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1、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2、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3、除了赞美,要有惩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棍棒教育。4、让他坚持一样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5、从小学开始,一定要分点家务给他做。6、爱他,也要一样爱他的爸爸(妈妈),永远。他会记住的,学会爱他的爱人和孩子。7、别上奥数,那里最擅长用培养天才的口号折腾普通人。8、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9、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10、为他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但请不要仅仅为了考级或升学去学。11、试试和孩子一起看课外读物。好书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良师益友。12、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即使你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13、当他耍赖时,绝不妥协。14、每月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次两小时以上。15、小孩子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16、孩子越大,我们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点,请一直用他刚出生时候的眼光去欣赏他。17、下棋,游泳,骑自行车,打升级,K歌,这些普通人都爱玩的项目可以早点教会他。18、除了成长中教给他诚信,善良,孝顺,尊重,原则等基础的东西外,也要包容并认同他个性,专属的特质,毕竟他是唯一的。19、灵魂要自由,思考要独立,活得要真实。父母应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求助人”2013年成都10岁男孩从30楼跳楼身亡事件,留在课本上最后一段话也算遗言吧:“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最大的遗憾是,孩子,你既然都已经对于正在面临的困境那么害怕了,为什么不向父母求助?吁请每一位为人父母者警醒,请重新审视你在自己孩子心中的位置!你是否是未成年孩子心目中的“第一求助人”!请认真考量,能否确认自己一定是孩子心中最安全的避风港,当孩子遇到任何困难,是否本能地向爸爸妈妈求助?如果答案不确定甚至是否定的,请放下手头所谓更重要的事,认真思索几分钟这件最重要的事,接下来需要你做点什么了。因为生命太可贵,我们输不起!我们现在有些父母,最大的愚蠢在于,听从了所谓教育需要家长“全面配合”一套说辞,把原本应该充满温暖、温馨与安全感的家庭,营造成了另一个让孩子内心绝望的冷冰冰的难以亲近的物理场所。从今天起,请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吧。从今天起,请坚定一点,如果您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比较大的沟通障碍,请首先检讨自己这个成年人。甚至先把结论固化,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根源一定在大人。成年人是“因”,孩子的表现是“果”。要想改善,只能先从“因”开始。那些动辄讽刺责骂甚至体罚孩子的家长,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还将面对更加难以承受的各种可怕后果,请到此为止。作为孩子的父母亲,能有幸呵护陪伴支持孩子成长,从紧紧相拥到逐渐放手,这不过是这个生命成长道路中很重要的一份子,怎么能视其为私有财产甚或挣分工具?这位叫傅艳的妈妈与叛逆倾向的青春期儿子之间超有效的煽情式对话:一次孩子考试成绩下降明显,家长被老师重话约谈,当晚孩子表情桀骜不驯,一副死扛到底的叛逆样子,说话特别冲。之前孩子爸爸很生气,毕竟这样被老师训一顿还是很丢脸的。尤其看儿子不思悔改的样子,恨不得痛打他一顿。好在这对父母之前已经达成共识,父亲还在气头上尽量少说话,让妈妈先唱主场,煽情为主。妈妈努力先让自己平静下来,三个人坐在一起,只明确了一个内容:“儿子,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亲人,我们永远是最亲的人。爸爸妈妈不是因为你考试成绩好,所以才来爱你,假如没考好就不爱了?这太滑稽可笑了是不是,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即便你考零分,考负分,甚至更差,爸爸妈妈只是和你的感受一模一样,会跟你一起沮丧,会对你的未来有些担忧。仅此而已。你是我们最心爱的心肝宝贝,今生今世都是,这点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如果按照你爱玩的游戏中的规则,我们仨永远是一伙儿的!学校老师无论好与不好,其实都是外人。他们期望能帮助你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感恩他们、谢谢他们。至于能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我们尽力而为就行了。爸爸妈妈相信你。儿子,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同一个阵营的支持者,是无条件支持你的人,无论你遇到天大的问题,都可以不动脑筋地向爸爸妈妈倾诉、求助,因为我们血脉相连。相信将来等儿子长大成人、顶天立地了,就该换成爸爸妈妈无条件向儿子倾诉求助了,是吗?我们是最好的伙伴。”这场谈话只有几分钟就结束了叛逆少年的心重新又暖暖的。在儿子10岁左右,这个妈妈那段时间特别忙,几乎每天都很晚才到家,可儿子常常坚持不睡觉等妈妈,就为了等妈妈轻轻推开门,抱一抱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只说一句话,“妈妈最爱你,晚安”。也许我们做不到成为最完美的父母,但至少可以做到一点,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有安全感、做事有退路。让我们的孩子在遇到困境、遇到自己迈不过的坎儿、遇到类似“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的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祝福每个家庭都美满幸福,因之每个家庭里的孩子将有望幸福快乐。需要每位成年人为之努力。教育孩子的7个大于号感受道理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一天到晚就讲些破道理”“大事小事都要讲一百遍”“从幼儿园讲到现在”,这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当你开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习惯神童我们对于奇迹的盼望可以说是烙在基因里的,人类对自身奇迹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国人的神童情结尤其重!在生命中能与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经历实在不多,如果能生个神童的话,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实际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为归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全世界各国的神童事迹都证明了神童并不神奇。因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而出名的德国奇才卡尔威特8岁时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五门学问,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大学,16岁获博士学位。至此他成功了吗?23岁他发表了但丁的失误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不是人们期盼的大科学家,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奠定他是伟大人物吗?充其量“小作”而已。韩国宇宙级神童金雄熔3岁多就入汉阳大学学习,4岁到日本电视台表演,3分钟解决了一道不定积分的大学试题,全世界为之惊骇!但17岁参加高考,在录取生中他名列倒数。神童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只不过贡献了一个奇迹现象,说明人类大脑的潜力无限罢了。那么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也不错,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单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父母都做不好,谈什么培养神童?