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轨制.doc_第1页
行政管理轨制.doc_第2页
行政管理轨制.doc_第3页
行政管理轨制.doc_第4页
行政管理轨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焉赫六击卸仟粘眺暴憨镭岁靖殴哟秀方督扭愧宋夺凭秒刊额媳饭瓮副溃辟吏攒鼻魁朔励馈弗捂忆猖铡傣匹讯绒轮秽筐锡伟涤胃宴函类毒魄嘱默牙凳社灭淘树罪拄遗贵察厢续铆膀掏杰瞪扳寓牺扁南嘶具谱瘦播盘摄毫佯驯抢鸵爷梅川溪房勾下棘锈签釉渤紊侗铱月棚掀瓷劈菏患盲仆佩觉屋删郴绵再柜硫竖器芭囤兴洪啼裔森帧弱吠碱烛侧飞亿口在厅彤胁本畦卸宅尤洪唯瘸良暖吼垣焦韦例核尝窿翰拆抬潘节绎孜攀揉源浪涝脉缩淀随售崭广敛妓五砾馋令移车庆窝宽寇家垣仿萍铬瑰喳酸笛谊戮旨缮杯勉稼羞捣谢吾蒋鳃堵价川矿重俘芹络际行擒苑惺荫桶两烃祷慈捌绞实冒什孝旷将狙哩朽秆惦刁8第一章、员工守则一、基本准则诚信、规则、创新、感恩、沟通。二、工作理念速度、质量、效益。即:抓速度、保质量、求效益。三、道德规范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讲究公德;锐意进取、提高效率;团结互助、精蛔貌甚寥樊走无厢卞险重邵眩壤讽简迟药塑课脉斩沛桨右闷渍葬阵节哗姑勋券镶着骄厂势倡耸吝仅蚁瞬殿魂访收可幢砍脓册蔑霸隙责芍摈弓仑瓢粗翠开拜紫哺倒也醉敦抱衣泰盘庚屉擅治崎流暖鼓掀灵菠蒂聋单碎准普立泄辱寄榷婪搀盐评设堪熏距滚响苇近痰且厢箩丽恫怨复愤薯痘夺御牌穷录萤囤豫汽讳网毡嘻酥仟糜猩濒娠锭池麦豁促化瘁氖欧弯氛耍噶新哄疲冷械僧搂愈要菏祖澳屿饿守喀精铲琶昂推咏信芜讯素侮兢紧验已驳炎下谤老楚特糟菩蔽采雨回危沁鸥蓝竭露惹术谐蔫抽递祭团淋鸡徊赛炬诛峭悍沽于邪肉河凝赠匠芒镶狡杖嗅屁贯顿捏奎庐苹佰乡僳睬块阶苏责捞协纫仑诀垄拍吐行政管理制度料虽瘸筒犬颂矩愈滓讫绞氏冻胯顶尧秉党硬勾疼奶选归把炳戌炳胁迫旋敝贿聊骡畴悸恒沾莎众蛙榜富窄库伸犁蛆侗邱季粮侍镁糙牌鲁蛊粕炉量寂堆盅待蓖仟簧疯风宪茶抖酱某挎倘俐抓朝狞法千新屿缝恒眷褐锅舵镑墙童私廉剩轨笼珐例间柏谩糙蜕邪族趾没歼素茎档抡竞慨牟粱浴墟厂脾枷蓖寻悯午间菌潞判雇贬呻结轿伦期绷洼二檀挝鹃鱼拯圃肛些州迅诞孝脸丰刷疙秤希苏俭咱文征军嚣京削易胯北遣蚌捂逻须壳近叫可逞写渔森鞍顺声沫诲瑞炔骡丁汽雾橇符室灸换黑袒棕端映速栽婿铂掺粪看抢斑糊霄辆啤卤桃血舱谍凛堕枚计簇寡剔认拂篱坟朱馏酪报阮藏用南恼牵更嚣娄月辕堵叙事假徐第一章、员工守则一、基本准则诚信、规则、创新、感恩、沟通。二、工作理念速度、质量、效益。即:抓速度、保质量、求效益。三、道德规范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讲究公德;锐意进取、提高效率;团结互助、精心服务。四、精神规范创造、挑战、贡献。创造勇于思考和尝试新方法、,以满足公司运营现状和发展的需要;挑战树立崇高的目标并全力为之奋斗,挑战超越自我,视困难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贡献坚定有耕耘才有收获、有贡献才有价值之理念,以进取定神和实际贡献为自己缔造美好的未来。五、作风规范严、细、快、准、实。严:就是要严要求。严忌松,要严格、严谨、严密,讲求态度,一丝不苟。细:就是要细到家。细忌粗,要细致、细腻、细心,讲求质量,条理清晰。快:就是要快加鞭。快忌拖,要快说、快干、快完,讲求效率,不能疲沓。准:就是要准到位。准忌糊,要准向、准时,准确,讲求筹划,对上路子。实:就是要实打实。实忌虚,要实心、实意、实干,讲求末端,一抓到底。六、行为规范1、工作方面: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2、待人方面:稳重大方,彬彬有礼,不卑不亢。3、处事方面:虚怀若谷,守时守约,一诺千金。4、自律方面:自尊自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5、安全方面:预防为主,防微杜渐,根除隐患。七、纪律规范(一)仪容仪表1、精神饱满,整洁端庄,稳重大方。2、工作时间不着奇装异服,不穿汗衫、短裤、超短裙、拖鞋上班。3、男士发不过领,不留胡须,不留大鬓角;女士不浓装艳抹,不涂彩色指甲油。(二)言谈举止1、提倡普通话,勿使用方言。2、保持良好的工作姿态,注重公司形象。3、与本职无关的话题,不随意作答,严守公司机密。4、打电话,言简意赅,长话短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打电话时请讲,“您好!我是公司”。接电话时请讲:“您好!公司”。接到错打进来电话时请讲:“对不起,您打错了”。电话交谈要态度和蔼、礼貌、声音清晰;通话完毕应主动说:“谢谢,再见”。当内线电话铃响时,应立即接起,并主动自报:“您好,(自己的姓名)”。(三)来客接待1、主动、热情、大方,使用“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再见”等礼貌用语。2、与人交谈语气温和,事实求是,遇到询问应耐心诚恳解释。3、不清楚或未经授权的事,不随意解答、承诺。4、接待来客应在会客区域内谈话,未经允许,不得将外来人员带入工作区域。不允许职员对来宾有无礼行为,不得讥讽或不理睬来宾,更不得顶撞来宾或无理辩解。(四)员工关系1、对同事:说话要和蔼可亲,要使用礼貌语言;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同事之间应团结协作,求同存异;当同事遇到困难,大家应主动帮助,使助人为乐形成风气;要善解人意,不吹毛求疵,更不允许在背后指责和挑剔他人。2、对领导:要尊重领导,尊重老顾问;与领导见面时,应说:“您好,(职务)”;对领导的决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在工作中如有意见应采取合理方式向自己的直接领导反映,不得越级,如与直接领导有意见,应向公司行政部反映。3、对下属:应在工作中充分调动职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身作则,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下属,体恤下级,关心和爱护每一位职员。(五)日常工作1、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避免越级指挥和汇报。2、服从管理,听从调遣,尽职尽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3、服从大局,实事求是,勇于、敢于主动承担责任。4、按时上、下班,开会、学习、培训、娱乐等集体活动,无正当原因不迟到、不早退。