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ppt_第1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ppt_第2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ppt_第3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ppt_第4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与鼎盛魏晋、隋唐、宋元时期,魏晋(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时期(907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繁荣并逐渐走向鼎盛的历史时期。,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以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预测4】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宋朝时期“创造”的是()。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放宽设“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ABCD,1、“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3、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解析】试题分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解读错误;“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议决,因此选B;C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D解读错误。,4、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强化王权专制B.削弱丞相的权利C.减少决策失误D.提高行政效率,5、“吏部取人。必限书判。且文学政事。本自异科。求备一人。百中无一。况古来良宰。岂必文人。自今以后。简县令。但才堪政理。方圆取人,不得限以书判”,材料说明()A.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B.科举制的弊端业已显露C.科举官员大多不善于处理政事D.唐玄宗欲废除科举制,重点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典例】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解析本题从外国传教士的视角考查科举制的弊端,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分析社会现象的角度。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以选拔官吏为目的,而学子追逐科举可能是为功名利禄,也可能不是,只体现学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忍耐性较强;A项只体现了材料中部分学子的情况;B、D两项存在不合事实与材料无关的情况,排除。答案C,4、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制度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A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科举制,D,5、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说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和唐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A.B.C.D.,C,D,重点二:古代监察制度变化(1)演变: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西汉:设刺史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公文须经知州和通判联合签署才能生效。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2)评价: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政府加强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深化必备】魏晋时期阶段特征,【深化必备】两宋时期阶段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具体表现:政治:由国家的再度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加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