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俸禄制实行之前北魏官吏的收入.doc_第1页
论俸禄制实行之前北魏官吏的收入.doc_第2页
论俸禄制实行之前北魏官吏的收入.doc_第3页
论俸禄制实行之前北魏官吏的收入.doc_第4页
论俸禄制实行之前北魏官吏的收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184学 号:2114051011 延 边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题 目:论俸禄制实行之前北魏官吏的收入 学生姓名:赵婉莹学 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 业:历史学班 级:2011级指导教师:李玉顺 讲师 二 一 五 年 五 月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北魏(386-534)建国后至太和八年(484)为止,国家对大部分中央、地方官僚没有颁发俸禄,使北魏持续了近一百年百官无禄的状态。北魏建立到439年华北统一为止,长期以征战为立国的重心。当时维持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征战掠夺、临时征发等特殊途径上,较多地保留了军事部落联盟原始形态,统治政策缺乏制度化和稳定性。通过收集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行的研究成果,对北魏建国初期面临的多种社会性质和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社会经济状况,没有建立俸禄制度的主客观原因,无俸禄制度下中央、地方官吏的收入来源,以及这样的收入途径对北魏统治的影响,进行了较细致的探究。北魏建国后,具有游牧部落传统的鲜卑拓跋族统治者面临民族构成复杂和社会经济状况非常复杂的局面,不仅维持了原来的游牧部落的传统分配模式,还受到了开国皇帝道武帝个人意志的干预。无俸禄制下中央官吏的收入来源于班赏、廪给、赏赐物的自然增值、经商等,而地方官吏的经济收入主要靠自行解决。无禄制下的北魏官吏的收入模式又对北魏统治稳定起了积极和消极双向的作用。关键词:百官无禄; 官吏的收入; 班赏 ;廪给 ; 腐败IAbstract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 after the founding until wo eight years (in 484), the country for most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bureaucrats not issue the salary,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lasted for nearly one hundred years without Paul state officials.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the unification of north China in 439 founded, to for a long time in the center of gravity for statehood. Was to maintain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ic basis for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is based on their plunder, temporary purveyance special ways, such as more to retain the original form of military tribal alliances, and lack of institutionalized and stability rule policy.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in the early days after foundation of coexistence of a variety of social nature and a variety of economic form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did not establish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of salary system, no salary system source of income for the central and local officials, as well as to the incom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rul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inquir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orthern wei xianbei extension postscript to the families of the traditional nomadic rulers face a national complex and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situation is very complicated, not only to maintain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mode of the nomads, also by the