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1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4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总学时:204 学分:12理论学时:204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开课学院:文学院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大纲执笔人: 大纲编写时间:2008年12月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院长审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主干课程。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5)提纲中加 * 号的为背诵篇目。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1)正确理解文本,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表一:先秦至六朝文学作品选编次章目教 学 内 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或 手 段课 后 作 业思考题练习题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先秦诗歌选讲12讲授二先秦叙事散文选讲7讲授三先秦哲理散文选讲7讲授第二编秦汉文学一汉代诗歌选讲7讲授二秦汉散文选讲7讲授第三编魏晋六朝文学一魏晋诗歌选讲13讲授二南北朝诗歌选讲8讲授三魏晋南北朝辞赋选讲7讲授合 计68表二:唐宋文学作品选编次章目教 学 内 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或 手 段课 后 作 业思考题练习题第四编唐代文学一初唐诗选4讲授二盛唐诗选7讲授三李白诗选7讲授四杜甫诗选8讲授五中唐诗选7讲授六唐代散文与传奇选6讲授七晚唐五代诗词选4讲授第五编宋代文学一北宋前期词选4讲授二欧阳修与王安石诗文选3讲授三苏轼作品选6讲授四北宋中后期诗词选5讲授五辛弃疾、姜夔词选4讲授六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诗选3讲授合 计68表三:元明清文学编次章 目教 学 内 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或 手 段课 后 作 业思考题练习题第六编元代文学一窦娥冤救风尘4讲授二西厢记4讲授三汉宫秋1讲授四琵琶记3讲授五元散曲选讲4讲授第七编明代文学一三国志演义4讲授二水浒传4讲授三明代诗文选讲4讲授四西游记4讲授五“三言二拍”选讲4讲授六明代戏曲选讲2讲授七金瓶梅2讲授八牡丹亭4讲授第八编清代文学一清诗词选讲4讲授二清文选讲4讲授三长生殿桃花扇4讲授四聊斋志异4讲授五儒林外史4讲授六红楼梦4讲授合计68三、本文第一编 先秦文学作品选第一章 先秦诗歌选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诗经的比兴艺术、重章叠句;对楚辞香草美人、结构宏伟的审美特征有直接的感性认识。【重点难点】 诗经的比兴艺术、重章叠句;楚辞象征系统。第一节 诗经选讲一、诗经关雎*1.关于关雎的主题2.关于抒情主人公3.关雎艺术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二、诗经伯兮*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2.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三、诗经采薇1.采薇与诗经的戍边诗2.采薇的内容分析3.采薇的艺术:兴与赋的结合;概括与具体描写结合;写景的翻进一层4.诗经重章叠句的手法、赋比兴的关系四、诗经生民1.内容与结构具体分析2.两个需要讨论的问题3.一个基本史实问题:本诗所反映的周民族与农业文明的关系第二节 楚辞选讲一、楚辞离骚1.离骚的解题与创作时代2.离骚的思想:司马迁的评价;忠君爱国;美政理想3.离骚所创造的诗人自我形象4.离骚的艺术:从象征手法上看;从抒情体制上看;从笔法句式上看二、楚辞山鬼1.山鬼与屈原其他作品2.山鬼形象与主题3.山鬼内容与艺术:结构与层次;人物与心理;抒情与写景;衬托与渲染4.楚辞的流变【思考题】1.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2.简析“杲杲出日”一章与第一章的情感的逻辑关系。3.采薇中的“兴”与“赋”有何关系?从姜斋诗话对“昔我往矣”一章的评价,分析其艺术特点。4.简析生民的史料价值。5.(1)简析离骚“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2)谈谈你对离骚抒情结构的理解。(3)离骚的语言特点。6.简析山鬼主人公形象与主题。第二章 先秦叙事散文选讲第一节 左传选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左传的叙事艺术,描写战争、外交辞令的特点;战国策文章的风格。【重点难点】一、晋楚城濮之战1.战争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对时局的影响2.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3.人物的语言与形象二、烛之武退秦师1.事件发生的有关背景材料2.文章的结构:结构的完整性;结构的起伏性3.记言的艺术论说角度、论说层次、论说语气第二节 战国策选讲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1.结构与主题2.语言与文势3.对比与反衬【思考题】1.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2.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左传的辞令艺术。3.简析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纵横恣肆的文章风格。第三章 先秦哲理散文选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论语与孟子的思想核心,论语的文学意味和孟子的论辩技巧。【重点难点】 论语与孟子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孟子的论辩技巧。第一节 论语选讲论语侍坐章1.论语简介2.侍坐章的文学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活泼的语言形式;诗化的人生境界第二节 孟子选讲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1.孟子简介:孟子的作者与编撰;孟子的思想核心;孟子与论语风格的不同2.孟子的论辩艺术:严谨的逻辑结构;精湛的论辩技巧;独到的语言艺术;奔泻的文章气势3.孟子文章的影响第三节 庄子选讲庄子逍遥游1.庄子及其哲学思想简述2.逍遥游的哲理与艺术:荒唐之言语言的挥洒与谨严;鲲鹏展翅意象的幻化与真实;逍遥自由寓意的哲理与诗性【思考题】1.从侍坐章看论语的文学色彩。2.孟子的论辩技巧。3.逍遥游的哲理与诗性。