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精选文档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概况和编制依据项目概况和编制依据.1 1 1.11.1 总论总论.1 1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2 2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3 3 2.1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3 3 2.22.2 建设必要性建设必要性.2828 第三章第三章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交通量分析与预测 .3535 3.13.1 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535 3.23.2 交通量预测的思路与方法交通量预测的思路与方法.3838 3.33.3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4040 第四章第四章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4747 4.14.1 公路等级的确定公路等级的确定.4747 4.24.2 设计速度的确定设计速度的确定.4747 4.34.3 车道数的确定车道数的确定.4747 4.44.4 通行能力分析通行能力分析.5151 4.54.5 技术标准的采用技术标准的采用.5252 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条件和建设方案建设条件和建设方案.5353 5.15.1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5353 5.25.2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5555 5.35.3 桥涵方案桥涵方案.6161 5.45.4 立体交叉立体交叉.6464 . 精选文档 第六章第六章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6565 6.1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565 6.26.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6666 6.36.3 环境保护初步措施环境保护初步措施.6666 6.46.4 结论结论.6767 第七章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868 7.17.1 建设安排建设安排.6868 7.27.2 工程实施建议工程实施建议.6969 第八章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070 8.18.1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7070 8.28.2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7171 第九章第九章 效益评价效益评价.7272 9.19.1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7272 9.29.2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7777 9.39.3 节能评价节能评价.9393 附件:附件:.9898 . 精选文档 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概况和编制依据项目概况和编制依据 1.11.1 总论总论 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中(山)至顺(德)高速公路 1.1.2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单位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 1.1.3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图 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中山至顺德高速公路工程所在区域内公路网布局不尽合理,高速公路密度低。中 山市与临近市区联系较弱,中山市市域各镇之间、中心城区与各镇之间交通联系不便 捷。特别是北部公路网相对落后,已有的公路负荷太大,过境车辆与城区车辆通行混 杂,不能满足经济和运输发展需要。 为此,本次申请立项中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拟建项目起点位于中山市小榄 镇与佛山市顺德区的交界处,与江番高速、江珠北延线相接,向中山市中、东部延伸, 项目起点项目起点 项目终点项目终点 本项目本项目 中山市中山市 . 精选文档 沿原小榄快线行驶,下穿纵四线、跨越广珠西线后向东转向,与新岐江公路并行部分 后接入现状北环路,而后跨过京珠高速公路,沿京珠高速东侧向南行驶,跨越博爱路 后并入东部快线,路线继续向东进入马鞍岛,终于规划的纵一线。项目贯穿中山市西 北部、中部和东部。经过的镇区包括佛山市均安镇,中山市小榄镇、东升镇、西区、 沙溪镇、石岐区、港口镇、东区、火炬开发区及南蓢镇,路线全长 54.108km,项目总 投资 80.2 亿元,拟采用设计速度 100km/h,双向 6 车道的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 1.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802178.6 万元,资金分别来源于省公路建设基金、国家补助、社会各界 参股筹集和国内银行贷款。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的任务委托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 用文本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71169 号) ; 3、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2010 年) ; 5、中山市小榄镇、东升镇、西区、沙溪镇、石岐区、港口镇、东区、火炬开发区 及南蓢镇的规划资料; 6、沿线镇街意见; 7、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8、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工程定额等; . 精选文档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2.1.1 项目区域位置项目区域位置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番 禺区和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和珠海斗门区,南与珠海市毗邻,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 圳市和香港相望,中山市的产业布局分为中心组团、东部组团、西北组团和南部组团, 拟建项目主体位于中山市境内,线路贯穿其中心组团、东部组团、西北组团,项目的 建设加强了中山市与周边市区的联系,同时也是实现中山市各组团之间交通快速转换 的重要通道。 2.1.2 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1.2.12.1.2.1 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地理位置及人口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番 禺区和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和珠海斗门区,南与珠海市毗邻,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 圳市和香港相望,地理坐标是北纬 22112247,东经 11309113 46。南北长约 66km,东西宽 45km。市中心距广州 86km,东南至澳门 65km,由中 山港到香港 52 海里,市政府位于东区松苑路。2010 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 149.18 万 人,比上年增长 0.9%,常住人口数为 312.27 万人。 2、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中山古称香山县,始建于南宋绍兴 22 年(1152 年),属广州府。辛亥革命后属广东 省。1925 年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县。解放后行政建制经过 10 多次调整,1988 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市定为地级市,是我国唯一一座以伟人 名字命名的城市。至 2010 年底,中山市辖 19 个镇,4 个区和一个火炬开发区。全市总 . 精选文档 面积 1800 km2,其中海域面积 176 km2,全市海域在东部,海岸线长 27km。石岐区、 东区、西区、南区为市区范围,是中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气候条件 中山市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23.3,一月平均气温为 16.3, 七月平均气温为 28.5。降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 2530.4mm,59 月为雨季,该区域 多台风。 4、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被誉为广东“四小龙”之一的中山市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广东省传统商品粮、 糖、鱼、丝产区和农副产品、轻工食品的出口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各 项建设事业成果显著。 2010 年,全年农业总产值 86.82 亿元,增长 3.2%;农民人均纯收入 13581 元,增 长 10.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5309.64 亿元,增长 20.4%;全社会工业增加值 1021.51 亿元,增长 16.3%。工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67.1%,拉动经济增长 9.1 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9.9%。 