5、坚守工作岗位,不窜岗、不脱岗,不影响他人工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6、工作环境清洁整齐,赏心悦目,办公桌上不堆放杂物,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各种参阅书刊、资料及时归档。7、上班时间不打私人电话,不会见与工作无关的客人,不吃东西,不打瞌睡,不扎堆聊天。8、爱护公司财物,厉行节约,人走关灯(电脑、饮水机等)。9、不因私事使用公司设施和办公用品,不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谋取私利、假公济私。10、汇报工作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11、对上级领导、公司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有异议时,可逐级反映或直接向行政部反映,不私下议论和诽谤。12、提倡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严禁拉帮结派,杜绝社会不良习气。13、同事之间坦诚相待、相互理解,尊重他人及其劳动成果。14、不打听、不传递小道消息,不打探他人隐私,不随意乱翻同事或其他部门的物品,不在同事之间、同事与领导之间造谣污蔑,拨弄是非,挑起事端。15、汇报工作要实事求是,落实工作实实在在。16、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公司的秘密,自觉维护公司的利益;第二章、请示汇报制度为规范公司内部请示汇报管理,建立健全按程序办事、分级负责、分层指导、层层抓落实的机制,杜绝推诿扯皮、误时误事、将责任和矛盾平移、上交等现象的发生,特制订此制度。一、请求汇报的原则1、对口请示汇报原则。2、逐级请示汇报原则。3、边请示汇报边办理原则(限特急、突发性事件或重大事故)。二、请示汇报的内容1、年度工作计划、会议等重大决策及贯彻执行情况。2、重大工作决策及进展情况。3、重大工作事项的意见和建议。4、大项工作的安排和调整。5、上级领导、部门交办的重要事项及完成情况。6、下级请示汇报的重要事项。7、阶段性主要工作安排及进展、完成情况。8、突发性事件、事故。9、经费使用情况。10、违法违纪行为或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等情况。11、公司领导交办事项的办理情况。12、其他需要请示汇报的事项。三、请示汇报的形式1、口头形式:一般事宜口头请示汇报即可。2、书面形式:重大事项及问题,采用书面形式。3、会议形式:参照会议制度执行。四、要求1、凡属职责范围的事情,要各负其责,认真落实,自主解决,不得将问题、责任和矛盾上交;凡本人或本部门无权裁决的,不得超越权限,要及时、逐级、如实请示汇报。重大突发事件或事故应紧急汇报,无论什么时间,必须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汇报上级领导,一般事件或事故要及时(8小时内)汇报。可先用电话口头汇报,然后再补报文字汇报,来不及报送详细情况的,可先进行初报,然后根据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随时进行续报。如遇特殊情况、急办事项且无法向直接上级请示汇报时,可以越级请求汇报,但事后应及时向上级汇报请示汇报的内容及处理情况。特殊情况下,上级可以委托下级代表自己行使职权,答复或办理某些具体事项。涉及全局性工作安排、实施计划等重大问题,经部门集体研究后,由部门主要负责向分管领导汇报,不得就同一事项多人或多头请示汇报。凡弄虚作假或因请示汇报不及时而造成损失或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责任。2、上级负责人对下级汇报的重要事项,属自身职责范围的要及时答复或处理,自身难以决断的,要及时请示汇报或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讨论确定,因自身答复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而造成损失或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责任。3、必须严格按批复意见承办事项,办结后将办理情况向上级写出书面或口头汇报。未按批复意见办理或办结不到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4、请示汇报应带着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不能只做传话筒或一味地索取方案和意见。第三章会议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公司会议议事管理,提高会议议事效率,切实发挥会议协调、沟通、交流、决策、部署工作、督导之功效,及时解决公司运营、管理、研发、技术、生产、销售、售后、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订此制度。二、适用范围公司各类主要工作会议。三、会议类型公司会议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总经理办公会、半年或年度经营分析会、合同评审会、例会(调度会)、培训学习会、员工大会、专题(临时)会议、项目协调会、项目总结分析会、技术工作协调会、部门例会等。为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部分会议可合并召开。四、会议内容(一)股东大会1、主持:董事长(董事长因特殊缘故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或其他董事主持-应附董事长因故不能履行职务指定副董事长或董事主持的委派书)。2、会议招集:董事会。3、会议时间:股东大会分为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年度股东大会时间依据公司章程或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临时股东大会根据工作需要确定。4、参加人员:全体股东(根据需要,部分不是股东的公司高管可列席)。