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07.060 P 13 准T / CEC 1792018 大中型水电站地质灾害预警 及应急管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for large and medium scale hydropower stations 成品:210*297 版心:166*238 字数:45 字*43 行 天 35 地 24 订 24 切 20 2018-07-03 发布 2018-09-01 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发布 T / CEC 1792018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大中型水电站地质灾害预警 及应急管理技术规范 T / CEC 1792018 *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西街 19 号 100005 ) 北京九天众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019 年 1 月第一版 2019 年 1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880 毫米1230 毫米 16 开本 1.75 印张 45 千字 *统一书号 1551981130 定价 22.00 元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 T / CEC 1792018 目次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 5.1 一般规定 3 5.2 评估程序 3 5.3 评估范围与方法 3 5.4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4 678910 11 建设期地质灾害评估与防范 4 6.1 一般规定 4 6.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5 6.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 6.4 防治措施 6 运行期地质灾害评估与防范 6 7.1 一般规定 6 7.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6 7.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 7.4 防治措施 7 监测预警 8 8.1 监测目标与范围 8 8.2 监测预警方法 8 8.3 监测数据的分析 9 8.4 预警信息发布 9 应急信息平台 9 9.1 一般规定 9 9.2 应急信息平台结构 10 9.3 应急信息平台功能 10 9.4 应急信息平台技术要求 10 应急准备 10 10.1 一般规定 10 10.2 应急预案体系 10 10.3 关键应急资源 11 10.4 应急演练 11 10.5 应急培训与宣传 11 应急响应与处置 12 11.1 应急响应 12 IT / CEC 1792018 11.2 应急处置 12 11.3 信息发布 12 11.4 恢复重建 12 12 应急管理综合评估 13 12.1 一般规定 13 12.2 评估阶段和内容 13 12.3 评估方法 13 12.4 评估报告 1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水电站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表 1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水电站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2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水电站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统计表 2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应急物资及装备统计表 22 II T / CEC 1792018 前言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 心、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 发有限公司、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龙滩水电开发有限责 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水利水电技术分公司、北京 中颐允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启祥、刘先荣、陈东、张俊才、戴波、郑爱武、温光兰、周业荣、吴世勇、 王毅鸣、刘观标、时斌、杨军强、魏云杰、魏昌利、邓云峰、王烈恩、李云生、潘宏、苏晓军、 李章浩、李应煌、王勇飞、杨弘、周永、徐力波、孙浩源、齐彦斌、余宗翔、张毅、崔岗、徐强、 王文沛、赵鸿昌、高庆丛、凌骐、武静。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殷跃平、许松林、陈东平、池建军、汪毅、刘铁民、翟恩地、成余粮、贾彦兵、 王辉、周建平、晏新春、李文谱、徐树铨、陈观福。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III T / CEC 1792018 大中型水电站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大中型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期及运行期地质灾害评估与防范、监测预 警、应急信息平台、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与处置、应急管理综合评估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站建设期、运行期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DL/T 5376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界定规范 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DZ/T 02842015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DZ/T 028620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国务院第 394 号令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发201120 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决定 国办函200537 号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办发2013101 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88 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失的地质事件。本技术 标准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 3.2 地质灾害隐患点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 未来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或泥石流等,并具有威胁对象,或可能造成损失的变形斜坡体或潜在泥 石流沟谷。 3.3 地质灾害易发区 easily occurring zone of geological hazard 具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3.4 地质灾害危险区 risk zone for geological hazard 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 地段。 1T / CEC 1792018 3.5 地质灾害易发性 geological hazard susceptibility 水文气象、环境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相互组合下孕育产生地质灾害可能性的大小,即 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 3.6 地质灾害危害性 geological hazard consequence 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7 地质灾害危险性 geological hazard probability 一定发育程度的地质体在引发因素作用下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3.8 发育程度 development degree 地质体在地质作用下变形和发展的状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3.9 地质灾害监测 geological hazard monitoring 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测量、监视地质灾害活动以及各种引发因素动态变化的工作。 3.1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risk assessment for geological hazard 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属性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 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价,开展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 估、综合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工作。 