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导言填空题1、 指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经济学上叫做稀缺性2、 生产可能线又称生产转换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给定的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社会可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曲线3、 选择包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4、 当今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体制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一种是计划经济。5、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6、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条件有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7、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8、 宏观经济学是以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和政府应该和可以调节经济为假设条件的。9、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怎样对待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10、 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11、 一个完整的理论由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个部分组成12、 经济理论有四种表达方法: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第一章 导言选择题 1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B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2、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B )A、一种生产品最适度的产出水平 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B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4、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B )A、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 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D、价格理论6、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是( D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C、价格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7、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 )A、研究方法不同 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上述都是8、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A )A、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和结论就是毫无意义的B、假设的某些条件往往不现实,因此有假设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C、理论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应该有假设选择题 21、 经济学中,“一方是无限的需要,一方是有限的商品”,这句话的含义是(D )A、 人类的本性是自由的,不愿与他人分享B、 政府应当对产出进行再分配C、 目前的生产方式是无效率的D、 不存在简单的办法以解决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2、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 D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水平降低D、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3、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中,(C )起了关键的作用A、需求 B、供给 C、价格 D、均衡价格4、学校里一块新停车场的机会成本是(B )A、由此引发的所有费用B、由用于其他用途产生的最大价值决定C、由用于建造停车场的机器设备的折旧大小决定D、由再停车场停车所需的费用来决定5、从根本上讲,经济学与( C )有关A、货币 B、公司盈利或亏损的决定 C、稀缺资源的配置 D、支票薄的平衡判断题 A对B错1、(A )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2、(A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3、(B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4、(B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5、(B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6、(A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7、(A )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要。8、(B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9、(A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B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11、(A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12、(A )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13、(B )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14、(A )“物价高一些好还是低好”的命题属于规范经济学问题。15、(A )规范经济学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填空题1、 需求是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3、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4、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嗜好或称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商品的价格、其它商品的价格、人口数量的结构变动、人们预期的该商品和其它商品将来会有的价格。5、 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动6、 需求定理可用需求函数表示为:D=f(P)7、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需求的变动8、 在图形上,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9、 供给是出售愿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10.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11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向,表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12、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2)商品的价格。(3)其它商品的价格。(4)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5)政府的租税政策。(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13、在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14、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而生产技术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1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与其市场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它在图形上是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其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16、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17、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18、供给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上升。19、市场经济应当具备的三个特点是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价格调节经济。20、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是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存在市场、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21、支持价格是一定高于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22、农产品支持价格一般采取了缓冲库存法和稳定基金法两种形式23、需求弹性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24、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5、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26、根据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完全有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缺乏弹性、需求富有弹性五类。其弹性系数分别为:27、需求缺乏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富有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28、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缺乏弹性29、影响需求价格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商品本身被需要的程度、商品的可替代的程度、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30、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31、在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32、在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提高价格能增加总收益。