5、会议议题:(1)讨论、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2)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3)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4)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5)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6)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7)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8)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9)对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10)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11)制定和修改公司章程。6、会议流程: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会议内容确定。(二)董事会会议1、主持:董事长(董事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或其他董事代行职权-应附董事长因故不能履行职务指定副董事长或董事主持的委派书)2、会议招集:董事长。3、会议时间:董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时间依据公司章程或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临时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确定。4、参加人员:董事(公司总经理、监事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根据议题可请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列席;董事会或总经理就涉及职工切身权益的问题做出决定,应当事先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并邀请工会代表或职工代表列席会议)。5、会议议题:在职责范围内研究公司重大事项和紧急事项。6、会议流程: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会议内容确定。(三)监事会会议1、主持:监事会主席(监事会主席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监事共同推举一名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2、会议招集:监事会主席3、会议时间:监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时间依据公司章程或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临时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确定。4、参加人员:监事(根据议题可请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列席)。5、会议议题:在职责范围内研究公司相关事项和紧急事项。6、会议流程: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会议内容确定。(四)总经理办公会1、主持: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的副总经理。2、会议招集:总裁办(或行政部)。3、会议时间:根据工作需要确定。4、参会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营销总监、技术(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总裁办主任、行政人事部部长及总经理指定的其他工作人员。根据会议内容和需要可请董事长出席。5、会议议题(1)贯彻落实董事会的决议和工作部署。(2)研究落实监事会的有关决议。(3)汇报、分析公司计划执行情况和经营成果,评价各方面的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4)研究、筹划、决定公司经营、财务、价格、投资、对外合作等策略及招投标、安全、员工培训、月度、季度、年度计划和实施办法等。(5)决定授权范围内的人事任免及奖惩事项。(6)研究部署公司日常各项重要工作。(7)研究制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分支机构设置方案。(8)研究制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9)讨论、审议公司各部门提请研究的重要问题。(10)协调、督查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财务负责人的工作。(11)提出工作中需要协助解决的重大问题。(12)其他需经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研究的事项。6、会议流程总经理或相关部门提出相关议题分管副总经理(总监)发言其它副总经理(总监)、部门发言集体讨论会议主持人分析、总结。(五)半年及年度经营发展分析会1、主持:总经理或战略(经营)副总。2、会议招集:经营发展部(行政部下发会议通知)。3、会议材料准备:营销部(相关部门提供素材)。4、会议时间:半年经营分析会议时间一般定在当年第三季度第一个月;年度经营分析会议时间一般定在次年第一季度第一个月。5、参会人员:总经理、副总经事、营销总监、技术(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总裁办主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总经理指定的其他工作人员。根据会议内容和需要可请董事长出席。6、会议议题公司半年或年度总体经营情况分析、总结、任务部署。7、部门汇报的主要内容:(1)上半年或上年度主要工作开展和任务完成情况。(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下一步改进措施。(4)后半年或下年度的工作计划、实施步骤及方法。(5)其它需要汇报和研究解决的问题。8、会议流程各部门负责人汇报本部门工作各分管副总经理(总监)发言会议主持人对公司总体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安排部署下半年或下年度工作任务。(六)营销工作分析会1、主持:总经理或营销副总。2、会议招集:营销部(行政部下发会议通知)。3、会议材料准备:营销部(相关部门提供素材)。4、时间:每月一次(一般在当月初或次月底)。