founding emperor emperor wudi personal intervention of will. No salary income is derived from the class of the central officials to watch, Lin reward, natural value, business, etc., and mainly depend on the local officials economic income. No under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official eloth, revenue model and stability to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rule played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two-way role.Key Words: Before the salary system ; Officials income; Class of the reward; Lin to; Corruption II目 录引 言1第一章 俸禄制颁布之前北魏的社会经济状况21.1 北魏前期复杂的社会状况21.2 北魏前期的经济形态以及财政状况2第二章 北魏前期没有实行俸禄制度的原因42.1鲜卑拓跋部氏族部落传统的影响42.2统治者的意志干预4第三章 俸禄制颁布前北魏官吏的收入63.1中央官吏的经济收入63.1.1 班赏制度63.1.2廪给73.1.3赏赐品的自然增值83.1.4中央官吏的经商和贪污受贿83.2地方官吏的经济收入来源83.2.1地方官吏自行解决的原因和现象83.2.2地方官吏收入来源的途径9第四章 无俸禄制下官吏收入的反思104.1无俸禄制度的积极影响104.1.1解决官吏的基本生活需要104.1.2激励将士积极参战获胜104.2无俸禄之制度的消极影响104.2.1贪腐之风盛行104.2.2官吏间贫富差距大11结 论12注 释13参考文献14谢 辞15 引 言北魏建国到孝文帝太和八年(484)颁发俸禄为止,近百年持续了百官无俸禄的状态。 那么无禄状态下百官的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国家又如何运行了这官僚机构呢? 学界关于北魏前期官吏的收入问题,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力作,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国内研究方面:如王烨北魏国家物质考略、王大良试论北魏前期的官吏生活保障制度、李静飞北魏从班赐到班俸过渡期的俸禄制等,考查了北魏前期战争掠夺、战后赏赐的现象,集中论述了班赏制度在北魏建国初期官吏收入中的地位。又有张维训的北魏官俸制度的确立及其对鲜卑族封建化的意义、试论北魏的食邑制度,朱大渭的两晋南北朝的官俸,黄惠贤的中国俸禄制度史等研究中,关注北魏的官俸和爵禄问题时也涉及到了北魏颁禄前百官的收入问题。国外研究方面,如韩国朴汉济北魏王权与胡汉体制、日本川本芳昭北魏的封爵制等对北魏的俸禄制度进行了研究,也对无俸禄制度下官吏收禄来源进行了考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是,上述研究成果相比较于其他历史问题的研究仍然是不够深刻,不够全面的。对于北魏实行俸禄制度之前官吏的收入研究方面存在缺失,仍然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本文就北魏前期颁布俸禄制度之前官吏的收入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和先贤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究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探讨北魏前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主要经济形态以及政府的财政状况等。第二,探讨北魏前期没有实行俸禄制度的原因,分别从客观条件和主观干预方面进行了考察。第三,探讨无俸禄制下,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收入来源,重点论述班赏制度,尤其重视战后班赏制度。第四,揭示无俸禄制度下官吏的收入来源对北魏统治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通过研究,阐明了北魏前期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没有确立俸禄制的原因,考察了各级官吏不同经济收入来源,揭示了无俸禄制下官吏的收入来源对北魏统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一章 俸禄制颁布之前北魏的社会经济状况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落首领拓跋珪趁淝水之战使前秦崩溃的良机,在牛川(今呼和浩特东部)重建代国。同年四月,改称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建国初期,受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未能建立起一套保障官吏收入来源的俸禄制度,所以北魏前期出现了近百年百官无俸禄的现象。1.1 北魏前期复杂的社会状况北魏建国初期,拓跋部仍处在游牧军事部落联盟阶段,建国后逐渐与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产生交融和碰撞。这种交融和碰撞并没有使落后者在短时间内摆脱落后,改变其政治经济生活状态,而先进者因为被征服长期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换言之,处于统治地位的拓跋部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法与被其统治的封建的农耕民族处于同一社会发展水平。