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实录.doc_第1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实录.doc_第2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实录.doc_第3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实录.doc_第4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2发布时间:2009-12-16 浏览:14 人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作者:龚淑霞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9期 师:同学们,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 生:齐声但我已飞过。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这句话很熟悉。其实,历史的天空总要留下一些痕迹,供后人凭吊。你能举例吗? 生1:圆明园,让我们永记耻辱。 生2:昭君墓,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的不幸和伟大。 生3:杜甫草堂,让我们看到一代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4:武候词,让我们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咱们今天说历史人物的事迹都是用散文形式,把刚才大家说的话放在一起就是一个排比句。 学生笑 师:咏史怀古诗,知道吗? 生:知道。 师:其实,它跟你们刚才说过的这些句子很相似,只不过是讲究韵律、平仄、水平更高罢了。 学生笑 师:好,你们都知道哪些咏史怀古类的诗? 生1:杜牧的赤壁。 生2:杜牧的过华清宫。 生3:杜甫的咏怀古迹。 生4:杜甫的蜀相。 生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知道的怀古诗还真不少。你们能说说怀古诗常用的方法吗? 生1:一般是借写历史人物的事迹,抒发个人的感慨,如蜀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生2:也有用历史遗迹抨击时政,抒发对王朝更潜的感慨,如过华清宫。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怀古诗常采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鉴赏一首怀古诗,就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师:同学们对辛弃疾了解多少? 生1:他是南宋爱国词人。 生2:他是历城人,也就是山东济南人。 生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的词大多收在稼轩长短句里。 生4: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金军南下,山河飘零,朝廷苟安。 生5:辛弃疾一生都主张恢复中原,但却壮志难酬。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6:大概是朝廷里投降派太多了。 师:还有一个因素,辛弃疾率一万余抗金起义军南归,作为抗金起义的将领,朝廷对他肯定有所提防吧。 学生点头 师:辛弃疾一生主张收复中原,却壮志难酬,于是就把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激昂的词。你们学过他这样的词吗?能背一下吗? 生1:学过他的破阵子。 学生背诵,却不熟 生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好,背得很熟,豪放之气表达得也很到位!这首词梦里写到的战斗生活非常激烈豪迈,然而现实是怎样的? 生:可怜白发生! 师:梦境与现实的落差越大,越能表现人物感情。 师:同学们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吗? 生: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师:对,当时韩侂胄当权。他想对金用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是像辛弃疾一样致力于收复,所以并不积极备战,辛弃疾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使北伐陷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登临北固亭,览景抒怀,写成了这首千古名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下这首词,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怀。 学生朗读全词,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朗读,声音清脆柔婉 师:你们觉得她读的怎么样? 生1:好,字正腔圆。 生2:我觉得她读得太婉约了。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生2: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因为这是一首豪放词。 该生朗读全词,读得慷慨激昂,赢得一片掌声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这篇作品的风格。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全词。 学生齐声朗读全词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首词用的典故比较多。 学生点头 师:典故运用得非常成功,达到了词人以古喻今的目的,这也是这首词在写作上的一个特色。你能说说都用了哪些典故吗? 生1: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击退曹操军队的南侵。 师:辛弃疾对孙权怎样评价? 生2: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可见他对孙权的评价很高。 师: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与曹刘形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孙权确实是一个英雄。你们认为“无觅”一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英雄难觅,有点遗憾。 生2:我觉得作者是在慨叹当时南宋统治集团无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师:说得好,这就是以古讽今的手法。 师:还写了什么典故? 生1:南宋武帝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 师:词中怎样写他北伐时的英雄气概的? 生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师:很神气,很有气魄! 师:你怎样理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生1:这是刘裕起兵前的生活环境,这说明出身也很低微。 生2:出身低微并不妨碍他成就英雄业绩。 生3:“英雄不论出身”,诸葛亮、刘备都是这样的英雄。 生4:还有朱元璋。 生5:毛泽东。 学生纷纷举出自己认为的英雄人物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深刻,举例也很好。咱们都是普通人,只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将来也可以成为英雄的,对吗? 学生笑、点头 师:如果再来读词的上片,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来? 生1:应该读出对孙权和刘裕的赞美。 生2:应该读出对他们英雄业绩的向往。 生3:应该读出“英雄无觅”的遗憾。 师:好,那么咱们就齐声朗诵全词,读出你认为该读出的感情。 学生齐读全词,感情很充沛,也很丰富。 师:读得很好,我们在下片中继续找典故。 生1: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全军败还。 生2:作者借此事咏叹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师:运用这一典故有什么用意? 生1:刘义隆兵败的原因是“草率出师北伐”,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也可以说是辛弃疾的一种担忧。 生2:可能也是对南宋当权者的一种警告。 师:是的,虽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的任上,制作军服,派遣间谍,搜集情报,招募壮丁并进行训练,积极为伐金作准备,可是韩侂胄一伙当权者却政治腐败,奢靡淫乐,这怎不叫人担忧呢? 师:还有更沉痛的事吗? 生1:金主完颜亮南犯遭宋军痛击,宋却主动与金议和,错失恢复良机。 生2:拓跋焘建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师:同学们,能想得出辛弃疾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感受吗? 生1:辛弃疾一生主张恢复,而南宋统治者却懦弱苟安,错失痛击良机,他肯定非常遗憾,也非常愤慨。 生2:他收复中原的壮志难以实现,肯定非常痛苦。 生3:他看到中原百姓已忘记了异族入侵的耻辱,肯定非常痛心。 师:是啊,作为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很痛苦,也很无奈。 (学生脸上现出愤愤不平之气) 师:辛弃疾认为北伐的关键在于用人,他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于是他就发出了感慨 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师:同学们看最后这一个典故。 指名一位同学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廉颇三遗矢”的故事 师:你们谈谈作者用这一典故的目的。 生1: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了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 生2:廉颇之所以不被重用,主要是因为“郭开”等小人暗中使坏。 师:廉颇个人的遭遇正反映了当时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这和辛弃疾是不是很相似? 生点头 生2:我觉得这一典故还抒发了辛弃疾壮志空怀,不被重用的愤慨。 师:辛弃疾曾经写过这样的两句诗“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地书”,可以说是写尽他的满腔悲愤与无奈。 师:同学们,我们来朗读词的下片,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学生齐读一下,感情渐趋深沉 师:辛弃疾之所以悲愤是因为他爱国。那么,怎样才算一个爱国诗人? 生1:总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生2:时时把国家、民族的命运挂在心中。 师:陆游是吗? 生: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里都在为国杀敌! 师:岳飞是吗? 生: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腔复国之情! 师:只可惜,陆游和岳飞跟辛弃疾一样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无法实现,而他们都生活在南宋时期,这应该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一个极大的讽刺吧。 出示陆游和岳飞的两首词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