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选调研县市产业集群情况--20120709整理_第1页
拟选调研县市产业集群情况--20120709整理_第2页
拟选调研县市产业集群情况--20120709整理_第3页
拟选调研县市产业集群情况--20120709整理_第4页
拟选调研县市产业集群情况--20120709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拟选调研县市产业集群情况初选:1、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包括造纸、化工、纺织、橡胶轮胎、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等。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8亿元,同比增长17.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32.1%。广饶县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由2007年第81位跃升至第59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达到157家,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9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80亿元、利税293亿元。2012年,全县争取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3家、过10亿元的58家、过百亿元的8家。“十二五”期间,广饶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主导产业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着力推进重大产业转型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建成国际知名的“轮胎之都”,国内重要的绿色造纸基地、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区域性高效生态化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全县现有橡胶轮胎企业13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从业人员2.6万人。2009年销售收入366亿元,出口创汇达8.3亿元,广饶县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瞩目的新兴轮胎生产基地。2、滕州市中小机床制造产业集群、现代玻璃产业集群支柱产业包括机械制造、煤化工、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中小机床、煤化工被列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命名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山东省机床及零配件优质生产基地,山东五大现代玻璃产业基地之一。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1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完成1430亿元、160亿元。2016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60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年均增长16%;着力培植机械机床、煤化工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工业企业的“百亿航母”、“十亿板块”、“亿元群体”。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跑者,跻身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努力建设实力滕州。目前,全市机床制造企业338家,从业人员5万人。2009年,全市机床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9亿元、利税13.8亿元。2009年出台的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滕州中小机床制造产业集群被列入山东省重点培育的4个特色产业集群,中小机床生产基地被列入山东省重点建设的10大装备制造业基地。3、博兴县商用厨具产业集群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彩涂钢板生产基地、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山东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并获得“中国厨都”和“中国草柳编之乡”称号。园区建设包括经济开发区,里面汇聚了很多大企业,像香驰,天宏,华兴,远大,鲁丰等。京博工业园、兴福和店子镇也都有工业园。博兴的工业经济, 培植形成了京博集团、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香驰粮油有限公司、华兴集团、顺天纺织等支柱企业和化工、纺织、机械、植物油加工、轻工业等主导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家,有3家企业列入全省重点工业企业,香驰粮油公司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54家。高新技术成为工业发展的新亮点。京博农化公司等9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香驰粮油公司年产2万吨大豆分离蛋白项目,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位。华润油化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鲁丰铝箔公司高档铝箔生产能力进入全国前5强。“华兴”锯石机、“香驰”大豆油等8种产品品牌被授予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0%。山东滨州市博兴县商用厨具产业主要集中在兴福镇。2009年,厨具产业实现总产值1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实现利税10.5亿元,分别占全镇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的42%、43%.43.5%。据全国厨具业商会提供的数据,2009年该镇厨具产业销售收入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厨都。该镇于2005年8月被全国工商联厨具业商会授予“中国厨都”荣誉称号,2007年11月被省政府授予厨具产业“特色产业镇”荣誉称号,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博兴)国际厨具节。目前,全镇厨具生产企业达到85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1.2万余人,涌现出了鲁宝厨业、皇冠厨业、汇泉厨业、天虹厨业、金佰特厨业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4、文登市工艺家纺产业集群支柱产业包括汽车及配件、机械加工、电子通讯、轻纺及制革、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群,被命名为“中国工艺家纺名城”。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9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6.9亿元,全市纳税过千万元企业发展到39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达到30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达到63个,成为全省唯一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双过千”的县市,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称号。按照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的总体思路,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优先发展,尽快打造成为支撑发展、决胜未来的支柱产业。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工艺家纺等优势产业高端发展,力争五年内培植起5家销售收入过百亿、40家过10亿的企业。工业发展突出抓转型升级。强化骨干膨胀、创新驱动、金融保障,加快推动工业向内涵集约转变,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做强龙头企业。重点抓好50个重点企业,30个成长型企业,20个科技引领型企业,全力推动百企扩张。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创建天润曲轴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3家省级研发平台,新认定1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2个,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强化金融支持。