北魏初期被统治地区居民主要包括中原地区的汉族和进入中原地区的鲜卑慕容部及边远各地的氐、柔然、高车、贺兰、库莫奚、独孤、匈奴等民族。北魏初期面临的社会状况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成分层次非常复杂,并且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有各的部族和部落,由他们的部落酋帅治理,各有各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北魏前期,战争掠夺成为维系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形态之一,战争中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游牧部落战争的特征,将战争中掳掠的牲畜、武器、金银、俘虏、生口等,赏赐给王公贵族和所有参战建功者。此外北魏统治者任意征调赋税,以满足频繁的战争消耗。当时北魏官吏没有正式的俸禄与这样复杂社会状况不无关系。文武百官在近百年间,其经济收入来源于战争掠夺之后的赏赐和大规模狩猎之后的赏赐以及赏赐物的自然增值、任意征调赋税搜刮民脂民膏、经商等途径。因此北魏前期面临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状况。1.2 北魏前期的经济形态以及财政状况北魏建国初期,畜牧业、战争掠夺、狩猎、农业、商业、手工业等各种经济形态并存,但游牧经济特征非常突出。畜牧业、战争掠夺、狩猎、农业、商业为当时的北魏提供了生活资料的来源,为拓跋氏战胜其他部落打下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北魏前期,分部制与郡县制的并存,行政管理上实行了双轨制,还没有建立稳定的财政制度。为了确保拓跋族的统治地位,财政政策上保持着多种经济形态,并不断进行调整。有资料研究显示,北魏前期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于:部落制公共财产、所灭部族或国家战利品的获得、国家直接控制特殊人口劳动收获的积聚、农牧民赋税收入、临时征调以及附属部落或国家的纳贡等1。一般来说,国家财政收入是官吏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北魏前期的财政收入并没有成为官经济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即使部分官吏的经济来源于此,但是只是极少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北魏前期没有实行俸禄制的原因,和当时国家的财政状况无重要关系。 北魏建国初期,面临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多种社会性质、多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多种生活方式共存的社会状况,同时面临着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财政收入多重来源的经济状况。因此,北魏前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北魏建国初期没有建立俸禄制度的客观原因之一。第二章 北魏前期没有实行俸禄制度的原因北魏建国初期没有建立俸禄制度的原因,除了受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鲜卑拓跋部氏族部落传统的影响以及统治者意志的干预也是重要原因。2.1鲜卑拓跋部氏族部落传统的影响北魏前期没有实行俸禄制度的原因,有这样的记载:“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2,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源于拓跋部落政权本身的问题。北魏建立后政治体制中仍保留了许多游牧部落联盟时代的习惯。北魏建国后一直到统一华北为止,征战成为立国的重心,依然延续其原来的部落供给制和战利品分配制度。在其官吏构成中的核心是原氏族部落酋长,经济收入来源以畜牧经营的收获为主,并且通过战争掠夺、狩猎之后的赏赐以及私人经营等多种途径作为补充。汉族中央官吏的收入靠赏赐为主,并靠私人经营所获;郡县官吏的收入靠征收的赋税以及私人经营。然而,无论游牧官吏或者农耕官吏并非都有私家经营,而且其经营能力和手段不同,加上政府给汉族官吏的赏赐有限,所以官吏收入实际存在很大的差距,衣食不给成为普遍现象。2.2统治者的意志干预采取什么样的官员薪酬分配形式,除了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3。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是一个拥有良好政治素养的统治者,他对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有很多思考。所以说北魏前期百官无禄是道武帝理性思考的结果,而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游牧部落传统经济形态的影响。道武帝拓跋珪总结了上古以及周、秦、汉国家兴衰的经验和教训,他认为官禄制度是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他认为上古之治是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任而无爵,他认为古代设置三公是委以重任,不是贪慕高官厚禄,职司地位高低,取决于人的意志。而周朝由于制定了世卿世禄制度,造成了权臣干预政治,挑起了战争,进而“下陵上替”。