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居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_第1页
论《张居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_第2页
论《张居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_第3页
论《张居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_第4页
论《张居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目 录论文摘要关键词引言一、张居正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二、张居正如何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结束语注释、参考文献论张居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论文摘要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既展现出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完整展现了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人物形象 艺术手段 刻画引言作家熊召政“十年磨一剑”,以非凡笔力,写就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力求全方位塑造出张居正的血肉之躯,展示万历前后社会生活的全景图画。小说分为木兰歌、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四部,生动地塑造出张居正、李太后、冯保、玉娘、金学曾等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荣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笔者看来,张居正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这正如老舍所说:“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千古不朽。此所以十续施公案,反不如一个武松的价值也。”(注1)一、张居正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张居正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主人公张居正。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荣登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王朝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其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极,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令后人扼腕叹息。在熊召政笔下,张居正首先是一个政声卓著的“铁面宰相”,他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使原本衰颓的国势呈现出中兴的景象,“前后当国十年,为人善谋,独揽朝政,厉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注2)张居正被誉为“宰相之杰”并非徒有虚名。他上任之初,国库空虚,匪患猖獗,官场昏暗,最初不得不用实物折俸发给官员。经过三、四年的整治,不仅国库充盈,边塞安宁,而且吏治清明,国泰民安。这一切,都归功于他推行的“万历新政”,其中载入史册的有“考成法”、“子粒田征税”、“一条鞭法”等改革举措。“考成法”是张居正上任之初,为整顿吏治,肃清前任高拱余党采取的考核官员的办法。具体做法是政府对官员完成工作情况记录在册,作为日后升降的依据。“考成法”一出,政府机关人浮于事、拖沓羁縻的现象一扫而光,办事效率大为提高,朝廷政令得以顺畅实行。“子粒田征税”则属于经济改革范畴,是张居正在政局稳定后开始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革的先声。所谓“子粒田”,是指朝廷赏赐给皇亲国戚的田亩,这些田亩一律免征赋税,为国家财政之负累。张居正实行“子粒田征税”,为国家财政争取了一笔重要收入。其后,张居正乘胜追击,又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清丈田亩的工作,彻底清查豪门大户隐匿土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张居正开始坚定不移地推行“一条鞭法”。此法推行之后,一改历朝历代实物缴纳为银钱交税,既便于民众又利于朝廷,实乃划时代的改革之举。在经过以上种种举措之后,万历王朝气象焕然一新,由最初的官员以胡椒苏木折俸发展为人人增加俸禄;官场也由起初的风起云涌而转为清明太平。举国之内,上至太后皇帝,下至村夫野老,莫不念张居正治国有方,是才华卓著的一代名相。熊召政不惜笔墨刻划出了“能人”张居正的形象,可“能人”张居正并非不解风情,也有他怜香惜玉的一面。张居正喜欢清纯可爱的玉娘并真心相待,甚至一度打算给其名分,然而造化弄人,玉娘最终离他而去,成为他心中难以弥合的伤痛。文中一把胡子、容颜肃静的张居正为了玉娘也常作小儿女态,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他与玉娘的情感纠葛却是文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而这恰恰使人物更具复杂性,使得人物更加丰满和可信。不过,熊召政无意把张居正塑造成完人,在作品中暴露了他的很多缺点。比如说他上任之初坚决反对贪腐,甚至自揭荆州知府赵谦向他父亲行贿三千亩良田的家丑,还下令拆除了赵谦为他树立的功德碑,对赵谦贪腐行为严惩不贷。然而,当政局稳定后,他开始陶陶然于自己的功绩中,在回乡葬父的过程中,笑纳了真定府知府钱普献上的三十二人抬的大轿,虽表面斥责钱普阿谀奉承之举,最后却又将其升任为京官要员,收至麾下当亲信使用。再比如张居正表面上很大度,实则心胸狭窄,在“夺情风波”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按照朝廷常理,父亲去世他理应回家守孝三年,可是皇上年幼不能单独治国便不放他走,此谓“夺情”。礼仪纲常乃封建社会不可逾越的藩篱,因此,朝中士子纷纷上书皇帝反对夺情。