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2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3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4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主研:李堡中学 严凤祥副研:李堡中学 许思明审核:立发中学 许剑权【理论支持】【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马克思对人类的巨大贡献。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体会平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教学重、难点】1.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2.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估量( ) 芜( )杂 空()白嫉()恨悼( )念譬( )如二、知人论世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做过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三、悼词的特点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根据悼词的特点可将文章分为几大块?第一部分(第-段)-第二部分(第-至-段)-第三部分(第-至-段)-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 导入新课: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诛词”“哀辞”“吊文”“祭文”等。现代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专用哀悼文体。本文属于后者。2检查预习:通过投影,检查字音。3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第二部分(27) 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二、合作探究1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理论贡献: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这是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一面。实践功绩: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一面。2. 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课文分析。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词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段,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词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3. 修辞知识讳饰“讳饰”修辞是指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用含蓄、婉转的语言把本意暗示出来,使之意在言外的一种修辞方式。“讳饰”一般可分为美饰和掩饰两种。美饰就是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如: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句中的“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都是指“死”。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掩饰就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如:“祥林嫂?怎么了?”“老了。” (祝福)句中的“老了”即“死了”。因鲁府的忌讳颇多,那些不吉利的话不可直说。为了避讳,短工们把祥林嫂的死说成“老了”。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就好了。”(药)句中的“乌黑的圆东西”,指的是灶里烧过的“人血馒头”,即所谓治痨病的“药”。华大妈最怕说痨病,所以不是明白地说,而是用含混的话去掩盖。可见,讳饰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只要说与听、写与读的人之间了解说写的对象就可以了。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加体味。课后提升一、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也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对于今天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1-4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活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1.(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3)“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2.(1)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划线部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花开得正烂漫。) (2)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3.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4.简要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参考答案课前延伸估量( ling ) 芜( w )杂 空(kng)白嫉(j)恨 悼(do)念 譬(p)如四、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 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第二部分(27) 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课后提升1(1)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2(1)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