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差异原则_第1页
数字文化差异原则_第2页
数字文化差异原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数字翻译6, 8, 9, 7, 4, 13,数字的文化信息差异 数字广泛用于文学、艺术作品当中,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但由于不同民族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由此赋予数字文化信息也存在差异。 a. 习惯表达差异 例l:Groups of cavalry orderlies in threes and fours ran across the riverbed by the ranks of thetroops 译:一队队骑兵侦察员和三五成群的骑兵通信员,从部队行列边的河槽里跑过去。英语用的是“三三四四”而汉语却是“三五成群”,这并非译错,而是各个民族表达习惯不同。 例2:Nine times out of ten the train is late 译:火车十有八九部晚点 英语用的是确切的数字“十有九次”,而汉语却是一个约数“十有八九”这也并非译文出错,而是因为各民族表达习惯不同,事实上英语原文也是一个约数,并非确切的统计,收稿日期:20080115作者简介:曾邵求(1966-),男,湖南邵东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语言文化研究。相当于“总是”。 英汉数字表达的习惯差异,体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其中的数字都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更改。 b. 模糊语义的语用差异 数字是概念和符号的结合,它的基本功能是计算,但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数字往往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而只是一个泛化的虚数,这就是数字的模糊语义现象。数字的模糊用法一般具有较鲜明的民族性,它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例:she has to do all the cleaning and washing and cooking and shopping and a hundred and one other things 译:她又要洗、又要涮、又要做饭、又要买菜,还有没完没了的其它事情。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英汉语中数字的虚指意义并不等同,汉语数字虚指多借助“一至十”,“百、千、万”等数字。如,宋代理学家邵康节写的一首五绝: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全诗二十字却把数字一至十完美地镶进去了,这里的数字并无确却的数量含义,而是十分模糊的含义,表达的是一种数字美,它带给人更多的是对清新别致、恬静宜人的田园风景的欣赏和赞美。又如:百战百胜、百感交集、千载难逢、万分感谢等中的“百、 千、万”均指模糊语义。 而英语数字虚指多用较大数目的数字,如a hundred and one(许多)、a thousand and one ways(千方百计)、the eleventh hour(最后时刻,危急的时刻)、a thousand miles away(千里之遥)等等,这些数字均指虚数。c. 喜忌偏好差异 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禁忌和偏好,对数字或日期的崇信和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现象,但由于各民族受到历史渊源,宗教神话及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对某些数字的喜爱和忌讳也各有不同。NextPage 众所周知,中国人对双数情有独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事物由阴、阳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结合,才能滋生万物。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两面:如好和坏、对和错、长和短、明和暗、动和静。在这种文化关照下,双数在汉语中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喜欢双数的偶合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作稳”、百事顺心是“六六大顺”,美不可言的境界为“十全十美”。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双数的崇拜。又比如“六”在中国人眼里是最吉祥不过的数字,俗语“六六大顺”便是最好的印证,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而英语“six”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数字,人们视6为大凶数或大野兽,这在下列习语中可以体现;如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糊涂)hit sib for six(给人以毁灭性打击)Six to one(六对一,相差悬殊)six penny(不值钱)等。双数在西方英语文化里没有受到如此高的礼遇,相反,他们却偏好单数(当然,5和13除外)视单数为吉利、祥和的象征。他们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佰整仟的偶数后面加尾数“一”。如:onehundredandone(十分感谢);have on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a thousand and one ways to help(许多的方法)等等。另外,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西方人对“三”和“七”也推崇备至。西方人常说,The third time is the charm(第三次准灵);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在莎士比亚戏剧里也有Allgoodthingsgobythrees(一切好事以三为标准)等等。 “七”同样被西方国家人们重视,因为上帝在七天内完成了创造世界万物的壮举,耶稣说原谅他人要七乘七十次,圣母玛利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七件悲哀的事,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等等。不过“七”在汉语中却是人们常常忌讳的数字,人们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不挑七、十七或二十七。在我国某些地区,农历的七月七日为凶日,绝对禁止嫁娶,有“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之说。究其原因,这是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而同样在欧美西方国家里,受宗教文化影响,“l3”和“5”(尤其是星期五)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英美民间有句俗语,“Thirteen is an unlucky number ,人们对数字13的忌讳甚至达到了恐惧的地步。也有BlackFriday(耶稣受难日,黑色星期五)之说。 d. 谐音联想差异 这主要在汉语数字文化里表现得尤为突出。汉语拥有着极其丰富的谐音、谐义文化,其中以数字体现得最充分、最淋漓尽致。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种语言像汉语那样有如此众多的数字谐音、谐义及其类比互渗的数文化。例如,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特别忌讳“四”,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等都避免有尾数“四”,因为它与不吉利的“死”谐音。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的忌讳,有的民族反而对“四”极的为崇拜,认为“四”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还有,中国文化里,数字“八”与“发”谐音,“九”与“久”谐音,因此中国人特喜欢数字“八”和“九”,以求生财有道,天长地久。在西方,人们对数字谐音联想方面虽不如汉语数字这样丰富,但也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