皇帝下令对为首者施以“廷杖”酷刑。当有人央求张居正出面向皇上求情时被其断然拒绝,在张居正内心,恨不得把这些人打死才痛快呢,其心胸狭隘由此可见一般。除了张居正之外,文中冯保、李太后、金学曾等人物形象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冯保善于权谋又贪婪成性,他收受官员巨额贿赂,然后替其向张居正要官。他抓住一切机会搜刮财富,内廷的官职几乎是明码标价,内廷的开支也被他无限夸大,虚报虚领。当高拱带领手下弹劾他时,他用“鳄鱼的眼泪”博得李太后的同情,重新稳固了地位。他心狠手辣,在反对派借为童立本举行公祭表达不满情绪时,他命手下放了一把火,结果公祭是办不成了,却死伤了多少无辜的生命。这么一个阴柔、狠毒的内廷总管成为张居正人物图谱中的重要角色,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此外,李太后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她是一个极具魅力又很有主见的女性,她很善于笼络人心,对于张居正、冯保等亲信,常常在委以重任的同时又不断敲打,使得他们忠心耿耿为皇权卖命。李太后也很有女人味,她甚至对张居正颇有好感,每次年幼的儿子问政于张居正时,她都会陪同在侧,这一方面是儿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张居正的男性魅力吸引了她。李太后形象的塑造无疑为张居正一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金学曾也是文中戏份很重的人物,他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他竟然靠斗蛐蛐赢了一万两银子,而后又把银子捐给了国库。他敢作敢为得到张居正赏识,成为“万历新政”的急先锋,无论是财政改革还是清查书院,他都冲锋在前,为改革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由一个芝麻官进而平步青云当上了六品要员。按理说他该对张居正感激涕临,然而他却清醒地洞察了首辅的变化,产生了“飞鸟尽,良弓藏”的慨叹,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就这样,围绕着主人公张居正,作者描写了一连串形形色色的人物,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人物图谱,最终铸就了作品的辉煌。二、张居正如何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熊召政是如何成功塑造出这些人物形象的呢?简而言之,张居正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既展现出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完整展现了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使人物凸显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文中对于玉娘的一段肖像描写: “只见她穿着一袭素白的八幅罗裙,腰间数十道细褶,每一褶一道颜色,搭配得既淡雅,又别致,裙边一二寸宽的地方,滚了大红的花边,看上去很醒目,让人产生愉悦。也许是独自面对高拱的缘故,玉娘有些紧张,微垂着白腻如玉的鸭蛋脸,只让高拱看到一个梳裹得整齐的用金银丝线挽成的插梳扁髻。”这段肖像描写刻划出了玉娘天生丽质又不乏淳朴可爱的美好形象,使这位多情善感的女子仿佛出现在读者眼前。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如书中对金学曾的小眼睛的描写,突出了他的略带狡黠。金学曾正是靠着这份独有的狡黠,才得以在改革中屡建奇功,崭露头角。他常有惊人之举,何心隐被逮捕后,他布下黄蜂阵巧妙地驱散了聚众示威的学生,这样的主意只有他想得出来。读罢全书,金学曾那眨巴着小眼睛的形象便在读者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其他肖像描写方法。、整体式的描绘。这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不局限于对人物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如书中对冯保的一段描写:“只见他五十岁左右,中等个儿,身材微胖,穿一件小蟒朝天的元青色纻丝曳衫,内套着豆青色羊绒袄子,头戴一顶竹丝作胎、青罗面子的刚叉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骄奢富贵之气。”这段描写虽不是“工笔细描”,只是概貌描写,但却让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冯保形象神形毕现,惟妙惟肖。、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即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例如书中借李太后之眼对张居正的恭谨认真进行了生动刻划,令人过目难忘:“就在张居正慢慢品尝茶点的时候,细心的李贵妃一直从旁暗暗观察。她发现张居正特别细心,吃的时候,一只手始终按着下巴上的三绺长须,这是为防止沾上碎屑。而且,他咀嚼时也不发出任何声响,只是慢吞细咽,一派斯文。”、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描写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1、在本文中,作家描写人物动作,主要从下列角度进行加工描绘。、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如文中对李太后弟弟李高的一段描写:说话间,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已是闪身进门,站在冯保跟前,舞动着那根“替天行道”的幡竿。冯保正想发作,一眼瞥见这人的音容笑貌很是熟悉,只是一时仓促记不清是谁,便狐疑地问道:“你是?”来人龇牙一笑,把粘在脸上的乱发往后拢了拢,挪揄道:“冯老公公,你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这段话写的是李高在“燕九节”为寻开心扮成丘处机的样子,把李高仗势胡闹、游手好闲的形态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眼前出现了一个纨绔子弟的典型形象。、系列动作描写增强表达效果。