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相关问题解析.ppt_第1页
《史记》相关问题解析.ppt_第2页
《史记》相关问题解析.ppt_第3页
《史记》相关问题解析.ppt_第4页
《史记》相关问题解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一、史记的成书二、史记的体例三、史记的版本和注释,一、史记成书,司马迁(前145或135约前87年),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他的一生约与汉武帝相始终。,(一)生平经历,1、乡土文化2、家学传统3、自身修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识广博,年十岁则诵古文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担任太史令,翻阅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三次出游,第一次:20岁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广大地区。第二次:27岁巡视今四川和云南边境。第三次:36岁侍从武帝出游,东达于碣石,见到了大海;西至空峒;到过北部边塞,登上了秦时长城。,4、李陵之祸,天汉三年(前),李陵为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率五千步卒深入匈奴腹地,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他造成极大的创伤。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耻辱变成了动力,使史记成为发愤之作。,(二)创作动机1、采善贬恶,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太史公自序司马谈语,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太史公自序与壶遂论修史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发愤著书,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二、史记的体例1、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候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专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2、以类相从,设立合传,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合传类传附传,3、互见法:避免重复有机补充,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4、融入议论,有史论性质,开创论赞和序论的体例。太史公曰:,三、史记的版本和注释,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顾颉刚等标点。中华书局,1985,史记研究参考书目,史记评林,明凌稚隆辑校、明李光缙增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2史记会注考证,日泷川资言。北京文学古籍出版社,1995史记笺证,韩兆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韩兆琦,男,1933年出生,天津市静海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其后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兆琦教授是著名的史记与传记文学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被誉为“中国史记研究大家”,几十年来,曾先后出版史记笺证、史记通论、史记题评、史记选注集说、史记选注汇评、史记评议赏析、史记博议、中国传记艺术、中国传记文学史、汉代散文史、诗集题评等二十余部专著,同时还主编过史国文学史、唐诗选注汇评等著作。,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李长之。台北:汉京出版社,1983司马迁评传,张大可。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史记研究史略,张新科、俞樟华。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陈桐生。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史记重要问题探讨,“李广难封”原因探析“发愤著书”说创作心理分析“无韵之离骚”辨析,李将军列传,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太史公自序传奇色彩盖太史公负一世奇气,郁一腔奇冤,是以藉此事而发为奇文。李景星四史评议悲剧气氛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茅坤史记钞,战争场面描写突显名将风采,上郡遭遇战将计就计不战全军雁门出击战兵败被俘夺马智逃右北平被围急战拒敌突出重围从卫青出征迷道失期含愤自杀,对比手法:部下程不识李蔡匈奴射雕者胡白马将细节刻画:善射射杀追骑射石射虎以射为戏射裨将,“李广难封”原因探析,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深层原因作者立场,一、客观原因,1、任人唯私、排挤贤能的用人政策。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2、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命运捉弄。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文、景以黄老治国,不修兵革,对于匈奴侵扰,以防御为主。且文帝依重老臣、宿将,李广初出茅庐,虽骁勇,亦无用武之地。武帝年轻有为,主动出击匈奴,重用卫霍等青年才俊,广时已老且“数奇”。,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冯唐易老,(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史记冯唐列传,颜驷不遇,上(汉武帝)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汉武故事,3、私受将印,成为皇权内部斗争牺牲品。汉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的削藩政策,激起了吴楚七国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汉法规定,中央朝臣不得与诸侯交往,李广私自接受诸侯王的将军印,违反汉法。窦太后宠爱幼子梁孝王,景帝为讨母后欢心,曾戏言“千秋之后传梁王”,所以梁王一直心存做皇帝的美梦。梁王私授李广将军印,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和扩充自己的势力,因而犯了景帝的大忌。,4、不具备军功取侯的条件。汉武帝时军功侯的取得标准:其一,捕获敌军王、相、将军、阏氏等;其二,斩敌千级以上(己方损失太大也不封侯);其三,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其四,父亲在战斗中作出重大贡献而死,儿子可封侯。萧平汉军功不够是“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2),二、主观原因,1、治军不严,非大将之才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2、自负其能,逞匹夫之威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李广非大将才,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清代黄淳耀太史公知意,3、胸无城府,缺乏政治敏感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4、讷口少言,不善与人交接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5、残暴狭隘,缺少大将风度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三、深层原因,李广身处封建专制制度确立并巩固的初期,思想中仍保留先秦时代士人崇尚自由的遗风。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汉代统治者大一统的思想格格不入。李广的悲剧应当看作是个性群体与专制统治者相对抗并必然会以失败告终的悲剧。在个性自由、民主与专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根本原因之下,上述各种主客观原因都只是一种外化的现象。,从游士到士大夫,周末乱世,士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尊严,士气高涨,笑傲王侯。王侯无力主宰其命运,可自由选择,朝秦暮楚。只要有才智,就能获得重用,飞黄腾达。汉大一统皇权专制下,士人命运完全操纵君王一人之手,伴君如伴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命运难料,无处遁逃。体制化生存,使之牺牲思想言论自由,丧失人格尊严乃至丢掉性命。汉代文人在两种时代、体制下士人生存境遇今昔对比中,感叹生不逢时,志士不遇,满腹牢骚。