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1页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2页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3页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4页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一、 教学目的1、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2、了解如何使用论据二、教学重点1、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论据。教学难点2、恰当取舍论据,选择和使用新颖而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三、教学与学习方法:1、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2、尽量多接触社会,尽力多阅读课外书,尽可能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储备丰厚的写作资源。四、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议论文,但以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议论文写作,从他们的习作如何面对灾难看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论据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论据选择不能紧扣论点,不够新颖,不够典型丰富等。五、设计意图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中的第二单元内容,属于议论文写作。主要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学生写作议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据陈旧雷同,或者叙述烦琐,偏离论题的现象。同时,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宽容品质的养成。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期望学生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获提高。六、教学过程导入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出示课件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 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其中的问题。 归纳明确:出示课件 所选材料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典型意义,没有代表性; 事例叙述过程中旁生枝节,有一些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这是同学们在议论文事例的选择和使用上存的一些问题。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很困惑,按老师的要求做了,分几步走,点、承、论、联、扣,可您为什么还说我的作文不好呢?大家都知道我们做好事情是要讲原则的,写作文选择论据也不例外。我们在选择论据的时候应遵循三条原则:(幻灯)论点和论据的统一原则论据典型原则论据新颖原则论点和论据的统一,是写议论文的基本原则,论据能否入选,首先由论点决定,看其是否能说明论点,如果不能,再好的论据也要割爱。论据要完全对准论点,对不准不行,对不太准或部分对准也不行。遇到这种情况,或坚决换掉或变形使用。就象我们玩的拼图,稍有不对就拼不上,即使凑合拼上了也不完美。现在我们给时间就是胜利来选择适合它的论据时间就是胜利(幻灯)材料一“一次,列宁要接见一个共青团小组,但团员们晚来了十分钟,列宁的秘书对他们说:列宁同志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你们来晚了,他只能先去接见别的同志,以后再来接见你们。”材料二,说:“1927年8月1日晨,由于叛徒将起义情况向敌人告密,周恩来同志领导的前敌委员会提前两小时便发动了武装起义,终于赢得了时间,拿下了南昌城。这两小时,关系到这次武装起义的成败。”初看这两则材料似乎都可用,其实,第一则里时间和胜利的关系联系不紧密,第二则材料才跟论点有直接联系的。讨论明确:第一个说明了时间的宝贵,但没与论证“时间”与“胜利”的关系。2、我们在证明一个论点的时候,可能有几个类似的材料可供选择,所以我们要区别不同材料所表达思想的细微差异性。这类似于汉语中同义词辨析,同义词之间有词义轻重,表一侧重点等不同的情况。材料之间也是在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加以仔细区分会影响主题表达。找三则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幻灯)学生讨论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明确: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1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2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3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1;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2;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3。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所以要求我们在选择论据是一定要斟酌,权衡,找出相似论据的细微差别,选择和论点统一的论据。同一的论据找到了不少,是不是就可以随便用了呢?不是二、论据典型性论据多,并不等于理由就充足;论据少,也不等于理由就不充足。关键是材料有无典型性。我们看看若写谈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选用下面论据好不好,说出理由。幻灯(讨论)要写出一部优秀作品,必须有较高的语文水平。我国有很多古籍,要看懂它,吸收它,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很多人要跟外宾接触,用词造句要非常准确,稍有错误,就会影响国家声誉。