抓好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工作,争取鸿通管材上市,威力工具完成股份制改造,3家企业在淄博、天津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5、寿光市防水材料产业集群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创建了晨鸣、金玉米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晨鸣工业园、渤海化工园、侯镇项目区三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新建了金玉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潍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0家,有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已拥有省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42个,“仙霞”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圣玉”牌玉米淀粉和“仙霞”牌男西服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6.8亿元、利税 52.8亿元、利润34亿元。寿光市防水材料产业集群位于寿光市西北部,集群面积85平方公里,2009年底防水材料企业 412家,销售收入86亿元,形成了以台头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和地区的全国最大的防水材料生产基地。台头镇被授予“中国建筑防水之乡”、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等称号。主要企业有:山东汇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寿光市健元春集团有限公司、潍坊市宏源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6、梁山县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74亿元、实现利税25.8亿元。专用汽车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第一个百亿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中集东岳、通亚、华宇等骨干企业规模迅速扩张。23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进入国家公告目录,专用汽车年产量突破10万辆,我县被命名为中国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山东省优质专用汽车生产基地。文化出版产业异军突起,金榜苑和天成书业获得国家图书总发行资质,10家企业获得国家二级图书批发资质,销售网络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地区。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壮大提升“六大产业”专用汽车、文化出版、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煤电化工、旅游服务。一汽、中集、重汽等7家知名重卡企业相继在梁山合作经营或建中转库、4S店;投资44亿元的菱花科技、10亿元的万达碳素、10亿元的新昌物流、5亿元的华泰物流、3.5亿元的天津润祥特型钢等一批大项目成功落户梁山。纺织服装产业,壮大蓝天纺织、华宇纺织、万得福制衣、恒祥制衣等企业规模,扩大高支纱、无捻纱、出口服装等高档产品生产,提升市场占有率。食品加工产业,启动食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推动菱花科技、臻嘉食品、六和九利、荣善菌业等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打造彰显梁山特色的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支持科泰生物、良福制药、生物质能发电、尚威新能源、凯特新材料等科技型企业开发新产品,形成新优势。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7、海阳市毛衫产业集群2011年全市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2亿元,增长26.5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0.72%,比上年提高8.1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持续提升毛衫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机械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加强骨干企业培育,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到2011年底,全市电脑横机拥有量达到5100台,机织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01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0家,同比翻了一番;创立烟台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家,培育山东省著名商标7个;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任务,我市被评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集来福士、蓝岛海洋等海工企业陆续投产,年产值达到181.7亿元。贝尔特海洋生物产业园作为亚洲最大的海洋生物制品及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他们还投资2.3亿元在海阳市建设海洋科学研究院,打造具有先进水平的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学术交流中心。这一项目的落户,填补了海阳市现代化、国际化海洋生物专业园区的空白,助力蓝色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毛衫加工企业36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8.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6家,还有个体加工户3000余家。现有从业人员7万余人。8、沂南县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6家,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30家,过千万元的15家,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乡镇、街道13个。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六大产业集群:电动车、优质建材、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鞋帽玩具,被评为“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电动车产业成为全国四大电动车生产基地之一,与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签署了“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基地”共建协议,安全鞋、玩具产业规模江北最大,空心砖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典型企业有:山东宏发科工贸有限公司、澳柯玛(沂南)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绿源电动车(山东)有限公司、格仑特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大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三汇玻璃、精艺玻璃、正通医用包装、山源硅砂等。9、博山区陶瓷产业集群、泵业产业集群博山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主导产业以机电、新材料、陶琉最具代表性,尤其是博山的泵业、电机、耐火材料、陶瓷、琉璃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中国泵业名城”“和“中国琉璃之乡”,被国家和我省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淄博博山泵类产业基地”、“山东省微电机产业园”和“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2012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力争5年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过亿元16家、过5亿元2家,实现“三年5家、五年10家”的企业上市目标。