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战略管理大作业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姓 名 :杨 梅班 级 :研 107 班专 业 :企 业 管 理学 号 :授课老师:苟 三 勇战略并购文献综述1.企业并购的概念“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其英文为M&A),即Merger and Acquisition的缩写。从广义上看,并购包括并购(Merger)、收购(Acquisition)、合并(Consolidation)、混合(Amalgamation)、接管(Take over)等。并购(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常常被当作同义词来使用,但一般来讲,人们更倾向于用并购一词,因为这个词比收购的进攻性要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Merger的解释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是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多家公司形成,称为并购。而Acquisition是指一家或多家的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该公司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即为收购。大美百科全书也对兼并一词进行了界定:“Merger在法律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织组合为一个企业组织,一个厂商继续存在,其他厂商丧失其独立身份。唯有剩下的厂商保留其原有名称和章程,并取得其他厂商的资产。这种企业融合的方法和合并(Consolidation)不同,后者是组成一个全新的组织,此时所有参与合并的厂商皆丧失其原来的身份。”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则作了较为简单的定义:“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不同的独立的企业合并为一家。这种合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最典型的一种是一家公司用现金、股份或负债方式来直接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资产。”在我国,并购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如承担债务、利润返还等)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并购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所规定的吸收合并。公司法中另一种合并的方式是新设合并。但无论是并购(吸收合并)还是新设合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都应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担。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穆勒(1997)从节约产品成本的角度论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奠定了规模经济的理论基础1。施蒂格勒(1996)提出了生存竞争法。该方法的一个基本假设前提是:不同规模的厂商在竞争中可以筛选出效率最高的企业2。Duranton和Puga(2003)提出了集聚经济可提升企业效率的微观机制,包括:共享(sharing)、匹配(Matehing)以及学习(Learning)3。Manne认为,兼并是“管理有效”市场运转的产物,可以保证股东的利益;但他回避了兼并会形成垄断的负面影响4。Ravens craft和Scherer(1987)研究了1950年至1977年间的471项并购交易,结果表明:实施收购的公司比对照公司的利润要低1%2%,并且该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5。Anup和Jeffrey(2000)总结了22篇研究文献,这些文献计算了企业发生发盘收购、购买资产、其他收购等重组方式后的长期超常收益。计算时间段为重组后11个月到70个月。结果发现:兼并长期绩效为负,而发盘收购绩效为正6。Sung-Geun Yoon,Jeongseok Lee和Sunwon park(2009年)为了研究横向并购的协同效应,建立一个了新的数学模型,模型结果表明:横向并购能降低固定成本,提高大约50%利润率7。Charnes等人于1978年为数据包络分析法提出了第一个CR模型,为分析企业规模效率提供了方法指导8。Banker(1984)进一步提出的BC模型9以及Charnes于1985年提出的CGs模型10,为企业分析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整体效率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 Volker Mahnke(2001)认为,传统的成本费用分析,忽视了企业一体化在动态环境下的长期后果,因此从企业默许契约承诺和路径依赖的角度,提出了新的企业边界理论。并且以外包为例,建议企业通过反一体化来提高长期竞争力11。 Sanjib Bhuyan等人(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纵向一体化会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在煤电一体化研究中,寡头垄断厂商可能会为了保持或扩大市场势力而产生市场圈定动机,如打造进入壁磊、提高对手成本等12。 JohnE. Kwoka(2002)Sergio JaraDiaz(2004)都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煤炭、发电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13。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1987)最早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chy Process,AHP)的概念,这是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的分析系统。层次分析法能够将复杂的系统整体清晰地分解为把多目标、多准则的单元决策,为多元决策提供了定量方法14。经济学家默顿米勒和弗兰克莫迪利尼最早构建了关于公司价值创造的EVA模型,并通过 1958年至1961年间的一系列研究认为EVA是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型,并且把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业绩度量指标和激励体制建立的基础15。Montgomery(1994)提出了多元化存在动因的三种理论: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市场力量理论。其中的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的多元化主要是来源于管理者的自利行为16。Matsusaka(2001)建立了企业多元化的动态模型,证明企业可以用现有的组织能力和资源重复地进入新的业务和退出旧的业务17 。Lang和Stuhz(1994)分析了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多元化企业的财务绩效,发现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与相应的价值衡量指标成负相关,即多元化会导致企业价值损失18。Berger和Ofek(1995)对1985一1991年间的3600多家年销售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多元化集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不论采用何种价值度量方式,多元化都会对给公司价值带来负面影响,且企业多元化程度越大,价值的损失可能越多19。尽管上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普遍认为多元化会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但存在一些有异议的补充成果,Campus and Kedia(2002)从战略决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多元化导致企业价值减少的原因可能并不是战略决策错误造成的,而是企业自身特性造成的20。 Palich,Cardinal和Miller(2000)在众多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线性模型和倒U型模型进行,经过分析发现当企业从单一业务型转向相关多元化时企业的绩效增加,当企业从相关多元化转向非相关多元化时绩效下降21。 Gomes and Livdan(2004)建立动态经营管理战略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化与企业的某些内在特性密切相关,只有当企业在这些内在特性上达到了一定条件才能进行多元化,多元化之初往往会导致企业价值减少,但是在合理的整合之后最终可以提高企业价值22。