第二编 秦汉文学作品选第一章 秦汉散文选讲【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谏逐客书构思艺术以及文章气势;史记以人物为核心的史传艺术。【重点难点】谏逐客书构思艺术以及文章气势;史记以人物为核心的史传艺术。第一节 议论文选讲李斯谏逐客书1.背景与中心思想2.艺术分析:严谨的结构;构思的巧妙;对照的手法;奔迸的气势第二节 史传文学选讲司马迁项羽本纪1.项羽本纪史学价值2.项羽本纪文学价值: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结构分析;单一与丰富的统一人物分析;叙述与描写的结合艺术分析【思考题】1.谏逐客书对战国策文风的继承。2.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记的互见法。3.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传文学的人物塑造。第二章 汉代诗歌选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乐府抒情诗与叙事诗不同的艺术特征;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诗的区别与联系。【重点难点】 陌上桑的人物塑造艺术;焦仲卿妻的叙事艺术;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第一节 汉乐府诗选讲一、汉乐府战城南*1.解题:鼓吹曲辞饶歌;战城南主题2.艺术分析:完整缜密的结构;苍凉悲壮的气氛;想象衬托的手法;怨而不怒的风格二、汉乐府陌上桑1.关于罗敷形象的争论2.罗敷形象的创造:正面烘托;侧面渲染;以对话展示人物性格;以自白显现罗敷智慧三、汉乐府焦仲卿妻1.解题:诗歌的来源;乐府诗的几种不同内容2.艺术分析:结构、主题、人物、修辞第二节 汉代文人诗选讲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1.主题:知音难遇的主题与汉末中下层文人的心态2.艺术:悬想寓情的手法;直率自然的美质;句平意远的韵味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解题:迢迢牵牛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2.艺术:拟人化景物为情思;写人化清冷为妩媚;结构化双起为单承;叠字化叙述为描摹【思考题】1.分析“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2.以战城南为例谈乐府诗的气氛渲染。3.阅读杜甫的悲陈陶,试说明战城南对杜诗的影响。4.试分析陌上桑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5.长篇叙事诗焦仲卿妻的叙事艺术与魏晋小说的关系。6.长篇叙事诗焦仲卿妻的结构艺术。7.西北有高楼浅近自然与耐人寻味的语言艺术。8.简析迢迢牵牛星情景交融的艺术。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第一章 魏晋诗歌选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曹诗歌的异同点;曹植诗歌前后期风格的变化;建安诗歌的时代性特点;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点。左思咏史诗对诗境的拓展;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重点难点】三曹诗歌的异同点;曹植诗歌前后期风格的变化;建安诗歌的时代性特点。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点。左思咏史诗对诗境的拓展;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第一节 建安诗歌选讲一、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1.组诗的主题2.艺术分析:分与合抒情主体;显与隐抒情方式;因与革抒情手法二、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1.组诗的内容2.艺术分析:单视点的结构乐府诗的结构方式;质朴的描述对汉乐府诗风的继承;飞动与壮阔诗人自我的精神境界三、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1.诗产生的背景2.诗歌内容与层次3.诗歌的艺术:以叙事为线索,以抒情为主旨,情与景交融,布局自然四、曹丕燕歌行*1.解题:燕歌行与“秋风”、“别日”二曲的关系2.内容与层次3.艺术分析:秋风萧瑟写景;泪下沾衣抒情;短歌微吟节奏五、曹植白马篇*1.解题2.层次与内容3.艺术分析:奇警的形象;飞动的气势;铺陈的手法六、曹植赠白马王彪1.解题2.层次与内容分析3.艺术分析:奔迸中的迂回;深远的意境;语言的华美第二节 正始诗歌选讲七、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1.咏怀诗生成的原因2.咏怀诗的基本内容3.“夜中不能寐”的思想与艺术串讲分析第三节 两晋诗歌选讲八、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1.解题2.层次与内容3.对比的艺术:比兴中的对比;抒情中的对比;引史中的对比九、陶渊明归园田居(选二)*、饮酒(结庐在人境)*、杂诗(忆我少壮时)*1.“少无适俗韵”讲析2.“种豆南山下”讲析3.“结庐在人境”讲析4.“忆我少壮时”讲析5.陶诗艺术风格:自然取景、写心、写意;平淡情淡、语淡、结构淡;玄远质而绮、癯而腴;浑融画面浑融、情景交融、理境统一【思考题】1.短歌行“复调”的抒情主体。2.观沧海中诗人自我境界的显现。3.以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为例简析曹操“气韵沉雄”的特点。4.七哀诗的“诗史”的价值。5.曹丕诗歌的“文士气”。6.比较曹丕与曹操诗歌风格。7.白马篇与曹植早期诗歌的风格。8.赠白马王彪与曹植晚期诗风的变化。9.比较白马篇与赠白马王彪风格的不同点。10、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的抒情特点。11.陶诗情、景、理的统一。第二章 南北朝诗歌选讲【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成熟与异同。鲍照诗歌对乐府发展;阴、何送别诗的艺术特征;庾信入北诗风变化;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重点难点】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成熟与异同。鲍照诗歌对乐府发展;阴、何送别诗的艺术特征;庾信入北诗风变化;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第一节 南北朝文人诗选讲一、谢灵运登池上楼*1.解题2.层次与内容3.艺术分析:挣扎沉沦诗的情感;谢家春草诗的警句;精雕细刻诗的技巧二、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解题2.“对案不能食”的讲析3.鲍照与七言歌行体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解题2.层次与内容3.艺术分析:发端结响;写景层次丰富而又和谐完美;凄婉的情感4.