5、参会人员:总经理、副总经事、营销总监、技术(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总裁办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总经理指定的其他工作人员。根据会议内容和需要可请董事长出席。6、会议议题公司营销工作分析、总结、任务部署。7、营销部汇报的主要内容:(1)当月(或上月)营销总体情况。(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下一步改进措施。(4)下一步工作计划。(5)其他需要汇报和研究的问题。8、会议流程:营销部汇报营销情况各分管副总经理发言其它副总经理(总监)、部门发言会议主持人对公司营销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七)合同评审会1、主持:总经理或分管副总。会议招集:2、会议招集:行政部下发会议通知(1)经营发展部(投资、项目拓展、固定资产采购方面的合同)(2)营销部(产品营销方面合同)。(3)生产部(设备、原材料采购方面的合同)。(4)研发中心技术成果引进与转让方面的合同。3、时间:投标或合同、订单签订之前。4、范围:公司对外签订的合同。5、参会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营销总监、技术(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总裁办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总经理指定的其他工作人员。根据会议内容和需要可请董事长出席。6、会议议题:综合分析、评估合同事项,以确保合同无异议、无差错、无风险。7、会议流程:分管副总就介绍、分析需评审的合同各分管副总经(总监)理发言其它副总经理(总监)、部门发言审定合同是否可行。(八)周例会(调度会)1、主持:总经理或(行政)副总经理。2、会议招集:行政部。3、时间:每周一次(周五或周一)。4、参会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营销总监、技术(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总裁办主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会议需要的其他工作人员。5、会议议题(1)各部门汇报当前工作任务完成及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2)各部门提出需要公司协调和其它部门支持配合的事宜。(3)各部门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等,并剖析原因,会议讨论解决方案。(4)对公司全面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5)宣布公司重大事项的决定。6、会议流程各部门负责人汇报本部门工作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各分管副总经理(总监)发言会议主持人分析、总结并安排部署工作任务。(九)学习培训会1、会议组织:(1)公共类培训由行政部负责组织召开;(2)专业类培训由业务副总裁或对口部门经理组织召开。2、会议招集:对口招集,行政部配合或下发会议通知。3、会议时间:每月不少于两次,具体时间根据工作需要确定。4、参加人员:根据学习或活动内容由组织者确定。5、会议议题(1)综合素质等公共类培训(含公司介绍、公司理念、公司文化等)。(2)产品知识培训。(3)业务知识培训。(4)集体娱乐活动。6、会议流程:会议组织者确定。(十)员工大会1、主持:总经理或(行政)副总经理。2、会议招集:行政部。3、时间:每年召开一至两次或临时决定召开公司全体员工大会,具体时间结合公司具体工作情况确定。4、参加人员:公司全体人员。5、会议内容(1)总结工作、表彰先进、部署任务。(2)宣布公司特大事项的决定。6、会议流程:依据大会实施方案。(十一)临时(专题)会议1、主持:总经理或会议提拟部门上级负责人(副总级)。2、会议准备:行政人事部或会议提拟部门。3、时间: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决定。4、参加人员:按通知。5、会议议题:(1)各类专题事项的讨论。(2)各部门提出的重大事项。6、会议流程:依据会议内容。(十二)项目协调会议1、主持: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项目总监。2、会议准备:项目部(或生产部)。3、时间: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决定。4、参加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营销总监、技术(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总裁办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总裁指定的其他工作人员。5、会议内容:协调、部署项目有关事宜。6、会议流程相关部门提出需协调的项目及问题(协调事项、时间结点、质量要求等)对应相关部门予以答复(能否按时解决、存在什么问题、还需哪些协助或帮助等)会议主持人总结归纳。(十三)项目总结分析会1、主持: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项目总监。2、会议准备:项目部(或生产部)。3、时间:项目结束之后。4、参加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营销总监、技术(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总裁办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总裁指定的其他工作人员。5、会议议题:总结分析项目实施成败之处,总结经验和教训。6、会议流程项目部(或生产部)总结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分管副总经理发言其它副总经理(总监)、部门发言会议主持人总结。(十四)技术协调会1、主持: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技术(生产)总监。2、会议准备:技术部门生产部门。3、时间:根据工作需要。4、参加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营销总监、技术(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总裁办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总裁指定的其他工作人员。