3.11 预警 early warning 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根据监测系统数据变化或经验规律判断,事故险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 态势或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危险性预测信息通知的活动和过程。 3.12 应急管理 emergency management 为预防、控制及消除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减少其对人员伤害、财产、工期损失和环境破坏程度而 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3.13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灾害,最大程度减轻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14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行动。 4总则 4.1 大中型水电站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 害造成的损失。 4.2 水电站建设、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明确防治责任,将地质灾害预警及应 急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计划。 4.3 水电站建设、运行管理单位应组织对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 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等措施。 2T / CEC 1792018 4.4 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管理范围包括以下区域: a) 水电站工程建设开始前在管理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b) 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的、加剧的或受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c) 水库蓄水影响区内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4.5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做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4.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可替代建设工程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4.7 水电站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应接受地方人民政府指导、监督,在相互影响的区域应实现监测预 警信息共享、应急系统联动。 4.8 大中型水电站应开展偏远地区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无移动或有线通信设施的施工区域、 营地等应配备海事卫星电话、数字集群通信及应急单兵通信系统等设备。 4.9 大中型水电站应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应纳入 水电站整体的应急管理体系中。 4.10 地理位置偏远的大中型水电站应具备在水、电、交通、通信等全部中断的条件下开展自救的 能力。 4.11 大中型水电站应保障节假日、夜间、降雨、地震等特殊时段的应急管理能力。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1 一般规定 5.1.1 大中型水电站应在建设期、运行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动态评估,评估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 5.1.2 大中型水电站建设期、运行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并进行充分的专家论 证,必要时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5.1.3 大中型水电站建设期、运行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水电站建设区和规划区 的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对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进行评估;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 评估结果,结合防治难度、防治效益的经济技术分析,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5.2 评估程序 5.2.1 搜集有关资料并组织现场查勘,对评估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做初步分析。 5.2.2 确定评估范围和划分评估等级,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纲要。 5.2.3 进行现场调查,查清评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和发育特点。 5.2.4 对水电站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评估。 5.2.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评估范围与主要工作方法、区域地质水 文环境、危险性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综合评估与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等。 5.3 评估范围与方法 5.3.1 大中型水电站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应结合水电站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并充分考虑工程 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予以确定。 5.3.2 滑坡、崩塌灾害的危险性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应以完整 的沟道流域边界为限。 5.3.3 大中型水电站枢纽区、库区、营地、料场、渣场及场内公路等为重点评价区域,对水电站工程 形成直接危害的地质灾害隐患等应重点评价,工程区外围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并可能危及场内安全 的远程、高位地质灾害也应进行调查、评价。 3T / CEC 1792018 5.3.4 应加强复合型地质灾害或地质灾害链的评估,尤其应评估地质灾害隐患可能衍生为高速滑坡、 碎屑流、坡面泥石流及入江(河)等灾害链发生的可能性。 5.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应依据全国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防治规划,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的遥 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现场踏 勘,必要时进行物探、坑槽探、钻探等。 5.3.6 地质灾害的评估可采用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法,进行分区域、分阶段评价。 5.4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5.4.1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为大、中、小三级,见表 1。 危害程度 大中小死亡人数 人10 310 3 表1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等级表 灾情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500 100500 100 受威胁人数 人100 10100 10 险情 可能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500 100500 100 注:危害程度采用灾情 险情指标评价,灾情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险情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5.4.2 地质灾害危险性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分为大、中、小三级,见表 2。 表2 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表 发育程度 危害程度 强中弱大危险性大 危险性大 危险性中 中危险性大 危险性中 危险性中 小危险性中 危险性小 危险性小 注: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应符合 DZ/T 02862015 的规定。 