工业支柱地位增强。工业支柱地位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5038 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5056.19 亿元,增长 20.8% 。全市轻工业总产值 2877.04 亿元,增长 18.0%;重工业 2179.14 亿 元,增长 24.6%。支柱产业贡献稳定,五大支柱产业产值 2863.73 亿元,增长 23.5。 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69.58,提高 12.6 个 百分点。 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660.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0。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第一产业投资 0.27 亿元,下降 30.0%;第二产业投资 243.75 亿 元,增长 22.4%。其中,工业投资 242.57 亿元,增长 21.9%;第三产业投资 416.36 亿元, 增长 20.3%。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434.15 亿元,增长 23.4%。 国内贸易加快发展。国内贸易加快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48.11 亿元,增长 18.2%。分地域看, . 精选文档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587.95 亿元,乡镇消费品零售额 60.16 亿元,分布增长 18.5%和 15.9%。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581.85 亿元,增长 18.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66.26 亿元,增长 14.6%。 外贸出口趋稳向好。外贸出口趋稳向好。2010 年,全年进出口总值 311.19 亿美元,增长 27.2%。其中, 出口 225.05 亿美元,增长 26.9%;进口 86.14 亿美元,增长 27.9%。进出口差额 138.91 亿美元,增长 26.3%。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 147 个,合同规定利用外资 7.70 亿美元, 增长 89.9%;实际利用外资额为 7.3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80。制造业实际利用外 资额 4.70 亿美元,占全市的 64.4%。全年实际投资 6.34 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 额的 86.8%。 2010 年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826.3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 同)增长 13.50%,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继续居全省第五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0.52 亿元,增长 3.20%;第二产业增加值 1073.60 亿元,增长 15.70%;第三产业增加值 702.20 亿元,增长 11.0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89:57.74:39.37 调整为 2.80:58.70:38.50。民营经济增加值 830.63 亿元,增长 14.5%,占全社会 GDP 的比重 达 45.5%。2010 年,中山市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60797 元。中山市历年社会经 济指标见表 2-1 和图 2-1。 中山市历年经济指标表 表 2-1 项目项目 年份年份 人口人口 ( (万人万人) ) 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亿元) ) 工农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 ( (亿元亿元) ) 常住人均常住人均 GDPGDP (元)(元) 1990114.8751.0695.714490 1995125.25170.83391.1810559 2000133.75309.80823.8715077 2005140.82817.562548.636435 2006142.261036.323109.0442286 2007145.151238.053697.4548441 2008146.431408.524166.4052921 2009147.861566.414514.4854156 2010149.181826.325396.4660797 年平均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 19901995 1.75%22.32%32.52% 13.34 19952000 1.32%12.82%16.06% 5.85 20002005 1.04%19.39%25.34% 17.99 20052010 1.10% 12.79 14.97% 10.19 注:资料来源于中山市统计年鉴 ;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 精选文档 图 2-1 中山市社会历年社会经济指标 2010 中山市各镇社会经济指标 单位:万人、亿元、万元 表 2- 2 镇区镇区 户籍户籍 人口人口 外来外来 人口人口 地区生地区生 产总值产总值 人均人均 GDPGDP 镇区镇区 户籍户籍 人口人口 外来外来 人口人口 地区生产地区生产 总值总值 人均人均 GDPGDP 黄圃镇 8.584.1587.256.20 大涌镇 2.934.4534.824.76 阜沙镇 3.661.5935.046.17 横栏镇 5.822.1555.765.55 南头镇 4.444.9669.875.65 三乡镇 4.028.5677.834.08 东凤镇 7.383.8294.377.78 神湾镇 1.731.2115.584.98 东升镇 7.154.9477.926.61 板芙镇 3.474.3045.985.71 小榄镇 16.2515.61179.445.72 坦洲镇 7.224.6479.243.78 古镇镇 7.107.4287.656.03 五桂山镇 0.781.2017.063.83 民众镇 7.682.3042.604.00 火炬区 6.5313.38257.3411.47 三角镇 5.714.9167.055.64 东区 8.623.00107.657.38 南朗镇 4.004.7367.166.36 南区 2.332.5339.166.32 港口镇 5.943.8151.484.59 西区 4.212.6959.396.42 沙溪镇 6.315.7473.636.14 石歧区 17.353.69107.285.20 注:资料来源于 2011 年中山市统计年鉴 。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 精选文档 图 2-2 2010 中山市各镇社会经济指标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最近几年中山市的人口保持不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快 速的增长,从 2000 年到 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均高于 15,2008 年受到国际 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有所降低,为 10.50。总体说来,从 1990 年到 2010 年,中山市经济一直在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2010 中山市各镇的社会经济发 展指标见表 2-2 和图 2-2 所示。 在改革开放的 20 年间,中山市利用有利的地理区位条件,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轻 工业加工和服装工业基地,这些工业产业大都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必须依赖大量的 外来工。从表 2-2 和图 2-2 可知中山市的非户籍(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各镇的工业园 区内,在一些工业迅速发展和劳动力较为密集的镇区,非户籍人口甚至超过了户籍人 口的数量。例如南朗镇、火炬区、三乡镇等。各镇的 GDP 相对比,其中火炬区的 GDP 名列前茅,其次是小榄镇,排在第三的是东区。由此可见中山市经济发达的镇 (区)主要分布在西北组团、中部组团和东部组团,而本项目的走向刚好把这三个组 团连在一起,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1.2.22.1.2.2 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 1、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黄圃镇 阜沙镇 南头镇 东凤镇 东升镇 小榄镇 古镇镇 民众镇 三角镇 南朗镇 港口镇 沙溪镇 大涌镇 横栏镇 三乡镇 神湾镇 板芙镇 坦洲镇 五桂山镇 火炬区 东区 南区 西区 石歧区 户籍人口(万人)外来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万元) . 精选文档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2008-2020 年年) ) (1)(1)、战略定位、战略定位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 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 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 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 新鲜经验。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 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 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 系。