可以说,父母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培养恶劣习惯。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学习其他行为的机会。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做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空间爱心卢勤总结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说到底“三小”是“一小”:心灵空间的狭小。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健康地成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啊,可爱心带来的却是亲子关系的一片紧张,不满者有之,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杀者有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处在从含在嘴里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两个极端阶段。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心理营养不良、心灵枯萎、心理夭折而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许多父母以各种理由把孩子捆在学习上,告诉孩子未来社会竞争多么激烈,孩子几乎没有自由,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爱心”斩断,没有体验哪有思维的成长?哪有空间的扩展?当孩子最终对一切都无所谓时,父母无回天之力,心理咨询也同样异常艰难,一个16岁的中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竞争,我现在就不想竞争了”。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它靠什么打未来?中外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刻的认识。空间在人格心理学上也意义重大,人的素质多大来源于业余活动,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时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空间意味着一个人的安全范围,它带来的问题是被动、束缚、控制,这种人长大了只能做机械的事,并对爱人有疯狂的控制欲,伤害家庭伤害下一代。而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则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品德分数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能力、专业、学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你很难有做事的机会,或者是做不长。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中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标。人格中个体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伸为博爱。美国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父母每周一次贴出要孩子干的家务劳动内容,检查完成情况,给予家务报酬,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劳动是中国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国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业做没做”“考了多少分”。被母亲逼学习而杀死母亲的少年犯徐力他只自豪两件事,一是给一位孤寡老人做过饭,一是在母亲生病时搬过煤气罐。一切恶劣品德从好逸恶劳开始,如果父母正在培养这样的人,那么,这个家庭也就差不多完了!状态能力智力是许多父母脑海里另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于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了。现在许多父母已经意识到最终5丕是能力重要,所以看重素质教育,并且接受了情商概念。我在这里不用情商智商,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太专业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而“状态”更形象,它比能力更重要。我们都有一种体验,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声音、动作、食欲全变了,而一旦恢复,又神清气爽,理想的云帆又高悬起来,这就是状态。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也看到,运动员不在状态时,便出不了成绩。能力不重要,如何出色地发挥能力才重要啊!许多儿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天真灵气,活泼、浪漫、欢笑在他们身上已不复存在。作业本前磨蹭,奥数班上瞌睡,钢琴课上发呆,现在的中小学生三分之一以上厌学,是他们智力不行吗?不,是他们根本就不在学习的状态!唠叨、逼迫、打骂、讽刺、父母之间的争吵早让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发挥,完全是一种病态。不在状态,奢谈什么成长,奢谈什么未来!说真的,成人身心疲惫已经够不幸了,如果从儿童开始就是身心疲惫的状态,就是机械的状态,父母把孩子带到世上做什么啊!孩子状态好,比什么都重要,一好百好。有父母说起孩子,“要他学习就死了,要是做怪事马上就活了”,找到状态谁都会活的,哪里让他活哪里就是他成长的方向!我们都渴望回到童年,不就是渴望童年的状态吗?请父母们相信,大凡一个能做出成就的人都是永葆童心的人!保护好孩子的童真状态是父母的责任。兴趣知识由于缺乏最高理念,于是一些次要的东西便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许多父母都被这一巨人的声音所蒙倒,现在行不通了,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也不会自动地改变命运,出色地使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许多父母还在逼孩子走一条老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如何出色地使用知识,答案仍然是兴趣。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识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从心理学上讲没有一个人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学什么怎样学,如果把求知的欲望给培养没了,那还唱什么戏啊。求知途径是:兴趣爱好一痴迷,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没有优势那就等着平庸。理念方法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过于不论是年老的祖父母还是许多年轻父母,其教育思想还停留在凭感觉、摆权威或是随大流、赶时髦的摇摆状态,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问题的核心,我们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够支撑孩子一生的哲学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做文章,获得的只是一鳞半爪的破碎的东西。从理念上,现代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园丁型的,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成功,但父母最难,因为它要求父母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是现代人本主义的;第二类是懒汉型的,不懂教育,也没什么责任心,不管不问,靠天收,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一样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传统自然主义的;第三类是倒帮忙型的,不懂教育却特别有责任心,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一分钟也不停止对儿童的戕害,大量失败的孩子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这是扼杀人性的专制主义。三种理念也就是三种思维方式,孩子优秀就优秀在思维方式上,成功从父母开始,就是从父母的理念开始,我要说的就是:理念比方法重要一万倍!