5.4.3 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大,规划建设适宜性差,确需布置设施设备时,应进行避让或地质灾害防 治,消除地质灾害影响,同时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中,规划建设基本适宜,但应 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同时开展必要的监测预警工作;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小, 规划建设适宜性好,应避免工程建设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必要时同时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6建设期地质灾害评估与防范 6.1 一般规定 6.1.1 大中型水电站建设期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 位等。 6.1.2 建设单位应组织成立水电站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参加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组,明确 各方管理责任;督促参建各方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管理 体系等,建立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相关 防治措施;培训、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4T / CEC 1792018 6.1.3 设计单位应开展地质灾害的勘察、评估、设计,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水电工程项目建设 过程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全面的、分年度的动态评估,提出评估报告。 6.1.4 监理单位应协助建设单位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设置地质灾害安全管理人员,明确相关 责任;在批准项目开工条件中明确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防治措施的要求;对施工单位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督促落实。 6.1.5 施工单位应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组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 系,设置地质灾害安全管理人员,明确相关责任;开展合同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及工 程治理工作,编制、演练应急预案等。 6.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6.2.1 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组织、监督参建各方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 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查,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客观。 6.2.2 设计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新发现的危险性中等及以上的地质灾害 隐患或呈现发展变化的原有地质灾害隐患应立即开展评估工作,提出防治措施。 6.2.3 施工单位应开展合同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记录填写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表(附录 A)及隐患点统计表(附录 B) ,对危险性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落实监测预警措施,并编制应急预 案。对辨识出的危险性中等及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立即报告建设单位,落实设计的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组织的地质灾害联合排查,按要求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 防治。 6.2.4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重点为陡崖、冲沟、潜在不稳定斜坡、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等威胁施工、生 活、交通的区域,重点包括下列区域: a) 施工、生活区域的基础、边坡及附近冲沟。 b)围堰、料场、渣场及附近边坡。 c) 主要道路、桥梁的基础、边坡及附近冲沟。 d)设备停放、材料堆放等场所基础、边坡及附近冲沟。 e) 高陡边坡、洞脸边坡等。 f) 截排水设施(包括自然汇水沟) 。重点区域应每年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和汛后核查。 6.2.5 冲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主要调查流域地形、地质特征、地层岩性、不良地质现象和泥石流发 生历史,量测流域面积,统计沟道内固体物质储量,统计降雨量,根据流量、流态特征和冲淤情况, 分析评价泥石流形成条件和近期内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 6.2.6 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先进行斜坡形态、坡度、地质、地层岩性调查,统计库 水位上升、下降过程边坡有无开裂变形情况,分析斜坡稳定状况。 6.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6.3.1 设计单位应落实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内容,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和工程设 计;建设单位应对防治方案和设计进行审查,并组织参建各方落实防治措施。 6.3.2 建设单位应组织工程主体设计单位在每年汛前开展年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针对各分项工程 的特点、工程进展和边界条件的变化,重新划分地质灾害评价单元,重点调查评价新增的危险性中及 以上或呈现发展变化的原有地质灾害,必要的要进行专门勘查,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和防治措 施,评估成果应满足防治方案论证、比选要求。 6.3.3 设计单位应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特征、危险性、防治措施等 作为专项设计交底内容。 5T / CEC 1792018 6.3.4 大中型水电站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完建时组织对工程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并将相关资料移交 运行管理单位。 6.4 防治措施 6.4.1 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采取工程治理或监测预警措施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4.2 对规划实施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应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施工时,应密切监视周围地质环境 条件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工报告。 6.4.3 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区的统一规划,对参建单位自行设置的各类营地实行申报审批制度。 6.4.4 施工单位应重视营地、重要物资仓库等选址的安全性,对拟选地址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严禁将营地、重要物资仓库等建在危崖、沟口、滑坡体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内。 6.4.5 施工单位应对已使用的生活营地、重要物资仓库等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动态评估。 6.4.6 建设单位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参建单位在施工、生活区域设置紧急疏散标识 牌,明确撤离路线等,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处设置危险性告知牌。 6.4.7 施工单位应建立人员居住情况台账,实行分区、动态管理;各区负责人对居住人员进行动态登 记,汛期每半月、非汛期每季度向建设单位备案。 7运行期地质灾害评估与防范 7.1 一般规定 7.1.1 水电站运行期应开展地质灾害评估与防范工作,评估工作分为年度评估、定期评估及应急评 估。地质灾害定期评估、应急评估应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 7.1.2 地质灾害年度评估是指水电站每年汛前应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并填写地质灾 害调查表(附录 A) ,不得遗漏致灾体主要因素;汛后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汛后评价,根据地质 灾害隐患点在汛期的发展变化,进行再辨识、再评估,提出在非汛期需要采取的工程防治或监测预警 等措施。 