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_第1页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_第2页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何谓历史人物?简单地理解,已经故去的过往的人物就是历史人物。这里包括两点,一是从肉体上说已经死亡了的人;二是时间上已经是过去时了。当然,过去的时间有长有短,涉及的人物有大有小。这就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各色人等,都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科学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尤其是在“左”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我们的历史学出了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时,常常出现诸如拔高、吹捧、歪曲、丑化等等不实事求是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大为改观,特别是在“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方面,史学界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落实“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史学方针的一个重要实绩,是新时期中国史学成就的一大亮点。 “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在中国史学的特定环境下,有着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要实事求是地恢复被曲解、被遮蔽了的历史人物的原貌。许多历史真相,本来是清楚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被歪曲或遮蔽了,这就需要纠正过来,昭示天下;也有些历史真相,本来是半明半暗或不大清楚的,那么就需要考明它并昭告世人。在我看来,评价那些历史人物,应该有四项原则。第一,历史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这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过去,农民起义领袖被美化为“高、大、全”式的无瑕疵英雄;如今,银幕上的帝王则被美化为“清廉、勤政、为民”式的君王。另一种是把历史人物妖魔化,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律视为历史垃圾,统统加以摒弃。这两种倾向都是要不得的。 第二,阶级原则。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在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英雄行为。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而应该是辩证的、唯物的。不能无原则地美化,无限制地拔高。如对农民起义的研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美化或拔高农民起义。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丰富多彩的历史基本简化为农民起义斗争史或儒法斗争史,就是阶级分析原则的教条化运用的极端典型。另一面,则是对剥削阶级的全盘否定,否定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所有作为,都一概予以否定,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虚无主义。这种错误的理念就导致了历史的虚无主义。 第三,双赢原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在她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在现在疆域的版图内,曾经多次出现过国中有国的历史现象。这就是说,不能用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来代替整个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我认为,既然是一国之内的民族战争,大多不好提正义与否。因为民族之间的融合,就包括粗鲁野蛮的杀戳。有理的一方,也可能因为无力而被消灭。开始是十恶不赦的侵略者,随着全国的统一,这十恶不赦的侵略者又可能变成功莫大焉的统一者。因为他成了新王朝的奠基者。所以,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时的战争,评价历史人物亦然。 第四,两点原则。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两点论,不能一点论。如评价曾国藩就存在这个问题。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许多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反面人物的典型。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公诸于世,使世人受到很大的震动。千秋功罪,后人评说。要对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