选择题 1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A )倾斜的曲线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2、供给曲线是一条向(B )倾斜的曲线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3、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4、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A、减少 B、增加 C、不变5、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6、均衡价格是:( A )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B、固定不变的价格 C、任何一种市场价格7、均衡价格随着( C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8、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C )A、是一回事 B、都是由于同一种原因引起的 C、需求的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变动引起,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化引起9、在同一需求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到B点是( C )A、需求的变动 B、收入的变动 C、需求量的变动10、需求变动引起(A )A、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与均衡牛骨数量反方向变动11、供给变动引起(B )A、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与均衡牛骨数量反方向变动1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是:(C )A、需求量与价格之比 B、价格下降的绝对值除以需求量增加的绝对值C、价格变化的相对值除需求量变化的相对值13、比较下列三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C )A、面粉 B、大白菜 C、点心14、比较下列三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小(A )A、食盐 B、衣服 C、化妆品15、病人对药品(不包括滋补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B )A、1 B、1 C、MUy/PyB、MUx/PxMUy/Py05、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1.5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的时候,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30,那么商品Y的边际效用应该是( A )A、20 B、30 C、45 D、556、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50元,Px5元,PY=4元,假设该消费者计划购买6单位X和5单位Y,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60和30,如果实现效用最大化,他应该(B )A、增购X而减少Y的购买量B、增购Y而减少X的购买量C、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量D、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量7、消费者均衡购买量发生变化,新的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这意味着( )A、消费者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的生活状况恶化了C、消费者的生活状况不变D、以上都不正确8、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B )A、消费组合相同,效用不同B、消费组合不同,效用相同C、消费组合相同,效用相同D、消费组合不同,效用不同9、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 )A、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10、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A、向左下方平衡移动B、向右上方平衡移动C、向右下方或右上方平衡移动D、不动11、根据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消费者均衡是(B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交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二、 多选题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ACD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B、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C、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D、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2、消费者实现均衡应同时满足(AC )A、MPx.Qx+PY.QYB、MUx/PxMUy/Py3、下列哪种情况可以使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BD )A、收入减少,商品价格不变B、收入增加,商品价格不变C、收入不变,两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增加D、收入不变,两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减少选择题21、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B )A、为正值,并其值不断增加 B、为正值,并其值不断减少C、为负值,并其值不断减少 D、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 C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视具体情况而定3、下列有关无差异曲线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D )A、离原点越近,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大B、同一平面中,两条无差异曲线可能会相交于一点C、无差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并凸向原点D、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4、如果用纵轴代表的物品的价格上升,预算线将变得(B )A、更加陡峭 B、更加平坦 C、向外移动,但与原来的预算线平行 D、向内移动,但与原来的预算线平行三、 判断题11、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同一个的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2、 当消费者从每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也是递增的3、 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效用4、 同种商品消费后得到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5、 消费者均衡点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点6、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三条无差异曲线7、 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消费物品的数量组合相同8、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而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分析法判断21、 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为正值,并其值不断增加2、 如果用纵轴代表的物品价格上升,预算线将变得更加平坦3、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小4、 预算线的斜率可以表示为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计算题1、 根据下表计算:面包的消费量总效用边际效用12020230103355(1) 消费第二个面包时的边际效用是多少?(2) 消费三个面包的总效用是多少?2、 某消费者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X商品的价格Px20元,Y商品的价格Py=10元;(1) 计算出该消费者所购买的X和Y有多少种数量组合,各种组合的X商品和Y商品各是多少?QX0 1 2 3 4 5 6QY12 10 8 6 4 2 0(2) 作出一条消费可能线。根据QX=0,QY=12, QY=0, QX=6 可画出下图,AB线就是消费可能线。(3)所购买的X商品为4,Y商品为6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消费可能线上?它说明了什么?C点,在消费可能线外,204106140,超过既定收入20元,无法实现(4)所购买的X商品为3,Y商品为3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消费可能线上?它说明了什么?在消费可能线内,20310370,没有用完收入,可以实现,但不是最大数量的组合。3、 某消费者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X商品的价格为20元,Y商品的价格为10元,各种不同数量的X和Y商品的边际效用如下表:在购买几单位X商品和几单位Y商品时,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时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多少?QXMUXQYMUY1161102142831237.545475256.56166答:在购买3单位X商品和6单位Y商品时,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时货币的边际效用是0.6单位。4、 假定某消费者只买X、Y两种商品,试说明:当他购买时情况为MUx/PxMUY/PY,而总支出水平和Px、Py又既定不变,则他应当多买些X而少买些Y才能使总效用增加。答:为说明方便,假定PxPy,因此MUxMUY,这时消费者若将一部分货币从购买Y转向购买X,则由于多买X而增加的效用会大于由于少买Y而损失的效用,从而使总效用增加。5、 假定某消费者购买X和Y两种商品,最初的MUx/Px=MUy/Py,若Px下跌,Py保持不变,又假定X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则Y的购买量情况如何变化?答:原来某消费者的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设预算方程为Px.X+Py.Y=M。现在X价格下降(设为Px1)由于X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虽然X商品的购买量会增加(设为X1),但消费者用于X商品的支出是减少了,即Px.XPx1.X1。这样在收入(M)和Py不变的情况下,Y商品的购买量就会增加。第四章 填充题1、 生产要素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2、 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4、 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的三个阶段。5、 TP=AP.0、AP=TP/0、6、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7、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8、 产量增加的幅度将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称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产量增加的幅度将等于规模扩张的幅度,称为规模收益不变阶段;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称为规模收益递减阶段。9、 引起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因管理越来越复杂,管理效率下降;因增加生产要素供给和产品销售困难,使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10、 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本行业的技术特点和市场条件。11、 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 12、 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13、 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大组合的线14、 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的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之点一定是相切的一点。