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较全)概要_第1页
地球和地图(较全)概要_第2页
地球和地图(较全)概要_第3页
地球和地图(较全)概要_第4页
地球和地图(较全)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地理复习,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课前学习内容检查,1、纬线2、南纬、北纬3、南、北半球4、经线5、东经、西经6、东、西半球,第一节:地球的基础知识,地球的大小和形状,2.地球的形状:,6378km6357千米6371km4万千米,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三轴椭球体。,大小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你知道天高地厚吗?,地厚:6371KM天高:3000KM,探究一:地球形状古时候,我国有“天圆似张盖,地方(平)如棋局”的说法,即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方的。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不是方的,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根据自己的认识,试列举三个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理由。,答案:(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体形状。(2)站得高,看得远,也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3)海上由远而近航行的轮船,首先看到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4)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更让人们知道地球的球体形状。(5)月食的发生,像一面镜子一样让人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人们已经观察到了月球的球体形状)。,3.纬线和经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自成圆圈,半圆,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成点,长度相等,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4.图示经线、经度度量和纬线、纬度的度量,深化拓展,(1)经度的判断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如下图所示:,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经度性质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东西经度不同)。,(2)纬度的判断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图二中角)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如图二中角)。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如图三),0:30:60:90:2326:6634:,(3).特殊纬线,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中纬度分界线。,高、中纬度分界线;长度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0:180:20W:160E:,(4)特殊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5常见经纬网图的解读,探究二:对称点问题勇者超人住在(27S,59W),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神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何种植被景观?。该地位于哪半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半球、东半球,(1)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有以下三种形式:,6.经纬网的应用,(2)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逐渐增大。,(3)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小。,图中经度为(东西)经,理由:。纬度为(南北)纬,理由:。该区域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国家?,练习,图中经度为(东西)经,理由:。纬度为(南北)纬,理由:。该区域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国家?,(4).确定方向位于同一条纬线或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方位a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A,D,C,B,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a南北方向的判定。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如果两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均为正北方。,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东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数值小的在西面。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西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数值大的在西面。(3)两个相比较地点分别在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地点在东面,西经度地点在西面;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西经度地点在东面,东经度地点在西面。,b东西方向的判定。根据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其方法如下:,劣弧定向法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如上图)。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B点在A点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练习,方向,A,B,例1:,A在B的方向,西北,例2:,A,B,A在B的方向,西北,当两地间的经度位于不同范围的时候,如果两者的和相加大于180度时,位于西经的点将处于东方。(如下题),A,B,A在B的方向,东北,例3,强化专练,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所属的纬度地带是。(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所属的纬度地带为,F点在E点的方向。(4)图中A点在C点的方向,E点在C点的方向。解析利用经纬网定方向、定位置、划分半球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15S,15W)南半球、东半球1110千米低纬度(2)(60S,170E)南半球、西半球275千米(或277.5千米)(3)(70N,180)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西北(4)东北东北,二、测量两地间距离在经纬网上,1纬度距和在赤道上1经度距的水平实地距离约110Km。(40000千米360=111千米/度,为了方便计算也可用110千米。)1、同一纬线上两地,根据经度差计算距离:L经度差110km/cos(为该纬线的纬度)2、同一经线上两地,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L纬度差110km/,A,B,C,D,例题:比较下图中四条线段长度的大小,比较:BCCDADAB,A,B,C,D,例题2:读图完成,从D点出发,向北行进222千米,再向东行进222千米,再向南行进222千米,再向西行进222千米,能否回到D点?如果不能,请问是偏在D点的东方还是偏在D点的西方?,列表归纳经纬网的作用,归纳总结,三、两地间最短距离的走法,1、同在一条经线上:,A到B的最短距离走向是向方向,正南,2、最短距离:两地的经度相差180度例1:,A,B,上图所示:从A到B的最短距离是:先向方向再向方向,北,南,规律:地球表面两点间最近的球面距离为大圆的劣弧,1、若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则向南或向北沿经线圈走劣弧。2、若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则走弯曲向极点的劣弧。,左图中A和B同在一经线圈上,A到C同在一纬线圈上A到B、A到C的最近距离的方向分别是:A到C的最近距离的方向应该是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3、最短距离:其它的情况(难点),A,B,A点到B的最短距离是:先东北,再东南,A、B两点都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同一条纬线上。,3、最短距离:其它的情况(难点),A,B,A点到B的最短距离是:先东南,再东北,A、B两点都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第二讲地图,7、比例尺8、图幅面积,一、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2、方向3、图例和注记,表示方法:(1)数字式:如1:50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00厘米(化成千米为5千米)。(2)线段式:(3)文字式:有文字说明,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重难点突破1:地图上的比例尺,例1:,杭州(30N,120E)和山海关(40N,120E)的图上水平距离为11cm,那么乙组图的水平比例尺约为()A.1/1000000B.1/1100000C.1/10000000D.1/100000000,C,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1)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2)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规律总结,1、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方向:一般指向北方3、按经纬网:(1)经度相同的为正南、正北关系。纬度相同的为正东、正西关系。(2)经纬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断:首先经度差要小于180,然后判断南北,确定东西。,N,重难点突破2:地图上的方向,例题2:A处潜水的流向为()A自西向东B自北向南C自东北向西南D自南向北,C,图中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第三讲:等高线,9、山脊10、山谷11、鞍部12、陡崖,一、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山体的不同部位,山谷,二、判断5大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等值线的考试内容,1、看数值2、看疏密程度3、看弯曲变化处,练习: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A,B,因为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较平坦,考点一:看疏密程度,【例1】(2009上海地理)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考点二:看弯曲变化处,考点三:等值线的取值范围:,C等值线的值为:,E等值线的取值范围分别为:,读上图回答问题:,40米,40米,有两种可能:30米或40米,A的取值范围,B的取值范围,A与B间的温度差,A与B间的相对高度,2004年7月5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自治州发生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在当地政府的努力救援下,62名游客全部脱离危险,被安置到安全地段。读图回答:(1)从地形要素看,右图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AB.BC.CD.D,(2)乙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A.B.C.D.,考点四:等高线判断应用,(3)站在H点,最容易观测到A、B、C、D中的哪个点。,规律:(1)根据等高距计算某地海拔(2)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都不在等高线上的两点,中间间隔的等高线有n条(数值不相同),等高距为d,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为:(n-1)dH(n+1)d(3)陡崖的相对高度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