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四、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1.解题2.内容分析3.艺术分析:凄怆的基调;气氛的渲染;隽美的语辞五、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1.解题2.内容讲析3.独特的送别艺术:以“不及”写别情;以神态写别情;以环境写别情4.对唐人送别诗的影响六、庾信寄王琳*1.解题2.小诗韵味分析:前两句两种对举的运用;后两句神态时间的错位第二节 南北朝民歌选讲西洲曲*与敕勒歌*1.解题2.西洲曲讲析3.敕勒歌讲析4.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思考题】1.谢灵运山水诗对诗歌意境的开拓。2.比较陶诗与谢诗风格的异同。3.鲍照对乐府的吸收与改造。4.比较左思与鲍照诗风的异同。5.比较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抒情艺术的不同。6.新体诗的对仗与韵律。7.何逊与谢朓诗风比较。8.举例说明南朝送别诗对唐人的影响。9.联系小谢的玉阶怨说明南北朝小诗的韵味。10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选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以及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重点难点】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第一节 魏晋辞赋选讲一、曹植洛神赋1.创作时间2.凄艳的爱情传说3.内容与主题4.表现艺术:鲜明生动的形象;刻画细腻的情感;华美绮丽的语言;铺张渲染的描写5.与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简要比较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关于“序言”2.结构与层次3.情感的挣扎与超越4.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第二节 南朝赋选讲三、江淹别赋*1.别赋与恨赋2.别赋内容与层次解析3.别赋的艺术:选材的典型;情感的凄苦;语言的浓艳【思考题】1.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2.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3.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第四编 唐代文学作品选第一章 初唐诗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具体了解,掌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重点难点】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第一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二、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第二节 骆宾王在狱咏蝉(机动)一、咏蝉与抒怀的结合二、物我关系的处理第三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写作背景二、感情特点三、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第四节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层次内容二、感情特点三、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四、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五、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思考题】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2.试分析骆宾王在狱咏蝉与虞世南蝉、李商隐蝉的异同。3.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4.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 第二章 盛唐诗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盛唐诗歌更深入了解,掌握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重点难点】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第一节 孟浩然过故人庄*一、平淡二、浑厚第二节 王维诗选一、山居秋暝*1.烘托总的印象情绪与具体的描写刻划相结合2.化静为动二、鸟鸣涧*1.以动写静的手法2.境界及禅意三、终南山*1.王维山水诗的多种笔墨2.以画法入诗,诗画结合四、送元二使安西*1.感情特点2.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巨大的影响第三节 高适燕歌行*一、写作背景二、思想意义三、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四、环境描写的作用第四节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奇情壮彩二、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三、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四、语言及音韵特点第五节 王昌龄出塞*和闺怨一、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二、理解出塞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三、闺怨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四、闺怨第三句的作用第六节 王之涣凉州词*一、旗亭画壁的传说二、首句异文辨析三、末句主旨辨析【思考题】1.如何理解王维终南山“诗中有画”的特点?2.王维鸟鸣涧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3.与其他送别诗相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感情上有什么特点?4.体会孟浩然过故人庄淡而有味的特点。5.高适燕歌行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7.如何理解王昌龄出塞后两句议论的意义?