在这个切点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即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第四章 选择题一、单选题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D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时期内所有量都是可变的C、在这时期内所有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D、在这时期内,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固定的,也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2、可变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称为(B )A、平均产量 B、边际产量 C、平均可变产量 D、总产量3、当雇用第7个工人,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用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个单位增加到118个单位,这种情况是(B )A、规模收益递减 B、边际成本递减 C、边际收益递减 D、劳动密集型生产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C )A、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B、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C、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变动时对产量的影响D、一种生产要素不变,其他生产要素变动是对产量的影响5、当生产函数Q=f(L,K)的APL为递减时,则MPL(A )A、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上述情况都可能6、当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D )A、AP是递减的 B、AP为零 C、MP为零 D、MP为负7、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A、平均产量递增 B、平均产量递减 C、平均产量不变 D、边际产量递增8、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9、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C )A、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相同的B、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10、等成本线平行向右移动表明( B )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11、规模收益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它生产要素不变B、按比例地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不按比例地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D、上述都不正确12、根据等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分析,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B )A、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之点B、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等产量线上的任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等产量线上的任一点二、多选题1、规模收益原理描述的产量变化的阶段包括(ABC )A、规模收益递增 B、规模收益不变C、规模收益递减 D、规模收益为零2、用边际分析法,生产者均衡的条件(AD )A、MPk/PkMPL/PLB、MPk/PkMPL/PLC/ MPk/PkMPL/PLD、MPk/PkMPL/PL03、等成本线的条件是(AC )A、总成本一定 B、生产要素的价格可变C、生产要素的价格一定 D、总成本可变4、等产量线的特征(ABCD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B、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C、同一平面上,任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D、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判断题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原理的前提条件都是技术水平一定(A )2、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越多,产量越高(B )3、同一平面上,可以有三条等产量线( A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原理所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其结论也相同(B )5、在农业生产中,土地越密植越好,施肥越多越好(B )6、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A )7、生产一定量产品时,投入的要素的配合比例既可以变化,又可以固定( )8、一条等产量线的上部表示产量大于该等产量线的下部表示的产量( A )四、 问答题1、 试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原因。2、 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3、 什么是生产者均衡?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4、 什么是等产量线?它有什么特征?5、 什么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6、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名词解释生产函数(Product function):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能产生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固定比例投入生产函数(Fixedratio input product function):Q=Min(L/u,K/v),其中Q为产量,L、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v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 function),其中Q为产量,L、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和为参数,和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0、1.短期生产(short run production):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生产(Long run production):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周期总产量(Total product):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之比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它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时递增的,超过这个特定值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等产量线(Isoquant curve):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是递减的。等成本线(Isocost line):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斜线(Isocline):连续等产量线与平行切线的切点和原点的连线扩展线(Expansion path):因生产成本改变而导致等成本线平移,因改变产量而导致等产量线平移;这类移动形成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第四章 生产理论计算题1、已知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求:(1)总产量的最大值;245(2)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41.25(3)边际产量的最大值 (4)证明达到最大值时,解:根据(1)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 2、 填写下表:总资本数K总劳动数L总产量Q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12001217575751222001001251233001001001243809580125430865012645075203、 某厂商使用要素投入为,其产量函数为,求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4、 已知某厂商的产函数为,又设美元,美元,试求:(1) 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和使用L和K的数值(2) 总成本为160美元时厂商均衡的Q、L与K之值。31051080答: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为80,使用L和K的数值均为10 答:当总成本为160美元时,厂商均衡产量Q为20,使用的L与K数量均为20。5、 设生产函数为求该产品的扩展线。 扩展线的函数式为:6、 已知生产函数证明:(1) 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2) 受报酬递减规律支配。所以该生产过程是规律报酬不变。(2)假定资本K的投入量不变(用K表示),而L为可变投入量。对生产函数这表明,当资本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的劳动量L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表明,当劳动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的资本量K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上述分析表明该生产过程受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7、 设生产函数为(1) 该生产函数是否为齐次函数?次数多少?(2) 该生产规模报酬情况?(3) 假若L与K均按其边际产量取得报酬,当L与K取得报酬后有多少价值剩余?解:已知(1) 用第6题(1)的方法可证明:如果L和K均增加倍,Q也将增加倍。所以,该生产函数为齐次函数,次数为0.8(2) 用第6题(1)的方法可证明:产量Q增加的倍数(倍)小于生产要素L和K投入量增加的倍数(倍)。所以,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减。(3) 第四章 生产理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所谓生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而效用,就是消费者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产生的满足程度。因此,所有能够给予人们创造或增加某种满足的活动都是生产活动。任何生产都需要投入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从这个关系上看,生产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西方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劳动、土地和资本。劳动是劳动者所提供的服务,它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土地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是在自然界所存在的,入土地、水、自然状态的矿藏、森林等。资本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设备,如机器、厂房、工具、仓库等,并不是货币。以上三者是西方经济学传统的“生产三要素”说,后来又增加了一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即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因此,“生产三要素”便发展为“生产的四要素”说。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一种依存关系,投入一定数量的要素,就会有一定数量的产出相对应。投入与产出的这种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函数就是生产函数,它表示在既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设Q代表产出,L、K、N、E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 Qf(L、K、N、E)在分析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时,一般把土地作为固定的,企业家才能难以估算,因此生产函数又可写为: Qf(L、K)这一函数表明,在一定技术水平时,生产Q的产量,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同样,生产函数也表明,在劳动与资本的数量与组合为已知时,也就可以推算出最大的产量2、 为什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就会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这种趋势通常被叫做边际报酬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关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作些说明。第一,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服务居间合同范本
- 车辆质押电子合同范本
- 湖南汉寿购房合同范本
- 研究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转让出售渔船合同范本
- 软件无偿使用合同范本
- 淘宝客服全职合同范本
- 酒水套餐送货合同范本
- 采购餐饮物资合同范本
- 酒店与位签协议价合同
- 大化集团搬迁及周边改造项目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报告
- 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解读
- 智能化公共广播系统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演示文稿小儿雾化吸入
-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奇课件
- T-CSAE 204-2021 汽车用中低强度钢与铝自冲铆接 一般技术要求
- 节水灌溉技术总结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itop-4412开发板之精英版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