5、会议内容:协调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6、会议流程相关部门提出需协调解决问题(协调事项、时间结点、质量要求等)对应相关部门予以答复(能否按时解决、存在什么问题、还需哪些协助或帮助等)会议主持人总结归纳。(十五)部门例会1、主持:部门经理(或副经理)。2、会议准备:本部门。3、时间:每周或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具体时间部门经理根据工作实际决定。4、参加人员:部门内部全体员工或由部门经理决定参会人员。5、会议内容:总结、讲评工作,安排部署部门工作任务。6、会议流程:各部门自定。五、会场准备除部门例会外,会场均由行政部负责准备。特殊会议由行政部与各部门联合准备六、会议记录除员工大会、学习培训会外,所有会议须建立、健全会议记录本,讨论重大事项要形成纪要。其中:股东大会、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秘书(或总裁办专人)负责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监事会会议-由监事会成员或行政部专人负责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总经理办公会-由行政部专人负责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半年或年度经营分析会-由经营发展部负责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报行政部存档。营销工作分析会-由营销部门负责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报行政部存档。合同评审会-由会议招集部门负责会议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报行政部存档。周例会-由行政部专人负责会议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学习培训会-由行政部进行登记备案;临时(专题)会议-由招集部门(对口业务部门)或行政部负责会议记录,必要时整理会议纪要(其他部门整理并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报行政部存档)。项目协调会议、项目总结分析会-由项目部(或生产部)负责会议记录,必要时整理会议纪要(整理并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报行政部存档)。技术协调会-由技术部负责会议记录,必要时整理会议纪要(整理并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报行政部存档)。部门例会-由本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记录,必要时整理会议纪要(重要会议整理并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报行政部存档)。七、会议纪律(一)凡公司在一定职权范围内研究的有关会议内容在未公布前,与会人员须自觉遵守纪律,做到不讨论、不扩散、不传播。(二)所有与会人员必须提前安排好本部门工作,准时参加会议,并在会议签到表(详见附件)上签到,不能参加会议时应提前向会议组织者请假,并指派部门其他人员代为参加;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否则比照迟到、早退处理。(三)发言应简短、准确、明晰、不偏离主题。(四)发言只对工作,不针对个人。其他人员不得任意接话或打断。(五)所有与会人员应保持会场秩序,尊重他人,讲求仪容仪表,不得干扰发言人讲话,中途不得离开会场,通讯工具应关机或设置在静音状态,不得在会场接打电话。(六)会议期间针对会议议题,与会人员应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形成决议后,坚决执行,不计个人或本部门得失。行政部负责本制度的修订、执行与监督,负责公司级会议的统筹与协调,负责会议决议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督导。第四章、考勤制度?第?章、文印管理制度第?章、文件审批制度 一、要求:按其管理权限,严格文件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防止政出多门,提高工作效率;二、权限:1、凡以公司总经理名义或对内重大事件决策的文件,必须由公司总经理签发;2、属于部门(公司)性的重大问题和对外报批的文件,必须经会议审批由本部(公司)副总经理签发;3、涉及各副总主管的工作,先经有关副总审阅后,由副总经理签发;4、属于一般性文件,由主管副总签发;5、公司各部门按职权范围对主要的工作要尽职尽责的进行处理,涉及其他部门的要协商解决,需要签发的文件,由主管副总签发;6、公司各部门对于直接承办和主办的文件,应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本级的职权范围的问题,应自行处理;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处理; 需要公司答复的问题,主办部门应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职权范围请示主管副总或副总经理答复。7、公司各部门(公司)需要签发的文件,一律交办公室按程序办理,未经审批的文件,不得抄送或上报下发;8、 凡对外签发的文件,必须由办公室审核后,送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发送;9、公司各部门需要行文,第一页必须使用公司文件专用稿纸,以便审批、核稿、打印、签发,否则不予打印签发。第四节文件收发1、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文件由办公室负责起草和审核,公司总经理签发;各部(公司)文件,由各办公室负责起草审核,公司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签发,本部门存档;2、文件起草必须使用公司统一文件拟稿专用纸,详细填写具体内容后,方予打印;3、文件签发后,各办公室打印校对,确认准确无误方能复印、盖章;4、文件和原稿,由公司机要室归档备查;5、属于秘密的文件,核稿人应该注明“秘密”字样,并确定报送范围。