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健康.ppt_第1页
职业卫生与健康.ppt_第2页
职业卫生与健康.ppt_第3页
职业卫生与健康.ppt_第4页
职业卫生与健康.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有害因素检测与控制Determiningoccupationalhazardsinworkplaces,提纲,职业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职业有害因素的检测方法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的工作程序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的控制,2008年职业卫生监督报告,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职业有害因素预防疾病和安全事故治疗职业相关疾病和康复,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目标,职业有害因素的检测为职业卫生服务提供基础数据职业有事因素的检测是进行评价、预测和控制的关键,一、职业有害因素的定义与分类,定义: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存在和(或)产生的,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职业活动的主要内涵,生产工艺过程:技术、设备、材料和工艺流程劳动过程:组织、设备布局、操作体位、劳动方式、脑/体比例生产环境: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户外自然环境,劳动条件,2.职业有害因素的分类,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异常气象、噪声、振动、电离与非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原料-中间产品、副产物-成品,废气、水渣等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社会经济因素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异常气象条件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1)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物理因素的特点,除激光外,均在自然界中存在。一定范围(正常条件)内对人体无害,有些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其生物性作用或对机体的损伤及程度与物理特性相关。,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常与物理参数不成直线相关关系,表现为某一范围内无害,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绝大多数物理因素没有残留或蓄积作用,噪声,使人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对健康的影响听力损失听力下降暂时性听阈位移听觉疲劳永久性听阈位移耳聋耳聋的发展:早期高频段损伤,不影响交谈。晚期语言频率(500Hz2000Hz)听力受到影响,语言交谈能力出现障碍。,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接触机会:放射性核素矿山开采和使用;核工业;射线发生器的生产使用。影响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体表污染;复合照射损伤机制直接损伤生物大分子,造成分子结构和功能破坏。继发基因损伤、染色体畸变。,(2)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化学毒物金属及其化合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高分子化合物、农药生产性粉尘,2001-2010年美国十大公共卫生成就之一,儿童铅中毒预防2010年,23个州立法预防铅中毒(1990年立法的州只有5个)。15岁儿童高血铅者从1980年的88.2%下降到2008年的不到1%。预防儿童铅暴露每年获得2130亿的经济效益。,刺激性气体甲醛,纯甲醛为无色透明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易主要以水溶液存在。其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浓度超过0.1mg/m3,会导致眼睛和粘膜细胞的伤害:刺激、水肿过敏:过敏性皮炎、哮喘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分类为I类人类致癌物质,鼻咽肿瘤。,生物试剂细菌、病毒植物花粉、果实等动物毒素,(3)生物性职业有害因素,一些工作场所常存在多种职业有害因素!,二、职业有害因素的检测,采用设备和检测仪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浓度(强度)测定与鉴定。,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与分类,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的作用和意义掌握职业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和劳动条件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控制效果为改善劳动条件、防控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与分类,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的分类按检测对象分类物理因素检测有害化学物检测生物检测,物理因素检测,利用仪器设备在作业现场环境中测定噪声、WBGT、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性因素,并记录劳动者的接触时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高温,检测仪器,有害化学物检测,通过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特点使用范围广,可测定多种毒物评价工作岗位的化学性有害因素水平,可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不能反映机体损伤情况。,粉尘采样仪器,生物检测,生物监测:指通过定期和/或连续测量劳动者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并与参比值进行比较,以提供人体接触有害物的程度和潜在健康影响。生物监测样品:血液、尿液和呼出气,有时也用头发、乳汁、唾液和指(趾)甲。,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与分类,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的分类按检测对象分类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检测,三、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的工作程序,项目委托,制订检测方案,现场调查,检测前准备,现场采样,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数据处理,报告编制,报告审核签发,现场调查确定职业有害因素,单位概况: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工作班制。材料: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等种类、数量、理化性质等。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加入、温度、设备布局、操作方式、废弃物排放、设备维修情况等。劳动者:人数、工作点、工作方式、作业活动范围、接触有害因素种类、频率、持续时间等。车间类型:密闭或敞开型、有无通风装置?通风效果?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及使用等。,制订检测方案,识别职业有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采样检测点或对象,采样或检测方式,采样或检测数量,采样时间和频次,检测前准备,确定检测人员和各自任务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正常运转、计量校准、电池准备或充电、防爆等准备采样介质(如吸收液、滤膜)、器材(如吸收管、滤膜夹、支架)、材料试剂等现场采样记录单现场采样的个人防护用品,现场采样和检测,正常生产状况下,按检测方案进行,确保采样和检测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采样或检测点名称、生产状况、环境条件、劳动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情况;记录应经被检测单位陪同人员签字确认。,实验室检测,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浓度测定采集样品的交接、记录单交接、样品编号和保存、样品前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对原始采样和检测记录的分析整理仪器显示原始数据的计算整理、质控依据采样时间和体积,计算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计算时间加权浓度或强度,报告编制和审核签发,检测报告被检测单位的一般情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种类和分布职业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对被检测单位的建议(可选),四、职业有害因素的防控,法律措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组织措施合理有效的职业卫生与安全制度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四、职业有害因素的防控,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职业有害因素检测和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版,2011第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还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顶起测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从事粉尘作业的单位必须建立测尘资料档案。,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三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第二十六条: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卫生标准,定义: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对劳动条件各种卫生要求所做出的技术规定。制定目的:统一技术尺度,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原则: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并符合使用要求,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职业卫生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国家推荐性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职业有害因素检测控制相关的国家标准,职业有害因素的采样检测规范和具体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1-160.8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1-192.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1-189.11)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与职业有害因素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企业设计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3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作业场所控制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分级评价和管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229.1-3,职业病的防制措施,技术措施改革工艺,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和除尘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卫生保健措施职业卫生服务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保健食品和锻炼身体,四、职业有害因素的控制,技术措施改革工艺,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和除尘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卫生保健措施职业卫生服务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保健食品和锻炼身体,职业卫生服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healthsurveillance)就业前体检职业禁忌症接触人员的定期体检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职业有害因素检测方案举例某铁矿职业有害因素检测,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矽尘,噪声,高温,矽尘、噪声,,矽尘、噪声、高温,CO,矽尘,噪声,某大型铁矿生产流程,根据现场调查汇总需检测的职业有害因素和检测方法,作业环境空气检测:总粉尘及呼吸性粉尘浓度、游离SO2含量、一氧化碳(CO)等。作业环境物理因素检测: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总射线、射线、噪声,采样检测方案,采样检测方案,举例:粉尘浓度测定方法,1234,滤膜采样前后质量差粉尘浓度=流量采样时间,(mg/m3),(L/min),用已知质量的测尘滤膜采集含尘空气,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测定步骤,称量滤膜,记录质量m1,调节采样器流量,装好采样滤膜,呼吸带高度开始采样,记录时间,采样结束,记录时间,取下滤膜夹,带会实验室称量并记录采样后滤膜质量m2,计算粉尘浓度,定点采样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应包括粉尘浓度最高和接尘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多个工作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