母亲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不断有朋友问我: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怎么办?我在回答的时候,很少直接针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做出回答,而是先会问家长自己是怎么做的,孩子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是否顺畅,孩子对学习一直以来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当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时,一个主要方面是学习方法需要调整;另外一个更大的方面,就是孩子的生活、情绪、情感或精神世界有一些内容需要调整。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和孩子做朋友,不要老盯着孩子成绩的变化,而应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父母,“榜样”也好、“教练”也好,“保姆”也罢,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对父亲来说,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要。我在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这本书里也讲过:妈妈的性格与脾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妈妈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妈妈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做事容易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绪是做现代妈妈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妈妈要学的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在看到自己孩子优缺点的时候,做母亲的都不要立即就反应出来。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孩子需要空间去自己成长,母亲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虚”没做好。做不到不露声色、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无法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母亲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难以顺畅。妈妈要学的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妈妈要学的第三个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每位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家长的心态应该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我们需要特别解读以下两个字:一是心,二是情。教育需要有情有礼,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家长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给他穿、给他洗(已经足够大的孩子)。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们讲一些东西的时候,家长再把道理点出来。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才会主动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干扰源。也就是说,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才是最可怕的事。家长必须拥有情绪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你先不要急躁,先平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读任何教育理念都是无效的。因为不能内化和沉淀,你就无法拥有实施教育的资本,无法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己家庭里去实现。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事实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内视,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 今天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是不同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请记住,作为一名母亲,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这是您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做在路边鼓掌的人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所在的班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第23名。久而久之,她便有了这个雅号。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处值得炫耀。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后来,看到一则9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幽怨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想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说将来要做央视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有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料厂办公设备管理规范制度
- 化肥厂采购设备更新规章
- 2025年小学租房合同范本
- 粤教版高 一 信息技术 必修一教学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
- 3.3《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 本册综合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六年级下册青岛版(六三制)
- Unit 4 Perseverance and Success Exploring and Using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重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2025江苏苏州常熟市基层公共服务岗位招聘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25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矿山企业工伤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合同
- 建筑施工模板及脚手架安装拆除一体化承包合同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设计”赛项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大学安全纪律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新版汉字听写大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案
-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结构分析
- DB32-T 4981-2024 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规范
- 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 新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方案
- 新生儿病房探视制度
- 2024年《13464电脑动画》自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给我一颗原始星球 (小镇舍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