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景区植物景观营造调查分析_第1页
孤山景区植物景观营造调查分析_第2页
孤山景区植物景观营造调查分析_第3页
孤山景区植物景观营造调查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园林植物景观概述 1.1.1 园林植物景观概念 1.1.2 园林植物景观国内外研究动态1.2 园林植物群落概述 1.2.1 园林植物群落概念 1.2.2 园林植物群落国内外研究动态1.3 园林植物时空概述 1.3.1 园林植物时间概念 1.3.2 园林植物空间概念 1.3.2 园林植物时空国内外研究动态1.4 杭州西湖园林植物景观研究动态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 研究内容1.3.2 技术路线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实地调研测绘 1.4.3 定性与定量分析 1.4.4 实际案例分析第二章 孤山景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条件 2.3 土壤状况 2.4 历史沿革 2.4.1 唐宋时期 2.4.2 明清时期 2.4.3 民国至今第三章 孤山景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特点3.1 师法自然,与自然景观融合3.2 巧于因借,造景手法灵活多变3.3 因地制宜,置石凿池,依山构室3.4 立意鲜明,意境深远第四章 孤山景区园林植物群落研究4.1 研究方法 4.1.1 实地调查 4.1.2 数据分析4.2 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4.2.1 植物物种构成分析 4.2.2植物构成特点分析4.3 园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4.3.1 乔木层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4.3.2 灌木层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4.3.3 草本层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4.3.4 乔灌草植物群落特征对比分析4.4 小结第五章 孤山景区园林植物季相研究5.1春季植物景观5.2夏季植物景观5.3秋季植物景观5.4冬季植物景观5.5 小结第六章 孤山景区园林植物空间组合研究6.1 开敞空间 6.1.1 悬铃木草坪空间 6.1.2 香樟草坪空间 6.1.3 北麓草坪空间6.2 半开敞空间6.3 垂直空间 6.3.1 绿云径植物空间 6.3.2 鸿雪径植物空间6.4 连接空间6.5 封闭空间6.6 经典园林植物景观空间 6.6.1 西泠印社植物空间 6.6.2 平湖秋月植物空间 6.6.3 海霞西爽植物空间 6.6.4 “西湖天下景亭”植物空间 6.7 小结第七章 孤山景区园林植物文化研究7.1诗词歌赋与植物的关系7.2 典型植物景观文化分析 7.2.1 梅 7.2.2 竹 7.2.3 松 7.2.4 杏 7.2.5 杜鹃7.3 纪念性园林植物景观分析 7.3.1 林和靖墓 7.3.2 秋瑾墓 7.3.3 邓石如像 7.3.4 白苏二公祠7.4 小结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日益增加。1.2研究目的及意义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风景园林相结合的杰出代表,被公认为全国最高水平的江南园林景观。孤山是自然山水美与园林艺术美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成功范例。植物景观既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系列配置方式,又融合了现代风景园林的艺术手法,对其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孤山景区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一部分,以中山公园为核心,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优越的地形条件和水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其植物种类丰富,季相分明,空间类型多样,适合我们从各个层面上分析其植物景观特征,是研究现代园林景观的优秀案例。选择孤山景区开放性的公共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孤山景区植物景观进行研究,总结孤山景区植物景观营造的总体特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景观提供参考依据。2.1地理位置孤山景区地处西湖里湖与外湖之间,北面宝石山,南临西湖,西连苏堤,东接白堤,为苏堤白堤的连接处,风景秀丽,植被良好,环境幽静,得天独厚,四面环水,孤峰耸立,一山独峙,故名孤山。山虽然不是特别高,只有 38 米,占地面积 20 公顷,但是视线开敞,是观赏西湖景色的绝佳之处。山顶有石林,为西湖风景绝佳之地,奇石嶙峋,古藤虬结,泉水清冽,故有“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之说。儒雅之士、文人骚客此聚集于此,寄情山水之余,兴之所至,挥毫泼墨,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和摩崖提记。2.4 历史沿革孤山景区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其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有南宋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元代钱塘十景之“孤山雪霁”和清代十八景之“梅林归鹤”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明代凌云翰的“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致胜披图”等佳句,是历代文人对孤山美景的吟诵。孤山不仅是西湖景致的浓缩,更是钱塘文化的沉积地。南宋时,曾在这里兴建四圣延祥观和西太乙宫,清代的康熙、乾隆皇帝,在此建造行宫。孤山北麓,是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的地方,有为诗人而建的放鹤亭。四周广载梅树,冬末春初,在此可领略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境。孤山西面的精致园林式清末至近代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旁有女革命家秋瑾的墓。孤山的南麓有清代中国七大书阁之一的文澜阁,有收藏四库全书的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有陈列浙江七千年文物史迹的浙江博物馆,有清代学者俞樾的故居俞楼,有纪念宋代学者欧阳修的六一泉,有百年老店楼外楼。众多的胜迹佳景,堆积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在孤山上四处散落着一些不同年代、不同文字的摩崖石刻,富于天然之意趣,形式古朴隽永,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文化内涵。特别是西泠印社中岩壁上的名人墨迹、摩崖篆刻比比皆是,或是匠心独运的杰作,或是信手拈来之笔,都是西湖孤山成为了独特的人文圣地。描写孤山的诗词富有灵性与意蕴的美,基于世俗生活乃至政治事件,而又超越外在的表现,开拓了内在的人性化世界,体现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唐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宋代林和靖隐居孤山,终生不仕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创作了众多咏梅的诗词,体现了他对梅花的痴迷,表现了一种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情怀。循着这些诗情画意,可以寻访和品味孤山的自然生态之美和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古人有诗云:“人间蓬莱市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孤山南山脚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等,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东北破还有放鹤亭等,既是西湖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地。孤山作为西湖与西湖群山之间的过渡空间,其将整个开敞的水体空间转向较为封闭的山体空间,标志着整个景观元素构成、空间形态的转变。如果将西湖水体空间比喻为积极空间,那么相对西湖群山就是消极空间,而孤山作为灰空间,具有比其它两个空间更为丰富的景观层次、视野等。 放鹤亭位于孤山北麓,是为了纪念宋代隐士林和靖而建。林和靖一生爱梅,其有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将梅花咏赞到极致。因诗人有“梅妻鹤子”的传说,所以将此亭命名为放鹤亭,亭外种植梅花,是西湖景观中赏梅佳处。放鹤亭攥尖高崇,四角飞翘,坠有风铃,多级斗拱,雕梁画栋,构造奇异,建筑元素以柔和的曲线、轻灵的构造为主,同时呼应西湖山水的秀丽,浑然一体。(章菥妤.西湖山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