平时要写信或发信息,语文水平低,就不能准确的表达意思。明确论居多,不充分。前三个没有普遍性,最后一个谈到点子上,但太狭窄。优秀论据:幻灯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知识和读写技能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时时都要用到。论据的典型性也就是有代表性的,为某个领域中的权威,就像五岳中的泰山,玉中的翡翠,摇滚中的迈克尔杰克逊。说都律诗创作你会想都杜甫,谈到隐士你会反映出陶渊明。三、论据要新颖我们选择论据时,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文章最忌百家衣”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净是路人皆知的老材料,就难出新意,材料新颖活泼才能表现出新鲜活泼的内容,才能新引人,打动人。所谓新颖生动,是指材料有新鲜感,与生命力,最好是别人没使用过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何为时而著”。议论文的“联自己,扣时代”正是“为时而著”最重要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章里反映时代的问题,最好是重大问题。文章在构思时要把题目同时代问题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文章才有时代气息,显得大气。关注社会热点,媒体焦点,国内外信息,视点高,眼界宽,意义有重大,这就是有价值的素材,新颖的论据。比如我 让大家以“心态”为话题,大家会用什么论据?(明星吸毒,拉登被击毙)讨论结论:大家自然会想都不久前发生的日本人能大地震,接踵而至的海啸核辐射,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日本人能保持一份冷净和秩序,而我们却讲出了 “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死了,盐没用完”这样笑话,除了惭愧之外我们的确应该深深反思。好的论据应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李白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具有强烈的时代震荡感;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亦有真切的人生感悟。最为90后的我们,不但要留恋古代的山水,更要关心现实的山水。好的作文应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放时代新声。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不能与时俱进,洞察能力差,实在没有新的材料,老师告诉你我们在不得不用的旧材料时也要推陈出新,要使旧材料变成有活力的、能感染人打动人的“新”材料。怎么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呢?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这样:他在反对党八股中,用“对牛弹琴”这个典故讽刺那些做宣传工作不看对象、乱弹一顿的同志。“对牛弹琴”不是新材料,但毛泽东赋予了它新意。“对牛弹琴”历来用以讥笑听着蠢笨如牛,而毛却“反其道而用之”,用来嘲讽弹琴者,可谓别开生面,使整段文章显得生动形象。请大家想一想,主席用的材料新不新?新在哪? 明确:角度新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可以出新意,就像我们切苹果,纵切很一般,横切就能出花,让人耳目一新。请大家思考,“滥竽充数”的故事,众所周知这个成语一般用来讽刺不学无术之人,同学们想一想不从东郭先生的角度,而是从别的角度能不能新意。明确:用它来证明“破旧立新”之重要,从体制改革方面说。说明“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必要性(从组织选拔人才角度考虑)注:这里要求的新不是脱离客观实际的标新立异;不能片面追求独树一帜;是不是为了阐明“另类独见”。选择好论据后,我们还要看论据的使用 (幻灯)。根据立意,决定取舍、详略。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橡皮泥,根据不同的模具,用相同的材料,做相应的取舍,捏合适的造型。比如你储备的事例有:分析这些材料适用于什么立意(学生讨论)(1)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在眼睛失明且瘫痪的情况下用手摸索着,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古代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不朽的传世经典;(3)我国女作家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刻苦学习多种语言,为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幻灯)明确:根据材料的内容,我们可以分析这些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是面对困难需要的是信心和坚强的意志;二是敢于跨越新的高度,对待人生有一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根据这些立意联系作文命题,可以产生这样的作文:面对挫折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曹雪芹倾注满腔心血,写下了红楼梦这部传世不朽的经典;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张海迪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多种语言,为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巨大的挫折面前,奥斯特洛夫斯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面对挫折,他们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坚毅,也就选择了成功。谈“高度”曹雪芹晚年生活没有着落,连饭都吃不饱,在一般人看来他该为生活奔波,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哪还有闲工夫搞什么小说创作,可曹雪芹却跨越了生活艰难的“高度”,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张海迪身子三分之二瘫痪,行动极为不便,在一般人看来,她该每天靠别人帮助来维持生活,能活一天是一天,哪还学什么外语!