淄博是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陶瓷科研基地、中国五大瓷都之一,目前淄博已经形成出口陶瓷基地、高档宾馆用瓷基地、高级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基地、装饰材料基地、建筑陶瓷基地、高新技术基地等六大生产基地。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竞相发展。产品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率达到了60%以上,为我国陶瓷生产技术和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淄博陶瓷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曾为我国陶瓷在国际上取得了第一枚质量金牌、第一枚创造发明金牌,在生产科研上也创造了不少“中国陶瓷之最”,有的还填补了世界空白。淄博陶瓷还被誉为“第三代国瓷”。泵业产业集群区域面积在90平方公里内,泵类产品生产企业12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人,资产总量1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4家。全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研究所2家,技术开发机构30余个。10、新泰市起重机产业集群近年来,新泰市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用项目和投入尤其是大项目支撑经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按照“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工作思路,把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多投入、大投入上。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大力实施专业村、镇战略,着力培植和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做大做强起重机械、玻璃纤维、汽拖配件、精细化工等七大特色产业,形成了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起重机械产业群,充分发挥“起重之乡”的品牌优势,以羊流青云起重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起重设备、机械制修、链条生产等相关企业。羊流起重机械生产的集群化和品牌化,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作用,充分调动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促进集群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集群内部分工,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首先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实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品牌化,并最终达到做强拉长产业链,建立标准化体系,推动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益的目的。新泰羊流起重机产业集群内企业126家,从业人员3万人,其中生产起重机企业64家,配套企业60家。主要产品: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抓斗式起重机、悬臂式起重机、遥控变频起重机、防爆起重机等。11、五莲县农用车制造产业集群五莲县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全县形成了机械、纺织、建材、黄金、轻工、化工、食品等十大支柱产业,拥有农用车、纺织工艺品、黄原胶、黄金、花岗石板材、花色钳、水泥等 80多种主导产品,积极培育汽车制造、装备制造、针纺制衣、石材建材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培植农业机械装备、五金、体育健身器材等产业企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群体。加快石材建材资源整合,推行集约开采和规模加工,着力打造“中国花岗石之乡”这一品牌,五莲四大传统产业之首的车辆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以五征集团为龙头的农用车产业。面对被外界视为“夕阳产业”的农用车产业,该县始终在政策服务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扶持引导五征集团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创造了10年销售收入增长18倍的业绩,成为国内农用车行业领军企业,带动起县内配套企业200余家,五莲由此成为国内重要的农用车生产基地。在县里的强力扶持下,五征集团强势扩张,拉开了从农用车产业向汽车产业升级的序幕。借助五征在产品、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的支持,一大批高水平汽车配件项目次第上马,遨游制动器、旭日饰件、北业制动泵、莲岳蓄电池等配套企业借势升级,成长为汽配产业“小巨人,兴发零部件、顺达公司甚至已进入专用车、电动汽车整车生产领域。目前,以五征为核心,五莲县已形成集研发、生产、物流为一体,上下游高度关联、紧密衔接的车辆制造产业体系,产业链上规模以上企业达9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整个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70亿元,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集群化发展态势,成为五莲县域经济当之无愧的“擎天柱”,跻身山东省六大汽车产业集群行列。12、宁津县实木家具产业集群工业发展迅速,门类齐全。目前,已形成了机械制造、工艺地毯、木器加工、化工、棉花纺织、农产品加工、皮革、工业阀门、机车制造及配件、玻璃器皿十大产业。现有各类龙头企业60余处,皇宫毯、手绣毯、波斯毯、土耳其毯、球阀、蝶阀、汽车配件、玻璃器皿20余类产品销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餐桌餐椅、手工地毯、纺织配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力争中国家具之乡、中国纺织机械之乡、中国地毯之乡。宁津县的家具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宁津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家具企业(户)已发展到2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1家,从业人员4.2万人,固定资产8.34亿元。主导产品有餐桌餐椅、卧房家具、高档拼板和软包沙发4大系列上千个品种,各类家具年产量达850万套,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餐桌餐椅的销售份额约占长江以北市场的3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餐桌餐椅生产基地。2004年9月,宁津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桌椅之乡”荣誉称号。13、章丘市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72.4亿元,年均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4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8亿元。“工业强市”战略成效显著。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实现翻番,其中过100亿元、过50亿元企业各1家,过20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7家和两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88家,骨干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产业规模均突破200亿元,四大产业利税对全市贡献率达到82%。明水经济开发区内已经聚集近百家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企业。产品涵盖汽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飞机改装及维修、起重运输设备等五大类百余种。其中大部分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均占有一定的份额。以此为基础,通过基地的纽带作用积极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进行上、下游配套,如汽车钢板的加工和储存、汽车零部件的物流配送、产品的终端销售等环节,形成各企业的互济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了以中国重汽、中集车辆等整车制造与改装企业为龙头,以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转向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等总成为龙身,以钢板弹簧、减振器等配套零部件项目为龙尾,以大型起重运输设备和飞机改装、维修为两翼,聚五大产品集群为基地骨干支撑,构建出国内产业聚集度高、技术先进、规模大、影响广的交通装备先进制造集群。