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K/PD在抗菌药物中的运用,临床药学科段晓红,背景,全球耐药菌增多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减少和预防耐药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以PK/PD理论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感染部位:肺部、颅内、腹腔、泌尿、胆道等覆盖病原体的抗感染药物抗菌谱/组织穿透/耐药性/安全性/费用优化PK/PD考虑生理和病理生理状态高龄/儿童/孕妇/哺乳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联合不全其他因素杀菌和抑菌/单药和联合/静脉和口服/疗程,PK/PD相关的参数,PK(pharmacokinetic)药物代谢动力学/PD(pharmacodynamic)药效学Cmax:峰浓度Tmax:达峰时间AUC:浓度-时间曲线(曲线下面积)Vd:表观分布容积(药物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与药物的脂溶性及蛋白结合率密切相关)T1/2:消除半衰期CL:清除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干净,PK/PD相关的参数,MBC:最低杀菌浓度MPC:防耐药突变浓度MSW:耐药突变选择窗MIC90:90%抑菌范围MIC50:半数抑菌范围TMIC:血药浓度MIC的持续时间T%MIC:血药浓度MIC占2次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PAE:抗生素后效应PAE在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a、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b、改持续静脉给药为大剂量冲击疗法。(但不同药物之间又有区别),药代动力学(PK)Cmax(血药峰浓度)Cmin(血药谷浓度)AUC24h(药时曲线下面积)T1/2(半衰期)Vd(表观分布容积)CL(清除率),药效学(PD)MIC(最低抑菌浓度)MBC(最低杀菌浓度)MPC(防耐药突变浓度)PAE(抗生素后效应),PK/PDCmax/MICAUC24h/MIC%TMIC,PK/PD相关的参数,基于MIC/MPC的PK/PD研究,基于MIC的抗菌药物PK/PD的研究,以敏感菌为目标,着眼于治愈病人。基于MPC的抗菌药物PK/PD的研究,以耐药突变菌为目标,着眼于阻止耐药。,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血药浓度4-5个MIC时,增加浓度不增加杀菌效果。,一般来说T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60%时,临床疗效较好。但不同的药物各有不同。,总药量不变,增加给药次数。,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增加给药次数比增加给药剂量临床疗效更好,所有给药方式中给予3gq6hivd,TMIC的时间最长,其次是3gq8hiv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背景:针对470株铜绿假单胞菌,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各种给药方式的效果。目的:计算达到50%TMIC*的可能性,研究最佳给药方式。,AryunKimetal.PHARMACOTHERAPY.Volume27,Number11,2007,碳青霉烯类(长PAE),美平0.5g,q6h与1g,q8h给药时的临床效果比较,MIC:4mg/L0.5g,q6h1g,q8h%TMIC43.91%45.77%,两种给药方法的%TMIC同等,说明用低剂量多次给药,可得到同等的最适宜的作用时间。5000例回顾性地比较研究表明: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各种感染,0.5g,q6h在整个治疗期美平的总给药量较少(13gvs18g;p0.05)有效率与1g,q8h相同,Kotapati,etal.AmJHealthSystPharm,2004;61(12):1264-70.,碳青霉烯类(长PAE),理论上可以延长给药时间,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或延长滴注时间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现在很多指南在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推荐美罗培南滴注持续时间3小时,亚胺培南2小时,或者泵入给药。,美平500mg点滴30分钟或3小时时的血药浓度,DandekarPK,etal.Pharmacotherapy,2003;23(8):988-91.,碳青霉烯类(长PAE),美平1g每隔8小时用0.5、1、2或3小时点滴给药时的40%TMIC达到概率%(TA%),对铜绿假单胞菌美平1g,点滴0.5或3小时给药时的TA%分别为82.5%和93.4%,这中间10%的差异意味着实际中临床有效率的差异。,3小时点滴给药有显著性优势,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胶囊、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具有PAE)此类药物从分类上基本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药物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常较同期血药浓度高,传统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疗效评价参数为TMIC,TMIC为4050时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需要每日分次给药。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能够迅速地广泛分布到组织中,血清浓度较低,组织半衰期较长(72h),并且有较长的PAE,PK/PD参数为AUC/MIC,可每日给药一次。阿奇霉素给药3天后,停药7天,组织中仍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给药方案的优化,增加给药次数延长滴注时间/采用持续静脉滴注考虑药物的半衰期,如头孢曲松(半衰期长),每1224h给药1次就能够持续维持有效的血浆药物浓度多数半衰期仅1h左右的-内酰胺类,对重症患者或耐药菌感染,Q12h/Q8h的给药方式不能获得40-50%的TMIC,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与时间关系不大。,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类、两性霉素B、酮内酯类、达托霉素,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血药峰浓度越高,清除致病菌的作用越强。多数药物具有较长的PAE。,喹诺酮类,Cmax/MIC和AUC/MIC为预测其疗效的重要参数当Cmax/MIC8或者AUC/MIC100时,该类药物细菌学疗效较好多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较长的PAE和较高的组织浓度多数给药方案为日剂量分1-2次给药此类药物在在一定范围的血药浓度时,容易出现选择性耐药突变株环丙沙星半衰期短,每日一次给药不良反应多,一日多次给药,喹诺酮类,MPC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突变的抗菌药物浓度实验表明MPC通常高于MIC4-8倍应用MPC值,能预测在达到清除感染目的同时,兼顾防止耐药的产生,HansenGTetal.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3;47:440-441.,喹诺酮类,肺炎链球菌游离药物AUC24/MIC比值,氨基糖苷类,主要PK/PD参数为CmaxMIC,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次给药较一日多次给药能够得到更高的Cmax,从而使CmaxMIC比值增大,提高临床疗效。一日一次给药可以减少耳毒性,因摄取氨基苷类抗菌药物的过程为饱和过程。此类药物的PAE也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氨基糖苷类,时间依赖并具有明显PAE,万古霉素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较长的PAE和半衰期,以AUC/MIC为参数预测万古霉素的抗菌疗效更合适。万古霉素治疗指南推荐初始给药剂量:1520mg/kg,1次/812h,包括肥胖患者。后续给药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化医院服务意识提升员工培训方案
- 2025年风湿病学临床诊疗规范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课同步练习
- 2025年肾脏科学科透析操作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精神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疾病干预策略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精神科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评估专项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法医学尸体验明法医鉴定技能评估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实战救治能力检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国学小名士”知识线上竞答题库500题(含答案)
- 脏腑手法调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宁波法院面向全市基层法院公开遴选员额法官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酒店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人工智能市场渠道拓展策略方案
- 气血两虚日常护理常规
-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教案-2025-2026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GJB827B--2020军事设施建设费用定额
- GB/T 20716.1-2025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7芯)第1部分:24 V标称电压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
- 2025年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新能源汽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