现3、砷中毒2448H排出体外,慢性中毒主在表面现为未梢神经炎症状。4、铬中毒缺铬:胆固醇增高,动脉硬化,引起高血糖及糖尿病六价铬:破坏生化代谢,使血红蛋白变成铁红蛋白现缺氧症三价铬:有致癌作用的报道5、酚中毒对神经有抑制作用6、氰化物中毒放出的CN-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及Fe3+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传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中毒。,7、农药中毒(1)有机氯农药1)在人体内蓄积:主要是在脂肪组织内蓄积2)对酶的影响:主要是产生酶诱导现象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4)对免疫反应的影响:降低抗体有效性5)对生殖机能的影响:性周期障碍和胚胎宫内发育障碍,子代死亡或发育不良。6)致肿瘤和致癌作用:六六六诱发肝癌7)致畸和致突变作用(2)有机磷农药,(二)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