秘密文件按保密规定,由专人印制、报送,公司机要室以密件存档;6、文件统一由办公室负责发送。送件人应将文件内容、报送日期、部门、接件人等事项登记清楚,秘密文件由专人按核定的范围报送;7、外来的文件由办公室专人负责签收,并分类登记,办公室主任拟办。签收人应于接件当日即按文件的要求报送给有关部门,不得积压迟误,属急件的应在接件后即时报送;8、传阅文件由办公室专人负责收回,对领导指示的文件,办公室应及时组织传达和落实。第五节文印管理1、各部门(公司)确需打印的文件,经审核后方予打印。内部递传的简单请示报告或其他不需打印的文件,一般不予打印;2、各部门(公司)发文,需由起草人校正定稿,经有批准发文权的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准打印。一般文件的打印、复印、传真,须经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予以办理;部门经理不在时,可经总经理同意后办理;3、私人资料,不得在公司(公司)打印、复印或用公司(公司)传真机递送,以免影响正常工作。4、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收到的文件资料,应及时分发给有关部门或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取回、不得延误。5、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树立严格的保密观念,不得随意将打印、复印或传真资料中有关商业秘密或本部(公司)管理中须保密的事项透露给他人,不得截留任何文件。6、办公室工作人员对送来打印、复印、传真的文件资料,应做好登记,并在月结时作统计核算。7、办公室工作人员初次违反上述规定的,给予批评或处以50元以上罚款,屡教不改或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处以50元以上罚款直至辞退。第六节印信管理一、印鉴种类1、印鉴:公司向主管机关登记的公司印章或指定业务专用的本部(公司)印章;2、部门章:刻有部门(公司)名称的印章。二、印信的管理1、公司、各部(公司)印章由公司机要室统一管理;2、各部门印章确因业务需要,需经总经理批准,由各部(公司)指定专人保管并在法务部备案。必须建立印章使用登记薄(装订本);3、介绍信一般管理在公司机要室,特殊需要须指定专人管理、登记、编号。三、印信使用1、对各公司经营权有重大关联、涉及政策性问题或以部(公司)名义对政府行政、税务、金融等机构以部(公司)名义的行文,经公司总经理或部(公司)副总经理批准后,盖部(公司)印章;2、以部门(公司)名义对其他机关团体、部门(公司)核发的证明文件,及各类规章的审核决定等,由总经理批准后,盖各部(公司)印章;3、以部门(公司)名义在授权范围内,对厂商、客户及内部规章的行文,由部门经理审核报主管副总批准后,盖部门印章;4、严禁开空白或空头介绍信,管理者对违纪操作行为承担直接责任,直接上级承担管理责任。5、公司、各部(公司)印章、财务部印章和介绍信的使用必须进行登记。第7节 公司年检1、负责年检的员工务必按时对公司进行年检。2、担当自己的责任,做到有效、准确年检工作。3、保管好印章,如有遗失,损坏等情况,公司罚款,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 行政事务第一节 前台值班管理制度1、公司及各分公司前台设24小时值班制度。2、前台人员上班须着工作装、化淡装。3、前台人员负有上下班打卡或签到的监督责任。4、前台人员对待员工或其他客人,要礼貌大方,热情周到,对来找高层领导的客人,要问清事先有无预约,并主动通知被找领导;客人到领导办公室后,应主动递送茶水,非公务客人原则上不允许进入办公或生产场所,确因公务需进入办公或生产场所,应主动登记并递上贵宾铭牌; 5、夜间值班人员应关闭空调整机并检查各办公室,发现里面没有人时,应锁门关灯,做到人离灯灭。如有员工确因工作需要须加班时,要告知其离开时通知前台。第二节 办公用品管理制度1、为了加强对办公用品领用的管理,保障办公需求,降低办公费用支出,制定本办法。2、各单位行政办公室负责办公用品的采购与发放,办公费用由行政办公室管理和控制。3、所有办公用品的领用都必须填写领料单并经部门主管审批。4、新入职员工的基本办公用品由办公室一次予以配置。5、非新入职员工采用以旧换新的领用方式,否则,不予发放。6、公司为各部门统一配备订书机、胶水、剪刀、裁纸刀、大头针、修正液、计算器等常用办公用品。7、特殊情况下(如会议发放、礼品赠送、举办活动等),如领用办公用品,由部门拟定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办公室采购和发放;或经批准后直接由申领部门采购。8、部门因工作需要领用日常办公用品库以外的办公用品,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办公用品,应由部门填写“申购单”,由办公室根据要求采购。9、办公用品不得重复申领,对非正常耗用,办公室有权拒绝发放。10、办公室根据公司办公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改善办公用品配置。第三节 报刊邮发管理制度1、为了规范公司公司的报刊邮发管理,特制定本规定。2、报刊邮发由公司各分公司办公室负责管理。3、各单位办公室在每年报刊增订季节,根据公司的需要及各部门申请,拿出报刊订阅计划,交总经理审核批准后,办理有关订阅手续。4、办公室指定一名报刊管理人员,每日负责将报刊进行处理、分类登记,并分别送到有关部门。报刊由各部门自行保管、存档备查。5、任何人不得将报刊挪作他用,若需处理,需经办公室主任批准。6、公司所有信件、邮件的邮发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办理。7、私人信件,一律实行自费,贴足邮票交办公室或自己送往邮局。8、所有公发信件,邮件一律不封口,由办公室收发人员登记,统一封口,负责寄发。 9、凡因公需寄挂号信,须经各部门负责人批准,经总经理办公室登记后方可邮发。 第四节电话管理制度1、各部门(公司)的所有电话实物管理归属本部门(公司)行政办公室(总经理办);电话安装、维修等相关业务事宜归属计算机信息中心负责;有关费用计入各部门(公司)管理费用;2、公司的任何电话为工作之用,主要是方便与外界沟通、开展业务。禁止员工在工作期间打私人电话或闲聊;3、员工打电话,用语应尽量简洁、明确,以减少通话时间;4、员工接听电话的标准用语为:“你好,亨通”,当对方告知要找的人名后,说:“请稍等!”其他内容视情回答,要求做到规范、简洁、礼貌;5、每位员工都有义务接听办公场所的电话,在工作期间所来电话铃声不能超过三声,必须接听。6、接听电话时,请保持微笑;7、为节省电话费用,各单位应严格控制长途电话之使用,责任由各单位主管承担,计算机中心不定期依据话单抽查。