到了秦汉时期俸禄制度的产生,导致崇尚高官厚禄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庶官失序,任非其人;”4。他认为贪慕高官厚禄是“忠义之道寝,廉耻之节废,退让之风绝,毁誉之议兴5。道武帝得出结论以道义治理国家是根本之策,以爵禄制度治理国家会导致国家的灭亡,所以他借鉴殷周之失,改革秦汉之弊,想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官吏薪酬分配制度。总之,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总结北魏初期没有建立俸禄制度的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北魏建国初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没有摆脱游牧部落联盟时代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北魏道武帝个人意志的干预,他认为官禄制度是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所以不能作为治国之策。第三章 俸禄制颁布前北魏官吏的收入北魏建国初期,由于没有建立俸禄制度,中央、地方官吏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统治者为了保障官员的基本生活所需,采用非制度的方式解决官员的收入,即中央官吏靠班赏、廪给、赏赐物的自然增值、经商和贪污受贿等途径获得收入,而地方官吏则是靠搜刮积聚、断截官物、役使众力经营田产、经商射利等途径自行解决。3.1中央官吏的经济收入3.1.1 班赏制度北魏建立前期,社会动荡,大规模的战争频繁发生,战争的结果总与战利品的分配有直接的关系,有时甚至仅仅为了获得战利品而发动战争,“以大众远出,不有所掠,则无以充军实,赏将士,”6,战争掠夺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之一。为缓解其中央官吏因没有固定收入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对中央百官实行以战利品再分配制度为特征的班赏制度。由北魏皇帝率军亲征掠夺财物对从征将士和贵族进行赏赐,也就是 “亲征-掠夺-班赐”的行为,以赏赐代替了俸禄制度7。这样的中央官吏薪酬分配模式确立于拓跋珪时期,基本内容包括班赏、廪给等,其中作用最为显著的是战后班赏,以功次为标准,在功勋群体内部进行赏赐,最后则是对个体的赏赐。这种赏赐制度,是不定时地在战争胜利或者帝王狩猎后的收获物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分配,具有不定时、不定量的特点。3.1.1.1赏赐的对象北魏前期,中央、地方的官僚机构经历了由简至繁的过程。北魏建国后,随着讨伐战争的胜利,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大,官僚机构也随着庞大起来,受赏赐的对象也随着发生了一些变化。初期受赏赐的对象主要为从臣即随军征战的官员、将士,但也包括文武百官,例如“赐留台文武所获军资生口各有差”8。尽管他们的受赏次数、数量各不相同,但基本涵盖了中央文武官员和全体将士,其中文臣、地方军、郡县官员获得赏赐机会较少。 从道武帝到太武帝时期,赏赐规模呈上升趋势,道武帝在位24年间,赏赐次数为18次。而太武帝在位29期间,赏赐次数到达了24次9。而太武帝统一华北之后赏赐的次数、数量逐步下降。随着战争次数的减少,大规模的群体性赏赐转变为个别人物的赏赐。3.1.1.2赏赐的种类对中央官吏的赏赐,以农畜产品最多见,其中包括谷物、通过战争虏获的牲畜即马牛羊等。二是手工业品,金银器物、兵器、纺织品、服饰等。三是钱财,包括金银器物、军资、杂财等。国家赏赐中涉及金银。四是不动产,包括土地、宅第等。五是生口,主要是战争中俘虏的战俘,被赐予将领作为奴隶使用。由此看出赏赐种类比较多。在对外战争比较频繁的道武帝和太武帝统治时期,赏赐品的种类一般是牲畜和生口;在对外战争相对少的明元帝、文成帝、献文帝时期,赏赐物品以狩猎物、布帛、衣物之类的生活用品为主。3.1.1.3赏赐的特点以及原则北魏前期,赏赐主要是对战利品的瓜分,赏赐的规模大,数量也很多。对外战争不仅带来了北方的统一,也获得了大量的杂畜、人口、钱财、金属器物等,都是作为论功行赏的战利品。赏赐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赏赐的次数和时间都与对外战争相关。赏赐的物品中杂畜、生口所占比重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北魏前期仍然以游牧经济为主,畜牧业在社会经济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生活资料自然成为了掠夺的对象。赏赐的对象主要是因功受赏者,以获得军功的将军和将士为主。在分配方面赏赐的原则是论功行赏,同时辅之以按政治身份等级来行赏。皇始二年(397)十月,破贺麟后“其所署公卿、尚书、将吏、士卒降者二万余人”10,同时“获其所传皇帝玺绶、图书、府库、珍宝,簿列数万,班赐功臣及将士各有差”11,这里特别指出“功臣”,说明论功行赏,而且有一定的功勋等级和政治等级。太武帝统一华北后,战争次数越来越减少,赏赐的数量和次数也随之减少。作为北魏前期中央官吏主要收入来源的班赏制度也逐步消失。为了保障中央官吏的收入,廪给制度开始发挥作用。3.1.2廪给3.1.2.1廪给的对象廪给是一种保障官吏的基本生活,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供应手段。北魏前期对中央官吏实行了廪给,由官府向其供应食品、酒盐等。太和以前,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是支撑频繁征战所带来的庞大的军费开销,拓跋族官吏大多有军职,所以从征官吏在廪给之列。廪给的对象也包括文官以及汉族的文官。由于其供应的对象仅限于当官者自身,不对其家庭供应,因此作用十分有限,远远不及战后赏赐制度的作用。3.1.2.2廪给的内容廪给的内容都是满足官吏的基本生活,如粮、盐、酒、肉等。