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 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 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 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 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 大的引擎。 (2)(2)、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 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 要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大力改善民生和启动最终消费需求,大力拉动民间投 . 精选文档 资,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合力。 到 2015 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 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 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 80000 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07 年显著 增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 78 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城 镇化水平达到 80%以上;每新增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下降,单位生 产总值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到 2020 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 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局面,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 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35000 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6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 2012 年翻一番,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平均期 望寿命达到 80 岁,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城镇化水平达到 85%左右,单位 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1)、中山市、中山市“十二五十二五”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根据中山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 , “十二五”期间,中山市将紧紧围绕抓转型、 促发展、优布局、强交通、惠民生的工作重点,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努力实现“十 二五”良好开局,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加快打造新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内外协调拉动,增强经济内 生动力;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 好社会;加快改革攻坚步伐,积极发展区域合作;加快改善民生保障,发展基本公共 服务;加快发展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实 力;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执行效力。 . 精选文档 到 2015 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提前五年实现比 2000 年翻两番目标;全市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 11%,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到 2015 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0 万 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 4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 得显著进展,城乡面貌有新变化,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 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到 2015 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0 万元。产业结 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5%,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研究和试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 2.5%。力争经济较快 增长,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建设幸福中山夯实物质基础。 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 99%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 7。就业更加 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国民教育体系日臻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 学率达 10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60%。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建设 全面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 长 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9%,城乡收入比缩小到 1.62:1。人民生活质量 和水平不断提高。 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 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 19.4% 以上,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4.968 万公顷,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2)(2)、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纲要说明可知中山市的社会经济 发展规划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布局 . 精选文档 中山市的产业布局可以从组团思维上进行考虑,可分为中心组团、东部组团、西 北组团和南部组团,各个组团的位置详见图 2-3。组团的产业布局分别如下: 图 2-3 中山市产业组团分布图 中心组团:地区性综合服务业、无污染的城市型工业 中心组团范围包括主城区(东区、西区、南区、石岐区) 、五桂山镇、沙溪镇、港 口镇及大涌镇。该组团分为两个片区考虑: 片区一:主城区(东区、西区、南区、石岐区)及五桂山镇片区综合服务 业 . 精选文档 主要承担地区性综合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为中山及珠三角西 岸部分地区提供金融、咨询、信息传送、城郊旅游及生活居住相关的服务,主城区是 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区域。 片区二:沙溪镇、港口镇和大涌镇片区城市型加工制造业 主要产业以无污染的城市型加工制造业为主,行业类型主要是纺织服装业和家具 制造业,以龙头企业与品牌为重点。 东部组团:与珠三角内圈层协调基础设施的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区域性生 产生活服务业、区域性旅游业、装备制造业 东部组团范围包括火炬区、南朗镇、三角镇及民众镇。该组团针对发展基础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真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乡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面试要点及模拟题集
- 2025年中石油县片区加油站-洗衣-直播项目经理竞聘笔试预测题
- 特殊季节施工消防安全保障措施
- 物业管理消防监督措施
-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
- 肾内科护理带教
- 妈妈学校盆底康复
- 2025-2030中国游戏版权保护现状与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研究报告
- 全麻患者护理新进展
- 2025年机关事务管理局招聘考试大纲
- 中老年唱歌教学课件下载
- 主城区积水易涝点排水防涝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参考模板)
- 早期现代舞课件
- 碳固持效应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北师大新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除法的应用(二)》教案
- 口腔医保政策解读
- 2024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单招《数学》模拟题库附答案详解(精练)
- 油菜病虫害防治课件
- 小学一年级体育上册教案表格式
-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设计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