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舆情分析.doc_第1页
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舆情分析.doc_第2页
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舆情分析.doc_第3页
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舆情分析.doc_第4页
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舆情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舆情分析名称: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舆情分析文章整理: 上海代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日期: 2014 年 07 月 16 日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舆情分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白杨6月28日,网友爆料称,“6月25日,四川峨眉山景区有上百位当地村民拿着写有管委会一手遮天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吃饭还我家园,还我林权证等字样的横幅站在道路中间,景区的山门口都聚集了大量人群”。同一日,峨眉山景区发布通告称存在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隐患,从6月28日13时起暂时停止对外接待游客。公告挂出后引发质疑,有网友称村民与管委会因利益分配发生矛盾才是封山的原因。6月29日,峨眉山景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杜辉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村民阻路和景区暂停开放只是巧合。景区关闭是因为山体松垮,为了彻底清除隐患,暂时停止接待游客游览。6月30日,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吴万林再次向媒体通报了村民阻路维权事件的最新进展,吴万林称村民要求分得20%景区门票收入的诉求难以实现。7月1日,峨眉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峨眉山景区群众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通知中写道:给村民每年分红门票收入3.5%,7月1日开始发林权证,景区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500元,各景区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景区村民。同日,景区管委会两名负责人被停职审查。7月3日,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发布通告称,即日起,景区内所有道路已经畅通,所有景点全部开放,旅游秩序全面恢复正常。媒体关注度分析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媒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相关统计可以看到,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的媒体报道量为2000多篇,自6月28日起该事件舆情关注度开始迅速上升,接下来两天,舆情一直在高位运行。6月28日,一篇来源于东方早报的文章峨眉山因地质隐患暂停接客 被指实因村民维权被腾讯、新浪等媒体大量转发,同时腾讯的组图:网曝峨眉山发生村民集体抗议也引发不少网友关注,相关评论接近1万条。6月29日,央广网介入事件报道,峨眉山部分景区恢复接待游客 当地村民阻路维权的新闻报道被网络媒体大量转发,当地村民阻路维权的事实较28日更加明确,官方的压力陡然增加。同一天,法制晚报刊登的新闻峨眉“闭山”今部分恢复 未进山游客可全额退款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传播,官方的这个表态对游客有一个基本交代,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对立情绪。6月30日,媒体关注度达到峰值,各路媒体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北京晨报刊登文章峨眉山景区部分区域恢复开放 否认因村民维权,报道的着重点放在官方回应。与北京晨报针锋相对的则是新华网的一篇题为峨眉山暂停接客 被指实因村民维权的报道。各方声音的交汇与顶牛,让事件舆情热度不断上升,同时吸引越来越多民众对此事关注。7月1日峨眉山市官方给出合理处理方案后,舆情热度进入下行通道。微博关注度分析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微博关注度走势(单位:条)峨眉山景区风波在微博平台上的观点对抗更为激烈,一方是峨眉山景区(峨眉山旅游风景区的官方认证微博)发布微博称因地质灾害暂停游客接待,一方是当地村民借助微博发布维权图片。官方和村民的说法不一致也让部分媒体微博中招了,央视新闻起初发布微博采用的是峨眉山景区官方给出的“地质灾害”说,随后又发布微博称“峨眉山暂停接待游客或另有原因”,事情开始发生明显转向。拥有19万粉丝的四川身边事则发布一组配图来声援当地村民,作为地域性较强的微博,这种声援更为有力。媒体微博的转向、微博的声援,在此背景下,官方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由此也可以看出,官方在自媒体舆论场上其实已经败下阵来。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峨眉山景区村民阻路维权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抽样:182条)风景区村民的权益需保护(31%)萤火虫乐园:村民靠山吃山,现在的利益都让政府得了,村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没了,这有失公允。