“辛亥,赐诸侯王将相已下大将粟万斛,帛千匹,金银各有差等;”12,可见当时廪给的内容主要是官吏生活所需,廪给也根据官员的等级有差别。官服也在官府供应之列,冠服的制定依品级的高低有差别,“是岁,魏主珪始命有司制冠服,以品秩为差;”13。3.1.3赏赐品的自然增值由于这一时期中央官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赏赐,赏赐的内容又异常丰富,其中除了布帛谷粟等一次性用品,还包括马牛等牲畜、生口以及其他杂物。而赏赐品的自然增值渐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官吏把受赏赐的牲畜和人口投入畜牧业、农耕、家庭手工业、商业等诸多方面,展开财产的经营,使其赏赐品不断的增值。这不仅满足了中央官吏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他们对财富贪婪的欲望。3.1.4中央官吏的经商和贪污受贿北魏前期官吏利用职务之便经商的行为成为普遍现象。随着北魏王朝统治地区的扩大,政府又允许官吏经商,所以以获利为目的的贪赃黯货行为也在增加,使北魏前期的吏治极度腐败。在太武帝时期,不仅作为太子的拓跋晃“至营立私田,畜养鸡犬,酤贩市廛,与民争利”14,尚书令刘洁“既居势要,擅作威福,.拔城破国者,聚敛财货,与洁分之。”15,这样明显的贪污行为,成为北魏前期官吏行为的典型。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物资,都属于当时常见的贪污腐败行为。甚至出现了一些中央主管官吏公然盗窃所监守的国家资财的不法行为。在北魏前期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央的文武官吏其收入的状况不同,但都可以依靠皇帝的赏赐和自主经营,解决生活所需,而地方官吏则要自行解决。3.2地方官吏的经济收入来源3.2.1地方官吏自行解决的原因和现象北魏建国初期,地方行政机构和职官具有机构重叠、分区治理、队伍庞大、人员庞杂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区推行不同的统治制度。北魏前期,任职官吏及其属吏的数量都很多,有些地方的官吏及属吏的人数甚至超过了辖区的人口,官僚队伍十分庞大。天赐三年(406)北魏推行三三制,就是州郡县中都同时设立三位长官,其中一人是拓跋部人,另外两个是其他部族的人或者是汉族人。北魏初期,各地都有庞大的行政机构和官僚队伍。北魏政府无论是对地方长官还是对其属吏,基本都不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其又因为远离中央难以得到赏赐、廪给的机会,所以地方官吏缺乏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只能靠官吏自行解决。地方官吏由于缺乏收入来源,为了保障基本生活,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经济收入。贪污受贿、监守自盗是最便捷的手段。“受纳民财及商胡珍宝”16,贪污受贿的不法行为成为普遍现象。有些官吏也通过经商、放贷等方式获得财富。 3.2.2地方官吏收入来源的途径地方官吏获得收入的途径主要有:搜刮积聚、断截官物、役使众力经营田产、经商射利,还包括一些拥有大地产的人私有经济收入等。“每因发调,逼民假贷,大商富贾,要射时利,旬日之间,增赢十倍,上下通同,分以润屋;”17,,从中不难看出地方官吏除了自己经营商业外,还和大商人联手,牟取暴利。 地方官吏因为担负着为国家征收赋税的责任,直接面对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为了生存,地方官吏或贪污受贿或者监守自盗。在俸禄制实行以前,地方的贪污受贿一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这种行为为保障地方官吏的生活来源发挥了重要作用。总而言之,中央官吏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战争和赏赐带来的战利品分配为核心,廪给、赏赐物的自然增值、经商等收入方式并存。而地方官吏则是通过搜刮积聚、断截官物、役使众力经营田产、经商射利等方式自行解决18。这样的官吏收入模式保障了官吏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同时也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第四章 无俸禄制下官吏收入的反思4.1无俸禄制度的积极影响通过对北魏前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没有实行俸禄制度原因、中央和地方官吏的主要收入来源的考察,了解到中央官吏的收入主要是靠赏赐、廪给等,地方官吏的收入则是搜刮积聚、断截官物、役使众力经营田产、经商射利等方式自行解决,这样的收入分配模式给北魏前期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4.1.1解决官吏的基本生活需要无论是对中央官吏还是地方官吏,为了保障其基本生活,北魏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中央官吏主要是班赏和廪给等,对地方官吏则是使其自行解决。虽然地方官吏获得的赏赐有限,但是地方官吏直接面对的是国家财政来源征收赋税,所以以贪污受贿方式自行解决经济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的收入来源模式,为中央、地方官吏提供了经济收入的来源,解决了官吏的基本生活需要,起到了稳定统治的作用。4.1.2激励将士积极参战获胜北魏建国初期的主要的任务是用武力征服周边诸游牧部落和诸分立政权,以实现北方的统一,所以北魏前期国家的重心就是征战,班赏制度在此时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北魏的统一战争中,需要骁勇善战的将帅、奋勇杀敌的士兵,将士们为了获得财富就必须奋勇杀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将士的作战积极性,同时也为统治者统揽了人才,对征战的胜利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论功行赏,极大地激励了受赐者努力作战。