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的未来-云计算(精)_第1页
数据中心的未来-云计算(精)_第2页
数据中心的未来-云计算(精)_第3页
数据中心的未来-云计算(精)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计算数据中心初现端倪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内部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应用的广泛应用,底层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虚拟化技术带动着数据中心网络基础架构的演进;同时面对汹涌的云计算网络大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变革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众多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在追逐产品性能、可靠性、绿色节能等参数指标的同时,更加大了对标准、概念等话语权的争夺。所以在2011年第一季度中,我们看到主流网络设备提供商在延续2010年对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跟进的同时,纷纷将自身未来面向云的网络架构、技术理念逐渐清晰的展现出来。笔者认为满足未来云计算特征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才刚刚初现端倪。接下来就请跟随ZDNET ,共同回顾技术理念和产品解决方案。如果说2010年,企业和厂商都在找寻更加宏观的业务特征和技术体系特征的话。那么自2011开年以来,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如果不关注数据中心网络的快速变化,将无法充分利用基础架构和虚拟化的战略;如果不重新定义满足自身发展的数据中心整体优势,就无法使用到云计算所带来的灵活、弹性、成本低廉的业务模式和服务。同理,厂商如果不了解企业对云计算的诉求,不定义满足企业业务特征的架构和技术理念,不满足支撑云计算服务的数据中心网络特征,就无法未来在变化的趋势中游刃有余。锐捷网络汇聚云的力量在2010年在数据中心市场相对平静的锐捷,在2011年初高调推出满足云计算特性的数据中心系列产品。业务特征方面,锐捷看到数据量的迅猛增长给数据中心带来压力,因为新业务需要更多的协作,更多服务质量的评估,来自数据中心维护和管理的压力,协调业务使用和迁移等等。技术特征方面,锐捷RG-12000系列、RG-S6200核心和接入产品全线支持FCoE ,采用超大缓存设计,基于100G 平台设计,采用802.1Qbg VEPA标准支持数据中心虚拟化特性,实现硬件芯片支持TRILL 协议。在TRILL 技术标准未定,厂商分列TRILL 和SPB 不同阵营的情况下,锐捷需提出针对TRILL 标准的自身技术理念,今天我们看到了锐捷网络在新一代数据中心一蹴而就的创新产品和研发实力,那么未来锐捷数据中心产品在高端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以及耕耘多年的教育、医疗行业行业的实际案例部署,更值得我们期待。瞻博网络(juniper )定义QFabric 特征瞻博网络在基于层云计划的研发计划下,不断对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用户体验、经济优势,灵活性等方面寻求突破。继2010年提出了3-2-1的扁平网络架构演进策略后,在2011年2月推出了全新的数据中心架构QFabric 。在业务特征方面,QFabric 专门用于搭建不同规模的高效、经济、动态和易于管理的数据中心,强调用户体验与经济优势的平衡,强调渐进式的QFabric 过渡方式,在保证企业原有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对现有的数据中心进行扩展。技术特征方面,QFabric 最明显的2个特征是:首先能够将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服务和网络资源转变为完全可替代的池,在基础架构或应用无需相互详细了解的情况下,即可动态、快速地对这些池进行分区;这也是数据中心实现简洁、高效和安全的关键所在。其次,QFabric 能够极快地将资源相互连接,延迟极低,同时还能确保公平;这是获得高性能和进一步改进效率的关键所在。当然还包括高可靠性和可扩展的模块化、分布式部署,单一的逻辑设备,对虚拟化的支持等7大特征。QFabric 由QF 节点分布式决策引擎、QF/互连高速传输设备和QF/引导器三个组件组成,QFX3500是QFabric 家族中的首个产品,也是部署QFabric 架构的基础。我们确实没有想到,瞻博网络扁平的一层网络架构会来的如此之快。先不论QFabric 是否真如瞻博所说的那样,是其未来10年所定义的数据中心架构基础,但从层云计划到3-2-1架构,再到QFabric ,我们可以感觉到瞻博在数据中心所投入的心力和智慧。虽然QFabric 受到业界许多合作伙伴的追捧,并展开广泛的合作,但作为私有的架构,目前还没有开放的时间表。与其他厂商纷纷站队支持TRILL 和SPB 不同,瞻博网络另辟蹊径提出QFabric ,对即将在2011年底通过的TRILL 标准并不感冒。