,汉代士人体制化生存的焦虑,苏秦张仪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东方朔答客难)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扬雄解嘲),外儒内法的专制统治,汉武帝时代是中国两千年专制制度的开始,汉武帝所推广、施行的董仲舒的春秋公羊之学,及其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一种“外儒内法”的政策,即王霸并用。在宗法关系内部,实行法治,其结果不仅使封建等级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关系,渗透着严而少恩的法治的精神,法本身也被随意解释、滥用而无法可依。,酷吏涌现,酷吏列传写汉武帝时代张汤、义纵、杜周、王温舒等一批酷吏的凶狠残暴。深刻揭露了酷吏残忍的本性和武帝残暴的统治。但也肯定其操守廉洁和不畏权势之精神。张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他治狱时,不问是非,完全看武帝眼色行事,因此最受武帝信任。王温舒任河内太守时,捕人“连坐千余家”,杀人“至流血十余里”。汉法,春天不杀人,他竟顿足说:“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对这样一些酷吏,“天子闻之,以为能”,不断升官。,奴性滋生,万石君父子(石奋及四子建、甲、乙、庆),皆驯行孝敬,无能无学之辈,装腔作势,以“恭谨”状讨主子欢心,官皆至二千石。(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庆)尝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万石君列传),唐代诗人咏李广,李白诗曰:“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李白诗曰:“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杜甫诗曰:“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王昌龄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诗曰:“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王勃曰:“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维诗曰:“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卢纶诗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陈子昂诗曰:“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四、司马迁的立场,1、理性判断受黄老思想影响,在对待匈奴问题上,肯定文景和亲政策,反对武帝大举攻伐,劳民伤财。2、感情共鸣敬重李广为人,欣赏其英雄气概。遭遇李陵之祸,易与李广产生情感共鸣。感情上偏袒李家,抨击当权者。,李陵之祸,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报任安书,3、审美倾向爱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太史公喜爱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出众才华的人物。如“李广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对此等性情中人的描写必然浓墨重彩。卫青为人“仁善退让”,虽受恩宠,获“天幸”而低调处世。此类人非太史公所喜,因而下笔平淡。,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宋黄震史记评林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清黄淳耀太史公知意,“发愤著书”说创作心理分析,经历李陵之祸以后,司马迁的形体精神受到摧残,心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修史动机也有所调整充实。他认为自己也属于发愤著书的类型,是在经历磨难之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抑郁和不平。,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一、释放苦闷情绪,郁积性的苦闷,创伤性的心理痛苦造成强大心理势能,转化为心理内驱力,创作动因。当缺失性体验达到极限,导致心理失衡。诗歌创作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能释放、宣泄被压抑的心理能量,恢复平衡。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二、实现不朽价值,“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论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通过立言使自我得到一种超越肉体的不朽载体。,三、提升艺术内涵,苦难生活使人具有丰富阅历、坚强品性和敏锐的感受力。有助于对人生进行深刻反思,探寻人生答案,成一家之言。使文学作品具有更高艺术价值。,予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之后,苏、李以还,次及鲍、谢,迄于李、杜辈,其间词人闻知者累百,诗章流传者巨万。观其所自,多因谗冤遣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情发于中,文形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今古,什八九焉。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于斯见矣。又有已知理安之世少,离乱之时多,亦明矣。白居易序洛诗序,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江郎才尽,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少孤贫好学,早年即以文才名世,至晚年,安于高官厚俸,不思进取,才力衰退,人谓“江郎才尽”。恨赋、别赋是其代表作。前者历叙古人“饮恨而死”的几种不同情况,后者叙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各种具体表现。二者俱为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感伤色彩浓重,文辞清丽,音韵华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皆写于前期历经辗转流离之时。,不平则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送孟东野序,诗穷而后工,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文章憎命达(杜甫)愤怒出诗人(恩格斯)国家不幸诗家幸(赵翼),刘鹗老残游记自序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始终,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呆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无韵之离骚”辨析,一、相似的创作动机,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九章惜诵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屈平正道行直,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泪,想见其为人。(屈原贾生列传),二、浓郁的抒情性,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槠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今人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君传,即欲养士,若是者何哉?盖具物之情,而肆之于心故也,非区区字句之激射也。明茅坤史记钞,三、强烈的悲剧性,史记112篇传记作品,其中以悲剧人物为标题的有50篇,春秋至汉初长期处于激烈动荡之中,新旧交替尖锐矛盾之中引发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历史悲剧。正因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才在与他的命运相似的悲剧性人物身上融注更多笔墨,产生共鸣,寄予深切同情,抒发人生感慨。,悲剧群像,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他赞扬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的伍子胥,塑造出一位烈丈夫形象。他笔下的虞卿、范睢、蔡泽、魏豹、彭越等人,或在穷愁中著书立说,或历经磨难而愈加坚强,或身被刑戮而自负其材,欲有所用。所述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带有悲剧性,其中暗含了司马迁自己的人生感慨。,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伯夷列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项羽本纪,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喑噁叱咤,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复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和兒女情。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