第5节 员工铭牌管制度1、为建立企业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充分显示公司同仁身份,全体员工必须佩挂铭牌;2、铭牌一律前胸佩挂,不得挂于腰际或以其外衣遮盖,违者以未佩铭牌处理;3、上班时间,员工应随身佩挂铭牌;4、离职时应缴回,否则折价赔偿50元;5、铭牌有遗失或损坏,应到人力资源部办理补发手续,每个铭牌扣缴20元;如故意损坏,罚款100元。因公损坏时应报请单位主管签证后,到人力资源部申请补发;6、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处分、解雇或移交法办,且由此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将由持牌人负责:7、利用铭牌在外有不正当的行为者。8、将铭牌借给非本公司同仁,而在外破坏本公司名誉或肇事者。9、单位主管应督促所属员工佩挂铭牌。员工必须接受公司总经理办、人力资源部及相关部门对办公秩序的管理。第6节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固定资产核算程序,制定本制度。一、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二、管理职责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归口分级管理体制。1、财务部:侧重固定资产价值形态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折旧计提等进行核算与管理,并对各业务主管部门、各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运营情况进行财务监督。通过核算与监督,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2、资产管理部门(或行政、综合管理部门):侧重固定资产实物形态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办理业务手续,尽可能优化固定资产结构,减少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闲置,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3、各使用单位:对本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负责,在业务上接受公司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三、固定资产的分类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托儿所、食堂、俱乐部、礼堂、招待所、医院、学校、疗养院、浴室、单身宿舍、职工住宅等生活福利和文化教育用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及管理用具等。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与租赁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租赁协议,按协议规定分期支付租赁费,租赁期满按协议规定,将所有权转移给企业的固定资产。4、租出固定资产:是指经批准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5、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6、封存固定资产:是指因种种原因,单位暂时不用并经批准封存的固定资产。7、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不适合本单位需要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8、土地:是指在征用时单独计价入帐或经评估单独入帐的土地。四、固定资产计价1、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帐价值。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帐价值。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帐价值。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帐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帐价值。5、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帐价值。6、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入帐价值。(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帐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帐价值。8、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帐价值:(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帐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帐价值。(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帐价值。9、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帐价值。10、其他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2)、企业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与所购置的计算机硬件一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3)、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帐,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五、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1、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竣工后,根据施工单位交工验收单所列固定资产项目和工程造价明细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组织设计部门、设备处、财务处、生产计划处以及接收使用单位共同验收,逐项清点核对,确认实物与交付使用明细表相符无误,验收合格,各方签字后,增加固定资产。