第三章 李白诗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诗歌的内容与艺术风格,掌握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长干行中的女性形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重点难点】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长干行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第一节 李白蜀道难*一、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二、层次内容三、喷发式的抒情方式四、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五、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六、语言特点第二节 李白将进酒*一、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二、纵横跌宕的结构三、雄奇狂放的风格四、夸张手法第三节 李白长干行一、展示了一部身份为商妇的女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史二、李白诗歌对女性题材的处理及其透露的进步思想第四节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二、感情的复杂多变三、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第五节 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望庐山瀑布水一、早发白帝城绝处逢生的欢快之情二、望庐山瀑布水中诗人的主观色彩【思考题】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 2.如何评价李白将进酒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3.长干行是怎么描写女性形象的?体现了怎样的进步思想?4.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5.如何理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复杂多变的感情?8.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的主观性。9.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第四章 杜甫诗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的了解杜甫诗歌内容与艺术,掌握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三吏”、“三别”。【重点难点】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三吏”、“三别”。第一节 杜甫兵车行*一、写作背景二、记事与记言结合三、语言特点第二节 杜甫石壕吏与新安吏一、“三吏”、“三别”组诗的写作背景和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二、石壕吏叙事中饱含深情和笔法洗炼的特点三、新安吏的写实手法第三节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写作背景二、层次内容三、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四、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五、沉郁顿挫的诗风六、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第四节 杜甫春望*一、春望情景与时事交融的手法二、春望中诗人自身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第五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登高*一、分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二、登高格律精严的特点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思考题】1.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诗史性质与沉郁顿挫的风格。3.新安吏诗中对话的意义。4.如何体会石壕吏中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5.如何分析春望情景交融的手法?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怎样表现杜甫欣喜若狂的心情?7.分析登高的格律特点。第五章 中唐诗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了解中唐诗歌,掌握韩愈山石的散文化特征;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语言特色;白居易轻肥的对比艺术;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特点。【重点难点】韩愈山石的散文化特征;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语言特色;白居易轻肥的对比艺术;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特点。第一节 韩愈山石*与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山石的散文化特征二、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的感情内容与艺术特色第二节 李贺雁门太守行*与李凭箜篌引*一、雁门太守行浓墨重彩的语言二、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的特点第三节 白居易轻肥一、讽刺宦官的主题二、对比的手法第四节 白居易长恨歌*一、创作背景与层次内容二、主题辨析三、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四、完整曲折的情节五、传神的人物描写六、浓郁的抒情气氛七、章法和语言特点第五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与白居易原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关联二、感慨中蕴有达观情怀三、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第六节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一、写作背景二、感情内容三、次联“赋中之比”的手法【思考题】1.谈谈韩愈山石散文化的表现。2.李贺雁门太守行如何表现我方失败的正义战争?3.阅读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分析李凭箜篌引与它们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之处。4.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白居易原作的联系及超越。5.以轻肥为例,说明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6.