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5.大禹治水 主备教师:祁晓冬从备教师: 尹红艳 高霞 王宏鑫 时间:基础教案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1、 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2、组词语 洪(洪灾)(洪水) 毒(有毒)(毒蛇) 蛇(毒蛇)(蛇尾) 兽(野兽)(禽兽) 伤(受伤)(伤害) 灾(灾难)(灾害) 难(灾难)(苦难) 继(继续)(后继有人) 续(后续)(继续) 退(后退)(退步) 被(被动)(被子) 耕(耕田)(耕地) 恢(恢复)(天网恢恢) 3、你能用洪水 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 冲毁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好它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大禹的无私 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生有感情地练读。 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4、 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1. 大家读得很投入。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 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3. 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4. 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5. 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5、 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指导生字: 洪、灾、难、道等 1.观察字形:这些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1.教材上的第75页习题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三、 讨论探究,升华情感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2读后交流体会。板书设计洪水肆虐大禹治水 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即兴生成:教学反思:课题:16.朱德的扁担 主备教师: 尹红艳 从备教师:祁晓冬 高霞 王宏鑫 时间:基础教案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 “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即兴生成:教学反思: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 主备教师: 高霞从备教师: 尹红艳 祁晓冬 王宏鑫 时间:基础教案个性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3.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4.检查初读情况。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学习第1、2自然段。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展示象脚鼓图片。(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四)读、议第五自然段。(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二、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四、拓展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 6 月 24 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五、布置作业。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子。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 共渡泼水节 祝福 傣族人民(幸福、难忘) 即兴生成: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六 主备教师:王宏鑫 从备教师: 尹红艳 高霞 祁晓冬 时间:基础教案个性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写“轿、救、摩托”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2)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3)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鲁班造锯,培养观察和多动脑的好习惯。(5)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应用举一反三学习生字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认字,写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2. 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3. 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出行和运输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工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吗?(出示卡片)2.辨认,学生回答。轿车 救护车 摩托车 消防车 渔船 货船 客船 科学考察船3.你能说出它们都在什么地方行驶吗?它们各自的功用吗?师引导归纳:陆地和水上;摩托车和轿车运载人,救护车运载病人,消防车救火专用;渔船、货船专用运载鱼和货物,客船是专运客人,科学考察船用于科考。4.一起读一读。指导学生写字。学习生字:轿 救 摩 托 防 渔 货 科 考5.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6.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二、字词句运用(一)第一部分词语1.出示课件,读一读,根据意思猜读音。盛开 盛饭 床铺 铺路 种子 耕种 好人 好客 分别 水分重新 重点 高兴 兴起 口号 号叫 干净 干活 难忘 灾难师:这些词语中的加点字叫做多音字,不同组词读音不同,根据不同意思,可以确定它的读音。同学们想一想它的意思,然后确定读音。2.激发兴趣,开放思维,抢答。3.总结答案,鼓励表扬。4.学生说出对词语的理解,老师讲解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5.读一读正确读音。5.根据词语意思,挑选词语说一句话。6.表扬鼓励说得好的同学。(二)第二部分句子1.出示课件,思考句子中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2.读句子。小组讨论。3.师生总结,生答,师引导总结。标点符号使用歌:标点符号挺重要,千万不能胡乱点。一般停顿点逗号,完整意思用句号。发出疑问点问号,感情强烈用叹号。4.做练习,完成句子。(课件出示题目)(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2)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花 真多呀!(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呀?5.作业:试着寻找书上的句子,体会标点符号用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写“轿、救、摩托”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2)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3)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鲁班造锯,培养观察和多动脑的好习惯。(5)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应用举一反三学习生字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认字,写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2. 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3. 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件:第一组:巴把 爸 吧第二组:包饱 抱 炮第三组:方放 访 房第四组:青清 晴 情第五组:马吗 妈 蚂2.教师领读。3.指名读。4.思考:这五组词语有什么规律?师引导总结:后面几个字的读音和前面的字读音很接近。这类字叫做“形声字”,前面那个字是“声旁”,加上偏旁部首后,读音相似。5.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字吗,同学们说一说。二、日积月累1.同学们,孙中山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看看古人在书中怎样谈“立志”的。2.出示课件。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3.读一读,教师领读。4.指名读。5.教师讲解语句意义。6.背一背,比赛谁背诵的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写“轿、救、摩托”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2)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