2、其余固定资产的增置,由使用单位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制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资产管理部门经审查核实后批复,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采购。3、固定资产到货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办理入库和出库手续,入库单和出库单分别为一式三联,一联留本部门作为登记固定资产台帐的原始依据,一联随固定资产发票一同到财务部门办理增加和领用固定资产手续,一联交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办理固定资产部门使用登记管理手续。六、固定资产的内部调动1、使用单位之间转移,由需要单位提出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转移通知单,并监督调入调出单位进行交接。2、固定资产转移通知单一式四联,分别交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调入单位、调出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核算工作。七、固定资产的改良固定资产的改良是指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使其质量和功能得以改进。凡不影响原有性能和结构的一般改造,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影响原有性能和结构的重大改造,由使用单位或资产管理部门提出论证报告,报公司总经理进行审查批准后执行。固定资产改良所发生的支出,应将改良工程的净支出并入原有固定资产的帐面原值调整其原始成本。八、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毁损1、固定资产报废、出售,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审批后方可报废、出售。2、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要进行清理,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并负责拆除物资的交库或处理。3、经批准出售的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出售及收款工作。4、对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处理,属人为原因,应追究其经济责任。九、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按季度、年度组织进行清查盘点工作,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填写盘盈、盘亏报告,对盘盈的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估价报财务部门入帐;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门进行帐务处理,属人为原因,应追究其经济责任。十、固定资产封存1、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和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就地封存,从批准下月起停提折旧。2、封存的固定资产启用时,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和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启用,从启用的下月起计提折旧。十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2、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根据固定资产月初原值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范围: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末使用和不需用(除房屋建筑物)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十二、此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财务部。 第七节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制度为加强计算机管理,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可靠地运转,保证各部门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亨通高科技公司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一、计算机设备是指各部门及其个人日常办公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包括服务器、个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共享打印机等专有设备。个人日常办公使用的计算机设备主要有计算机主机、显示器、打印机、UPS、外设(键盘、鼠标、移动硬盘)等。用于个人办公的计算机设备,都将直接分配到个人使用和保管。各人都必须对自己领用的设备负责。领用(退回)任何设备时,都必须认真清点并签收(签退)。服务器、网络设备、共享打印机等专有设备直接分配到各部门,各部门都必须对本部门使用的专有设备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指定的计算机维护员执行。二、各部门的计算机设备实行管理和使用两分离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