战争的胜利与赏赐建立直接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下一场战争的胜利,会带来更多的土地、人口、财富,对于北魏在中原逐步占据统治地位,具有极大的推动力。4.2无俸禄之制度的消极影响4.2.1贪腐之风盛行无论是中央官吏还是地方官吏作为国家的服务人员,有一定的生活保障是其服务质量高低的客观基础。若这些保障不能的得到维持,那么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来满足其生活的需要,会成为官吏无奈的选择。所以想要保证吏治清明和统治稳定,就必须保障官吏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北魏前期,财富的分配模式是一种带有严重部落残余的战利品分配习惯,战利品的来源具有非经常性,随着时局的变化也随之降低其作用,这种战利品分配制度不能够完全代替俸禄制度。由于北魏又没有及时的建立其他制度进行代替,官吏的经济来源也随之减少甚至枯竭,官吏不得不自行解决,吏治腐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19。在太平真君四年(443)太武帝的诏书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朕承天子民,忧理万国,欲令百姓家给人族,兴于礼义;而牧守令宰不能助朕宣扬恩德,勤恤民隐,至乃侵夺其产,加以残虐,非所以为治也。”2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地方官吏侵夺百姓财产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中央官吏有获得赏赐的机会,但是随着战争的减少,赏赐的次数和数量也随之减少,为了保障其生活来源,贪污腐败现象也频繁发生,如文成帝时期尚书谷洪:“性贪奢,仆妾衣服锦绮,赀累千金,而求欲滋剧”21,依靠贪污所得过着奢侈的生活,也是北魏前期中央官吏的典型。4.2.2官吏间贫富差距大在北魏前期,国家没有建立俸禄制度为官吏提供保障基本生活的收入来源,加以各位官吏的经济收入途径各不相同,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贫富不均的现象。当时皇亲国戚、朝中显贵、立功将领、宠臣等,有更多获得赏赐的机会,往往家财万贯,衣食无忧。对于那些有机会跟随皇帝出征的将士、中央官吏或者是善于贪污敛财的中央、地方官吏来说,已经是美女珍宝无数,马畜成群。然而那些没有机会参与战争的中央官员,特别是汉族官员,因为得不到赏赐,更多的是衣食不给。对于那些不屑于贪污搜刮民脂民膏任职清明或者贪污搜刮无门的官吏来说,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得到满足,往往是“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22。当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吏,有些人因为功劳较大或者政治地位特殊而有较多的经济来源,或者有些人可能善于搜刮积聚,以及原本的经济基础,使其成为不仅贵而且富的人,这些都是造成官吏贫富悬殊的直接原因。无俸禄制下官吏收入的来源是多种方式并存的,无论是中央官吏还是地方官吏的收入来源方式,都为北魏的官吏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稳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统一北方。但是同时也滋生腐败,拉开了官吏间收入差距,也引发了很多的社会矛盾。结 论北魏前期百官无禄的状态从北魏建立(386年)至太和八年(484年)一直持续了98年,近100年间没有实行俸禄制。其主要原因在于北魏前期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鲜卑族传统氏族部落习俗的影响,加之北魏前期征战频繁以及统治者的干预等。其中,统治者的干预起了重要作用。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认为俸禄制度是以往历朝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不能作为治国的基本政策,所以想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官吏薪资分配模式。 从形式上看,北魏中央官吏的收入主要来源与班赏、廪给、赏赐品的自然增值、利用职务之便的经商和贪污受贿行为。北魏地方官吏的收入主要是自行解决,而地方官吏为了维持生计,就不得不搜刮民脂民膏,征收赋税成为地方官吏贪污的最直接途径,使腐败成为普遍现象。从影响上看,这一时期官吏的收入来源方式具有两面性,虽然这种方式成为滋生腐败的肥沃土壤,官吏间贫富差距拉大的源头,但也不能否定其中战后班赏制度对于战争胜负结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官吏的基本生活需要,稳定了北魏前期的统治。北魏颁禄前官吏收入的考查对当今我国公务员收入的管理,仍有借鉴意义。根据我国财政收入状况,制定合理的官员薪资分配体系,缩小官员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能够从根源上遏制腐败现象。本文作为对俸禄制度实行之前北魏官吏的收入问题的研究,与以往相关问题的研究相比,具有条理性,分别论述了无俸禄制下北魏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收入来源,以及这样的收入模式对北魏统治的积极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