2.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赵玮萍(2003)分析了集团企业的规模、规模经济的概念及二者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集团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论述了我国集团企业确立合理规模的方法和原则23。童文俊(2004)对1998-2003年间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银行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但是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并没有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呈现出倒u形的状态24。尤家恬(2008)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方式扩大规模,获取规模效应并给出相关建议25。范建双(2009)在研究建筑类企业规模有效的过程中,从规模有效性的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企业运营过程中影响规模效率的内外动因,对企业规模有效进行了分类,并探索了判别企业横向规模与纵向规模有效的一般方法26。吴晓勇在研究商业银行网点优化设置决策时,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应用于商业银行效率与效益的评价中,并且通过模型运算对商业决策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27。张文璋和顾慧慧(2002)研究了1996-2000年间沪深两市中的248起有效并购事件,通过对财务指标的成分分析和严格的统计检验发现:上市公司在并购后,有60.08%的企业经营业绩得到改善,其余的不受影响或出现恶化。其中,通过资产置换类并购的企业,绝大多数的业绩得到改善,而通过股权无偿划转类并购公司经营业绩多数恶化28。张新(2003)对1993一2002年中国1216件上市公司并购和资产重组事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并购对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综合影响有正向趋势29。李善民、朱滔等(2004)研究了1998一2002年发生于沪、深两市的40起并购事件,并且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进行配对组合,然后对组合的绩效改善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显著下降30。张兰和刘爽(2006)研究了现金流量和负债资产率等财务指标对超额收益率的解释程度,结果具有显著性。但是加入总资产、股权性质等经典变量后,财务指标的解释力明显减弱。替换发现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比经营性现金流具有更独立的解释能力31。张秀兰(2006)将并购活动分为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和股权转让三种类型,研究表明:三种并购类型都能给目标公司带来显著的正超额累计收益,并购后两年内目标公司的业绩会有明显改善32。冉斌(2008)对65家服务企业进行了效益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探索了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因子分析评估模型,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进行了评价33。于立、刘劲松(2004)分析了煤炭和发电企业供需关系紧张的原因,认为这种紧张的供需关系的根源在于煤、电企业间的纵向价格双轨制。指出两类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是缓解这种煤、电紧张关系的有效途径34。陶长琪、刘劲松(2006)认为煤、电企业纵向联结有两种可行的模式:煤、电企业集团化和煤、电企业完全一体化。文章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和比较了这两种纵向联结的效应35。张慧明,周德群,朱佩枫(2006)构建了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煤电价格问题,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电煤一体化后发力企业的电力产出及利润比一体化前有所增加。如果在价格联动后实施纵向一体化,则企业的电力产出、利润为最优值36。于立宏(2007)研究了影响煤电产业链纵向安排方式的因素,找到资产专用性与契约不完全性两个关键因素。同时研究了纵向安排方式的选择问题37。谢洪军(2007)在研究中国电力产业绩效评价过程中,分析了绩效的多维性表现,运用了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垄断产业中的竞争行为和策略选择,为市场化进程中的产业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38。杨健奎(2008)在对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分析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该指标在行业特性维度上进行了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层次分析法,为影响企业绩效的定性因素提供了定量研究的方法39。徐兵(2007)在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过程中,利用经济附加值概念,建立EVA模型,从经济利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资本使用成本,特别重视股权资本成本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作用40。张卫国、袁芳等(2002)以护深两市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就经济绩效而言,实施相关多元化的企业普遍优于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41。李敬(200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绩效与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绩效普遍比其他类型企业绩效差42。姚俊、吕源、蓝海椒(2004)以我国5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多元化程度、股权结构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多元化程度虽然与股权收益没有显著关系,但是与资产回报率显著负相关43。苏冬蔚(2005)以沪深两市94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相应的多元化水平指标,绩效指标以及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44。张翼、刘巍、龚六堂(2005)选取2002年深、沪两市的1032家非金融公司作为样本,以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为绩效评价,研究了多元化对公司的影响45。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2006)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能够增加企业收益,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6。沈红波(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虽然多元化能够降低经营风险,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从总体来看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绩效水平是负相关的47。夏维力,张文亮,姜继娇(2007)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多元化程度与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8。喻缨,霍国庆(2007)通过对我国2001年的421个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与绩效显水平著负相关,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和经验解释49。