学了外语也不可能出国或当翻译。可张海迪却不仅不需要别人照顾,反而用惊人的毅力学完了比常人更多的语种,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奥斯特罗夫斯基整天躺在床上,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做不了,连到外面晒太阳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可他照样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大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就是因为他跨越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高度”的缘故。 每个人都会遇到“高度”,你越过了“高度”,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愿你不要被你面前的“高度”吓倒,做一个勇于超越自己的极限的英雄!以上两个作文题目,使用了相同的材料,由于作文题目的立意不同,所以选用这些材料对原材料进行不同取舍。2、使用材料要准确恰当出示事例学生讨论。例: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存在这各种各样“极限”。对此,你一定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请以“极限”为题,写一篇文章。范例:霍金在全身瘫痪,只有3个指头可以活动的情况下,用不懈的奋斗以及异于常人的毅力提出了“黑洞奇点理论”,用一篇篇惊世的论文来挑战人的生理极限;2005年感动中国的邰丽华,在无声的世界里舞蹈,用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姿挑战着自己的生理极限。这种勇于挑战极限的行动,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病例:古今中外,多少圣贤挑战极限。陶渊明放弃官场,向往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发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豁达,他挑战着官场黑暗,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极限;李白也慨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仕途艰辛,郁郁不得志,与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一样沦落天涯,却又能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他挑战者自信的极限。无论是墨客还是武士,他们都有不同的方式来挑战极限,实现人生的价值。(幻灯)分析:后一段属于生搬硬套。陶、李挑战的“极限”是什么说不清楚,而是笼统一说。另外从人的心理来看,也不可能超过。即使我们仰慕的“诗仙”李白也不可能。试想,“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为何放着官不做,去访名山呢?与其说他不事权贵,不如说他突破不了心理极限无法承受周遭人的排挤。如果他可以突破心理极限,为何不坚守住自己的信念,与“污浊”一较高下呢?陶同理。怎样恰当使用材料小结:先将概念具体化确定这个论点包含的事例;然后再进行界定确立具体事例内涵;最后是材料内容的变通再根据内涵和特点,削去与内涵不相容的部分,将这个事例变形为论据。论据的排列要要顺序论据功用的大小,分量的轻重,时间的先后。内部的逻辑关系及行文的方便等,见其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上。根据所学知识评析下面文章(课前发给学生)不要忘记真实的历史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时,是屈辱消除的日子。但是,请大家别忘记了1997年也是日军侵华战争60周年,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也是落后的耻辱。 而日本某些人却否认战争,不承认自己对别国的侵略,只想把历史抹去,而把“侵略”说成“进入”,用谎言掩盖事实,企图蒙骗后人。 历史就是历史,是不容许该抹杀的。人们的眼神是亮的,心是明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历史,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我的家乡嘉兴平湖,在我居住的小镇全公亭的旧海塘上,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侵华日军登陆处”,历史就是如此。据碑上记载,日军登陆后,到处烧杀抢掠,把我的出生地全公亭几公里的街市烧得一无所剩。日军把幸存的人逼着往北逃(幸存者仅有十之一二),那里头也是我的长辈们。他们至今回忆起来仍是心有余悸。 在平湖的另一个镇子前,还有一个“百人坑,那是因侵华日军把枪杀137名老百姓埋在一起而得名的。那个镇和我们的镇一样经历了掳掠,镇镇如此,村村如此!经历这场战争洗劫后,曾是水乡的“金平湖”到处一片荒芜。江南水乡特有的古建筑除城关镇某氏庄园这几处外,其余都荡然无存了,许多繁华的小镇也因此凋敝。整个县在八年战争中被杀四五千人,这还不包括战争中的中国军人。 一个小镇如此,那整个嘉兴、整个中国又如何呢?中国的人数、财产损失价值巨大。战后,善良的中国人民还放弃了要求赔偿的权利。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历史,是白纸黑子的真实记载,是日本的“某些人”所无法抵赖的。(此处过渡)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写好作文的前提就是应储备大量的的材料,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们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困在学校里,什么都不知道,又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即使看了也会被老师没收,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库。回忆一下刚才老师使用的论据是不是大多都出自我们的课本,还有我们做过的各种试卷,别的学科的知识都可以作为我们作文论据的资源库,主要是需要大家平时积累整理。还有我们不但要积累材料还要积累情感,一个人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