近年分别经国家科技部和工业部批准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重型汽车先进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型汽车及零部件)。2010年,明水经济开发区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利税23亿元,利润14亿元,增加值60亿元。14、兰山区板材产业集群2011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460家,完成产值1050亿元、利税93亿元,现有山东名牌2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4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被授予“中国板材之都”、“中国食品产业加工基地”、“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先进区”、“山东省优质水表生产基地”、“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等称号。着力研究诚丰木浆纸、沂河石化、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等项目,围绕打造“千亿级主导产业、百亿级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产业,大力推进食品、板材、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年内规模工业企业达到470家,四大产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食品产业以金锣集团、三维集团、龙盛农牧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综合实力;板材产业以加快整合提升为重点,抓好浙江家具工业园、佳思佳木地板等一批深加工项目,培育板材终端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板材家具加工基地;有色金属产业重点搞好工艺提升、产品换代,扶持蒙山铝业公司、金象铝业公司、新福昌铝业公司、华宝钢管公司等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产业主要依托华星机械公司、三禾永佳公司、盖氏机械公司、华源锅炉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提高基础配套和整机装备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兰山板材产业集群主要位于兰山区西部,以朱保、义堂两乡镇为中心,辐射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是全国四大板材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板材之乡”。集群企业3899家,从业人员12万人。生产主导产品企业2400家,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石膏板、铝塑板等7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量达800万立方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占有量达到70%,国际市场出品比重达30%。2005年销售收入58亿元,利税4.2亿元。15、临清市轴承产业集群、棉纺织蜡染产业集群临清市以农机制造及配件、轴承等生产形态的块状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造纸及纸制品、铜加工、纺织、轴承四大产业。主要企业中冶银河、中色奥博特、三和纺织、迅力机械、卫河酿造、中兴粮油、鸿基集团。老赵庄镇培育壮大农机、轴承、纺织三大产业集群。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名牌产品17个,省著名商标9个。成功创建为“山东省优质轴承产业生产基地”,有色金属(铜加工)被评为第一批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临清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大量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产业集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烟店镇轴承产业集群年生产轴承20亿套,占全国产量的20%;茌平信发密度板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成为密度板生产基地;开发区蒋官屯的钢管产业、冠县冠城冶金板材、茌平信发铝加工、临清金郝庄棉花加工及棉纺织等产业集群也都形成了相应的规模,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全市纺织行业共有企业235家(其中:棉纺企业115家,棉织企业14家,针织服装企业9家等,)规模以上企业8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15家,过20亿元的2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拥有各类织机1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460台,剑杆织机1000余台),纱锭200万枚,现已形成年产棉纱27万吨,各类布4亿米,针织服装500万件的生产规模。其中蜡染布是特色。注:以上15个县(市、区),来源于全省14个地市,17地市中除青岛、莱芜、菏泽未选,临沂选了两个,其他各地市均为一个。备选:1、平度食品加工产业集群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624.1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27.56 亿元,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365 亿元。2011年实施青啤扩建等 82 项重点工业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形成机械配件、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特色化工四大规模以上产值过百亿元或 250 亿元产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平度已经走在国内城市的前沿。平度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先后荣获“中国葡萄之乡”、“中国大姜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肉牛之乡”等荣誉称号,食品加工企业总数1200余家,已形成粮油、果品、肉鸡、肉牛、生猪等八大加工体系,为打造江北最大出口食品加工基地奠定坚实基础。知名食品加工企业有青岛三啤、裕龙食品、太阳石植物油、三统万福、格力食品、雅芙食品、半岛酒业、力创食品等。2、莱芜市钢城区专用钢材产业集群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39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89.3亿元、利税19亿元。境内有山东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莱钢集团和两处省属煤矿,是山东省主要的钢铁、煤炭生产基地,素有“钢铁煤都”之称。钢城区专用钢材产业集群坚持实施“产业兴区”战略,强化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和智能车库生产基地、省内较大的焊管加工和钢材营销基地,先后培植发展了专用钢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物流贸易等优势产业集群,目前,产业集群内共有15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2.5万人,钢铁深加工能力达到260万吨,年可实现产值210亿元、利税15亿元。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型钢、板材、特殊钢、不锈钢等四大类、40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机械制造、船舶等多个专用领域,打造了集专用钢材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3、东明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东明县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和构建鲁南经济带双重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壮大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亿元、利税34亿元。石油化工业优势突出,形成了以原油加工为龙头,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0亿元,利税31.5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91.3%、92.6%。石化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玉皇化工位居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第71位,洪业集团为山东百强民营企业。