黄山(2008)研究了沪深A股706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高度不相关多元化会导致绩效大幅下降,但是限制性相关多元化和低度不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50。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在有关横向并购的研究中,关于规模经济计量方法的研究较少,而关于横向并购绩效评价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更多的是横向并购会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虽然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多元化会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多元化仍然是企业扩弓长采取的重要战略。参考文献lJohn Stuart Mill.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M.London:Longmas,Green and Co.,19092GeorgeJ.Stigler. The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London: MIT Press,19983Duranton G. and Puga D.Micro-foundatio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J .NBER Working Paper,20034Manne H.G.Merger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5(7)5Ravens Craft and Scherer. 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87(37)6Anup Agrawal,Jaffrey F.Jaffe.ThePost-Merger Performance Puzzle Advance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Stamford CT: JAI Press,20007Sung-GeunYoon,Sunwon Park and Jeongseok Lee.Evaluation of Synergy Effect in the Horizontal Merger of Companies in a PetrochemicalComplex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09(24):8CharnesA,Cooper WW,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e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12)9BankerR D,Charnes A,CooperW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Management Science,1984, (9)10Charnes A,CooperWW.Golary B,Foundation of Data Analysis J.Tournal of Empirical Production for Pareto-Koopmans Efficient Econometries (NetherlandS), 1985,30(1-2)11Volker Mahnke.The Process of Vertical Dis-integration:An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Outsourc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2001(5)12San jib Bhuyan.Impact of Vertica1 Mergers on Industry Profitabi1ity:An Empirical Evaluation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2(20)13John E.Kwoka.Vertical Economies in Electric Power:Evidence on Integration and Its Alterna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2(20)14Thomas L.Saaty. Th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Medical DiagnosisJ.The Encyclopedia of Biostatistics,2004(7)15S.David Young,Stephen F.Byrne.EVA & Valuebased ManagementJ.America: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1(11)16Montgomery,C.A.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4,8(3)17Matsusaka,J.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Value Maxim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2001(21)18L.Lang and R.Stu1z.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Politica1 Economy,1994(6)19Berger and Eli Ofek.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95(37)20Camps and Kedia.Is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Beneficial In Emerging Markets J.Financial Management,2002(31)21 Palich,Cardinal,Miller.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Diversific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Prior Research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48)22Gomes,Livdan.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or Premium:New Evidence From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 Tracking SeriesJ.Journal of Finance, 2004(3)23赵玮萍.影响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的因素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24童文俊.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动因与绩效J.世界经济情况,2004(22)25尤家恬.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6范建双.中国上市建筑企业规模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27吴晓勇.DEA与多元分析在商业银行机构网点优化设置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28张文璋,顾慧慧.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N.证券市场导报,2002(9)29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证券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队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学习路径规划-洞察及研究
- 【设计】高层住宅小区室外配套施工组织设计
- 部门保密培训课件
- 债权人利益分配策略-洞察及研究
- 边坡喷锚脚手架安全培训课件
- 基于循环经济的原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瓶颈突破
- 车队雨季安全培训课件
- 圆弧轨迹动态补偿算法在高速工况下的精度衰减机理研究
- 国际标准对接框架下刀片剪切参数数据库的跨地域知识迁移策略
- 2025年干粉砂浆添加剂市场需求分析
- 2025年食堂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企应聘测试题及答案
- 《创新创业基础 第2版》 课件 第1章 认识创业
- 烘烤箱作业指导书
- 鼾症的健康讲座:认识、预防与治疗
- 学堂在线 极区航海导航保障 期末考试答案
- 音乐种类介绍
- 采油安全培训课件
- 秋季皮肤防护护理常规
- 高压蒸汽灭菌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