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白居易长恨歌与它的不同之处。7.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白居易长恨歌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 第六章 唐代散文与传奇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了解唐代散文与传奇,掌握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对骈文规范的遵守与创新;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性与艺术成就;白行简李娃传在情节、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重点难点】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对骈文规范的遵守与创新;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性与艺术成就;白行简李娃传在情节、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第一节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本文的性质二、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三、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四、骈文规范的遵守和创新五、结构特点六、典故的运用第二节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一、创作背景与思想主题二、议论与叙事的结合三、英雄形象的刻画四、气势充沛、饱含感情第三节 柳宗元小石潭记(机动)一、善于体物的特色二、感情特点第四节 白行简李娃传一、层次内容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四、描写细致传神五、对比手法【思考题】1.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2.理解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意义。3.以张中丞传后序为例,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4.以小石潭记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5.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第七章 晚唐五代诗词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了解晚唐五代诗词,掌握赤壁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山行的丰富内涵;李商隐锦瑟、无题的比兴象征;温庭筠菩萨蛮的艺术特点;李煜虞美人的艺术成就。【重点难点】赤壁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山行的丰富内涵;李商隐锦瑟、无题的比兴象征;温庭筠菩萨蛮的艺术特点;李煜虞美人的艺术成就。第一节 杜牧诗选一、赤壁*1.赤壁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感慨2.赤壁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二、山行*1.山行色彩鲜明的画面2.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哲理内涵3.山行凝炼的语言第二节 李商隐诗选一、锦瑟1.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2.抒情委婉含蓄3.朦胧凄艳的意境4.典故、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二、无题*1.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2.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三、夜雨寄北* 1细致揭示情感起伏变化的过程 2诗中的生活美第三节 温庭筠菩萨蛮*一、感情内容二、艺术特征第四节 李煜虞美人*一、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二、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题】1.赤壁如何将历史艺术化?2.理解山行诗中丰富的内涵。3.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4.以无题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5.以温庭筠菩萨蛮为例,分析花间词风。6.李煜词中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第五编 宋代文学作品选第一章 北宋前期词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北宋前期词的发展与变化,掌握晏殊浣溪沙情中有思的特点;柳永雨霖铃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柳永望海潮的铺叙技巧。【重点难点】晏殊浣溪沙情中有思的特点;柳永雨霖铃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柳永望海潮的铺叙技巧。第一节 晏殊词选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情中有思的特点 2.闲愁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1.蝶恋花境界开阔高远2.“得风人深致”第二节 欧阳修词选一、踏莎行*(候馆梅残)1.恰切的比喻、深远的意境2.两片各有分工,但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3.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1.是否有寄托2.分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第三节 柳永词选一、雨霖铃*1.内容的新变2.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3.铺叙手法4.语言形式二、望海潮*1.内容及其意义2.铺叙技巧3.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思考题】1.晏殊浣溪沙的感情特点。2.晏殊蝶恋花的境界有何特点?3.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4.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柳永以赋为词的手法。