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校大学生基本交往礼仪的调查分析_第1页
关于在校大学生基本交往礼仪的调查分析_第2页
关于在校大学生基本交往礼仪的调查分析_第3页
关于在校大学生基本交往礼仪的调查分析_第4页
关于在校大学生基本交往礼仪的调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期末考试论文陈舒怡29武汉大学在校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现状调查分析【摘要】:通过对武汉大学在校生社交礼仪现状进行调查,掌握当前武汉市高校学生的文化礼仪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笔者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学生社交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比找出其中存在着的主要差异与不同,以便在礼仪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武汉大学在校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现状调查分析【摘要】:通过对武汉大学在校生社交礼仪现状进行调查,掌握当前武汉市高校学生的文化礼仪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笔者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学生社交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比找出其中存在着的主要差异与不同,以便在礼仪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关键词】:社交礼仪;大学生;现状调查礼仪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折射,也是常用不衰的治国教民之法,更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良好的礼仪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想要生存与发展,那么不管他是否愿意,都必须以各种形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因为没有交往,就难以合作;没有合作,就难以生存。可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却心存恐瞑,甚至采取回避措施。现在在校的80后、90后大学生,可以说饱受社会质疑。冷漠自私、内心脆弱,成为他们的典型性格特征;宅在家里,挂在网上,成为他们典型的生活状态;宿舍摩擦不断,懒于打理人际关系,让老师头疼不已。这些特征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尊重不够,在集体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而在正常社会交际活动中又恐惧症明显。这些特征不但影响着这些学生的公众形象,而且也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关系及事业的发展。其实,人际交往有一定之规可循,这个一定之规指的就是所渭的基本交往礼仪。掌握交往的基本礼仪,不仅会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举重若轻、应付自如,而且还能让大学生增加自信并从中获益。因此,通过此次调查, 旨在切实为大学生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把脉,更明确、细致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基本交往礼仪现状,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便在礼仪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武汉大学在校大学生100人,其中大三及大三以上年级学生50人,一、二年级学生50人;其中男生52人,女生48人;理工科55人,文科生45人。 调查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首先对100位学生以问卷形式进行了普查,然后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了个别访谈。 调查内容:社交表情、电话礼仪、拜访礼仪等基本社交礼仪表现。一、 社交表情 在社会交往中,社交表情往往能够最为真实地反映交际双方的态度,因此从某种程度讲,社交表情比语言更加重要。很多学生经常被误解,给人留下或是高傲冷漠、或是羞涩内向的印象,其实这些并不是在与对方深交后留下的印象,而主要是从其面部表情读出的感觉,比如交谈中不大注视对方,或者经常面无表情,没有交际回应等等。但是这些表现极大地影响了交际。因此,以上这些表现学生应该引以为鉴,自觉克服社交中的不当表情,努力给交际对象留下真诚友好的第一印象。在社交表情这部分考察了两个问题:“与人交往过程中是否有眼神交流”,“能否经常面带微笑”。