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唐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令属湖北),是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自幼聪慧,他在壮游诗中追忆说:“七龄思昂壮,开日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少年时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受到前辈的赏识。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大诗人杜甫病逝于旅途中,时年59岁。杜甫一生,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之念,在创作上集古典诗歌艺术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对后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重大事件,被公认为“诗史”,现存诗1400首,文20余篇。,写作背景: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字词岱di曾cng眦z,通假字曾;“层”词类活用青;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山色荡;使动用法;使摇荡小;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古今异议夫古义;语气词,无实意今义;丈夫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望,近望,细望,极望,整体感知,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问题探究,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1“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问题探究,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1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问题探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拓展思维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问题探究,春望,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字词溅jin惊jng抵d搔so浑hn簪zn,词类活用春;名词用作动词,到了春天古今异义浑古义;简直今义;混浊;糊涂,春望,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作背景,春望,如何理解题目“春望”?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社会。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整体感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诗歌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诗歌赏析,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春城到山河,再由春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念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诗歌赏析,春望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1200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小结,对偶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朗读课文,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8)。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贴得更紧。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字词吏l壕ho翁wng逾y邺y戍sh裙qn妪y役y咽ynyny,词类活用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一词多义一何;与“何”连用,多么一男;数词,一个,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裙古义;泛指衣服今义;专指裙子请古义;请让我今义;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读课文,理解红色字词的意思:,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再读课文,探究问题,1从内容上看,这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类似的诗歌我们还学过什么?(叙事诗;木兰诗)谈谈这首诗的情节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促人,烘托紧张气氛。第二部分:(第2-3段)写老妇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蹂躏的家庭悲剧。第段是主体部分,可分三层:第一层(前6句)诉三子从军,二子战死;第二层(中间4句)诉家无壮男,非老即小,且度日艰难;第三层(后4句)诉老妇为保全家庭,自请应役。第三部分(第4段)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捉。,再读课文,探究问题,3说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对比作用。(突出捕吏的凶残和老妇的令人哀怜。)4哪些诗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急应河阳役)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叙述了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人也未能幸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再读课文,探究问题,6品味语言,分析加线词的意境。“有吏夜捉人”“老妇出门看”“急应河阳役”“独与老翁别”“夜”表现捕吏对村民突袭搜捕,令人惊骇。“看”表现老妇很机警,为老翁出逃作掩护。“急”既表现老妇想快些让家庭脱离危险的心情,也表明前方战事紧急。“独”老妇被捉,儿媳不得出面,只有与逃回的老翁告别,表现出家庭残破的凄惨景象。,拓展与延伸,1这首诗的题目是“石壕吏”,而内容却只有两处提到捕吏,请谈谈你的理解。(结合课后第一题的第一问)从诗题上来看,应当主要写捕吏,但诗歌却正面写老妇,对捕吏则从侧面表现。老妇自诉显然是为捕吏所逼,其凶残不言而喻。这种独特的构思,也表现了诗人的心理矛盾,他一向憎恶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但平定战乱,事关国家命运,人民理应做出牺牲。因此,诗人在对人民的不幸表示同情的同时,对统治阶级的爪牙给予了含蓄的揭露。,拓展与延伸,2学了这三首诗歌,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怎样的了解?这三首诗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题材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也不同。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石壕吏也写于战乱时期,但这时,诗人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同情。后两首其感情沉郁忧愤。从这三首诗歌来看,诗人的思想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拓展与延伸,3这三首诗在内容和体裁上有什么不同?从内容上说,前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融资业务咨询协议书
- 主管护师考试复习路线试题及答案
- 蔬菜供货合同协议书
- 临床护理中的患者教育方法解析试题及答案
- 中国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考试综合复习试题及答案
- 谷壳承包合同协议书
- 股份转让内部协议书
- 解聘员工免责协议书
- 诈骗刑事辩护协议书
- 承包经营食堂日控管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和管理表
- 陪诊可行性报告
- 专题07-对比手法(解析版)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答题技巧模板之记叙文
- 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分析-以TCL科技为例
- 企业防范用工风险知识讲座
-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如何面对考试焦虑》
- 污水源热泵方案
- 完整版江苏省政府采购专家库入库考试题库(1-4套卷)
- 《唐诗中的春夏秋冬》五年级下册诗词鉴赏一等奖课件
- 围挡维修施工方案
- 智能水务一体化管理系统项目售后服务与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