4、蓬莱市葡萄酒产业集群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41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647亿元增加到1240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由12家增加到33家。以蓬莱刘沟镇为主要聚集地,沿海岸带向东至山东烟台开发区,向西至烟台龙口市,在方圆9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成了蓬莱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集群,全国葡萄酒市场占有率达到36%,先后获得“中国葡萄酒名城”、“山东十大(农业)产业集群”、“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最具竞争力葡萄酒产业之都”、“山东葡萄酒卓越大奖”等称号。在烟台张裕、威龙、中粮长城等龙头企业带领下,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纷纷在蓬莱设立企业,当地葡萄酒企业跨越发展,现有葡萄酒企业达到116家。依托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集群效应,整合了酒瓶、制盖、木塞、印刷、包装等配套体系,引进了橡木桶制作、木塞加工等企业,区域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数达到178家,2010年葡萄酒产量达到24万吨,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33亿元。2007年君顶酒庄创建至今,蓬莱已建成酒庄15个,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酒庄、香港龙湖酒庄等7个酒庄在建。形成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葡萄长廊绿色产业观光带。产业集群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要求。5、昌邑印染产业集群昌邑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闻名中外的“丝绸之乡”。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8.6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2.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21.5亿元,利税73.1亿元。被评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印染名城”等。昌邑市纺织业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共有纺织工业企业1920个,固定资产20亿元,各类织机32000台,主要分纺纱、织造、印染、丝绸、服装、家用纺织六大行业。印染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市现有印染企业41个,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2个,从业人员15000人,印染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0多人,印染专用设备229台(套),多数设备达到90年代末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近几年,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先进印花、染整设备,已形成化纤印染、纯棉印染、丝绸印染、装饰布印染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企业全部建起了技术开发机构,7处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从事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450多人,每年开发研制新产品、新品种200多个,“潍柳”牌、“雅风”牌面料等被评为省以上知名品牌。6、即墨市服装产业集群2011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1亿元,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2家,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累计创建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9家;即发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海立美达成功上市,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中持续发展。一汽商用车基地、捷能汽轮机等先进制造业龙头项目奠基开工,带动我市整车制造和动力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深海基地等6个“国字号”科研创新平台和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落户即墨,“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顺利启动。大力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色精品城市建设两大战略,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区域带动、蓝色经济、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文化兴市、品牌发展、和谐发展八个重点,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把即墨加快建设成为开放型现代化城市。即墨市充分发挥“中国针织名城”的品牌优势,坚持培育本地企业与引进大项目并举,积极实施品牌+基地+市场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棉纺、织布、染整、服装服饰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构筑起以即发、红领、瑞华、雪达、好事中、永元等六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以190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骨干、1100余家中小企业为依托的针织服装服饰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针织服装服饰业产值、税收和出口创汇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分别达到36%、40.5%和48.5%。服装市场主体总投资6.25亿元、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服装市场,预计年交易额将突破100亿元。在市场的强劲带动下,全市针织服装服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其中从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孵化出来的红领、红妮、红纺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闻名全国的名牌服装企业。7、荣成市海带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市各类工业企业3955多家,从业人员14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121.8亿元,形成了汽车、食品、造船、化工、建材等为主体的26大门类、70多个自然行业、7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山东省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海岸线长五百公里,年均出产海带占山东全省总产量的八成、全国产量的四成以上。荣成市开发出盐渍海带、海带卷、海带丝、海带煎饼等一百余个海带专利产品,形成了一条海带深加工产业链。“中国海带之乡”山东省荣成市,海带养殖区面积达十万亩,年产鲜海带一百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海带生产加工基地。荣成市被中国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之一,成为“全国海带加工示范基地”。 工业化海洋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海洋保健食品开发示范基地、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市、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主要企业:成山集团、黄海造船公司、赤山集团、西霞口集团、好当家集团、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公司、泰祥集团、石岛集团、山东华力电机集团、寻山集团、山东俚岛海洋科技公司、朱口集团。8、郓城县纺织产业集群郓城县努力建成华东地区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