7.1.3 地质灾害定期评估是指按现行规范定期(每隔 3 年5 年)重新全面排查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地 质灾害隐患点,复查原工程边坡设计参数、方法及安全度,整理分析观测资料成果,综合考虑运行期 内气象、水文、地质等变化情况,系统评价地质灾害状况并提出防治措施。 7.1.4 地质灾害应急评估是指对出现临灾征兆或已经发生需要判断其后续发展,须立即提出防治措施 的紧急评估。 7.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7.2.1 水电站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应结合危险性 评估每年开展两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汛中增加一次。 7.2.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重点围绕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损失的地段开展,对可能构成威胁的坡体、沟 谷等逐一调查、辨识,对大坝、开关站、厂房、生活营地等所有的后边坡进行调查,判断发生崩塌、 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 7.2.3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方法有历史资料查询、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探槽、浅 井、钻探、测试与试验等。 7.2.4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初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形成的地质条件、发育特征、引发因素、易发性及 危害性。 7.2.5 运行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应注意历史资料查询,收集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资料。 6T / CEC 1792018 a) 历史资料查询要收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引发因素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 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人类经济活动等;要初步判断哪些区域容易发生地 质灾害。 b)收集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资料,包括历史上(特别是建设期)所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的时间、 类型、规模、灾情和调查、勘察、监测、治理及抢险、救灾等工作的资料;收集有关地质灾害 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等。 7.2.6 存在安全隐患或人员到达困难的可采取无人机航摄、高精度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新方法,实现 隐患排查工作全覆盖。 7.2.7 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确认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登记在册,建立隐患点档案;并在现场树立 隐患点铭牌、警示牌等明确告知相关人员。 7.2.8 对于同类群发地质灾害,应逐点排查,不得将相邻的灾害体合并为一个隐患点;对于同一地点 具有复合型地质灾害特征的,应针对每个灾害种类分别填表记录。 7.2.9 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稳定性差、危险性大或变形加剧的地质灾害体,水电站运行 管理单位应立即开展应急评估工作,提出防治、应急措施。 7.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3.1 大中型水电站运行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确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然后按照 5.4.3 所述的处理原则,开展防治工作。 7.3.2 大中型水电站应充分评估库水位升降、泄洪雾化等对工程边坡、自然边坡造成的影响。 7.3.3 大中型水电站库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编制地质灾害基本信息表,绘制分布区划图、易发 性分区图、防治工程规划图等。 7.3.4 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的方法可根据掌握地质灾害资料精度选取适宜的评价方法: a) 对于水电站运行管理单位开展的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可以采用地质分析法、工程地质类 比法等进行定性评价,也可结合统计模型等进行定性为主、结合定量的评价。 b)对于具备资质的单位开展的地质灾害定期评估,应结合无人机航摄、遥感资料、地面调查、物 探、钻探、坑槽探、测试与试验资料等,根据地质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统计模型及数值 模拟模型等进行定量为主的评价。 7.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经运行管理单位组织审查后作为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据。 7.3.6 水库影响区应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与当地群众联防联控。 7.4 防治措施 7.4.1 水电站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时落实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的地质灾 害隐患点相关防治措施。 7.4.2 防治措施包括避让、监测、裂缝填埋、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反压坡 脚、支挡、锚固、灌浆、植树种草、减少振动等。监测包括了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 面及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等。 7.4.3 应在大坝、开关站、厂房、渣场、生活营地等有地质灾害隐患的部位建设雨量报警系统,距离 较近的也可合并。 7.4.4 在工程重要部位、生活营地等附近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开展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提出防治措施。 7.4.5 对经辨识、评估确认因灾害已经发生而不存在致灾体,或因避让而没有威胁对象,或因已采取 工程措施且监测数据表明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由电站上级管理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不再 采取防范措施。 7T / CEC 1792018 8监测预警 8.1 监测目标与范围 8.1.1 大中型水电站应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和应急管理要求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掌握崩塌、滑坡(含崩滑危岩体,统称崩滑体,下同)变形破坏和泥石流活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对 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煤矿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医外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劳务现场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航空器材维修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版: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趋势与角色定位深度分析报告
- 高校培训合同模板(3篇)
- 做月嫂面试题库及答案
- 高速公路PPP施工合同(3篇)
- 高楼搬运合同模板(3篇)
- 高空施工合同协议书文本(3篇)
- 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
- RB/T 040-202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 GB/T 706-2016热轧型钢
- GB/T 11021-2007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
- 液化气站送气工安全职责
- 华中8型数控系统设备连接与参数配置
- 07FD02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图集
-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闽教版(2020修订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DB32-T 3434-2018人民防空核生化监测中心工程设计规范-(高清现行)
- 矿山机械公司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方案(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