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鼎湖山听泉.ppt_第1页
一鼎湖山听泉.ppt_第2页
一鼎湖山听泉.ppt_第3页
一鼎湖山听泉.ppt_第4页
一鼎湖山听泉.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鼎湖,鼎湖山听泉,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鼎湖山又是佛教圣地。早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禅宗六祖惠能高弟智常禅师在此创建龙兴寺(宋改白云寺),并建有招提三十六所。从此,前来朝拜和游览的香客游人日众,不久,便兴旺起来,成为佛家圣地。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时有个名号在掺的和尚来到三宝峰,发觉这里众山环抱,面临谷地,峰峦起伏,状若莲花,“山灵之气全聚于此”,便结草为庵,号称莲花庵。后来,在掺和尚请栖壑和尚作住持,大兴土木,重建山门,并按地势倚山筑殿,改莲花庵为庆云寺,几百年来香火不断,被誉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鼎湖山地处北纬23度10分,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在世界上,北回归线穿过的许多地方都是荒凉的大沙漠,但在鼎湖山却截然相反,这里雨水充沛,山青水秀,林木茂盛,形成了一片有4000公顷的原始次森林,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栽培植物300多种,其中亚热带植物丰富,孑遗植物繁多,木本植物比例高,常绿植物占优势,且具有亚热带植物的攀援、板根、附生、茎花、绞杀等五大特征。其中有属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沙椤、水松等11种,还有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钓樟、鼎湖冬青、扁藤等。,此外,鼎湖山还生长着170多种鸟类、30多种兽类和20多种蛇类,还有珍稀动物。其中,白鹇鸟被命名为广东省鸟。鼎湖山得天独厚,满山是宝,遍地奇珍,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为此,1956年被划为我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1979年,经国务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鼎湖山正式加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成为联合国“人和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从此,鼎湖山便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绿色宝库”等美誉。,读准下列字的音:肇庆()泠泠淙淙迸跳()一泓()佯装()依偎()了无()楹联()拾级()怅惘()古刹()菩提()汩汩()遐想()污垢(),zho,bn,ln,cn,hn,yn,wi,lio,yn,sh,chnwn,ch,p,xi,u,生词:1.了无:一点没有。2.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3.迥然:形容差得很远。4.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5.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6.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7.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8.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9.活脱脱:形容非常相似、逼真。10.清朗:清楚响亮。11.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应声。,12翩飞:轻快地飞舞。13柔曼:柔和舒曼。14雄浑:雄壮浑厚。15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像。,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听泉,从题目来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看,“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想一想:,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即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过程中,又有时间的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和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移步换景,空间:山脚寒翠桥半山补山亭庆云寺(半山)主时间:黄昏晚饭后夜间次,从江轮挟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赶到了鼎湖山时,已近黄昏。过了寒翠桥,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登四百余阶达庆云寺。,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贯穿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初闻泉声(1节)引发联想,爱上山泉(2-3节)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庭院漫步。(4-7节)深夜听泉,感悟人生(8-10节)。,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2)“进山方知已不可得。”(3)“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结构,(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入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衬托山泉的青春气息(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第一部分:,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气候有什么作用?,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泉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第二部分:,进山以后,作者如何见泉而由爱女引发联想,爱上山泉?,明确:作者步入山中,不由联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绕膝爱女。山泉与人,本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泉的踪影不可捉摸,显示出的“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似乎与调皮的爱女有着相通之处。这样,由爱女而爱泉,由一般的品赏、出于好奇心的探究而萌生爱意转入用听觉去领略和感受泉声,移情于山泉,就显得自然了。,第三部分听泉,一、文中写到了哪些泉水?其特点分别是什么?二、作者在写泉水时用到了哪些动词?这样写你认为好吗?,有从草丛淌过的,从石缝间漏下的,汇于空谷的,直下陡壁的,还有绕过树根的,拍打卵石的。,有淌过、漏下、汇于、直下、落下、绕过、拍打等,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泉水的情态。,朗读第三部分,思考这一部分除了很少的内容写了泉声外,还写了哪些内容?以上内容似乎与听泉无关,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1.庆云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状况,当年的僧人之众和佛事之盛。2.漫步所见庆云寺的现状。3.从树木谈到鼎湖山的变化。,写亭前远望和殿前散步是不是偏离了中心“听泉”?,作用:一、是蓄势。就像登山运动员想顶峰冲刺前积蓄体力一样,准备一鼓作气冲上去。二是赋予作品时代意义。从前人们从泉水中听到佛音,而作者听到的是生机万类的带有时代的色彩的泉声。从鼎湖山的变迁中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作用:1.为下文听泉的感悟蓄势2.给作者的感受赋予时代特色。(从鼎湖山的变迁写出作者的独特感受),朗读第四部分,用文中的语句填充1.泉声的特点:2.想象的具体情境:3.感受:4.过程:,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相似点,本体,喻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听到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人生哲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孕育生机的。),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是一次心灵之旅,课文的第8段,作者用乐声来比喻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先举喻体,后举本体,突出了各种泉声的特点,且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小结: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鼎湖山作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生态环境优美,可写之景很多,作者却着重抓住“泉”来写,在表达方式上又以“听”组合材料,揭示了从泉水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历史生生不息,美感充满生机。,课外延伸:议一议从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认为开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保护自然环境重要?,巩固作业: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例如:,淅淅沥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