整体看来,学生表现基本合格,一半以上学生能够做到交谈中目视对方,或者间歇注视对方,95的学生能够面带微笑与人交往。但是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表现还是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1) 高低年级学生比较 通过调查发现,在社交表情各个方面中,有的与年级高低呈现正相关关系,有的则与年级高低呈现负相关关系,详见表1。表1调查问题是否低年级高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与人交往是否有眼神交流27362314是否经常面带微笑4639411从表1可以看出,在交谈时眼神交流这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状态有所好转,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直视别人,比例由低年级学生的54上升到了90以上。可是,在面带微笑方面,我们却发现比例有所下降,经常面带微笑的学生比例由低年级的 92下降到高年级的78,可见,年级越高面带微笑的学生越少。出现这样的反向变化,出乎意料。访谈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和阅历的增加,学生在社交中,尤其是在校园社交中,越来越镇定,所以他们敢于面对对方。但也正是由于对环境熟悉程度的升高、 自身条件的改变,学生认为越来越不需要对别人“刻意讨好”,因此脸上笑容越来越少。从中反映出学生并未真正认识到礼貌规范的表情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面带微笑、目视对方是自身良好素质和良好心境的重要表现,反而误以为是为了刻意讨好别人而有意为之。 2) 男女生比较 通过对男女生比较发现,男生社交表情不如女生表现优秀,更多的女生更加注重尊重交往对象。具体见表2。表2调查问题是否男生女生男生女生与人交往是否有眼神交流3840148是否经常面带微笑3342196从表2可以看出,女生的表现明显好于男生,交谈中男生眼神交流的比例是73,而女生眼神交流的比例达到83.3;尤其在面带微笑方面,女生跟别人交往基本上都能够做到面带微笑,而男生能做到微笑的比例只有634,这与我们生活中的观察结果是相符的。我们推测,这与学生的性别特征有密切关系。社会审美对不同性别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女生应该温柔可爱,因此应该经常面带微笑;男生则应该硬朗严肃,因此面无表情或者表情严肃不会受到太多苛责,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3) 理工科生和文科生比较 通过对理工科生和文科生的对比发现,文科生社交表情表现略好于工科生,理工科生眼神交流和微笑表情都少于文科生。具体情况见表3。表3调查问题是否理工科文科生理工科文科生与人交往是否有眼神交流3740185是否经常面带微笑4342123理工科生在交流过程中,有眼神交流的比例大概 是67.3,而文科生比例达到88.9;能够面带微笑交往的工科生比例是78.2,文科生的比例是93.3。这个调查结果是与工科男生居多、文科女生居多有关,还是与学科性质及文科生更加注重人文素养有关,恐怕兼而有之。前面已经对男女生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而学科性质对人的性格有所影响也在所难免,理工科严谨客观的学科特征,渐渐会培养出“不苟言笑”的表情特征。 二、 电话礼仪 如今大学生使用电话频繁,手机成为他们的主要联系方式之一。如果说谁不会使用电话似乎是无稽之谈,可是又有多少大学生能真正做到使用电话得体交际呢?在本次调查中,电话礼仪部分我们考察了学生与别人电话交际时打电话选择的时间、通话中是否进行自我介绍、谁来结束通话、谁挂断电话等有关问题。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这方面的礼仪了解不多而且不深,多有违反礼仪规范之处。 一是对部分电话礼仪理解存在严重误区。比如对于“谁来结束通话”这一问题,不论高低年级、不论男女学生都有95以上的人认为,如果通话对象为老师或其他值得尊重的对象,应该由对方来结束通话才显得有礼貌;如果是一般同级关系则因大家地位平等,所以“无所谓”谁来结束通话。很少有人意识到应该是由谁来发起通话,则由谁来结束通话。 二是对部分电话交往礼仪虽然懂得其中的规范,但是实践中注意较少。比如“通话时间的选择”这个问题,在访谈时问到“是否应该注意避免打扰别人休息”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应该避开早晨、深夜和中午。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会选择中午或者晚上10点以后通话。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作息时间的缘故。比如很多学生中午没有午休习惯,久而久之就忽略了其他人的作息时间;而晚上学生宿舍熄灯较晚,经常晚自习之后才想起来要电话联系他人,这样就会出现10点以后还打电话的情况。再则,学生自觉执行的意识较差,访谈中学生也谈到如果遇到问题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自己的问题如何及时解决,往往会忽略了对别人的尊重以及应有的礼仪规范。 三是虽然电话交往中的具体表现是正确的,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礼仪的价值所在。