第二章 欧阳修与王安石诗文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了解北宋诗文革新的成果,掌握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声的描写艺术、王安石明妃曲在命意上的创新。【重点难点】欧阳修戏答元珍抒情特征,秋声赋对秋声的描写艺术;王安石明妃曲在命意上的创新第一节 欧阳修秋声赋* 一、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二、表现秋声形象感人三、文赋的形式第二节 欧阳修戏答元珍(机动)一、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三、跌宕变化的章法第三节 王安石明妃曲*一、命意新警二、层次内容三、昭君形象的刻画四、以议论来深化主题【思考题】1.欧阳修秋声赋如何表现秋之声?2.与宋人同类诗歌相比,王安石明妃曲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 苏轼作品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理解苏轼的文学成,掌握惠崇春江晚景作为题画诗的成就;饮湖上初晴后雨遗貌取神的手法;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词所体现的苏词旷达风格;前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意义;前赤壁赋作为文赋的特点。【重点难点】惠崇春江晚景作为题画诗的成就;饮湖上初晴后雨遗貌取神的手法;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词所体现的苏词旷达风格;前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意义;前赤壁赋作为文赋的特点第一节 苏轼诗选一、新城道中1.善于捕捉活动变化中的景物2.平凡而新鲜的生活美3.行云流水般的语言风格二、惠崇春江晚景*1.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2.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三、饮湖上初晴后雨*1.遗貌取神的手法2.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第二节 苏轼词选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感情内容2.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3.白描手法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望月怀人之情2.高远的境界3.旷逸的风格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1.卜算子的主旨问题2.比兴手法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定风波以生活小事包含人生哲理 2.诙谐、轻松的语言五、念奴娇(大江东去)*1.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2.“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3.豪放词的代表作第三节 前赤壁赋一、创作背景二、层次内容三、复杂的心情四、主客问答的意义五、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六、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思考题】1.分析新城道中的语言风格。2.结合惠崇春江晚景谈谈题画诗与所题之画的关系。3.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4.苏轼江城子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为什么?5.结合苏轼水调歌头,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6.卜算子咏物与寄托的巧妙结合。7.体会定风波中乐观旷达的精神。8.分析念奴娇的豪放风格。9.如何理解前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10、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与苏轼的前赤壁赋,谈谈文赋的特点。第四章 北宋中后期诗词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北宋中后期诗词,掌握黄庭坚登快阁的艺术特色;晏几道临江仙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秦观鹊桥仙对牛女题材的新开拓;贺铸青玉案的结句;周邦彦六丑的铺叙手法和体物工巧;李清照声声慢的叠词艺术。【重点难点】黄庭坚登快阁的艺术特色;晏几道临江仙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秦观鹊桥仙对牛女题材的新开拓;贺铸青玉案的结句;周邦彦六丑的铺叙手法和体物工巧;李清照声声慢的叠词艺术第一节 黄庭坚诗选一、登快阁1.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2.登快阁的用典、炼字二、题竹石牧牛(机动)1.题竹石牧牛对画面的再现2.题竹石牧牛中的谐趣第二节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忆旧怀人的怅惘二、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三、分析“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四、结构特点第三节 秦观词选一、鹊桥仙(纤云弄巧)*1.鹊桥仙对神话题材的巧妙把握2.鹊桥仙:以议论入词二、踏莎行(雾失楼台)*1.由凄婉至凄厉的词境2.比兴象征的手法第四节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微塘路)一、美人过后的怅惘二、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第五节 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一、六丑借咏物来抒怀的手法二、六丑的铺叙手法和体物工巧第六节 李清照词选一、声声慢*1.借秋景以渲染愁情2.十四个叠字的运用3.声声慢音韵悲切的特点二、醉花阴*1.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思考题】1.结合有关诗歌,论述黄庭坚诗歌的特征。2.分析晏几道临江仙词的结构特点。3.比较同类诗词,看秦观鹊桥仙词的新意。4.分析贺铸青玉案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5.结合周邦彦六丑谈谈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6.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就愁情和风格而言,与前期词作有什么不同?