对于人物系列动作的描写,有助于充分展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如书中写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李顺,迫不得已给张居正父亲张老太爷送礼,却被对方因为礼轻而拒收,李顺一气之下掉头就走,文中是这样描写的:李顺说着,起身朝张居谦打了一恭,提了提直裰,气鼓鼓走出了客堂。当张居谦赶出客堂喊了一句“李大人你走好”时,李顺已蹬蹬蹬走下踏道,他抬头望了望半空中飘着的“大学士张”的彩旗,心里头忽然涌起一股子酸楚,强忍着,两泡热泪才不至于溢出眼眶。读着这段文字,读者的眼前就会自然地浮现出一个不善阿谀、光明磊落的男子汉形象。2、在作品中,作家描写人物语言,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人物间对话突出人物深层性格。如文中写高拱、张居正、冯保的一段对话:高拱一拍几案,厉声喝道:“冯公公,内阁的事儿,用不着你来建议。”冯保重又坐回到张居正身边的椅子上,眼睛盯着茶几上的果盒,冷冷地问:“高阁老,你哪来这大的火气。”“内阁乃朝廷处理国家大事的枢机重镇,你一个内臣,竟敢向辅臣提什么建议。这干政之嫌,你担当得起么!”高拱唇枪舌剑,咄咄逼人。张居正并不参与两人的争执,只是一味地低头喝茶。从这一段对话不难看出三人的鲜明个性。高拱是火爆脾气,与冯保斗口舌时针锋相对;冯保老谋深算,善耍手腕;张居正则是沉稳有余,城府甚深。、让人物在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如张居正向李太后陈述财政改革的一段话:“国朝自圣祖皇帝建极以来,已历九帝,每个皇帝在位时,都曾对皇亲国戚近侍功臣赏赐土地。前些时,臣曾派人去宗人府查过簿册,截至隆庆六年止,在籍皇室宗亲有八千二百零三人。其中亲王三十位,郡王二百零三位,世子五位,长子四十一位,镇国将军四百三十八位,辅国将军一千零七十位,奉国将军一千一杯三十七位,镇国中尉三百二十七位,辅国中尉一百零八位,奉国中尉二百八十位,未封名爵者四千三百位,庶人二百七十五位。这些宗亲,每个人名下皆有赏赐田地,多的有一千多倾,最少的也有八十多亩。全部加起来有四百多万亩。这仅是宗亲,若加上外戚、勋贵、功臣、内侍、寺观等受赐子粒田,数字之庞大,一时还难以统计出来。”由这段话不难看出张居正的确是一个忠诚为国勤勉政事的人,他论证时侃侃而谈、旁征博引,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不过,张居正在玉娘面前却又是另一番口吻:看着她满脸泪痕,张居正更是动了恻隐之心,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古哲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无情未必真豪杰,这一点,正是我与高阁老的不同之处。我张居正虽然不才,但毕竟怀有一颗怜香惜玉之心。”让人物根据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更能从多侧面反映人物个性,达到丰实人物形象的目的。、描写人物语言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口语、俗语、歇后语等,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文中这样的语言可谓比比皆是,如对百姓抗税的一段描写就非常生动:段升手一挥,几个差役如饿虎扑羊。绿头苍蝇手脚跳窜,竟一下子绕到张文明的身后,他把老太爷当作屏障,戏道:“税关税关,催命判官,今日横行,明日偏瘫,阔佬大爷,见着就软,逮着百姓,牢底坐穿。”文中还抄录了许多诗词歌赋、民间俚曲,别有韵致。“这些诗、词、歌、赋和散曲、俚曲,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表现了文化的真实,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注3)、心理描写描写人物不但要表现其外部特征,还要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触及内心的奥秘。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应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划人物,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象和内心世界统一起来。在作品中,作家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1、运用直接剖析的方法。也就是由作者直接分析、披露人物思想,使读者能直接窥见人物内心。如书中写张居正上任之初,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实行胡椒苏木折俸遭到皇亲抵制,李太后迫于压力绕过内阁直接下旨免除皇亲实物折俸,这个时候张居正感到压力倍增,文中有一段对其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听完游七的陈述,张居正陡然感到了天威不测的沉重压力。自接任首辅以来,他一直谨慎从事。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哪怕深蒙圣眷,也始终不敢忘记国事之忧,将一片肫诚之意,流露于政事之间。汲取前任削籍的教训,他最担心的是谗谮乘之,离间君臣关系。现在,这件事果然发生。他的脑海里顿时浮出易中的两句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君失此臣,尚有彼臣可代;臣若失身,何可代之?虑着这一层,张居正惊出一身冷汗。天威难测,圣意难度,张居正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一般。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即借助一些外在的形式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如书中描写张居正在金学曾将要离京回家守孝时,送其一首诗,当张居正小声吟哦过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张居正刚刚吟完,金学曾已是热泪盈眶,他听出诗中充满一股凄恻之情。以首辅目下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博大胸襟,他断不会如此伤感,难道他已悟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危险,抑或在颐指气使一言九鼎的威权下面,还隐藏着那种四顾茫茫无人可托的孤臣心境?这段话借助金学曾的观察对张居正的心境做了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