比如在调查“通话时是否记得进行自我介绍”时,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会自觉进行自我介绍。可是有趣的是,当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其他工作场所时,大多数学生则不会进行自我介绍。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电话交往时进行自我介绍的原因竟然是由于对方看不见自己,不得已才进行自我介绍,而当面对面交际时就默认为可以省略这一环节,甚至认为对方不会有认识自己的愿望。可见,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我介绍的礼仪价值。电话礼仪方面的表现不同年级学生有所差别,但是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甚微。 1) 高低年级学生比较 在高低年级对比中发现,高年级学生的电话礼仪水准略高于低年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在电话时间把握、结束通话方选择等方面有了细微而又缓慢的进步。详见表4。表4调查问题一定偶尔没有高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低年级打电话是否选择适当时间9018162334通话前是否进行自我介绍40448027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电话礼仪水平在生活中有了些许提高,通话前注意通话时间的学生比例也在增加,“一定”或“偶尔”注意这一问题的学生由低年级的32上升到高年级的50,但同时也发现,这方面的进步还非常缓慢,而且只会在个别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在“通话进行自我介绍”方面,高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差异不太大,高年级稍微好于低年级。在“谁主动结束通话”这个问题上,高低年级学生表现都不理想,但是高年级稍好一些。大多数学生“坚持”等对方提出结束通话后自己再结束。具体比例见表5。表5调查问题对方自己无所谓高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低年级谁主动结束通话363494512虽然调查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的表现略好于低年级,可是这样的选择,也是在“无所谓”甚至在很多人看来“不礼貌”的情形下做出的。因此,老师平时遇到学生打电话时,出现说完正题就没完没了地哼哼哈哈的尴尬情形,便不足为奇了。 2) 男女生比较 通过男女生的问卷比较,我们发现在电话礼仪方面,男女生没有明显区别,存在同样的理解误区,犯几乎同样的错误。 3) 理工科生和文科生比较 通过工科生和文科生的对照发现,在“是否选择恰当的时间”这个方面,文科生和工科生几乎没有差别,一半学生选择不会特别注意,一半学生选择偶尔注意;在“通话前是否进行自我介绍”这个方面,文科生和工科生表现都不错,但是文科生更好一些。在 “结束通话”的问题上,工科生和文科生都存在理解误区,绝大多数学生是选择“等老师来结束”,也有个别学生选择“无所谓”,而选择“由学生来结束”的则寥寥无几。 三、 拜访礼仪 大学生在校期间,因为各种缘由到教师办公室不可避免。为此,我们调查了学生“在进老师办公室时是否有恰当的称呼”、“拜访时能否主动进行自我介绍”、“拜访能否提前预约以及能不能准时守约”等问题,结果显示,学生表现平平。大学生到办公室来访,不称呼老师、不进行自我介绍、约定不准时赴约等情况的比例都比较高。现实中,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也并不太高,认为他们有时表现的非常没有礼貌。比如有的学生不称呼老师,直接询问或递交材料;有的学生进办公室不进行自我介绍,让老师对他所说的情况摸不着头脑;有的学生预约了老师却自己迟到,最终导致老师对学生接待不热情,形成了老师对学生拜访不满、学生对老师接待不满的恶性循环。这些方面高低年级、男女学生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表现都存在着一些差异。 1) 高低年级学生比较 虽然大学生不同年级在拜访礼仪方面的表现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是表现却不尽相同,在“对人称呼”方面,低年级表现略优,在“进行自我介绍”和“有事提前预约”方面,高年级要稍好一点。详见表6。表6调查问题经常偶尔有没有高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低年级高年级低年级在与别人交往时是否有合适的称呼152718131710进入老师办公室是否进行自我介绍282010121218拜访之前是否进行预约332898814约定时间后是否会迟到29201214916调查“在与别人交往时,是否有合适的称呼”这一问题发现,高年级学生的表现不如低年级。高年级有33的学生经常不称呼别人,70以上的学生可能出现不称呼别人的现象;而低年级学生中只有10的学生经常不称呼别人,20的学生偶尔不称呼 别人。究其原因,高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学校的“老人”,进出办公室不用那么“刻意小心”,颇有几分“倚老卖老”的味道。