第五章 辛弃疾、姜夔词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南宋词发展与变化,掌握辛弃疾水龙吟豪放而不失蕴藉之致的特色;辛弃疾摸鱼儿的比兴寄托;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姜夔扬州慢的用典与对比。【重点难点】辛弃疾水龙吟豪放而不失蕴藉之致的特色;辛弃疾摸鱼儿的比兴寄托;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姜夔扬州慢的用典与对比。第一节 辛弃疾词选一、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1.感情内容2.结构大开大合,层层转折3.豪放而不失蕴藉之致4.大量用典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伤春宫怨中的政治内涵2.比兴手法3.柔中有刚的风格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创作背景2.怀古与伤今的结合3.大量用典的意义4.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四、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1.青玉案:“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2.青玉案对比手法五、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破阵子豪壮的风格2.破阵子的结构特点第二节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黍离之悲,今昔之感二、借景抒情三、对比手法四、大量化用前人词句【思考题】1.清人谭献说辛弃疾水龙吟词有“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请谈谈对此的理解。2.分析辛弃疾摸鱼儿词的比兴象征手法。3.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苏、辛的代表作,谈谈对此的理解。4.分析姜夔扬州慢词的主要艺术手法。第六章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诗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南宋诗的内容与艺术有进一步了解,掌握陆游关山月的层次章法;书愤的对比手法;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赏析;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体现的诚斋体特色。【重点难点】陆游关山月的层次章法;书愤的对比手法;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赏析;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体现的诚斋体特色。第一节 陆游诗选一、关山月(机动)1.爱国感情2.层次章法3.艺术手法二、书愤*1.思想感情2.对比手法3.分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三、游山西村*1.思想感情2.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四、示儿*1.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2.永远的遗恨第二节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一、闲适之情二、体现诚斋体的特色第三节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一、“采菱辛苦废犁锄”所表现的农家苦二、“新筑场泥似镜平”所表现的农家乐三、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思考题】1.分析陆游关山月的层次章法。2.陆游游山西村与孟浩然过故人庄有何异同?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陆游的爱国情怀。4.举例说明诚斋体的特点。5.结合作品论述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第六编 元代文学作品选第一章 窦娥冤【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关汉卿代表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貌,认识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理解该剧的戏剧冲突及其实质,掌握窦娥冤的悲剧意蕴;理解救风尘的喜剧风格和戏剧冲突。【重点难点】 窦娥形象,窦娥冤的悲剧意蕴。第一节 窦娥冤一、题材溯源二、窦娥冤的戏剧冲突三、窦娥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四、窦娥冤的悲剧审美风格第二节 救风尘一、解题二、赵盼儿形象三、戏剧冲突及其价值【思考题】1关汉卿窦娥冤与救风尘在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2窦娥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作品是如何表现的?3窦娥冤中三桩誓愿和鬼魂诉冤情节有何作用?4救风尘戏剧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该如何评价?5背诵:窦娥冤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第二章 西厢记【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厢记主题的进步性和崔莺莺形象的特质,认识西厢记的语言风格和体制特征,学会分析戏剧作品的美学风貌。【重点难点】 崔莺莺形象,西厢记的语言风格和体制特征。第一节 主题倾向一、形象特质二、情节意义第二节 艺术风貌一、语言风格二、体制特征第三节 文本精读:长亭送别一、情感二、语言【思考题】1崔张故事的意义何在?2崔莺莺形象的内涵和价值何在? 3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有何特点?4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各有何作用?5背诵:西厢记长亭送别之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收尾。第三章 汉宫秋【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该剧选用历史题材的时代意义和特点,赏读汉宫秋的语言艺术。【重点难点】历史题材的特点与意义,语言艺术。第一节 题材意义 一、选材特点 二、汉元帝形象第二节 语言艺术一、情感表现二、修辞【思考题】1.汉宫秋中的汉元帝形象有何特点?其意义如何?2.汉宫秋的语言特点如何?第四章 琵琶记【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琵琶记成为“南戏之祖”的原因,掌握“三辞三不从”的内涵及其意义、作品的结构艺术,认识作品在明代盛行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