支持处理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22%)天蝎独来独往:管委会在风景区的建设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希望占尽利益,并且以侵占村民利益为前提,确实应该处理。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16%)北京黎元君律师:峨眉山群体性事件的确需要厘清方方面面的法律关系。首先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发生矛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采取法律程序、或进行谈判协商化解矛盾;最后,实际上各方需要找到一个集依法行政、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于一体的一个合法、合理、合情的最优方案。官方专项整治的出发点是好的(12%)果然:当地官方为了峨眉山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进行违规导游等治理,这对游客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可能手段运用得不恰当,所以效果不好。村民的有些要求近似无理(12%)眉亲目嗅:村民有些要求有些过度,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政府不好处理,应对也不是很及时,闹出了大风波。希望双方都冷静点,早点解决问题,不要影响了游客的安全和心情。其他(7%)李岩:我们前天也是去峨眉山旅游了,被当地村民堵在山里面一天不让出去,不让我们吃喝,扣留我们整整一天,别管怨谁,不该把游客当人质。我们当时车上还有一位病人,无论我们几个怎么说,都不放我们走,直到20时多才让我们走!媒体评论摘要法制日报:景区关闭真相需要公开公众有权知道,峨眉山景区到底是因何短暂关闭?如果景区管委会为了自身利益造谣传谣,是不是也该被一视同仁地严打?须知,纸终究包不住火。新京报:理顺景区和村民利益,才能化解“积怨”景区和本地居民之间因利益所起的矛盾冲突,峨眉山景区并非首例。类似事件的根源在于,风景名胜区的长远发展,负责景区规划、管理和监督的管委会以及在景区内从事经营性业务的公司利益与世代生活在景区范围内的村民之间,多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其实,要有效解决并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需要长远而合理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济宁晚报:“严打谣言”不能搞双重标准众所周知,买了票的游客进不了山,景区管委会是要承担违约责任的;相比村民维权堵路,“地质安全隐患”似乎更加是“不可抗力”,因此可以免责这是公众对于峨眉山管委会撒谎理由的合理猜测。“严打谣言”绝对不能搞双重标准。京华时报:旅游景区应避免“孤岛效应”无论从哪方面看,旅游开发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越是热门的旅游景区,越应避免陷入旅游开发的“孤岛效应”。跳出旅游看景区,其实当地的治安状况、教育状况、公共福利状况以及纠纷解决,都是景区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游客来到一个景区,不仅感受到绝美风景带来的视觉冲击,也同样会感受到当地风土人情及其社会生活现状,一味采取“围城”开发的形式回避景区与当地居民的矛盾,并不是发展之道。唯愿峨眉山景区与当地村民能在和平的利益博弈中,为其他旅游景区提供一个走出“孤岛效应”的范本。舆情点评峨眉山景区风波因景区为规范旅游秩序而引发部分村民阻路维权事件而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中央级媒体介入调查,多家媒体记者赶往现场求证。在多方舆论压力下,峨眉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峨眉山景区群众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从根本上满足民众的利益诉求,使此次舆论危机得以化解。从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当地官方缺乏基本的危机应对素养,使得事件一步步升温,梳理此事件中官方的危机处置,有以下警示:官方信息发布需谨慎 应经得起拷问6月28日,峨眉山景区发布公告称,因存在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隐患停止接待游客。然而此份公告发出后却引发网友快速围观,部分网友对官方公告真实性产生质疑,发文称村民堵路维权才是封山的真正原因。针对网友的此种说法,峨眉山景区矢口否认。随后又有网友发图反驳官方回应,这些图片和消息经网络传播后,猜测和质疑不断,求真相的呼声日渐高涨。纵观整起事件,峨眉山景区因发布信息失当而造成舆情快速升温。在网友、媒体多方质疑、介入调查下作出的回应难以自圆其说,进而致使官方公信力受损。这就给我们以启示,官方在进行信息发布时,真实性理应放在第一位。在6亿多网友围观之下,任何企图用虚假信息瞒天过海的把戏都难以行得通,官方发布的任何信息都应该经得起网友的围观、推敲和质疑。满足正当利益诉求是化解危机的核心峨眉山景区对当地村民违规揽客和无证导游讲解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属于正常工作行为,本应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前提是民众正当利益诉求的满足。从事件的报道来看,村民与景区的矛盾由来已久,村民诉求集中在“林权”“分红”“就业保障”等9个方面,在村民正当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强行进行整治,势必导致矛盾升级。从峨眉山市官方最终的处理结果来看,有景区收益分红、有林产证、有优先录用权,较好地满足了当地村民的利益诉求,这就让舆情爆发点消弭,从而使得危机得以化解。从来危中有机。2011年作为旅游城市的四川会理遭遇了“领导悬浮照”舆情,而当地官方用了不到48小时便成功地化解了汹涌的舆情危机,并借机推介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