在数据中心大行标准化的今天,反其道而行,勇气可嘉但也值得商榷。H3C S10500峰云再起2010年是H3C 在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急行军的一年。其S12500广泛的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等高端行业市场,并取得斐然的成绩。在2010年推出数据中心FCoE 产品和软件特性、基于VEPA 标准产品的研发动态、多款针对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产品S12500的业务模块以及针对数据中心管理的iMC 应用管理和服务运维管理组件后。在2011年2月,发布了针对“云”应用需求的新一代核心交换机S10500系列。在业务特征方面,S10500系列将在未来承担云应用的承载,广泛的部署于园区网核心、城域网汇聚以及数据中心业务汇聚等多种场合,满足企业网络本身规模和带宽的增长,将云计算本身具备的特性引入到企业网中,为企业启动云计算网络搭建,云数据中心互联等着手进行云互联准备。技术特征方面,S10500在架构、性能、虚拟化和多业务处理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包括架构,转发性能,端口密度,接口带宽,业务板卡融合,升级的无线融合以及节能设计,比如转发性能方面,整机交换容量可达到11.52TB ;端口密度方面,线速万兆端口密度提升了4-12倍,整机可以提供572个线速万兆端口;接口带宽方面,S10500支持440G 的单板等等。H3C 正在迅速的完善其数据中心全产品线,并积极推进相关标准的的制定工作。据H3C 透露在2011年,H3C 将推出基于VEPA 草案2标准的数据中心产品。我们都知道惠普和H3C 一直是VEPA 标准的倡导者,并得到众多厂商的认可。无疑H3C 正在积极跟上与思科UCS 提供端到端VN-TAG 部署的距离,而目前H3C 针对TRILL 标准基础上的自身技术架构理念还并不清晰。而目前思科与惠普关于虚拟接入标准的争议仍在继续,所以惠普来自VCE 联盟的压力也肯定不小。思科携网络架构优势发力云计算整体战略在2010年推出FabricPath 架构之后,进一步稳固了思科新一代数据中心战略的地位。2010年底携全新的统一网络服务与统一计算和统一交换矩阵一起,提升企业桌面虚拟化和公共或私有“云”等全新业务模式。而就在近日,思科将整体的云计算战略公之于众,整体网络架构的优势凸显。在云计算业务特性方面,企业将迎来网络数据量,用户终端量激增,以及视频互动分享、设备协同、物联网等应用的浪潮,足够智能的数据中心网络将能够提供整合的资源,支持IT 工作负载的快速变化和物理设施的调配;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云提供互联互通;结合思科智能互联生活的构想,提供云计算架构的综合服务架构模型。落到数据中心对业务特征的支撑,思科认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的变革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恢复力较强的环境,扩大交易;提高客户分析能力,增加市场份额;创建支持产品创新的基础设施;合并或收购公司,提供新收入;缩减IT 成本,进入新的地理区域。云计算技术特性方面,思科针对云业务和服务的部署,提供包含数据中心、虚拟化等技术与产品的支撑,同时也开发和推广协作、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应用。在数据中心技术特征方面,思科数据中心全新架构随着统一网络服务的加入,构成了统一计算、统一交换矩阵和统一网络服务的整体架构优势。2011年3月,思科推出的FCoE 新产品配备了从服务器到存储阵列的端到端功能,而且与之前的产品一样也得到了Nexus 和MDS9500网关的支持。另据业界揣测,思科正在开发新的基于博通(Broadcom )芯片而不是思科自己开发的ASIC 芯片的Nexus 交换机,产品线代号“Jawbreaker ”。虽然思科正在通过完善的产品线,打造网络架构驱动的云平台。但正在感受到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比如基于TRILL 标准的FabricPath ,仅仅将数据中心的3层简化到了2层,而瞻博的QFabric 已经是一层了。虽然思科未对Jawbreaker 过多置评,但是对QFabric 压力的反应,也得到了众多分析师不约而同的认可。虚拟接口标准的制定,思科感受到了来自惠普等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虽然有VCE 联盟的强有力支持,但VEPA 的优势也得到了众多网络设备厂商的认可。而更多的挑战,可能会来自思科自己,在前段时间钱伯斯给思科员工的备忘录中,提到将在五大业务中强化领导力,优先顺序数据中心虚拟化和云计算排在第三位,协作之后;同时如何尽快将全面技术架构产业化,当然这也同样是QFabric 面临的问题。这里我们简要回顾了2011年第一季度,主流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在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战略针对业务特征和技术特征的进展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