在“进入老师办公室是否进行自我介绍”方面,高年级学生的表现略好于低年级,高年级733的学生会主动介绍自己,而低年级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会进行自我介绍。“在拜访之前是否进行预约”这个问题上,高年级的学生要明显好于低年级,高年级的学生有90以上的人会预约后再拜访,而低年级能提前预约的比例仅有70。访谈中学生反映,如果不预约,到办公室时老师可能忙于其它事物而无暇接待自己,渐渐地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无意中契合了礼仪的规范。在和其他人有约时,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更容易迟到。低年级有46的学生会经常迟到,而高年级有70的学生会经常迟到。从这些现象中发现,学生随着年级升高,社交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完全内化成自身素质,因此,在运用礼仪主动性方面尚有欠缺。通俗地讲,不是不知道,而是懒得做。这些不好的习惯可能会给学生走上社会后增加不必要的麻烦。2) 男女生比较 在拜访时,男女生的表现还是有所不同,男女生都各有所长,却又各有所短。男生表现相对来说更大方一些,能够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同时,也更大咧一些,表现在不主动称呼老师等方面。具体见表7。表7调查问题经常偶尔有没有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是否有合适的称呼92210133117进入老师办公室是否进行自我介绍271811121220拜访之前是否进行预约282910111210约定时间后是否会迟到142115172115调查显示,相较而言,男生比女生更不爱称呼别人,男生中不称呼别人的占到80以上,而女生中只有30的人会出现这类问题。在“进人老师办公室是否进行自我介绍”方面,女生则不如男生,男生中70的人经常会主动自我介绍,而女生中只有40的人经常会进行自我介绍。在准时赴约方面,女生做的不如男生,男生中有25的人有迟到的情况,而女生中有50的人有迟到的经历。这可能与女生平时动作慢、程序多有密切关系。在“拜访之前是否进行预约”方面,男女生的表现基本持平。 3) 理工科生与文科生比较 在拜访礼仪方面,学科性质同样对学生产生了影响。理工科生的表现在各个方面都比文科生更优秀一些,尤其是在对人称呼方面,与预想的完全不同。详情见表8。表8调查问题经常偶尔有没有理工文科理工文科理工文科在与别人交往时是否有合适的称呼231815211211进入老师办公室是否进行自我介绍201810122020拜访之前是否进行预约3126981016约定时间后是否会迟到0020253025从表8中可以看出,“在与别人交往时,是否有合适的称呼”这个方面,工科生比文科生做得好一些,工科生中60的人有恰当的称呼。“拜访之前是否进行预约”的问题,工科生也比文科生表现好一些,80以上的人会进行预约,而文科生中只有不到70的人会提前预约。“在约定时间后是否会迟到”这个问题上,工科生也比文科生做得好些,没有迟到现象的学生比例达到75,而文科生只有一半的人可以做到一定不迟到。这可能与学科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一定关系,工科问题的严谨性潜移默化地使工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对于本应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文科生却不注重对别人的称呼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 四、 调查结论 基本交往礼仪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在基本交往礼仪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部分社会交往基本礼仪存在严重的知识缺陷。比如“给老师打电话时,应该由谁来结束通话”,回答的错误率极高,回答正确的学生寥寥无几。二是对部分礼仪问题的理解,存在认识误区。比如:对“进入老师办公室是否进行自我介绍”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即使说了老师也不会认识,或者认为没有介绍的必要,老师不关心;打电话时能够做到自我介绍,原因是对方看不到自己,而不是出于尊重和便于交流;拜访别人前基本能够做到有预约,但是问起其中原因,大多表示主要是担心自己空跑,而不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或者担心打扰别人的正常工作或休息。三是虽然具备某些礼仪知识,但是执行不给力。比如,给老师打电话可能是在休息时间,大多数学生表示情况紧急没有考虑太多;在与别人有约时经常出现迟到现象,但是在参加重要活动或见重要人物时普遍认为必须守约,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礼仪要求松懈的表现。 综合以上调查得出如下结论:礼仪学习存在礼仪认知和行为自觉两个层次,后者较前者更加重要,而从礼仪认知转化为行为自觉,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在高校礼仪教育中,一是要注重利用礼仪课堂、礼仪讲座或礼仪贴士等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